雖然這篇原產地認定標準03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產地認定標準03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產地認定標準03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姓中壢選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根據衛福部「豬肉儀表板」截至四月十五日統計,今年已進口美國豬肉一千零九十七噸,內臟等其他可食部位超過七百二十五噸,合計逾一千八百噸。然而,市場上不但幾乎沒有驗出含萊克多巴胺(萊劑)的美豬,甚至沒有標示進口地為美國的豬肉,令人費解。 台灣真的沒有進口萊豬嗎?陳吉仲拍胸脯保證說,台灣至今「連一公克...
原產地認定標準03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多少美國豬或進口豬經「洗產地」後,搖身一變成了台灣豬,恐怕農委會也很難查得出來,因此才會發生美豬已進口一千八百噸,市場上卻不見蹤影的怪異現象。在資訊如此混亂、不確實的情況下,消費者要如何吃得安心?>
根據衛福部「豬肉儀表板」截至四月十五日統計,今年已進口美國豬肉一千零九十七噸,內臟等其他可食部位超過七百二十五噸,合計逾一千八百噸。然而,市場上不但幾乎沒有驗出含萊克多巴胺(萊劑)的美豬,甚至沒有標示進口地為美國的豬肉,令人費解。
台灣真的沒有進口萊豬嗎?陳吉仲拍胸脯保證說,台灣至今「連一公克的萊豬都沒有進口。」但他怎麼知道?進口美豬無須標示萊劑,政府也沒有進行足夠的查驗,他怎能確定進口的美豬完全不含萊劑?
更不可思議的是,台灣大街小巷幾乎每家餐館、小吃店所張貼的肉品來源告示,都說自己使用台灣豬,根本看不到美豬的蹤影。市場調查也顯示,市面上販售的豬肉及相關製品,確實未標示來自美國,那目前已進口的一千八百噸、合計差不多是十五萬頭的美豬,到底去哪裡了?
陳吉仲說,進口豬肉七成以上都流向肉品加工;陳時中則指出,七成還放在冷凍庫裡,所以市面上還沒有標示產地為美國的豬肉及肉製品。兩人的說法兜不攏,民眾要聽誰的?還是他們兩人的話都不可信?
別忘了,之前一家知名滷肉飯業者標榜使用台灣豬,卻被發現使用進口豬肉,引發譁然,對此中央畜產會竟表示,本來就沒有規定百分之百國產才可以張貼台灣豬貼紙。按照現行《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第七條規定,加工食品的重要製程或附加價值率超過三五%,就可以將加工地標示為原產地,不必再另行標示各原料的產地。換句話說,進口豬肉原料經過在地加工達一定比例後,就可以標示產地為台灣。
王之道/消失的千噸美豬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28000784-260407
原產地認定標準03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豬進口?|嚴格檢驗與食品標示?完整配套措施?】
今天基隆市議會進行第9、10、11次臨時會的大會,臨時動議時討論美豬進口議題。雖然台美中關係、貿易談判與開放美國豬肉進口都不是基隆市議會可以決定的範圍,但作為基隆市民意代表,我希望市府可以在保障市民食品安全與健康的立場下,和中央政府釐清開放美豬進口之資料數據與此重大政策決策過程。
特別強調,我們支持深化台美經貿關係、也希望台灣與世界重要經濟體有更緊密的合作。然而,在此國際政治之決策更不應該犧牲國民健康。開放美國豬肉(亦有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之豬肉)進口台灣有其風險,應說明清楚其決策過程,做好完整的食品安全與產業衝擊評估,並完善標示資訊、加強檢驗之配套措施,才能確保國人健康與畜產業健全。
美豬進口政策和本國產業、國民食品安全、健康風險息息相關,也希望所有朋友一起來關心、監督這個重大政策。
#肯定基隆營養午餐使用本土豬肉 #相關配套須更清楚
針對美豬進口議題,市長特別在議會中強調基隆學生營養午餐、受市府補助老人供餐或是產業美食促銷活動,只使用國產豬牛,並會鼓勵團膳業者也要使用國產肉品,希望藉此支持本土豬農。我們肯定市府的作法,但除了營養午餐、市府補助之老人共餐外,市民所會接觸到的豬肉製品來自生鮮肉品、餐飲小吃(外食)與加工食品,這方面的標示與檢驗該如何落實?
🐷#基隆市如何加強市內豬肉食品製品嚴格檢驗
「針對生鮮部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強制要求超市打上產地來源,提供消費者辨識。菜市場販售豬肉向來為溫體豬肉,也將要求清楚標示產地。」今天基隆市長也特別提到會生鮮市場會依據中央要求嚴格標示。
但市民和消費者仍然會擔心另外兩個豬肉食用來源的管道──餐飲、加工後,是否還能明確掌握豬肉來源?我也特別詢問到如基隆美食魯肉飯、排骨飯、大腸圈,攤販可能會因為萊劑豬肉價格較低而改用進口豬肉,這些外食餐飲是非常多人每天的三餐,要如何檢驗與把關市民的健康?
此外,在〈基隆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第11條提到「國內外豬肉產製品,檢出乙型受體素者,不得於本市販售。」除了不得於本市販售外,重點是,而市府要怎麼檢驗小吃攤販的豬肉來源並替市民把關?市府有和中央討論到要針對美豬嚴格查緝與檢驗,要如何達成目標,更要如何補足檢驗人力?
市長回覆說,既然要求業者資訊充分揭露,基隆市府衛生局、環保局就會嚴格查緝和檢驗,另外,也會要求賣場、商場等,在架上必須將美豬、美牛的肉品與國產肉品清楚的分區。針對檢驗人力與方法的部分,中央和地方目前還沒有 #加強檢驗 的明確方法與規劃,而餐飲、加工品的檢驗該如何落實,這部分我們還要持續來監督。
🐷#基隆市小吃攤販與加工品豬肉產地原料地標示如何落實
市長在回應食品標示疑慮時,談到會嚴格要求標示、標誌及資訊的充分揭露,也就是所有散裝,包括容器、包裝食品甚至餐飲店都應強制落實標示制度,不只是原產地要標註、原料產地也要標註,來保障市民消費權利。
然而,根據上下游本日報導提出的質疑:「除了餐飲之外,國人最常吃到豬肉的管道,是各項加工食品,包含水餃、肉包、貢丸等。儘管農委會表示加工食品都將強制標示產地,然而根據《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第7條規定,凡貨物加工或製造完成重要製程或附加價值率超過百分之 35 以上者,可以其加工地(國)為原產地(國)之標示(如:原產地標示為台灣),無須另行標示各食品原料(成分)之原產地(國)。換言之,水餃、肉包、貢丸包裝上標示的『產地:台灣』,不表示內容物採用的豬肉一定是國產豬肉,只代表『製造地在台灣』。至於罐裝肉鬆連產地都無須標示,消費者的知情權將難以保障。」
顯見雖然市長與農委會一致同意加工食品都會強制標示產地,但這樣的強制標示,會不會在《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第7條的規範下,而無法判斷加工品中豬肉的產地?在小吃餐飲與加工品中,基隆市的消費者還有更清楚的資訊可以參考嗎?這些都還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原產地認定標準03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若自經區洗產地 全球都在洗
王亮/關務署前署長(台北市)
韓國瑜臉書直播說明自經區,表示高雄所以需要自經區,是因為高雄財政太困難了,他要想辦法衝經濟,成立自經區可讓高雄脫胎換骨。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最近各界在爭論應否設置「自經區」,有人説它會「洗產地」,即會把產地「MIC」洗成「MIT」。在全球化下,全球原料大部分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就以「蘋果」供應鏈為例,它約有七百多個鏈環,其下還有「子」鏈環、「孫」鏈環,原物料也都來自世界各地,最終產品的原產地是哪一國,悉依WTO原產地規則的規定。我國早已依此規則訂定了「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現在有人將「原産地變更」講成是「洗產地」,似乎有醜化此模式的產業互補合作,以及商業模式的靈活運用之嫌。
那些人所謂「洗產地」,其實就是原料加工後已「實質轉型」,也就是加工後,已脫胎換骨成另一種產品,至於是否已達「實質轉型」標準,由進口國審核決定。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特定原產地規則」,還針對每一項貨品訂定更為嚴格的標準,以防隨意轉口搭便車。
根據我國「進口原產地認定標準」規定,要達到「實質轉型」程度,原料加工後,税則前六碼須已變更,或其附加價值達卅五%以上。FTA的「特定原產地標準」更為嚴格,例雙方可能約定,某項原料加工後,其税則前四碼須已變更(即須變化更大)或(及)附加價值達五十%以上(加值須更多),標準採「或」是單標準,採「及」是雙標準,達標更難 。
台灣市售每件萬元以上的防水夾克,有些品牌是以台產布料送到中國大陸加工成防水布料,再在原地加工成防水夾克,運回台灣時,因已「實質轉型」,其原產地依我國規定標「MIC」。日本的原料也可送到台灣自貿區加工,如可達到兩岸ECFA特定原產地標準,也可標「MIT」,出口到中國大陸享零關稅的優惠。兩岸沿海自貿區也交流加工、優勢互補,台灣自貿區的半成品送福建自貿區加工,如可達該項貨品的東協FTA特定原產地標準,也可標「MIC」出口到東協十國享零關稅優惠。
綜上所述,原產地規則是國際規範,各國皆無異議,也未阻撓其運作。我國在此方面早已與國際接軌,假如自經區做的叫「洗產地」,那世界上每個國家,包括我國在內,每天都在「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