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卑南族介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卑南族介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卑南族介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卑南族介紹產品中有8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年來各種參與式的藝術創作與策展行動,不僅使得我們將關注的焦點從產出成品的本身移往作品共創過程的設計與思考,也讓我們思考藝術創作者與策展人對於自身角色與合作對象權力關係的反思與實踐策略。我們來透過 典藏 ARTouch.com 龔卓軍老師這篇文章的梳理,從藝術家陳豪毅在舊名麻荖漏的台東成功進行的「M...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香料水晶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訂閱:https://www.bit.ly/2Rt1sx2 【九族文化村~知性篇】 國內遊盛行,台灣的遊樂園非去不可。 這次特別介紹南投旅遊,去日月潭之餘, 絕對要順勢去一趟「九族文化村」, 除了刺激遊樂設施之外,最珍貴的原住民文化值得您了解…。 🗣晶晶 IG:https://www.ins...

卑南族介紹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6:04:36

長夏 ◎馬翊航 漸漸可以用汗水來寫信了 字跡清白,句讀錯落 背後爬出一路低低的喘息 一樣的日光,投影一樣的我和你 海市蜃樓裡逗留,危害暑病 熱風像厚重的黑髮全部解散 蟬聲大作,是不願臣服的思想 笑與苦短的呻吟 發落滾燙的夢 葉雲濃翠如煙 白鳥清涼地 搧翅,細細搖動的枝莖上伸縮 冷蛇一...

卑南族介紹 在 ???? 柔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1:16:51

#台東宅配美食|📍部落草地便當⠀ 防疫期間不能到處跑開始想念出遊的日子⠀ 最重要的是無法吃到各地的美食🥺⠀ 疫情後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花東好好放鬆一下⠀ 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這家台東在地的部落美食「部落草地便當」,立馬下單就算還不能去旅遊至少能ㄧ嚐美食!!⠀ ⠀ 草地便當使用了🌱臺東代表性食材_荖葉⠀ 為...

  • 卑南族介紹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5 16:20:50
    有 52 人按讚

    近年來各種參與式的藝術創作與策展行動,不僅使得我們將關注的焦點從產出成品的本身移往作品共創過程的設計與思考,也讓我們思考藝術創作者與策展人對於自身角色與合作對象權力關係的反思與實踐策略。我們來透過 典藏 ARTouch.com 龔卓軍老師這篇文章的梳理,從藝術家陳豪毅在舊名麻荖漏的台東成功進行的「Malacecay阿美傳統家屋構築」計畫發展脈絡,看到藝術家生命經歷與地方生活交織的深刻意涵。

    --------
    其實,許多當代的繪畫、雕塑、公共藝術、社會參與藝術的直擊人心,可能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創作論述」撼動人心,而是因為它們以嶄新的形式,敲打到觀眾的感性內核與生命黯黑之處。藝術家陳豪毅(Akac Orat)在今年暑假蓋好的那幢沒有創作論述的家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陳豪毅的創作路徑,或許因為位於成功鎮和平國小老師和當代原民的身分,使得他在畢業後展開了非常不同的創作與策展路徑。從2014年開始,卑南族與阿美族混血的陳豪毅,已經以「沒有作品的藝術」這樣的跨教育理念,來創製國小藝文實驗課程,並且把三民國小和平分校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海岸阿美血統的小朋友視為創作的藝術家,參與在這樣的實驗課程裡。譬如「宇宙課程」,就是把東海岸最常見的星空、八大行星、外星人,甚至是隕石、星座與隕石坑問題,都轉化為陶作、裝置與讓學生「學習如何提問與創作」的起點。他引導學生拍攝介紹八大行星的影片、挖隕石坑、露天坑燒隕石,同時透過蒐集柴燒木材的勞動過程,讓這一連串的創作行動,打開學生探索各種身體能力與材質對應變化的過程。最後,在畢業典禮的那一天,「和平呼叫宇宙星」計畫引導下的整個典禮,小朋友們播放這些自創影片,以及最重要的是也播放一百多部NG的探索片段,讓持續一天一夜的坑燒隕石過程和歌唱,成為學生身體記憶與材質探索的成果。「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用玩樂的方式學習,讓小朋友們快樂探索,讓他們的身體去記憶。原住民跟一般的漢人不一樣,他們是用身體去感受,他必須要流汗、跑來跑去,他們喜歡把自己的指甲弄得很髒。」(註3)包括藝術家陳豪毅本人,雖然過去學習的是陶藝,但這也是他第一次進行野地的坑燒法。因此,即便是對老師的角色而言,也需要「學習如何去學習」(learning to learn),這正是人類學家Tim Ingold所謂的「探究的藝術」(Art of Inquirying)。(註4)」
    ..
    陳豪毅在2011年畢業後回台東,開始在成功鎮上的和平國小服務,直至2018年辭職離開。這個期間,除了他開發出來的「宇宙課程」之外,手做築造計畫是他非常重視的教學手法。他引導小朋友蓋煙燻櫃、蝸牛室、樹屋、瞭望台、軌道車,讓學生在學校養蝸牛,爬上動手蓋的兩米高的瞭望台去瞭望。這些建築創作行動,一定會有採集材料的過程,去附近坡地採竹子,到海邊去採漂流木,「帶他們做時,反饋很好,小朋友可以很清楚地認知他們在做什麼,這種學習比閱讀書本好很多,而且有很多好玩的時刻。譬如撿漂流木時,我會讓小朋友坐在漂流木上,然後開車一路把漂流木拖上岸來。小朋友超開心的,會不時拉著我說:『老師再來再來,再去揀木頭。』燒隕石時,叫小朋友去撿木頭,平時沒有被注意的材料得到了他們充分的關注。蝸牛室建成之後,他們養出來的蝸牛超多的,而且從家裡一直帶來。」.
    ...
    陳豪毅回憶起他剛到和平國小時,就受命做過一次傳統屋建造的完整記錄工作。於是,他開始更密集地找老人家探問房屋方位、柱子尺寸、空間規畫、材料採集等更為細節的問題。在細問之下,才發現麻荖漏部落其實有三間一百年以上的傳統屋,後來因為道路規畫的關係,一間在巷子深處,一間被包覆起來在樓房裡面。當然,這是傳統部落與家族不願提及、不想面對的一段歷史,因為信仰改宗而造成巨大的信念變遷,使得原本全部都是傳統屋的部落,目前也只剩下一些厲害的老人家,屬於陳豪毅的外公那一輩的老人家,曾經有看過造屋過程。但實際參與造屋又有完整記憶的,在部落裡幾乎已近完全絕跡。陳豪毅在調查過程中,直接去測量各種結構上的實體尺寸,看過這些隱藏在部落角落的三幢傳統屋之後,他不斷修正自己原本的設計圖,那張早先按照和平國小時的蓋屋記錄畫下來的設計圖,又開始了「圖表」的運動。
    就此而言,有人或許會質疑本文作者:那麼今天任何一個建築師修復老屋或標下古蹟建築的修復標案,也可以算是當代藝術的創作行動嗎?對此,我可以提出的初步回應是:一位當代藝術與策展訓練背景的藝術家與策展人,可能沒有建築師執照,但正因為陳豪毅試圖建立的傳統屋,已經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築造過程與技巧,那麼,在幾乎超過半世紀已經沒有任何新建的海岸阿美家屋的斷裂建築史來看,是否我們可以透過具有當代藝術實踐背景的他的家屋創作,以人類學家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ilfford)的《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的當代觀點,看到一種嶄新的復返式、重新聯結歷史經驗式的家屋創作築造行動?」
    (引用自: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48356.html?fbclid=IwAR3DjUCR3l6bQ-P7fxAHcP6oZKD0n4l8xOuB1sci9EOCax1yOAD7so1xvHE)

  • 卑南族介紹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17:40:43
    有 28 人按讚

    \ ​ #走讀大稻埕📚 #青鳥選讀 ​ /​
    ​ ​ ​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月津》​
    ◼︎ 選讀關鍵字: #重現昔日鹽水港繁華​

    以小說重返「百年前鹽水繁華港埠的傳奇」!​
    重現藝閣繞境、匠師細雕、商賈崢嶸的古鎮風華​

    每條老街應該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小說家 巴代以文字刻畫十九世紀台灣鹽水港熱絡繁華的市街風情。​
    細膩的呈現百年前一段說不出口的同性情誼--泉州來的羅漢腳與西拉雅部落青年的相遇相知。​

    #青鳥導讀 #書中節選 #一起透過文字回到島嶼歷史​
    「這是一艘十六公尺長,六公尺寬的老舊木船,由鹽水港出發,橫越被稱為「黑水溝」的台灣海峽前往福建泉州、福州兩處,準備在今天黃昏落日前返回鹽水港。乘員包括船老大,五個船員,還有一個被稱為總管的,負責商行貨物點收與買賣的商人。​

    十天前,農曆八月初一,這船載著滿船的糖與米糧,經過泉州卸下部分貨物,又採購了布匹、瓷器、紙張,希望在中秋前,回到鹽水港鎮賣些好價錢。其餘的貨物在福州卸貨,並採購粗厚的石板、石柱、石塊當壓艙,這是木船自鹽水港出發前預定購買的貨物,另外甲板上還縱向擺著十六根約三十四尺長粗大筆直的福杉木,杉木都上了層薄油又妥善包裹著,這使得甲板空間變得非常窄仄。​

    這已經是這艘老舊木船今年第三次載運這些石材。也幸好這些建材的重量,使得這艘近乎平底的木船,在波濤海湧中不致過於顛盪。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暈船吐了幾回,遭其他人訕笑。剛剛由外海進入近岸,他忍不住呼了口氣輕叫一聲,慶幸總算到岸了。」​

    ◼︎ 作者介紹 ◼︎​

      ​
      #巴代​

      Badai,卑南族Damalagaw(大巴六九)部落裔。部落文史工作者、專職寫作。曾獲山海文學獎、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全球星雲文學歷史小說獎、高雄文藝獎。​

    著作有研究專書《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短篇小說集《薑路》;長篇小說《笛鸛》、《斯卡羅人》、《走過》、《馬鐵路》、《白鹿之愛》、《巫旅》、《最後的女王》、《暗礁》、《浪濤》、《野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最終場​
    ✨✨ 9 / 5 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 ​ ​ ​ 【走讀大稻埕】尋找時代的文化模樣:在大稻埕的新文化雜誌VERSE​

    百年之前,一群台灣知識份子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民報」,啟迪台灣民智,鼓吹新價值與新文化,與1920年代台灣的文化運動密不可分。2020年,一本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雜誌 VERSE 在迪化街上成立,就是希望呼應百年前,以大稻埕為基地的文化運動。讀《#VERSE》,在紙本文化與時代革命中看見文化書寫的精神。​


    指導單位| ​ ​ 文化部 ​ 、 ​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走讀 #大稻埕

  • 卑南族介紹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1 17:00:01
    有 3,729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上週看完《斯卡羅》後,是否覺得族群好多好複雜呢?​

    今天就讓故事來簡單介紹,生活在這塊大清官方所稱的「化外之地」—瑯嶠,有哪些人吧!​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瑯嶠在哪裡。瑯嶠是恆春的舊稱,所以指的就是今日恆春的這一帶。​

    由於恆春半島的地理位置,是早期人們通往後山必經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有著多樣的族群們在此生活及交流。​

    1⃣原住民族​

    居住在此的原住民族,有部分原本是屬於臺東卑南族系統的族人,沿著東海岸移居到瑯嶠,被當地人稱為斯卡羅人。​

    在那之後,斯卡羅的四大頭目家族,分領瑯嶠的住民,其中包括阿美族、排灣族、馬卡道族,也包括後來移墾的閩、客漢人。​

    其中,又以豬勞束社大頭目garuljigulje家的勢力最大,即後來代表談判的卓杞篤,被稱為「大股頭人」。​

    2⃣福佬人​

    福佬人,是移墾至臺灣的閩南裔漢人,原先居住在中國南方一帶。​

    比起其他族群,福佬人較早來到臺灣, 因此他們不只是分布在瑯嶠一帶的平原而已,臺灣其他地區也有他們的身影。也因為擁有時間優勢,所以他們掌握了相對多的資源。​

    瑯嶠的柴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明鄭時期,是士兵屯墾的重地之一。清代以後,柴城一直是福佬人的主要居地,也形成了龐大的勢力。​

    3⃣客家人​

    客家人移墾至瑯嶠的時間已經比較晚了,因此海岸的平原地區幾乎都為福佬人所開墾,他們只得往靠近原住民地區的山腳地帶發展。​

    雖然起初客家人和原住民有不少衝突對立,但後來兩個族群似乎達成共識,開始有通婚、租地、交換資源的關係。​

    瑯嶠的客家人大多居住在保力一帶,但為了要養活大家,頭人林阿九便向原住民租用了統領埔的土地。​

    4⃣土生仔​

    土生仔,字面上是指的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實際上則是用來稱呼漢人與原住民通婚後生下的混血兒。​

    以劇中的水仔、蝶妹、阿杰為例,他們都有一半的漢人血統、一半的原住民血統,因此被泛稱「土生仔」。​

    在瑯嶠這個充滿多元族群的地區,土生仔的身分與認同便更為複雜,遭受歧視的同時,卻又是各族群溝通的橋樑。​

    📺深度解讀!「斯卡羅」背後的那些故事​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這個星期日晚上九點,故事 StoryStudio 邀請了三位鑽研臺灣史的年輕學者,從他們各自專業的角度,與我們一起解析「斯卡羅」背後的故事:府城、瑯嶠、番界、羅妹號,到所有你想知道關於十九世紀臺灣的一切。​

    ▶時間​
    8 月 22 日星期日 21:00​

    ▶來賓​
    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蘇峯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賴英泰(政大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主持​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

    ▶Zoom報名連結(按:報名人數已經遠遠超過zoom可容納人數,建議大家從臉書觀看直播)​
    https://bit.ly/3B2PA8z​

    #斯卡羅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屏東 #恆春 #卑南族 #排灣族 #原住民 #戲劇 #羅妹號事件 #李仙得 #必麒麟 #蝶妹 #魁儡花 #陳耀昌 #曹瑞原​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本文主要參考高加馨,〈面對歷史在地發聲—牡丹社事件對牡丹社群之影響〉之第二章第二節「族群關係」。

  • 卑南族介紹 在 香料水晶晶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08 19:00:23

    歡迎訂閱:https://www.bit.ly/2Rt1sx2

    【九族文化村~知性篇】
    國內遊盛行,台灣的遊樂園非去不可。
    這次特別介紹南投旅遊,去日月潭之餘,
    絕對要順勢去一趟「九族文化村」,
    除了刺激遊樂設施之外,最珍貴的原住民文化值得您了解…。

    🗣晶晶 IG:https://www.instagram.com/juliehuang1002​
    🗣晶晶FB:https://www.facebook.com/chingching2020111

  • 卑南族介紹 在 VickyVickyChanCh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19:01:11

    #卑南族 #台東下賓朗 #大獵祭 #猴祭 #台灣原住民

    2021跨年 我做了一件非常不一樣的事
    我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與以往都不一樣的行程
    曾經 總是在繁華都市中燦爛的夜幕下穿著最美的亮片洋裝踩著高跟鞋與朋友一起舉著香檳
    望向不管是倫敦眼還是101的煙火
    又或者是近年來逐漸偏向倒在家裡電視前面吃個拔辣滑個手機連倒數都懶得數就這樣 阿12點了阿的這種及不具有儀式感的行為
    這些一切的一切 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

    所以這次我自己請朋友邀請我一起與她們回鄉過年
    原本人家可能只是聊天隨口說說 誰知道我這麼認真 馬上普悠瑪號就訂起來了

    還記得在11月 12月 每當朋友問起 "ㄟ你們跨年怎麼過?"
    我都說 "我要去台東 (跩) 因為很遠"
    沒想到一堆人回我 "真假的! 我們也要去台東 一定是去看阿妹對不對" (可惡怎麼大家都跟我一樣遠)
    Vicky: "Sorry不是喔 我是要去參加神聖的祭典 什麼日出啦 阿妹啦 於我如浮雲"

    OK 我與台東下賓朗卑南族的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剩下的細節 在看完影片後 你們可以去追蹤我Instagram
    我在部落裡的那幾天記錄 都有放在精選 "卑南大獵祭"
    甚至發了兩篇落落長的心得感想

    總之就是我覺得酷斃了 因為大獵祭這種詞彙 只有在國小的課本上看過
    豐年祭這種就至少如果去花蓮旅遊 會有表演或是介紹等等
    大獵祭 猴祭這種東西就是真的沒有 書讀完只會覺得 喔就是一些歷史這樣
    沒想到這種傳統居然是存在著的 我的天啊不可思議 (沒見過世面)

    尤其是對於以前的我來說 看著族人們穿上族服跳舞 就會覺得是表演 畢竟在九族文化村看過不少
    但是這次的親自加入 才了解到 這些不是表演 這些是祭儀的進行 是有意義的
    就像我們可能過年拜祖先 或是媽祖繞境這種 絕對不是抱著看表演的心態
    而是了解文化 了解背後的意義 了解族人們為什麼會繼續這樣的傳統
    感謝祖靈 感謝這片土地所做的表現
    我覺得好好 希望可以一直被傳承


    Instagram 追蹤起來: VickyVickyChanChan

    請不要吝嗇按讚分享唷!分享再分享!

    Filmed with: Canon g7x mark ii
    ----------------------------------------------------------------------------------------------------
    CONNECT WITH ME!
    Instagram: https://goo.gl/BMpSX7​
    YouTube: https://goo.gl/6rbLNx​
    Facebook: https://goo.gl/2EiFfp​
    Partner with me: vickyvickychannel@gmail.com

  • 卑南族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16 13:13:31

    本集主題:「山地話╱珊蒂化」介紹
      
    訪問作者:馬翊航 (Yi-Hang Ma)
        
    內容簡介:
    來自池上的原住民作家,聆聽「山地」說話;
    有時孩子有時女子,在長大與長不大之間「珊蒂化」,
    關於身分與身體,五彩斑斕又笑中帶淚的書寫。

      馬翊航是近年來令人驚豔的原住民作家,來自臺東池上卑南族的他,文字敏感立體,張亦絢稱「他寫酒醉時是『耳裡楓紅層層』,隔著車窗見物『有一種礦物感』,外婆皮膚薄如『乾蒜皮』,某個影像畫面『光線讓物件有著髮絲般的刺眼邊緣』」,令人讀了神經會如電到般快感林立。但造就敏感的不只感官與修辭,也來自書面語與口說語的游動,記憶的樂園與險境。

      《山地話/珊蒂化》的諧音,如鏡子相互映照。「山地話」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也回返帶動記憶的形狀,是關於身分、空間、家族、書寫的重重探問;「珊蒂化」則以陰柔聲音與姿態,反問標籤貼在哪裡?藏著什麼?也與體內種種親愛、殘餘、騷動與失去對話。書中有「是」與「不是」的反串,失能與可能的照明,不那麼整齊的身體與身分。在分輯「自己的籬笆」中透視日常的恐怖,發燒的記憶與鬼魂;「如果我是鳳飛飛,哥哥你一定會要我」,唱出歌聲與離合的記憶,也是真情比酒濃的挫敗;「山地話」裡面沒有母語教學,可能是「山地」在對他說話,無論是否真的說出來;「不懂要問」是許多不懂的事,以及他人教他的事;「珊蒂化」裡有女子、櫃子、鏡子與小孩子,從這裡到那裡,長大或者長不大——可能就是女型的意義。

      本書以作者歷經家人聚散的成長剖面、離鄉背井的路徑、風景及閱讀軌跡,在家族、學校和小鎮的危機中繞路運轉。甚或從唱片、蝸牛等微小物事,目擊被身分和性別禁錮的劇場。那些上不了舞臺、豔麗或哀傷的原住民、男孩、女人與同志,從馬翊航的文字具象化為真實的面孔,豔光四射地提槍擊發。
        
    作者簡介:馬翊航
      一九八二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