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化學性危害因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化學性危害因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化學性危害因子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琳達公主的廚房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塑生醫Dr's Formula抗菌/除臭/防霉/去漬/抗敏系列】第一支通過國家級防疫認證的抗菌噴霧! 📌團購表單 https://p2.groupbuyforms.tw/0ahbj 📌直播介紹 https://bit.ly/2UCwxP5 📌團購時間 3/25-4/2 ✔客服信箱:miffy...
化學性危害因子 在 琳達公主的廚房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塑生醫Dr's Formula抗菌/除臭/防霉/去漬/抗敏系列】第一支通過國家級防疫認證的抗菌噴霧!
📌團購表單 https://p2.groupbuyforms.tw/0ahbj
📌直播介紹 https://bit.ly/2UCwxP5
📌團購時間 3/25-4/2
✔客服信箱:miffy9420@gmail.com
✔Line線上客服: @arw3840d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不僅台灣,連住美國的我們也要小心防疫,並且做好消毒保護自己的工作,因為現在生病很麻煩,一來,不想上醫院增加被傳染的風險也增加醫療的負擔,二來,一生病就會有自己是否染病的壓力,實在令人擔憂。
不過這一陣子台灣防疫商品滿天飛,各式各樣的消毒品成為大眾搶購的目標,可是搶了一堆大家都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 或是真的了解哪一種才是適合自己的嗎?
一開始我也是傻傻搞不清楚,歪嘴雞還傻到曾經想要用漂白水稀釋來消毒手咧,後來看了報導和專家的分析才了解市面上的消毒品有什麼區分。
高濃度酒精、氯系強氧化產品(如次氯酸鈉、次氯酸或二氧化氯等)或其他化學性抗菌劑是一般最常見的抗菌成分,他們也的確有被認可的抗菌力。
只是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有的僅能瞬間抗菌無法長效抑菌,有的不易保存效期短,有的不能用在人體,有的雖然可以用在人體,但會造成皮膚乾、癢、甚至破皮。
我挑選【台塑生醫Dr's Formula抗菌抗菌噴霧】來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
1. 與長庚醫學團隊共同研發,是第一支通過國家級防疫認證的抗菌噴霧
2. 通過測試,對以下9大病毒、7大細菌的抑菌率達99.9%:
-腸病毒(71型、D68、B3)
-A型流感(H1N1,H3N2,H7N9)
-B型流感
-貓杯狀病毒(類諾羅病毒)
-7大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 腸道沙門氏菌、白色念珠菌、鮑氏不動桿菌)
3. 成分天然不傷人體:
從「葡萄柚籽」中萃取極高濃度的「類黃酮」與「柑橙素」作為抗菌成分,成分天然,可以用在人體,就算不小心誤食也可以正常代謝排出,不會造成身體危害,而且用了以後皮膚不會乾澀。
市面上消毒品很多,願意用「葡萄柚籽」提煉抗菌成分來製造消毒用品的卻很少,為什麼? 因為成本比酒精及次氯酸貴了百千倍。
成分天然、有效、不傷人體,最重要的是有國家檢驗認證是我挑選它的原因。
前一陣子台塑生醫的抗菌噴霧根本被搶購一空買不到,現在產能夠了,終於可以開團給大家買了,價格非常的平價,【超值組】抗菌防護噴霧(255gx2瓶+1kg補充瓶)最划算也最環保,建議大家可以購買超值組,需要小瓶裝方便帶出門的可以選擇【經濟組】抗菌防護噴霧(100gx2瓶+255gX2瓶+255g補充瓶),也可以選擇【輕鬆組】抗菌防護噴霧(100g+ 255g)
除了抗菌噴霧外,我還挑了抗菌洗手乳、除臭、去漬、防霉、抗敏的給大家一起購買,每一款都是我用了蠻喜歡的,而且價格很平價。
#抗菌洗手乳-雖然用一般肥皂洗手就可以達到殺菌殺病毒的功效,但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洗手次數大增,用肥皂可能會造成皮膚乾澀,而且反覆摸同一塊肥皂也怕細菌滋生問題。
洗手乳用按壓的方式不接觸裡面的內容物比較不擔心污染,Dr's Formula的抗菌洗手乳經衛副部認可抗菌率99.9%,含有天然甜菜鹼與羊毛脂,對皮膚有很好的親和力,使用上也相對比較不會造成皮膚刺激。
#瞬間除臭噴霧-我已經不厭其煩跟大家囉嗦很多次人工香精是環境荷爾蒙,對人體有害,還會產生過敏反應,我個人就是對濃烈的人工香味極度過敏的人,最怕坐進噴了芳香劑的車子,因為坐沒多久我一定暈車,不立刻下車嘔吐無法緩解那股惡心感。
Dr's Formula除臭噴霧味道非常清新,我很喜歡,它是利用植物系的消臭成分來分解臭味因子,噴了以後立即有感臭味消除很多,經日本實驗室證明,噴後兩小時的除臭效果高達93%。
可以噴在臥室寢具、衣褲、鞋櫃、垃圾桶、水管、空氣中(消除廁所的臭味和廚房的油煙味)。
如果喜歡完全無味的,也有無味除臭噴霧可以選。
#去漬系列:主要是針對衣物的污漬來去除
水性去漬:可以去除果汁、咖啡、醬油、血漬、番茄醬...等等的污漬
油性去漬:可以去除奇異筆、原子筆、化妝品、指甲油、機油、蠟筆、烹調油...等等
我實際測試奇異筆和醬油都可以輕鬆去除。
用法是噴在髒污處,放置10~30分鐘再用刷子刷一刷,然後丟進洗衣機跟其他衣服正常洗衣就好,用了不會讓有色衣服褪色。
如果比較嚴重的污垢建議噴了以後靜置久一點,用刷子刷一刷再丟洗衣機,我試過用黑色奇異筆畫衣服,然後噴油性的那瓶,靜置不去刷它,一段時間油墨也會自己慢慢分解,不過刷一下去污速度會比較快。
#防霉噴霧:經過SGS認證黴菌抑制率達99.9%,而且符合化妝品與食用品清潔等級規範,可以安心使用,味道一點都不刺鼻,聞起來我覺得是感冒糖漿的味道。
防霉噴霧可以噴墻壁、瓷磚縫、冰箱門縫、家具等等,使用的方式是先把表面的黴菌用除菌產品清潔,乾燥後就可以噴,防霉效果最長可達14天。
#抗敏噴霧:可以噴在衣服、床墊、沙發、地毯、布玩偶、汽車座椅、窗簾,最好2-3天就噴一次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不想錯過直播與團購通知請加入我的line @xne8143f
✅我的IG:princess.linda.wu
化學性危害因子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職業病的診斷】
昨天聊到了勞工健檢分級管理的問題,今天從這篇文章『台灣勞工職業病圖譜 ~ 新興的風險與隱藏的黑數』聊起。
大家可以先去看看這篇文章,再繼續看下去。
一樣先為大家簡介一下所需的背景知識:
《職業病的診斷準則》
1. 疾病的證據:確定診斷,不能下背痛,就說是椎間盤突出
2. 暴露的證據:濃度/重量,時間長短,工作資歷
3. 符合時序性:暴露在前,疾病在後,合理的前導期
4. 流行病學證據:就是要有文獻可以証明
5. 排除其他可能
而只要職業因子占疾病發生風險的50%以上,就可診斷為職業病。
◎ 大家看完那篇文章了嗎?我提出一些我的觀點。
1. 目前台灣職業病的危害因子分為五大類,而不是文中所提的四種;分別是「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人因性」「社會心理性」。
2. 職業病給付的第二波高潮,不完全是職業病科醫師去找這些有含矽粉塵暴露的族群 (塵肺症的高風險族群),而是「民間個案管理師」們看到有利可圖,所以一團一團地帶來申請給付。
3. 職業性聽力損失,認定上並沒有文中所說的那麼困難;然而,聽損並不代表失去工作能力 (這也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幾乎也不需要住院)。
所以認定之後,沒有錢拿呀!那我為什麼要去申請職業病的診斷?你想想看,一個噪音性聽力受損的個案,能領到什麼勞保給付嗎?「傷病給付」(不用住院,拿不到);「失能給付」(聽損會造成失去工作能力嗎?大部分不會!一定要到幾乎聾了);所以只能領領醫療給付,看病有勞保補助。
4. 為什麼會低通報?因為你傷病請假,要申請職災傷病給付,還會回函問公司對你的陳述有沒有意見!
那你病好了,還要不要回來上班呀?不是每個老闆都很大氣:「謝謝你的職業傷病,讓我發現廠內還有不安全的地方,我要好好努力改善,避免再次發生。」;很多時候都是,你去申請職業病,那就是要和我撕破臉囉?雖然職業傷病復原期間不能FIRE你,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方法弄你...相反的,勞工可能也有這個顧忌。
5. 職業性癌症的診斷,這對職業醫學科的醫師來說,是個艱鉅的挑戰。問題就出在,要怎麼樣去拿到暴露的証據?
癌症的形成,除了血癌外,至少也要個8-10年,當來到職業醫學科就診時,要怎樣去呈現之前的暴露量?可能以前待的工廠的倒了,原料早就已經改過不知道幾種版本了,甚至個案連用了什麼原物料都不清楚的也大有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環測資料拿不到,物質安全資料表也沒有,很難去重建原本工作的環境狀況。
所以在申請的過程中,個案及家屬可能會認為:「我們已經那麼倒楣得了癌症,你醫師還不幫我們申請,問了一堆問題,叫我們收集一堆資料,還想到我以前服務的公司訪視;最後還給我一個模稜兩可的 ~ 與作業有相當因果關係之疾病。不能直接跟我說是不是職業病嗎?」
其實,可以出這樣的診斷書已經不錯了,大部分都是收集不到足夠証據,醫師也不敢開出可能和職業有關。
※ 寫在最後:
職醫科的醫師就像偵探一樣,有幾分証據,說幾分話;所以常常會問很多、很細,就是希望能多得到一些資訊,甚至會想到勞工工作的現場去看,了解真實的暴露情況。
所以也請勞工們可以理解,我們真的不是刻意刁難,而是當你資料及証據不足時,最後也會被勞保局退件,不如一次處理好,還更省時間。
對職業病診斷有更多疑問,也歡迎在下方提問,或是私訊給我;另外,全台也都有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可以提供勞工們更專業及時的協助。
傷病防治中心聯絡方式:http://www.tmsc.tw/center_c.php
https://www.twreporter.org/i/occupational-diseases-in-taiwa…
化學性危害因子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醫師的群組中,流行發掘ICD10 (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 中一些有趣的診斷碼。像是考試不及格也有對應的診斷碼!真的是包山包海了。
來分享一下職業醫學會用到的兩大區塊 (Z56 及 Z57),雖然我覺得這些東西打在病歷裡就好,不一定要寫在診斷裡面,不過大家也可以看看這樣鉅細靡遺的分類。
【Z56】:和就業及失業有關的問題
在職安署目前積極推動的職場不法侵害相關議題,幾乎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診斷。像是什麼人際關係不融洽啦、過度的壓力、性騷擾等等。
【Z57】:職業暴露的風險
我們常提到的物理性和化學性的危害,裡面也多所著墨,簡述如下
物理性:噪音、輻射、溫度、振動
化學性:粉塵、其他空氣污染物、農業毒性因子、工業毒性因子
最後附上總表,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找找有趣的診斷碼。
<< 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 編制中文版 ICD-10-CM 初稿 >>
https://www.nhi.gov.tw/…/20066_2_%E7%B7%A8%E5%88%B6%E4%B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