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婦女節👩
女人想要的不是被當女人看
也不是被當男人看 而是被當人看
女人想要的不是從性別認識她 而是從靈魂認識她
今天是3/8國際婦女節 是紀念婦女權利的日子
在1975年經聯合國確認前
只有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在慶祝這一天
以前是徹底的男尊女卑 現在正往性別平等的道路走
雖然現在的女性...
3/8婦女節👩
女人想要的不是被當女人看
也不是被當男人看 而是被當人看
女人想要的不是從性別認識她 而是從靈魂認識她
今天是3/8國際婦女節 是紀念婦女權利的日子
在1975年經聯合國確認前
只有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在慶祝這一天
以前是徹底的男尊女卑 現在正往性別平等的道路走
雖然現在的女性權利已經比以前多了
臺灣也算是亞洲國家女權較發達 性別較平等的國家
(大家可以反觀很常被舉例比較的日韓)
但這個世界還沒能達成真正的性別平等
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世界 其實對別人滿是壓迫
臺灣及全世界女性依然遭受到很多不平等待遇
這也就是為什麼女性主義者會愈來愈多的原因
張小虹:「女性主義的努力,是為了讓女性主義死去。」
意思就是如果這個世界能夠做到性別平等
再也不會有人因為性別及性傾向受到歧視
女性主義當然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說到性別歧視及不平等 真的有超多事能舉例
女性結婚要犧牲的成本遠比男性多
媳婦結婚常被迫住在婆家 忍受打壓
媳婦被當成免錢傭人或工具人
小孩生出來姓氏要跟爸爸一樣
照顧養育小孩都是媽媽的事
女性為了照顧小孩被迫成為家庭主婦
職業婦女被迫要兼顧事業跟家庭 男性卻不用
女性動輒得咎 是否結婚生子都可以被攻擊
未婚懷孕的女性和單親媽媽更容易遭受異樣眼光
對象是女性的性暴力案件 受害女性常被檢討
髒話常帶有歧視女性的字眼
(希望大家罵人時能減少使用這類髒話)
女性長得漂亮被認為是花瓶 能力好被認為是女漢子
女性更容易遇到同工不同酬 玻璃天花板
女性被認為各方面能力都比男性差
女性被覺得愈年輕愈有價值 但男性反之
當擔任相同的身份角色 女性的性別常過分被強調
(像是女強人/女超人/女總統)
比起要求男性管好自己的性需求
女性總是被要求要好好保護自己
對於女性的外貌身材要求大於男性
對於男性的社經地位要求大於女性
對於男性及女性永遠都是雙重標準
性別刻板印象也依然存在 這個世界還是重男輕女
雖然現在社會有比以前進步了 但普遍現況還是如此
選前某些中國黨人士的性別歧視攻擊性言論
充分顯示既得利益者是不會懂得反省的嘴臉
多數生理男性都無法換位思考同理生理女性的處境
每當女性動輒得咎的讓男性看了不爽
女權自助餐、母豬教、ㄈㄈ尺等仇女言論就會出現
但為何都不去思考到底是女性主義有問題
還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父權社會有很大問題
多數男性就是只喜歡願意撿拾父權紅利的女性
(女性長得漂亮而被優待、吃飯都由男性請客)
但這個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女性不甘願如此了
至於對同性婚姻的歧視 更是嚴重
但那些喊著要守護他們口中家庭價值的中華腦殘
很多都是外遇的外遇 私生活亂的私生活亂欸
大家可以去查蔡正元吳育昇張守一的黑歷史
既然他們自己都不在意家庭價值
那有什麼資格對同性戀指指點點
同性戀可能都比他們活得乾淨正常很多欸
何況根本誰都沒資格認為同性戀有問題吧
有人說怕同性戀家庭的小孩被歧視
但到底是怕誰歧視 不就是你們自己在歧視嗎
最有問題的 根本就是心中充滿歧視的中華腦殘
父權社會的要求 讓每個人都遠離身為人的基本條件
很容易因為社會期待而選擇不適合的工作和婚姻
這個社會的型態就是讓多數人都過得很不舒服
就算是男性可能也很不舒服 但是女性略勝一籌
希望有一天父權體制的遺毒跟框架能徹底消失
-
「對抗多數人的意見 確實很不容易
比起對抗跟說服 接受跟聽從更容易
但是一旦習慣了這種心態
以後將更難判斷對與錯
自然認為大多數人說的都是真理
既然是媽媽就要為了孩子
犧牲和放棄自己的人生 這是理所當然的
只要我自己忍著就可以 以這種心態生活
不知不覺 自己也會變成欺負媳婦的婆婆
所以偶爾 就像故事書裡的媽媽一樣
需要有人來抗議和抗爭」
----《你的管家》
你的管家是一部提到很多女生會遇到的問題的韓劇
就像是婆媳問題、未婚生子、性騷擾、恐男症等等
上述那段則是在談論關於常被婆家找碴的可憐媳婦
多數意見及主流文化不一定都是對的
畢竟從古至今人們的價值觀一直都在改變
在過去是少數的思想 現在也可能變成多數了
就像現在追求女性權利的人一定會比過去還多
所以不需要用多數或少數判斷 誰的思想比較合理
如果你覺得自己才是對的 就算現在是少數也沒關係
只要自己站得住腳 就不用因為多數意見而自我懷疑
但如果比起對抗跟說服 你更習慣於接受跟聽從的話
當你無條件認為多數人講的都是真理
你大概也已經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這似乎也很適合用來講政治立場的判斷
希望大家對於各種議題 不要一味聽信多數人的答案
靠自己努力思考出心中的答案 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是世界病了 還是對這一切看不順眼的我病了
真心希望這個世界能停止用性別來看待人的價值
女性總有一天能獲得真正的平等及自由
.
📎 更多創作者作品 👉 @sixmouths.sixsuns
動輒得咎意思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有個朋友來跟我私訊,問了一個問題,我也來問大家,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決定?
這位女性將近40歲,去年好不容易懷孕,子宮收縮嚴重,醫生建議要休息才能保住胎兒於是請假留職停薪。回來上班,考績被打最低,過一陣子公司甚至要資遣她。當時她請假的時候,公司剛導入新系統,人力吃緊,主管對他請假這件事並不諒解,以至於兩人關係緊張,而她也動輒得咎。
後來她跟同事聊起來,才發現其他同事跟她一樣情況,敢怒不敢言,懷孕的時候也被主管暗示主動離職。
這是她的片面說法,我原文照錄如上,但是無論如何,可以想見她心裡的委屈和不平。她問我該怎麼做會比較好?
其實類似這種職場的權益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上班族來問我下一步怎麼走。而這個下一步通常是—
「我要不要向勞動局檢舉公司違反勞工權益?」
年輕的時候,我會義憤填膺,說當然要;到了今天我上班30多年,太了解職場裡面的運作,我通常會說不要。
因為留在公司裡的人,不會說真話或幫你說話,而是站在公司這一邊。為了保住他自己的工作,有的還會扭曲事實。到最後眾口爍金,你沒有錯也會變成有錯,千夫所指的結果,反而無路可走。這是一股暗黑的從眾力量,你會對人性灰心到極點,想說從前我們為公司一起打拼,有很深的革命情感,比家人還親,怎麼完全變了個樣?
如果你堅持要提告,他們會維護公司,然後拉黑你,像是發函給所有的廠商和客戶,或是業界,阻撓你尋找下一份工作,可以想見也會把你說得很難聽,完全沒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你只會落得沉冤莫雪的悲慘結局。可見得職場遇到關鍵時刻,是沒有正義的,只有利益。
就算是沒有走到這個地步,拿個最普遍的狀況來說,當你要找工作時,企業請你提供前公司的主管或同事談對你工作的看法,你根本提不出來,企業會感覺到奇怪,不會錄用你。
假如檢舉或提告,不時要去處理或上法庭,加上過程曠日費時,你在上班時間可以請假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弄不好的話,連好不容易找到的新工作也會砸鍋,不是更慘嗎?
加上我讀易經,裡面有個訟卦,並不鼓勵興訟,反而是鼓勵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證諸我在職場的觀察,深感易經道理不僅符合現實,說到骨子裡,而且也看得深遠,結論只有一句,別為了職場的公益,犧牲自己未來的前途。
最後,這位朋友問我:
「難道大家都選擇吞忍嗎?」
我懂他的意思,其實他在問我:
「難道這世界沒有公理嗎?」
請問大家的看法?
(讀了本文受益,也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動輒得咎意思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黃偉民易經講堂
美國放棄阿富汗,塔利班在天津得到王毅祝福,揮軍直搗喀布爾,天下大亂。
闖王入京,崇禎自縊,但李自成沒有坐天下。
山賊流寇,有覆滅一朝之能,卻無濟世救民之策,大家只能等待不可預計的變數。
明末,有吳三桂,衝冠一怒,長白山下的滿人,孤兒寡婦入關……直到八國聯軍,慈禧帶著光緒,也是孤兒寡婦的出關到西安。
這樣的來,這樣的去;如是因,如是果。
北京,急不及待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案取消塔利班是恐怖主義團體的議案時,五大常任理事國,中英美法俄,第一個跳出來,使用否決權的,不是西方的美國、英國、法國,竟然是俄羅斯。
普京否決了中共的提案,同時,暗示會讓塔吉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中亞三國,支持阿富汗北方軍閥,殺回喀布爾。
印度亦即跳出來,宣布永不承認塔利班政權。
其他的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埃及,都虎視眈眈。
亂局已成,中、美、俄,三大勢力,在這裡鬥智鬥力。
北京意識到,戰狼外交,根本不是外交,在國際社會,其實無朋友。
阿富汗這個燙手山芋,接又不是,不接又不是。
大陸後欄著火,掀動疆獨,始終寢食難安。
上星期的人大常委會,在北京審議香港的《反外國制裁法》放在《基本法》附件三的議案。
事前殺氣騰騰,由林鄭帶頭,一眾鄭若驊、陳茂波等騎呢怪,大聲指出,反制裁法的重要,以眼還眼,不能永遠處於捱打狀態云云。
一眾打手傳媒,又解釋這法例的利害,如現在美國制裁香港官員,銀行要這些官員取消戶口,香港有了這條《反制裁法》便可使用其中第四條,「直接或間接實施岐視性限制措施的組織」,將之列入反制清單,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將銀行負責人驅逐出境,並且扣押這些銀行在香港的資產。
個人上,包括被制裁者的配偶及直系親屬;組織上,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及營運者。
利害了,一眾問責高官和建制菁英都興奮莫名。
誰知,罕有地,在星期五(20日)北京叫停這條《反外國制裁法》列入《基本法》內。
做法詭異!
開會前大鑼大鼓的宣傳這招的利害,林鄭一眾官員又爭相表態,告訴市民這條法案的重要性。傳媒打手又呼前喝後的解釋,愛國愛港市民,買定花生,等睇美國佬出醜。
誰知,人大常委說:
許多細節尚待進一步斟酌。
本來大聲支持立法的一眾高官,又出來大聲支持人大常委今次的叫停喎!
外交內困,瘟疫洪澇,民不聊生,北京權力底氣出了問題。季孫之憂,始終在蕭牆之內。
民不聊生,最好還是攞出老祖宗的立國絕技:
殺土豪,分田地。
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解決目前的貧富不均社會現狀。
騰訊的馬化騰最乖,立即撥出五百億來意思意思,其他的民企,應該看著辦吧!
香港的財閥地霸,在中港融合的前提下,不是買包花生看熱鬧,就可保健康愉快吧!
共產主義實踐了一百年,歷史上證明它可以有效地很快均貧,從來無出現過均富。
一般香港人苦了三十年,到親共攞著數的財閥開始不安了。
困局,人人都在困局之中,有條件的,無條件的,人人一樣,無人可以倖免。
《周易》第四十七卦,澤水困卦。
困卦,是跟著:姤卦、萃卦、升卦,然後困卦,這樣來的。
時代的機遇,帶出了天風姤卦,不期而遇。一連串不可預期的邂逅機緣。
抓住時機,薈萃資源,人才資金,經驗地理,這就是澤地萃卦。
然後再發揮菁英資源的力量,創造高成長的氣勢的,就是地風升卦。
《序卦傳》說:
升而不已必困。
困,是升出來的。
四十四卦是姤卦,四十五卦是萃卦,四十六卦是升卦,四十七卦是困卦。
澤水困卦,澤無水,困。
困字,為木在室內,四周被堵死,入了銅牆鐵壁。
木,本來代表生機,樹木的特性是伸展枝葉。但一旦入了困卦,活力全被扼殺,枝葉無法伸展。
升卦的《大象傳》說:
積小以高大。
是幼苗長成大樹的象。
到了困卦,大樹無法伸展,無法從外界攝取資源。所以,成長停滯不前。
所以,受困的,並非本領差,只是環境發生變化,缺乏適度的節制,才受困。
《序卦傳》說: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困乎上者,澤中無水,所有有形無形,有用無用的資源都枯竭,「必反下」,《周易》的「反」字,是回歸基本。
反,是動詞,在上面受困了,就要思考,是不是還有其他資源在深藏呢?
外在的名、利、人際關係都失了,就是困乎上,外面行不通了,回過頭來,另覓門徑,故受之以井,要開發新資源。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由四十六卦的升卦,到四十九卦的革卦,其實,中間就是紓困。
掘井成功,接通水源,井水冒出來,所有現存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但開發一口新井,不會一擊即中,要不斷調整。
井道不可不革,代表大幅度的創新改造。從完全無水,到搵泉脈,慢慢滲出一點水,再到井水甜美,中間必然經過革的過程。
革,是扭轉乾坤;井,是人力改造。
要人力挖井,將無用變有用,從地下到地上,然後發揮功能,這個過程,就是革卦。
上天要造就你,先困住你,你才可能遇到創新的機會。
澤水困卦,三陰三陽。
陽爻代表實力,陰爻代表實力不足。在困境之中,有實力的陽爻受困,沒有實力的陰爻也受困。
陰爻,是物質上的困;陽爻,是精神處境的困。
人在困境,便想到革,改革、革命,推翻一切,再造乾坤。但根據《周易》的卦序,困卦和革卦的中間,還有一個井卦。
澤水困,澤中的水,在下面流走了,所以坐困愁城。這時,要革。原來水源不單是來自天上,地下也可以有水,那便是井了。
挖井,象徵開發表面看不到的潛在資源。開井成功,資源再現,困局便得以解決,重寫遊戲規則,這便是革故鼎新,再造乾坤了。
困卦六支爻,代表社會六個階層,面對不同的困局。
初六,是困卦下卦在野的社會基層。
臀困於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初六,陰爻,物質上,看得到的困。
臀,是動詞,困于株木,一屁股坐在枯死的老樹根上。
大樹生機斷絕,從升卦的大樹,遭到電打雷劈,樹幹倒了,剩下樹根樹頭,就叫株木。也就是成語「守株待兔」的株。
升而不已必困的象,全出現在困卦的初爻。萬丈高樓垮了,剩下地基,像今日的香港,大家基層市民,走又無條件,坐在上面苦思出路。
為什麼要強調臀?
因為從升卦的雲端跌落困卦的谷底,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而株木,又剛好可以提供歇息之地。
入于幽谷,只有你一人,便叫幽谷。人生跌到谷底,進入最幽暗的世界,獨自在寂寞無人的幽谷之中,這種寂寞,孤獨的時間,通常感覺是很長的,所以說,三歲不覿。
三歲,長時間;不覿,無法與人見面。
《小象傳》說:
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黑暗到了極點,前途看不到一絲光明。
升卦最後一爻叫「冥升」,跟著是困卦的初爻叫「幽谷」。合起來便是幽冥地獄。
初六爻變,變為兌為澤卦,兩澤相連,上下卦都是兌卦。
兌為澤,互相滋潤,《大象傳》說:
君子以朋友講習。這裡說的「朋友」,即是機緣。兌為悅,這個幽谷之象,便是人生的再學習機緣。
初六是痛定思痛,尋找脫困的時機。
困卦第二爻,是在野菁英,九二。
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
困,可以是物質上,也可以是精神上。
九二陽爻,又得中。別人看來,是有實力的菁英階層。但九二失位無應,內心不樂。
有酒有飯,朱紱(官服、聘書)又方來,政府想用你,收編,但與九五,陽遇陽衝突,收買你不是欣賞你,只是要你收聲,不是聽你意見。這個時候,利用享祀,即祭鬼神。誠意,加上自己問心無愧,困的時候,很多人靠宗教支持,在升時,這是不會出現的。
征凶,勉強前行,凶多吉少。
《小象傳》說:
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九二始終是得中,陽爻又是有能力的人。不為所用,只是精神失意;有慶,值得高興,眾喜也。
九二爻變為澤地萃卦,九二菁英,可以薈聚其他菁英,始終是有才能的人,趁困局,可以藉機薈聚群雄。
困卦第三爻,是社會上在野的頂層,既得利益階層,是太平時攞最多的卦頂人物。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其宮,不見其妻,凶。
六三爻在下卦頂,既得利益者,這種人的困,最糟糕。
失位,不中,無應。上下為兩支陽爻所困,中央官僚看你唔起,在野菁英又看你唔起。兩邊不是人。
困于石,與上六,陰遇陰,阻窒無應,像一塊大石擋住了前路。行不得。
沒法向前,想退後,但六三乘剛,據于蒺藜,一直依附的,原來是有刺的。莫說退,連停下來喘口氣都難。進退不得,很狼狽。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想回家,回到自己主場。不見其妻,妻子是人倫關係中最親的人,但都見不到,象徵眾叛親離了。即使返回主場,連以往最可信賴的人,都沒有了。
《小象傳》說:
據于蒺藜,乘剛也。
首先,六三最大問題,不是困于石,是據于蒺藜。與上面無應,打不通北京人脈,很普通;但你一直依附的香港地方勢力,是蒺藜,害死你的,選錯了依靠的對象。
《小象傳》接著說:
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為什麼不祥?
最親的人,都不會支持你。
回到主場,嫡系子弟都不見了。
這是一個困死的爻。爻變為澤風大過卦。澤滅木,以往賴以生存的東西,反成為致命的打擊。
孔子在《繫傳》中,對這支爻的批評是:
非所困而困焉,在不應該受困的地方被困住了,名必辱。
天地這麼大,為什麼被困在這裡?身敗名裂是必然的。
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在不恰當的地方作依靠,一定要性命之憂。
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孔子認為,人生不可能無困,也不一口可能無據。
但要視乎所困所據,是否恰當合宜,也即是說是否合乎天理,即宇宙的規律。
六三失位不中乘剛無應,他的困是自己製造出來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自作孽,不可活。既辱又危,死期都到了,又如何見到妻子呢?即最親近的人呢?象徵這個處境,眾叛親離了。
困卦第四爻,在上卦,已是執政的官僚了。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易經的爻際關係,來,是向下;去,是向上。
九四是執政官僚,來,是和初六的基層有應;去,是乘九五君位,兩者取捨,先照顧民眾。
初六是基層群眾,九四是執政官僚。
官僚政策,照顧社會基層,是天經地義的。
但困于金車,困的時候,官僚的制肘很多。對於初六,它承九二,應九四,官僚和菁英,都在爭取群眾支持。對官僚來說,九二菁英便是對手了。
要來徐徐,不能急。政策見效要時間,意見領袖生活在下卦,和初六同一空間。官僚要政策落實,不能操之過急。
吝,有阻窒,有終,為民謀福利,做官的,總有好結果。
《小象傳》說:
來徐徐,志在下也。
下,就是初六基層大眾。
雖不當位,有與也。
九四陽爻柔位,失位。但與初六有應,是打不斷的關係。為官想著人民,即使在困卦的處境,始終有與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這種官僚,要小心,因為爻變為習坎卦,重險也。但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困卦第五爻,是執政君位,是權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人。但在困局中,也是最痛苦的位置。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一開始就是劓刖。
在困局的領導人,上下交困,搞得民生困苦,無法突破,又要承擔責任,又受千夫所指。劓,割鼻;刖,斬腳。
象徵意義,鼻被割,嗅覺不靈敏,判斷形勢不準確。
刖,斬去雙腳,象徵缺乏行動力和執行力。
即是說,一個領導人,沒有知機應變的能力,又不夠執行力,害到大家受困,便成罪犯了。
困于赤紱,最高級的官服。
利用祭祀,祭祀享,是三重層次。祭,是祭天神;祀,是祭地祗;享,是祭人鬼。
君位,要利用祭祀,天神地祗,都要保佑你。
意思是領導人,用最誠意的態度,面對困境,否則,便走投無路了。
《小象傳》說:
劓刖,未得志也。
領導人,在困局中,百口莫辯,未得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得中得位,慢慢來,做長期部署。利用祭祀,受福也。希望誠意感動上天啦。
困卦最後一爻,上六,困極之爻,象徵執迷不悟者,再不回頭,恐悔之已晚了。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置身于最困之境,像落在森林藤蔓纏繞的林中,即困局中繞住很多問題,糾纏不清的關係,瓜中有藤,動彈不得。于臲卼,最高的險境。一開始,指出雙重的困。
儘管如此,曰動悔,正式對外宣稱,動輒得咎,承認困境,仍可有出路。有悔,必須真誠悔改,征吉,還要盡快改弦易轍,勇敢改動,便吉。
困到極點,真心懺悔,付之行動,還是可以吉的。
《小象傳》說:
困于葛藟,未當也。
承認不當,面對現實,不要心存僥倖。動悔有悔,吉行也。一動就有悔,那要徹底改弦易轍,才會吉。
爻變為天水訟卦,和自己打官司,挑戰自己,才可變吉。
動輒得咎意思是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前,專研認知戰的沈伯洋教授,發表了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成果顯示「認為『藍綠都很爛』的人最容易受假資訊影響」
看到這個論點,我的感觸很深。因為我身邊多得是這種開口閉口就是「藍綠一樣爛」的人。我這裡寫的主題倒不是關於沈教授的研究成果,而是關於「藍綠一樣爛」的這類人。
其實「藍綠一樣爛」的深層,是一種「#風險與責任規避」的心態。
這個推論好像扯得有點遠。但其實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人性:#反對比支持簡單得多。
怎麼說呢?「支持」這件事的通常是這樣的:現實社會中的決策過程,往往是起於一團混沌,一路排除掉枝枝蔓蔓,到最後化約成一個選邊站的問題。我支持A,無可避免連帶要反對B。而且支持A是有代價的:我要投入資源去實行A、承擔過程中的風險,並且為A的成敗負起責任。即使我只是個不負管理責任的外圍群眾,也得放感情在A裡面,A不如預期時我也會灰頭土臉,這多多少少也是一種情緒和面子的成本。
但「反對」這件事卻往往是這樣:我反對A,並不代表我就會支持B。更多時候是一種棄權-我反對A,而B臨到我身上時,我會說我只是被動接受而已,我從沒表態支持過B,因此也不對B負責任。
我的感情是冷漠的、與事情的成敗隔離的;如果B傷害到我的利益,我還可以抱怨,把責任歸到那些真正支持B的人頭上-都是那些B陣營的笨蛋害慘我的。我的面子也保住了。
回到沈教授的命題:「認為『藍綠都很爛』的人最容易受假資訊影響」。我認為精確來講,這類人對於一種特定類型的假資訊特別容易照單全收,那就是爆料與陰謀論的「#負面假資訊」。
為什麼呢?其實人都是先決定立場以後,再為立場找佐證。像我就不避諱說自己是個本土保守派色彩的人,也會據此去篩選資訊。我是根本不相信世上有真正的「理性中立」的。愈是愛端出一副「理性中立」架子的人,其實立場就愈深。
那麼,這類人的立場是什麼呢?他們的立場就是我不要選邊站,我要兩邊都反對、各打五十大板;尤其是當家作主掌權的那一邊,我的板子更要打用力一點。
順著這個思路去篩選資訊,當然就會篩出一堆負面資訊了。例如說,看到「蔡英文內線炒作高端股票」這種農場假資訊,我就會心地想:「啊哈,我就知道這裡面有貓膩!蔡英文一定在做什麼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事,我找到罵她的理由了!」
這類人還真不見得就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就在吸收這種假資訊的同時,我還可以義正辭嚴地大罵國民黨的真.AZ特攻隊。反正我就是討厭民進黨,但國民黨在我眼中也是一群笨蛋。藍綠就是一樣爛,誰來當家都是來搞砸的、來剝削我們的。
但,這種反對一切的心態,是很虛無的。這個世界,是由那些支持一個選項,並為此投入成本、承擔風險、負責後果的人來推進的。世界不會因為那些反對一切,然後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而改變。
這種「風險與責任規避」的心態,會進一步變成「#柿子挑軟的吃」的心態。
什麼意思呢?就是我罵他,他會理我、會遷就我,或至少給我面子。那我當然天天打沙包,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他出了差錯,我罵他是應該,而且要毫不留情地罵,來顯示自己特別地正直無私。即使他做對了事,我也不肯褒美他,這樣會顯得我好像在阿諛奉承,太沒格調了。
相對來講,另一邊根本就不理我,怎麼罵他也我行我素、只照顧自己的鐵桿子粉絲。那我罵他根本是自討沒趣,何必多此一舉呢?甚至偶爾他對我釋出點善意,我還會特別給他credit,顯示我這個人超越藍綠大公無私呢!(我可沒有說某個社運團體喔)
但長久下來,就會形成一種扭曲的獎懲機制:真正在做事的、會回應民眾的批評的一方,被視為軟弱可欺的沙包、聲量提款機,誰打他都能得分。而不幹實事、不回應民眾觀感,還會發動鐵桿粉絲反洗批評者的一方,卻被視為難啃而看起來很硬。
這種風氣發展到極點,就會變成誰來當家誰沙包,動輒得咎之下造成國政的癱瘓。而失去耐性的普羅大眾就會自暴自棄,把那個「看起來很硬、很與眾不同」的極端主義小丑請上神壇,然後跟著他一邊跳舞一邊下地獄。
威瑪共和國就是這樣癱瘓的,而納粹也是這樣上台的。而中共認知戰的長遠目標,也是要透過這種虛無的不信任,來癱瘓台灣社會,讓失去耐性的台灣人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用民主原則對待百姓,連打不打疫苗、打哪牌的疫苗、領不領五倍券,都要充份尊重個人意志的執政黨,整天被罵做「綠共」;而某個低配毛澤東、「我講話就這樣,高興不高興隨便你」的高腰褲惡棍,儼然被當做民主之神拿來拜。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矛盾、更虛無、更可笑的?
如果這傢伙最後入主總統府,也必然是台灣社會的虛無主義極體作祟的緣故。
以前我會覺得「要做永遠的反對黨」是很帥的一句話,但現在我反而覺得這句話大有問題。因為會講這種看似很帥很有格調的話的人,其實多半是劉仲敬形容的:「現在的民主理論很容易鼓勵出這樣一種人,對於朋友和保護人是無比苛求,對於敵人好像是他應該就是那樣的。」
即便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同陣營之間,仍然有路線、親疏、敵我、善惡的區別。「你一定要確保你給那些幫助你的人的待遇,要比那些不理你的人的待遇要好,同時要保證你對那些不理你的人的待遇,要比那些打擊你、反對你的人的待遇要好。如果你把這個順序弄顛倒了,那就變成永遠是對你最好的人什麼都錯、那些做你敵人的人好像是什麼都對一樣。」
這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社會博弈原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種「藍綠一樣爛」的人,看似一碗水端平,實則柿子挑軟的吃的人,說穿了就是鄉愿。#鄉愿,德之賊也,是政治德性墮落之始,也是縱容投機惡徒掌控整個社會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