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3-2018/08/27
是一段最酷的時光!
(上)
大三下學期因爲想多存點錢而開始找打工,剛好也蠻喜歡喝咖啡,所以就被同學迦勒抓去中國醫路易莎。
一切都很新鮮,剛進去第一週我都沒有跟迦勒搭到班,而且我跟完全不認識的人有交際障礙,所以氣氛真的超尬,然後又是做著完全不熟的事情,原本...
2017/04/23-2018/08/27
是一段最酷的時光!
(上)
大三下學期因爲想多存點錢而開始找打工,剛好也蠻喜歡喝咖啡,所以就被同學迦勒抓去中國醫路易莎。
一切都很新鮮,剛進去第一週我都沒有跟迦勒搭到班,而且我跟完全不認識的人有交際障礙,所以氣氛真的超尬,然後又是做著完全不熟的事情,原本都是在櫃檯外當顧客點餐,現在不只要在櫃檯內幫別人點餐還要製作,對在這之前餐飲零經驗的我來說真的超級⋯陌生。
總之自己應該還算機伶,學習進度也還不至於太過緩慢,加上後來開始跟迦勒有搭到班,他就一直偷教我,一直塞一直塞,又加上那時候業績其實也普普,大概一個半月我就可以自己顧晚班了(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裡可以先小抱怨一下路易莎這種加盟品牌,為了要學星巴克,每樣東西其實都有他的SOP,其實很麻煩,那時候的老闆反正也志不在路易莎,做得順就好,後來有些東西都很人性化,反而也加快學習速度哈哈哈。
所以,故事的轉折點來到當時老闆志不在路易莎。
隨著打工的時間越來越久也越來越上手,迦勒也有提過以後想開一間路易莎,雖然我一直搞不懂到底天殺的這麼想開路易莎幹嘛,開自己的店不是很好嗎?(腦中自己還會幻想以後自己也能開一間咖啡店的話要走那種很有個性的風格,賣少少品項,很專精的那種XD)。 這時候老闆已經回台北自己再開一間自己的品牌小店(現在規模好像不錯大了,果然是生意人),對於台中的中國醫店的心態大概就是不要賠錢就好,喔對了,因為老闆回台北,所以店面樓上房間就空出來了,身為生意人的老闆當然是不會放棄當二房東的機會,問我跟迦勒要不要搬上去住,反正也便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成交了。
有一次保齡球課我跟迦勒屁話來屁話去,不知道哪來的想法,我們直接丟賴問當時老闆,我們想要頂下中國醫店,老闆當然是舉雙腳贊成,還讓我們可以分期,一切看似都HEN開心,結果後來房東出現了。
老闆是台北人,臺中中國醫店面是跟一個也住在台北的人租的。
Anyway,反正這種頂讓店面啥的,房東就是會知道也要知道就是了,結果他老人家大概也是想躺著賺錢吧,想分一杯羹,說要一起頂下來,啊店就給迦勒跟我來管這樣,當然,當時身為學生的我們褲頭沒多少錢也是實話,原老闆也當然是能趕快脫手拿到錢最好,總之就是在這種不是非常理想的情況下成為一間店的老闆之一。
-
📸: photo via @miradisse
加盟路易莎要多少錢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營咖啡廳至今,有些小心得,想跟有志於往領域這邁入的人分享。雖然我還不敢自稱在餐飲業,因為我就淺淺的做、也根本還有太多不懂的事,但我想談的是關於,人們嚮往的開餐廳、開咖啡廳理念,該如何被實現。
#不用有廚藝真的沒關係
說真的,如果你有認真在翻全部的IG、用英文、日文搜尋各種國外的部落格、日以繼夜的狂看小紅書,就發現太多食譜還有特別又美味的菜可以模仿,然後要做到這些東西,只需要靠食材配置和成本結構與SOP建構其實就可以了,但是!你就要有本事把這些東西販售的金額,鎖定在對客單價中。
舉例來說,照我說的方式在學生商圈中,可能可以成,畢竟學生要的不是多精美,而是整體體驗下來符合期望與價值滿足感。那如果你仿了一道很精美的菜,估算下來必須要賣到高出你客單的一倍以上,那就不能用這路。
然後你真的很糾結於精湛的廚藝等等,那你要想很清楚,找不找得到那群買單的客人,畢竟九成的民眾,吃的是食物,一成的民眾(金字塔頂端)吃的是體驗,然後你要有本事想辦法讓他們一直覺得他們在吃體驗,但其實也就是高端行銷後的食物那樣罷惹,但就不能讓他們聽到他們會森七我們不懂、我們沒sense。
#抓清楚你的優勢
盤點你現有的優勢,每項都有可能成為你要經營的獨立小店的成功點之一,細心的烘培技能、IG行銷技能、會計魂的成本掌控力、超能social的老闆嘴、超強文案...等等,然後想辦法再跟合夥人或店的定位一起槓桿出去,這樣宣傳可能就會有機會去做渲染。不過,我要再三提醒的,就是不要以為有錢是你的優勢,除非你的錢是燒了千萬都不心疼,否則那都不是優勢,我認識太多有錢人砸一筆錢去開店,賠到爆掉就收店不在其數,很簡單,因為爸媽有錢跟自己會賺錢是完全兩碼子事,這些人可能也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學習。但反正跟我們都不會有關係,所以不用去羨慕那些拿現金出來開店的人,然後感嘆自己還需要申請創業貸款,因為能賺錢的事業,才是王道。
然後,請不要明明就在開一間獨立咖啡廳,但模仿或看的案例都是星巴克和路易莎,人家不是在開咖啡廳、人家在開資本的盤。
#搞清楚這件事的天花板
當我這間咖啡廳已經在半年內轉虧為盈,這陣子積極在看第二間店面時,我才發現,太多身邊的朋友、甚至不太熟的臉友,竟然積極的要“給我錢”說要投資我的新店。朋友們開玩笑地鬧著說,你趕快拿一拿這些人的錢,好幾百萬就可開間大店,管他賺不賺。我一直拒絕後,還有個朋友笑我說「裝什麼清高」...
我就想奉勸那些有拿一些親朋好友、微型投資人的錢的人,你拿錢前務必三思,要有哪三思:
1.思考這間店(這事業)能賺到最多錢的樣子,然後就會發現其實也才那樣。除非你是什麼爆紅名店,或有本事賣加盟,否則真的去花一年算出每日營收就可以預估了。然後你就會發現,也沒多少錢可以分給股東了,這樣思考後,你就知道哪種個性的股東錢你拿不得。
2.思考炒短線的後遺症,就算自己沒損失太多、甚至還偷賺了一筆,但你之後的名聲臭掉後,大的錢、好的機會永遠輪不到你。台灣的創業圈真的很小的。
3.那些說著「沒關係,就算全賠掉就算了」的人肯定有一種思維是“這不是會讓他大賺、就是讓他大賠”的預設,這樣的人容易放大自己所投資的金額、甚至有點投機的心態(不是投資),進而愛插手管事、或是在外面說些你的不三不四,然後你會太漚,因為真的在賣肝賣命的是你。然後這樣的人,其實對於你的事業有些微的慢慢賺錢,也不以為然,因為他要的是大起能承擔的是大壞,所以他們未必有在管你的品牌價值、未必有在管你的理念。這中間可能就會有很大拉扯和衝突!
#找錯的合夥不如用命自己拚
之前我的咖啡廳就是找錯的合夥人,所以經營的很慘,每日營收最高也才2500元,多數的人幾乎都是點一杯美式坐一整天。試著算一下員工薪資、裝潢攤提、食材與租金水電等等,每多做一個月就賠,而我就是努力在每個月舉辦活動、演講才讓一整年都是打平的。但最終我發現,客人不喜歡動不動就包場、辦活動干擾他們用餐的店。於是我積極的勸合夥人要賣餐點、要運用我們店面寬敞的特點給大家做些特別體驗,像是畫畫+下午茶,因為這是我在新加坡工作時最喜歡去的一間咖啡廳在做的事。
但沒人肯聽、我逼到大家都一直罵我太兇後,還是沒人肯做。於是當我今年拆夥自己獨資這間咖啡廳時,我一這樣做,大概每個月增加的營收平均超過五萬。所以希望那些要自己經營的人,不用害怕不用擔心,雖然很辛苦,但是自己做也沒有不好,幫手可以用請的、花錢聘僱的,但千萬不要亂合夥,因為三觀會互打,什麼事就都做不好。
今天特別去聽了知名餐廳屋頂上(文化大學那邊超美的景觀餐廳)的設計師分享自己親眼見證的一些成功餐飲案例後,他的這張投影片剛好也呼應了我前面所講的,行銷、運營,才是一間店的關鍵,產品設計也就是菜單,其實就佔20%而已,低過我過去的想像。
現在,不時看到週末我們的店人滿為患的日子,就想回到前陣子那幾個晚上,自己一個人待在店裡面到半夜四點,累到一個人一邊掉眼淚、一邊掃地整理的時間,告訴她:「感謝妳艾兒莎,還真的撐過來了。」
最後,想跟大家說,創業真的不是人幹的事,尤其是開一間店或餐飲業,真的很辛苦,遇到好的店,請好好珍惜,讓那老闆有機會繼續守護著那間店吧。
可惜,我永遠都遇不到MOMO壽喜燒吃到飽的老闆,否則我會下跪叩謝到可以以身相許一百次 lolllllll 最後又不正經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