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劑型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劑型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劑型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劑型意思產品中有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藥物濃度稀釋』 ▍這真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雖然不正經慣了,但這篇文章我真的沒辦法用一貫戲謔的態度來書寫。 看了新聞心裡很難受,翻來覆去睡不著,爬起來寫了這篇文。 本文不針對臨床人員做檢討,我相信當事者護理師早已承擔非常大的心理負擔了,希望大家能給予關懷,而非責備,我們應該著重於流程的檢討...

劑型意思 在 Lul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15:26

NK蔓蔓醬酵素是由台🇹🇼韓🇰🇷跨國研發‼️ *NK品牌來自於台中餐廳NiL Kitchen縮寫* 榮獲世界級7大專利獎項🏆 產品已投保責任險2000萬✅ 所有厲害的成分All mix in one🔥全部融合。 ———————————————————————— 🔺吃法:1天1包即可(加強版2包)亦...

劑型意思 在 克萊兒的食尚生活·Taipei台北美食|穿搭保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01 18:22:00

SOFINAiP一直是日本藥妝店及雜誌長期推薦的產品,之前去日本逛藥妝店的時候一定會看到SOFINAiP一系列產品的華麗身影 久仰大名的 #土台美容液! 先是一臉狐疑的上網查了一下,「土台」就是房子基底的意思,「土台美容液」就是為肌膚打底的保濕美容液,肌底顧好就可以加強後續保養品的吸收 wow!...

  • 劑型意思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02:52:20
    有 2,326 人按讚

    『藥物濃度稀釋』

    ▍這真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雖然不正經慣了,但這篇文章我真的沒辦法用一貫戲謔的態度來書寫。

    看了新聞心裡很難受,翻來覆去睡不著,爬起來寫了這篇文。

    本文不針對臨床人員做檢討,我相信當事者護理師早已承擔非常大的心理負擔了,希望大家能給予關懷,而非責備,我們應該著重於流程的檢討。

    ▍這絕對不是醫學臨床上第一次因為稀釋造成的病安事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早在BNT進來之前,我就跟同事討論過很多次關於藥物稀釋的這個隱憂。

    事實上關於藥物注射錯誤這件事,身為麻醉醫師,同業們應該很多都跟我一樣,有著嚴重的被害妄想症。

    『0.45毫升的疫苗原汁,加入1.8毫升的生理食鹽水,再抽0.3毫升來注射。』

    光這個流程聽起來就會讓我膽戰心驚。事實就是:只要是人,都有機率會出錯。

    ▍為什麼我老是砲火猛烈,要針對那些沒有麻醉醫師,只有密醫麻醉屍的婦產科診所?

    一直以來,我曾經不只一次被醫界前輩摸頭,要我以和為貴。『你一個人又能改變什麼呢?白白得罪人而已』

    以和為貴你媽,要跪你跪。

    ▍舉個我自身的經歷吧,當年我還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時候,就收過不只一次由婦產科診所緊急轉送來的病人。

    原因就是『藥物濃度稀釋錯誤』,想當然的,這些診所、這幾件病人的麻醉,都沒有麻醉醫師,診所只有聘用 #自稱麻醉師的密醫麻護幫產婦麻醉。

    半身麻醉脊椎嗎啡的抽藥流程:
    📌1毫升的嗎啡原汁,抽出0.1毫升。
    📌加入0.9毫升的布比卡因。
    📌稀釋液再抽出0.3毫升。
    📌再加入2毫升的布比卡因。

    以上錯任何一個步驟都會出事。有人忘了稀釋,這就是打了十倍劑量,有人稀釋完,卻打入原汁嗎啡。總之,就是同一個結果,昏迷不醒加上呼吸抑制,當然,診所告訴家屬的說法,幾十年來通常都依然是幹你娘的麻藥過敏。

    ▍一直以來,醫界一直在改善給藥的流程,如何避免錯誤給藥,或是萬一錯誤給藥的時候,如何讓傷害減小。

    舉例來說,整理控應該都很愛標籤機吧?

    2015年,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發布一份聲明,建議使用顏色分類的藥物標籤。

    淺藍色都是鴉片類藥物,如芬坦尼、嗎啡、配西汀。紅色都是肌肉鬆弛劑,橘色都是鎮定安眠藥物,黃色是麻醉誘導藥物。好處是就算你誤拿其他藥物,至少是同類藥。

    如果病人在你打完半身麻醉後昏迷不醒而且呼吸暫停,你可以首先懷疑是鴉片類藥物過量,不管你是拿到嗎啡還是芬坦尼,不管你是忘記稀釋還是打太多,你的處理糾正措施都是給予納洛酮。這除了可以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也可以在不幸發生意外時降低傷害。

    畢竟在很多時候,你想給予的是某一類藥,而不一定必須是某一種藥。病人動,我要給肌肉鬆弛劑,就算把N拿成A或E,不會造成實際的傷害。病人痛,我要給予鴉片類止痛藥,就算把M拿成F或P,不會有太大傷害。

    用顏色區分藥物,會大幅度降低了你本來要止痛,卻給了肌肉鬆弛劑這樣的可怕後果。

    當然三讀五對,還有不要在檯面上放太多不需要的藥物,這也都是降低意外發生的手段。

    ▍有個回憶我記得很深刻,如果當年一起值班的老同事在這裡看到本文,應該也會有印象。

    住院醫師時期,我假日都去分院值加護病房,有一次照顧到神外開顱術後的病人。

    主治醫師留下一個醫囑,「每隔12小時要給予病人藥物,需要由值班醫師親自手動推藥。」

    在病床側,我拒絕了護理師遞給我的藥物,因為那是一支10cc空針,裡面抽了10cc的透明液體,上面沒有任何標籤。

    謹慎型人格(被害妄想症)發作的我,堅持拒絕了那隻我無法分辨內容物的藥物,堅持要護理師重新給我一瓶藥物,我自己親自稀釋,自己推藥。

    護理師同事覺得我難搞,神外主治醫師打電話來破口大罵,覺得我一個小住院醫師,居然敢挑戰他的權威不幫他給藥?(其實不是,我只是堅持要確認清楚,我注射進病人的藥物是什麼。)

    還好的是,因為我平常值班就旺到炸天,常常一個晚上就急救五床,插了五支中樣靜脈導管五支氣管內管,兩分鐘插好管,五分鐘內一針打上CVP,這個是日常生活技能。所以長期革命情感之下,護理師們對我有基本的信任感,雖然碎碎念我的龜毛,還是願意照我的意思,拿新的藥物來讓我重抽。

    要是當時我沒堅持,要是裡面的藥物有錯,卻由我親手推進去病人點滴,現在在新聞上被獵巫,下跪道歉的會不會是我?

    細思極恐。

    ▍今天疫苗的事情已經發生,檢討是要做的,但找個第一線護理師來負責背鍋就真的doctor不必了。

    現在需要的不是寫報告、獵巫、咎責,或是列入評鑑這種騙外行人的敷衍手段,這真的彷彿有印了無止盡的低能小卡片的滿滿即視感(防中暑小卡、清驗槍小卡、喝水小卡...)。

    如何建立一套流程預防再次發生,這才是當務之急。

    舉例:我去高端疫苗參訪時,他們一開始就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高端疫苗有設計,一人一劑不用分抽也不用稀釋的劑型。

    --
    (這個數學笑話真的不好笑,就拜託大家不要在算藥物濃度稀釋的新聞下面tag太太了)

  • 劑型意思 在 游懿聖醫師-懿聖皮膚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2:46:13
    有 22 人按讚

    痘痘肌的保濕"悟"區

    有痘痘的人,生活上常常有因痘痘而生的困擾,比如說逛街會被抓去推銷做臉,搭車會被搭訕提供抗痘秘方,親朋好友聚會也會不小心變成話題的焦點人物,也因此,痘痘肌在臉上擦上一層一層保養品的機率特別高,不論旁人的出發點是愛心關心還是想加薪,這些看似關心的舉動,其實都會讓長痘痘的人心理壓力爆表,而恐怖的是,通往痘痘地獄之路,往往就是這些出自善意的舉動,一步一步鋪成的!

    再次重申,痘痘是一種毛囊發炎為主的疾病,痘痘的四大成因粉刺、出油、細菌、發炎,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以把痘痘控制好,妄想藉由保養品來治療痘痘,無疑是錢太多腦波弱捨近求遠。

    有痘痘,只要你想好,一定有辦法,不用全宇宙一起幫忙,只要健保卡在手,找到你信任的皮膚科醫師,跟醫師長期配合,你的痘痘就有機會控制得宜、不再囂張;如果痘痘肌真的很想要找一些保濕產品,請你遵守下面幾個原則,才能順利踏入悟區、進入無痘淨界。

    悟區一 寧缺勿濫

    很多保濕產品,特別是那種看起來透明的、吸收很快的產品,好像天使一樣純潔的透明外觀,擦的時候吸收很快,不會有油悶感,種種跡象都讓人失去戒心,以為這樣的產品擦了肯定不會長痘痘,其實,這種看似無害的透明精華液,就是典型的天使外表、魔鬼內涵!

    水跟油哪一種擦在皮膚上吸收快又好?答案是油!因此產品看似無害、好吸收,配方的基質就需要使用油脂來加強吸收,無論是動物油、植物油、礦物油,都可以做的好吸收、很清爽、不油膩,最可怕的,它們都有可能導致粉刺增生!

    你以為擦了含抗痘配方的精華液會抗痘,其實裡面抗痘的成分可能不到百分之十,其餘百分之九十都是用來溶解、填充體積的基質,擦了之後還來不及讓抗痘配方發生效用,其它的基質卻先讓粉刺雨露均霑、快速生長。

    痘痘肌要保濕,務必讓臉上使用的產品越少越好,你可以擦一罐搞定,就不要分成兩罐;更不要層層疊疊的三四種產品往臉上加,跟找對象一樣,好的對象一個就夠,爛桃花一個都嫌多,寧缺勿濫是讓你踏進無痘淨界的第一把鑰匙。

    悟區二 慎選劑型

    與其去尋找各種宣稱可以治療痘痘的保濕產品,不如把效果留給藥物,把保濕還給保濕,這是甚麼意思呢?就是請你回歸保濕品的本質:保留水份在角質層,除此之外,都是多餘。

    想把水份保留在角質層,產品需要水、還需要油、以及把油水結合的乳化劑;有水沒有油,就像在臉上噴水一樣,涼一下就沒有了;有油才能鎖水,讓水份不會輕易蒸散。保濕產品我們根據油脂與水份的比例,可以大略分成三種質地,油脂含量由低到高分別是乳液lotion、乳霜cream、油膏ointment/balm。

    乳液的水份比例比油脂高,擦起來水水的,非常容易推開塗抹,擦完後清涼感比較重,不會有油悶感;油脂含量比水高較高的劑型叫面霜,質地會比較黏稠、剛擦完的黏膩感也會持續比較久,面霜根據實際油脂的種類、比例,可以變化出非常多不同的質感;油脂含量更高一點,水份很少的產品,質地會更加緻密、黏稠,產品更不容易推勻,擦完之後的油悶感會更重,這是屬於油膏劑型的產品,市售的凡士林,就是純礦物油的油膏產品。

    適合痘痘肌的保濕產品,請優先選擇水的比例高於油的乳液,最好是不透明的白色,擦起來感覺很清爽、不油膩、沒有油悶感;藉助乳液中適量的油脂來達到鎖水、保濕的效果。乳霜、油膏的油脂含量偏高,即使產品中添加的油脂不容易導致粉刺增生,但是擦在容易出油、易長痘痘、氣候潮濕悶熱的台灣人臉上,其實真的要非常謹慎。

    所以我常常這樣提醒痘痘肌的人:臉稍微乾一點,只要沒有真的脫皮、發炎,其實不會立刻爛掉怎麼樣,等個半小時,自己的油脂分泌出來,就不再感覺乾了,然而為了控制那個短暫的乾的感覺,而補充了過多的油脂,一旦長了痘痘,少說也要好幾個星期,才能讓痘痘完全消失。

    所以痘痘保濕產品請選擇成份水多於油的乳液劑型,一罐可以搞定就好,如果擦了乳液還是很乾,可以把產品換成油脂成分稍高一點的乳液,一樣是一罐搞定,不要擦了乳液覺得不夠、又疊上面霜、精華液。

    悟區三 分區保養

    我們全身的皮膚,從頭皮到腳皮,不論是角質層厚度、皮脂腺密度、真皮層厚度、感覺神經分佈、生長代謝速度,都大不相同;頭皮、臉頰皮脂腺密度高,生長代謝速度也快,受傷之後大約七到十天可以再生癒合,而腳底的皮膚則剛好相反,角質層很厚、沒有毛髮、生長速度很慢,受傷之後至少要三個星期之後才會再生癒合,而即使是臉上的皮膚,也存在著不同。

    痘痘肌選擇保濕產品,要把臉拆成兩個部份:T字部位,以及臉頰,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儘量少用保濕產品,比較會乾的臉頰優先使用。

    T字部位指的是額頭、鼻子、下巴,這些地方皮脂腺密度高、容易出油,擦保濕產品很容易就導致粉刺增生,因此T字部位的保濕產品,能省就省。兩頰則是最容易乾的部位,特別是耳朵前面、側邊下頷的地方,這些部位,可以適量的選擇清爽的乳液。

    分區保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先從局部開始使用,可以先選單側臉頰,擠出一點點保濕產品,連續使用一個星期,看看擦的那邊會不會過敏、發紅、起疹子,最重要的,是觀察那個部位,比起沒擦的臉頰,有沒有增生很多新的粉刺,如果都沒有過敏、粉刺增生的情形,再大範圍的塗抹這罐保濕產品到兩側臉頰。

    然而在痘痘非常猖獗的時候,做這種保濕乳液的測試,是完全無法辨別,到底是保濕乳液讓你長痘痘,還是本來就會冒痘痘,因此,痘痘肌開始使用保濕乳液的時機非常重要,在我門診治療痘痘的患者,我會建議開始使用保濕乳液的時機有兩個。

    開始擦保濕的時機

    第一個時機,已經開始使用代謝粉刺的外用A酸,即使調整了洗面乳、洗臉習慣,即使用了最弱效的外用A酸,臉還是乾到脫皮,無法繼續接受痘痘治療時,我會建議可以保濕產品與A酸併用,來同時達到保護皮膚屏障、代謝粉刺的效果。

    第二個時機,痘痘已經控制的不錯,臉上正在冒的發炎性痘痘不多,只剩下粉刺需要繼續代謝,如果臉上覺得很乾、很緊繃,可以開始局部使用保濕產品。

    開始使用保濕產品,請你把握上述介紹的三大原則:寧缺勿濫、慎選劑型、分區保養,不要妄想要靠保濕產品來治療痘痘,有痘痘請你直接與皮膚科醫師配合治療,保濕產品最合適的定位,是痘痘控制得宜之後輔助治療,千萬不要喧賓奪主,免得讓你傷了荷包、還滿臉痘胞。

  • 劑型意思 在 藥學人生 - Pharmalif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8 21:31:10
    有 794 人按讚

    不好意思我滾的比較慢,2021/6/5 的資訊我現在才滾到 QQ

    ―――――――――
         
    【聲明】
    此表僅為閒聊之用,於臨床照護病人時仍建議參考最新公布的診治指引,且應與臨床團隊討論,並謹慎監測後續反應、調整治療方案。

    這份表格是我參照【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感染臨床處置 暫行指引 第10版】、【公費 COVID-19 抗病毒藥劑領用方案】,以及幾個主流指引為基底,並參照院內的狀況與需求,製作而成的簡表,是我們團隊近一個月以來奮戰的心血。

           
    【此次更新內容】
    ✍ 因應【公費 COVID-19 抗病毒藥劑領用方案|110年6月5日第四次修訂】,remdesivir 建議使用範圍更改:「需使用機械式呼吸器或已裝 ECMO 之病患 "不建議" 使用」。並更新 remdesivir 申請方式。
    ✍ 基於版面限制,刪除 remdesivir 的泡製方式。
    ✍ 因應全台 tocilizumab 供貨緊縮,建議以大包裝 (200mg/vial) 與小包裝 (80mg/vial) 搭配使用。開立時請注意是否符合公費標準。
    ✍ 更新 Baricitinib:本院僅有 4mg/tab 劑型,仿單建議只能整粒吞服,故需酌減劑量者不適合使用(如 CrCl <60) 。

    囿於表格大小與易讀性,有許多資訊並沒有在表格上:
    - 疾病嚴重程度分級與症狀的詳細內容
    - Dexamethasone 相較不適用的族群
    - Remdesivir 目前台灣多為凍晶劑型,可以泡濃一點
    - Remdesivir 於肝腎功能障礙者之建議(利大於弊就打吧)
    - Tocilizumab 亦可能導致 HBV reactivation
    - Tocilizumab 如臨床狀況適合,可考慮自費給予第 2 劑
    - Tocilizumab 的禁忌症仿單列很多,但或許用在 COVID-19 這種急症時,思考會不太一樣,像是 acute infection other than COVID-19 可能較傾向為 "uncontrolled acute infection other than COVID-19,以留予臨床醫師對 "uncontrolled" 的臨床裁量空間。
    - Tocilizumab 的自費價是隨便亂掰的,請看健保價多貴就好
    - Baricitinib 的腎功能限制與劑量調整
    - Baricitinib 於其他國際指引上新增的使用時機(不過在台灣,還是得先依照臨床處置暫行指引,方能獲得公務預算支應)
    - VTE prophylaxis 的使用時機(各家醫院都不太一樣)

    * 沒放上去的資訊族繁不及備載,也不知道之後有沒有時間更新 (?)

    ―――――――――

    感謝本院藥學部 / 感染科 / 整合醫療內科 / 重症團隊的鼓勵與支持,感謝腎臟科徐帥的協助。

    ―――――――――

    我很幸運,在這樣險峻艱難的時刻,能在這個很棒的團隊裡,與夥伴們一起努力奮鬥著。
    #COVIDpharmacist #COVID_NiceTeam #pharmacist #IDpharmacis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