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創傷知情pdf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創傷知情pdf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創傷知情pdf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創傷知情pdf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兒虐-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保護每個孩子健康安全長大,即是保障國家的繁榮前景,沒有人會否定這樣的理念。但無法享有充分保護的孩子,童年經歷對日後有何影響?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

  • 創傷知情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6 07:30:00
    有 184 人按讚

    ◉【兒虐-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保護每個孩子健康安全長大,即是保障國家的繁榮前景,沒有人會否定這樣的理念。但無法享有充分保護的孩子,童年經歷對日後有何影響?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年前,美國醫院在診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發現。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只分析極端個案,而是廣泛討論兒童期不良經驗,包括遭遇:被忽視、貧困、身心虐待、家庭變故等情況,日後帶給成年人的影響,從17,337名長期追蹤案例以及相關研究,所勾勒的事實,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帶動美國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的實務調整。【註1】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
    包括兒虐(情感、語言、肢體)、疏忽(生理、心理)、性侵、雙親具有精神疾病、雙親具有藥酒癮問題、主要照顧者入獄、家暴目睹兒童。
      
    由於兒童時期大腦正處於發展階段,當超出負荷的壓力來臨時,兒童的腦內壓力中樞(杏仁核、下視丘、腦下垂體)被迫要面對這個年齡無法因應的壓力調節,就會產生病理性的改變,有的改變甚至是永久性的。
      
    以目前的研究,這類的經驗會造成腦神經發展的問題(腦容量降低、神經連結減少、出錯或與壓力系統的鏈接過度敏感化)、基因表現的異常(包括免疫機轉的基因調控)與腦及腎上腺素的系統過度活化,進而衍生出許多嚴重的後果。
      
    除了憂鬱、焦慮、強迫、成癮等精神問題外,過度敏感的壓力與免疫系統甚至會導致氣喘、肥胖、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等生理疾病的產生。
      
    這幾年,關於兒童負面經驗的醫學研究實證,明顯的指出,這是整個社會需要慎重面對的問題,從行為到健康,都會產生相當鉅額的社會成本。【註2】
      
    ■兒童期負面經驗越多,健康狀況越糟;受虐兒罹患癌症機率高,平均壽命少19年:1998 年的後續研究,交叉比對了1萬3,494名成年人的「兒童期不良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問卷得分以及個人健康狀況,所得結果顯示:兒童期經歷的負面經驗越多(ACEs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糟糕,罹患身心疾病、上癮問題的比例越高。
      
    而研究也指出,經歷7種以上ACEs的人,罹患癌症、狹心症機率更高出一般人3倍,平均壽命僅僅60.6歲,比其他人短少19年以上。
      
    兒童期創傷對健康的影響,最突顯的例子,莫過於美國聯邦女法官布勒克(Judge Mary Elizabeth Bullock)的故事。她曾出書公開童年的不幸遭遇,布勒克長達10年遭父親性侵、凌虐、奴役、甚至被迫賣淫,雖然她沒有放棄自己,靠著堅毅與努力取得高學歷與成功事業,但健康上卻災厄不斷,罹患了4種癌症、紅斑性狼瘡、以及多發性硬化症。
      
    初步調查發表後,吸引更多專家投入研究;童年的負面經驗對成年後的健康影響,逐漸清晰。【註1】
      
    ■家暴,影響比我們想像得更深、更遠
    甚至到改變基因表現的程度。這樣的改變,甚至可能透過遺傳影響到下一代的下一代。家暴,遠遠不僅是身體的傷害跟心靈的創傷。下次出手前,請想一想,你正在改變孩子的基因。【註2】
      
    ■受傷的孩子可以復原嗎?答案是肯定的!
    四十來歲的茜生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爸爸從小在子女面前揍媽媽,生來不太聰明的茜,也成為爸爸家暴的對象。茜的童年就在「媽媽被打、哭泣、害怕、尖叫、自己被揍、被抓去掄牆、兄弟時而求情時而躲起來自保」的回憶中長大。長大後,茜被趕出家庭、弟弟多年前自殺、媽媽罹患癌症,一家人形同陌路。
      
    答案是肯定的!但孩子不會自動痊癒,需要用心陪伴,若您是教育工作者,請從「創傷知情照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當孩子下次又闖禍時,試著想想:「這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而不只是問:「這孩子有什麼問題?」若孩子能感到環境安全、被理解接納,他們便能靜下心學習。(關於創傷知情照護請參考註三連結)
      
    若您是孩子的照顧者,「提供絕對足夠的安全感與陪伴」是最重要的,孩子能擁有令他們安心、熟悉與有能力的照顧者,就會比較容易復原,通常也較不會受到創傷事件長期的影響。
      
    ■在此提供三個照護創傷兒童的技巧:
    1. 「情緒安撫」
    當孩子有激烈情緒時,除了語言的回應外,若孩子願意,可以試著輕柔的擁抱搖晃孩子,許多遭到虐待與疏忽照顧的兒童需要身體的刺激,這麼做可以有效調節孩子的壓力反應系統。
      
    2. 「事先告知」
    環境中的任何變動都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焦慮,變動前,請事先告知孩子提高他對環境的可預測、可控制性。
      
    3. 「耐心等待」
    關於創傷事件,切勿急著與孩子討論,在孩子未準備好前恐再次傷害他。尊重孩子想說的時間與方式,孩子若得到足夠的理解與回應,就比較能以具彈性(flexibility)的方式重新看待過往創傷。
      
    提供友善的成長環境與正向人際經驗,是每個人的責任!關懷互動愈多,哪怕只是點個頭或眼神接觸,都能夠提高創傷孩子的復原力(resilience),幫助他們讓從傷痛中成長。我們一起,用愛守護下一代。【註3】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
    - 兒童虐待之現今困境與解決之道: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6-2/
    - 兒虐議題之資訊整合與政策建言: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6/
    -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8-1/
      
    1.來源
    ➤➤資料
    ∎【註1】
    (報導者 The Reporter)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https://www.twreporter.org/a/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
      
    ∎【註2】
    李俊宏 (Chun Hung Lee)(嘉南療養院醫師)「兒童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141168934257&id=1133119129
      
    ∎【註3】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有一種毒,比塑化劑更毒,它叫做童年創傷(ACEs)」: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0816
      
    ➤➤照片
    ∎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Nurse Practitioners「ACEs Aware - Using Science to Break the Serious Long-Term Health Implications of Childhood Trauma」:https://canpweb.org/resources/connections-newsletter/2020-editions/connections-march-2020/aces-aware/
      
    ∎【註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兒童期負面經驗 #ACE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創傷知情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1 07:30:44
    有 38 人按讚


    【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地震後,嚇到的可能不只大人,孩子因此更容易受到驚嚇或緊張、不安,想到就問:「媽媽,地震來了我們房子會倒嗎?」我可以感覺得到他的不安的情緒,這會是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救災雖已告一段落,但面對這過程的心理反應,如果沒有慢慢減緩恢復,可能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由其是孩子表達及認知能力還在學習、發展中,身心尚未成熟,經歷此重大創傷, PTSD症狀好發機率會偏高,更需要特別留意。
      
         
    ∎「創傷壓力的形成」
    在沒預警下被迫面對、經驗或親眼目睹,一種或多種可能構成死亡、危及身體完整性的重大威脅事件。兒童感受到強烈害怕、無助、恐怖,會用混亂或激動行為表達感受。
     
       
    ∎「創傷後出現三種壓力症狀」
    1.帶著痛苦反覆經驗到與創傷有關的記憶或情境
    不斷想起或夢見創傷情境,並表現痛苦。遊戲時重複扮演創傷的特定內容,或在圖畫中呈現經歷的地震情景。回事發地點或看到相關情節、物品,出現痛苦或明顯不適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加快、冒冷汗、身體開始發抖等。
        
    2.逃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反應麻木、疏離,是創傷前所沒有的症狀
    盡可能不去想或講相關的事,逃避某些活動、地方、人物。若問起發生什麼事?會回答不知道、想不起來,無法回想重要事件經過。對以前喜歡的活動感到沒有興趣,上課不專心、懼學、成績退步等現象。
         
    3.出現創傷前所沒有的過度警覺反應
    難入睡即使睡著,也常半夜驚醒,或噩夢連連。清醒時變非常敏感,容易受驚嚇或緊張不安,影響注意力、上課不專心、遊戲時難投入。難表達或調適自己的感覺、情緒,而常哭泣、發脾氣表現內在感受。
      
      
    ∎「有效協助兒童度過創傷壓力心理危機的方法」
    1.保持冷靜,讓兒童相信你會保護他
    營造穩定、安全的環境及感覺,用身體接觸(如擁抱、牽手等)及安慰言語,勿讓孩子獨處,不會覺得孤單。不批判、否定創傷事件發生的行為,如:你笨喔!怎麼不知道要喊救命、自己爬出來,只會哭。
        
    2.鼓勵兒童表達想法及感受
    可藉活動設計,以遊戲、圖畫、文字或語言等不同形式,協助表達痛苦感受或與創傷有關的想法,若他們不願意或還沒準備好,不要勉強,否則會更害怕。避免勸導或直接說一些安慰的話,例如「不要想太多,事情已經過了,小孩子只要好好吃飯、唸書就好」這樣逃避的說詞,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3.正面增強、肯定兒童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增加其自我控制感
    肯定孩子勇氣,並回饋正向能力。協助保持正常作息、恢復就學、料理日常生活起居,分配簡單家事,從基本生活技能中,尋找自己的自主性與自我肯定。
        
    4.修正幼兒的負向認知或歸因,以減輕自責、罪惡與無助感
    將實際情況作溫和解說,如:地震是地殼變動,這是天災,沒有人可以完全預測,絕對不是因你而起。讓孩子了解有症狀,感到失望無助是正常的,其他人遇到同樣的事,也會相同的現象,減低其不安與無助。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需盡速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醫」
    1. 持續達一個月以上,出現以上三種壓力症狀,其中一項從未改善,且影響學習、人際關係、生活自理等功能。
        
    2. 症狀持續未超過一個月,但兒童認知、情緒、行為呈現嚴重異常,出現失去定向感、失去日常生活基本功能、傷害自己或他人、有自殺傾向、情緒過於激動、重複行為無法停下來等。
        
    3. 父母師長無法接受孩子情緒反應,或是自覺討厭孩子、諷刺孩子、對孩子發脾氣,在照顧孩子時感到身心俱疲、需要求助。(完整文章,詳: (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BBcomes.tw)-「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http://bit.ly/35WWs7V )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來源:
    ➤➤資料/照片
    ∎( 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 )-「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http://bit.ly/35WWs7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小孩PTSD #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中華民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創傷知情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1 07:30:44
    有 38 人按讚

    【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地震後,嚇到的可能不只大人,孩子因此更容易受到驚嚇或緊張、不安,想到就問:「媽媽,地震來了我們房子會倒嗎?」我可以感覺得到他的不安的情緒,這會是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救災雖已告一段落,但面對這過程的心理反應,如果沒有慢慢減緩恢復,可能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由其是孩子表達及認知能力還在學習、發展中,身心尚未成熟,經歷此重大創傷, PTSD症狀好發機率會偏高,更需要特別留意。
      
         
    ∎「創傷壓力的形成」
    在沒預警下被迫面對、經驗或親眼目睹,一種或多種可能構成死亡、危及身體完整性的重大威脅事件。兒童感受到強烈害怕、無助、恐怖,會用混亂或激動行為表達感受。
     
       
    ∎「創傷後出現三種壓力症狀」
    1.帶著痛苦反覆經驗到與創傷有關的記憶或情境
    不斷想起或夢見創傷情境,並表現痛苦。遊戲時重複扮演創傷的特定內容,或在圖畫中呈現經歷的地震情景。回事發地點或看到相關情節、物品,出現痛苦或明顯不適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加快、冒冷汗、身體開始發抖等。
        
    2.逃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反應麻木、疏離,是創傷前所沒有的症狀
    盡可能不去想或講相關的事,逃避某些活動、地方、人物。若問起發生什麼事?會回答不知道、想不起來,無法回想重要事件經過。對以前喜歡的活動感到沒有興趣,上課不專心、懼學、成績退步等現象。
         
    3.出現創傷前所沒有的過度警覺反應
    難入睡即使睡著,也常半夜驚醒,或噩夢連連。清醒時變非常敏感,容易受驚嚇或緊張不安,影響注意力、上課不專心、遊戲時難投入。難表達或調適自己的感覺、情緒,而常哭泣、發脾氣表現內在感受。
      
      
    ∎「有效協助兒童度過創傷壓力心理危機的方法」
    1.保持冷靜,讓兒童相信你會保護他
    營造穩定、安全的環境及感覺,用身體接觸(如擁抱、牽手等)及安慰言語,勿讓孩子獨處,不會覺得孤單。不批判、否定創傷事件發生的行為,如:你笨喔!怎麼不知道要喊救命、自己爬出來,只會哭。
        
    2.鼓勵兒童表達想法及感受
    可藉活動設計,以遊戲、圖畫、文字或語言等不同形式,協助表達痛苦感受或與創傷有關的想法,若他們不願意或還沒準備好,不要勉強,否則會更害怕。避免勸導或直接說一些安慰的話,例如「不要想太多,事情已經過了,小孩子只要好好吃飯、唸書就好」這樣逃避的說詞,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3.正面增強、肯定兒童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增加其自我控制感
    肯定孩子勇氣,並回饋正向能力。協助保持正常作息、恢復就學、料理日常生活起居,分配簡單家事,從基本生活技能中,尋找自己的自主性與自我肯定。
        
    4.修正幼兒的負向認知或歸因,以減輕自責、罪惡與無助感
    將實際情況作溫和解說,如:地震是地殼變動,這是天災,沒有人可以完全預測,絕對不是因你而起。讓孩子了解有症狀,感到失望無助是正常的,其他人遇到同樣的事,也會相同的現象,減低其不安與無助。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需盡速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醫」
    1. 持續達一個月以上,出現以上三種壓力症狀,其中一項從未改善,且影響學習、人際關係、生活自理等功能。
        
    2. 症狀持續未超過一個月,但兒童認知、情緒、行為呈現嚴重異常,出現失去定向感、失去日常生活基本功能、傷害自己或他人、有自殺傾向、情緒過於激動、重複行為無法停下來等。
        
    3. 父母師長無法接受孩子情緒反應,或是自覺討厭孩子、諷刺孩子、對孩子發脾氣,在照顧孩子時感到身心俱疲、需要求助。(完整文章,詳: (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BBcomes.tw)-「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http://bit.ly/35WWs7V )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來源:
    ➤➤資料/照片
    ∎( 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 )-「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http://bit.ly/35WWs7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小孩PTSD #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中華民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