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初等基礎訓練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初等基礎訓練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初等基礎訓練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初等基礎訓練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活水來冊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來連載〈臺灣開學了!——趣談臺灣日治時代的新式教育〉的第二集,不過先來個廣告。 活動:《天地劫》粉絲分享座談會 時間:5月30日(六) 下午3點 地點:三民書局重南店藝文廣場(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1號) 由小說《天地劫》作者方也真與我對談,聊聊民間故事與武俠冒險小說的結合。為時一小時。 此...

初等基礎訓練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0:09

#開學日 【#謝仕淵:「我們為什麼要上學?」──近代學校出現後的臺灣社會】 1896 年,臺灣總督府派遣木下邦昌,前來臺灣北部調查民間的書房教育與總督府設置的國語傳習所,他對於書房無秩序、教學方式落後、採光通風不佳、污穢不衛生等狀況,印象相當深刻。 相對來說,木下認為,根據功課表上課、運用各種...

  • 初等基礎訓練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9 20:08:39
    有 350 人按讚

    今天來連載〈臺灣開學了!——趣談臺灣日治時代的新式教育〉的第二集,不過先來個廣告。
     
    活動:《天地劫》粉絲分享座談會
    時間:5月30日(六) 下午3點
    地點:三民書局重南店藝文廣場(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1號)
    由小說《天地劫》作者方也真與我對談,聊聊民間故事與武俠冒險小說的結合。為時一小時。

    此次對談由於防疫,在臉書有直播連結
    https://reurl.cc/3DRoK0
     
    以下繼續〈臺灣開學了!——趣談臺灣日治時代的新式教育〉第二集:

    不過,當時的臺灣人,對於阿撒不魯的新式教育,卻抱持觀望的態度,覺得送小孩去學跳舞(唱遊課)還有記帳(數學課)作什麼,套句今天過年期間長輩常問年輕人的那句話:「跳舞/運動/畫畫能當飯吃嗎?」大多還是認為傳統教育讀經吟詩才能培養國之棟樑;再加上臺人對日本人的敵意,所以雖然此時國語傳習所是免費的,進入就讀的臺灣學生卻不多,全臺加起來總共在一千人上下,很多屆甚至不到九百人。投入這麼高的成本,學生數並不見增加,這窘境讓伊澤桑真的很囧。沒過多久,由於臺灣總督府在「殖民臺灣online」遊戲中太傷本了,城市升級(公共建設)補血(醫療衛生)打怪(征討抗日勢力)每個任務都要花錢買點數,受到日本社會輿論的指責,臺灣總督府只好開始縮減教育經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一來伊澤修二真的怒了啊,這個影響臺日中三地的教育家,便回日本畫漫畫去了。(就跟你講不是伊藤潤二!)

    這邊有同學舉手問了,國語傳習所的目的既然是要教臺灣小朋友學會日文,那麼這些教日文的老師要從哪裡來?很好,這位同學想得很遠。其實在1896這一年,除了設立「國語傳習所」之外,也注重培育未來可以開枝散葉的師資,因此設立了「國語學校」,也就是後來的師範體系學校(今天教育大學的前身)。就這樣,雙管齊下、大小通吃,雖然困難重重,至少走在正確的教育方向。

    國語傳習所因為經費短缺而紛紛停辦,轉型為地方自行籌錢的「公學校」。但是由於讀公學校要花錢(之前的國語傳習所不用錢),公學校的課程又有那些阿里不答的課程比如說體育(打球能當飯吃嗎)音樂(唱歌能當飯吃嗎),讓腦筋凍結在清朝的家長停步觀望,不是沒錢送小孩上學,要不就有錢寧可送去私塾讀三字經;當然,後來發現受過正規教育之後,找工作比較容易,古今的家長都一樣啊,都是關心「讀這個能不能賺錢」,公學校就漸漸被接受了。

    在此岔開來講一下與公學校相對的兩樣教育場所:小學校與私塾。

    日本的官員、軍人全家來臺工作,小孩總不可能整天放生吧(雖然小孩超希望這樣的),於是就有了日籍學生的教育需求。1897年設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開始實施日本兒童的初等教育;隔年由於來臺日人眷屬更多,急需建設日本人學校,因此頒布〈臺灣總督府小學校官制〉,從此確定設立六年制的日童學校。

    常見的說法是:公學校是給臺灣人讀的,小學校是給日本人讀的。一開始是這樣沒錯,不過後來推行「日臺共學」,臺灣人其實是可以進小學校的;但是小學校用的課本與日本內地一樣,學生若沒有日語程度根本讀不懂,所以一般臺灣人並無資格入學;公學校的課本則是臺灣總督府特地編撰的,著重在日語基礎教學以及生活常規訓練等,這樣才能符合臺灣學齡兒童的需求。一開始在山上給原住民兒童讀的學校叫「蕃人公學校」,學制因地制宜,教材也與一般公學校不同。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上說法聽起來確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把「升學」這個晉級條件加上去,嗯,怪怪的怪怪的。由於公學校有部份課程在訓練基礎日語和生活常規,所以課本其實比小學校的教材粗淺;但是小學校和公學校畢業後如果要繼續升學,升學考試的出題是從小學校的教材來的,就讀公學校的小朋友很可能考試到一半發現怎麼課本都沒教,而且試卷題目還經常考日本的歷史故事,臺灣籍小朋友只能把考卷撕了大吼一聲「我不做臺灣人啦!JoJo!」

  • 初等基礎訓練 在 開心公主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03 21:44:21
    有 96 人按讚

    我有一位💖可愛的🍓基礎訓同學,他很關心我寫書的事,堅持要幫我的書寫序,就刊登在這裡啦😂~
    👇👇👇👇👇👇👇👇👇
    ---同學幫我寫的序---
    出版界近年來對於公職考試推出了不少勵志書籍,可是大部分皆是應試方法及小技巧的表面功夫居多,缺乏心靈層面與職場應對的真實故事。如何能讓一個出入公職生涯或是想要踏入這條不歸路的讀者,一個清楚的彩色畫面,讓他知道什麼是「考試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真理;讀完開心公主的《請問,國考好考嗎?》以後,突然覺得扼腕,如果以前自己準備考試的那段苦日子有先拜讀過這本書,那可以少走很多冤望路!

    開心公主上榜於103年初等考試、105年普通考試以及106年高等考試,是我公務人員基礎訓練班的同窗學員,在公職生涯中有著豐富的應試經驗。在這本《請問,國考好考嗎?》中,以自然生動零距離的筆法,勾勒出開始決定踏入公職以來,所應該注意的公職大小事。雖然過關斬將的過程被嚐艱辛,卻聚集了她人生中最精彩的記憶,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下,靠著自己的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匍匐前進,我相信大多數的讀者在讀到開心公主準備公職的過程,也可以一起分享到她上榜的喜悅,都會忍不住想給她一個掌聲,為這位找到自己歸宿的勇士鼓掌,在心裡大聲吶喊「下一個上榜的,就是我!」。

    開心公主憑著不認輸的運動家精神,從初考的公職菜鳥、普考的小職員,變成月薪45K的高考錄取者,正是她的毅力與堅持,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只有靠自己的後天努力,才能摘取甜美的果實。每一份的打拚都是堅實平穩的磚頭,為自己的人生一點一滴的築起高樓,也更深刻的印證了「勤勞資有生,努力事春耕」的真理。

    106年高等考試土木工程類科錄取人員
    張峻閔 謹識

  • 初等基礎訓練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17 08:00:00
    有 1,000 人按讚


    好久沒有在八卦板回文了。

    Re: [問卦] 日劇時代小學上課有很多老師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0413512.A.E11.html

    向大家拜個晚年,藏書界竹野內豐今天稍微聊一下日治時代的臺灣初等教育。

    這張相片是角板山蕃童教育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原住民學校。

    由於該地有製茶場(單純去買茶,不是鄉民所謂喝茶吃魚那個茶)、有風景,還有原PO分享的角板山蕃童教育所當作「理蕃成果」,臺灣總督府可能也有歡迎大家去看看的意思在,雖然處於偏遠山地,但是旅客不必自己爬山,有台車(輕便車)可以坐上去,所以蠻多日本人來臺灣都指名要去角板山的。

    我這人就是豪爽憨厚不囉唆,直接上圖。

    https://imgur.com/a/yGTkPgr
    臺灣旅行交通圖,可以看到從大溪有輕便車可以到角板山。

    https://imgur.com/a/lAFJ0Ho
    日本旅行團行程,來到臺灣第六天,台北桃園大溪玩完就上角板山。

    https://imgur.com/a/wiu2M9Y
    另一張旅行團行程,也是桃園玩完上角板山。

    那麼這個蕃童教育所是個啥呢?
    回到今天的主題,要從日本治臺後的初等教育開始講起。

    話說日本取得臺灣後,治理新領地的現實情況可不像打戰略手遊。臺灣島上有大量的住民,不但分成拿~摸~多族群,而且大家還參加「民變」「械鬥」「出草」等傳統體育活動習慣了,所以拿~摸~難管,如果能把這些住民乖乖變成聽話的人,人力也有了,財產土地也有了,這豈非人財兩得?(這成語不是這樣用的吧)

    可是世界上有這樣的魔法嗎?有,叫做「教育」。

    往好處說,社會要文明開化、提高競爭力;
    往壞的說,對人民催眠洗腦,任意捏塑成預想的樣子——都要靠教育。

    最早來臺灣搞教育的重要推手,一定要提起伊澤修二(什麼伊藤潤二? 就叫你不要看那麼多漫畫)。

    他向當時的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建議,臺灣的教育需要兩個目標:一個是「目下急要教育關係事項」,另一個是「永遠的教育事業」。

    前面那一項尤其緊急,必須讓來臺的日本老師學習臺灣話,因為他已經吃到苦頭了,他以為台灣人都講清國的北京話,白白帶了幾百個翻譯官;而臺灣人也得趕緊學習日語,說辦就辦的成果,就是位於目前臺北市芝山岩的「芝山巖學堂」(今天士林國小前身)。

    雖然在臺教育剛起步就受挫,因為芝山巖學堂開學沒幾個月,六個日本老師就被鄉民殺了,幫哭哭。但在伊澤修二逆轟高灰的堅持下,臺灣各地還是成立了「國語傳習所」,免費教小朋友學日文。

    不過,當時的臺灣人,覺得送小孩去學跳舞(唱遊課)還有記帳(數學課)作什麼,套句今天過年期間長輩常問年輕人的那句話:「跳舞/運動/畫畫能當飯吃嗎?」

    所以雖然此時國語傳習所是免費的,進入就讀的臺灣學生卻不多。投入這麼高的成本,學生數並不見增加,這窘境讓伊澤桑真的很囧。

    沒過多久,由於臺灣總督府在「殖民臺灣online」遊戲中太傷本了,城市升級(公共建設)補血(醫療衛生)打怪(征討抗日勢力),每個任務都要花錢買點數,受到日本社會輿論的指責,臺灣總督府只好開始縮減教育經費,要求地方自己出錢蓋學校,由總督府出錢請老師。

    這就是由地方自行籌錢的「公學校」。

    此外,還有給日本小孩讀的「小學校」。
    剛開始確實是分開上課,臺人讀公學校、日人讀小學校,不過後來實施「日臺共學」,你日文程度夠好也可以進小學校。

    聽起來很公平,事實上臺灣小孩日文好到能上小學校的並不多。公學校的課本則是臺灣總督府特地編撰的,著重在日語基礎教學以及生活常規訓練等,這樣才能符合臺灣學齡兒童的需求。

    如果考慮到「升學」,更不公平的事實就浮現了:
    小學校和公學校畢業後如果要繼續升學,比如要考中等學校或高等學校尋常科,升學考試的出題是從小學校的教材來的,就讀公學校的小朋友很可能考試到一半發現怎麼課本都沒教,而且試卷題目還經常考日本的歷史故事,臺灣籍小朋友只能把考卷撕了大吼一聲「我不做臺灣人啦!JoJo!」

    給臺灣漢人讀的教材都「另加照顧」了,在山上給原住民兒童讀的學校更不用說,另叫「蕃人公學校」,學制因地制宜,教材也與一般公學校不同。

    除此之外,更偏遠、總督府心目中更難教化的地區,還有PLUS版的原住民學校,就是原PO貼的相片「蕃童教育所」,執教者甚至不是真的老師,而是當地派出所的警察杯杯。

    所以我想相片中之所以出現那麼多「老師」,我想大概都是輪班或來支援的警察杯杯吧,真是血汗。

    限於時間(要去趕稿了QQ)就簡單介紹到這裡,其實還有很多沒講到,例如同時期的另一個初等教育「私塾」,還有臺灣的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和留學,以及後期的皇民化教育等等,那又是另一個,喔不,好多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