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分鏡教學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分鏡教學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Gawoo (嘎嗚)看板C_Chat標題Re: [討論] 怎麼判斷"分鏡"和...
分鏡教學書 在 黃子佼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2 06:55:55
!創藝!(小編) 天氣變化劇烈大家要記得保暖 為大家介紹兩位優秀的創作家 溫暖繪畫傳遞心中美好花森林 藝術家林愛華在國小教學多年 在2012年春天與花藝接觸 有感於花草雖然很美卻很短暫 因此動念重拾從小的夢想繪畫 作畫不堅持形式畫面溫暖療癒 充滿童趣以及純真的奇思妙想 拿起畫筆小女孩的回憶就回溯...
※ 引述《GGinin5566 (積積陰德⑤⑤⑥⑥)》之銘言:
: 認真問
: 常常看到漫畫或動畫的彈幕或推文裡面有人在喊
: "分鏡"超神、"運鏡"超神 之類的
: 請問要怎麼分辨"分鏡"、"運鏡"神不神啊?
: 怎樣的分鏡會讓人認為是好的 甚至是"很神"的
: 說神分鏡/神運鏡的人都怎麼判斷?
: 是都有受過專業訓練或看過專業書籍嗎?
: 那這種東西有什麼制式化標準嗎??
以下純為自己的心得累積。
這種東西肯定有標準,但大概沒有制式化。
就像動畫、小說、漫畫......任何「作品」都有好壞標準,應該說,我們
有辦法為它的好找到一些理由。不過,門外漢如我並非先建立標準再套進作品內判斷
好壞,而是更直觀的「先覺得好,再思考為什麼覺得好。」因此得出的結論(或稱想
法)更像是一種自己總結的歸納法。
那麼我就用自己的歸納來講講我眼中的「分鏡」和「運鏡」。
https://imgur.com/tNQRYyG.jpg

分鏡。
在製作動畫(廣泛說,製作影片)時,會先將想呈現的畫面用一格一格的草稿
畫出來,並且標明運鏡方式、時間長度、對白、音效......等等。漫畫中則是要如何分
配畫格、推進劇情、描寫人物、述說對白......之類的。
簡而言之,就像是大綱一樣。
但與小說的大綱稍微不同的是,影片分鏡的好壞,會比文字更容易影響讀者。
所以分鏡在第一階段的好壞分割就是這樣:
好的分鏡:將想講的故事講清楚,讓觀眾成功接受,並被吸引。
壞的分鏡:故事講的模模糊糊,觀眾會因為情節跳脫而感到尷尬或分心。
接著挑個短一點的動畫來實例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6FFFDoryo
新海誠的兩分鐘短篇動畫《十字路口》
兩分鐘是個很難把故事說完說好的時間,但他用分鏡帶過幾個畫面加上對白,
就把要傳達給觀眾的「基本故事」與「作品基調」呈現出來了。
這是個雙線敘事終點重合的作品。開頭先用相互對白點題。
接著男女主角各用四個場景畫面:
努力踩著單車上坡
在教室聽課
在家中被問道:何苦一定要去東京的大學呢?
在港邊看著船出港。(<-這幕超美啊>///<)
四個畫面共10秒,告訴觀眾什麼?
(這邊說的告訴並非明說,而是直接性地利用畫面將理解植入觀眾腦中)
女主角是個認真、有些拼命的女孩,上課認真、但也偶爾會分心,家庭還算
和樂,有點冒失,大家並不清楚她為什麼想去東京,或許她自己也不清楚?所以才會
時不時分神眺望遠方,會停下來看著船駛離海港。
東京的繁華街景。
因為補習而道別。
即便要考試依然打工。
獨自一人熬夜讀書。
四個畫面一樣十秒。
男主角生活在大城市中,同樣認真、拼命,帶著成熟與沈穩。行為動作爽朗,
讓人覺得他對未來的事情較有明確目標。
同時,這兩邊形成對比:
繁華與樸素。
孤身與家庭。
還有相同的目標。
就這樣只用二十秒就把基本的人物描寫給觀眾看,並將觀眾拉進故事節奏內。
這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分鏡。
接著提將故事說清楚、說流暢之後,分鏡怎麼往「神」走。
其中一個方法,應該也是最簡單的,就是「對比」。
這也是我為什麼舉這篇短篇動畫的原因。
這是一部雙線敘事的故事,兩邊交互丟出資訊,就會自然在觀眾的接收端
形成對比,這種對比就會加深對故事本身的情感。
看到答案正確而展露笑靨;或是淺淺一笑。
放榜日緊張的「我出門了」;和淡然地「我出門了」。
利用對比更容易將兩人的相異處傳達出來。
最後又將他們的相同之處接合,就會形成一個很棒的故事。
你如果疑惑這和分鏡有什麼關係的話,試想今天把這篇故事直接分成兩部分,
一部份是女主角,直線敘事從頭到尾,然後再講男主角,同樣直線敘事從頭到尾
這時候就會發現故事變的一點也不美了。
這就是「分鏡」重要的地方。
另外就是作品中許多要表達內心情感、回憶或其他抽象面時,分鏡的好壞就
會直接影響觀眾能不能接收這些抽象情感。
舉例來說,我私心最推的三月的獅子40集:
https://ani.gamer.com.tw/animeVideo.php?sn=9416
就算你不看這部,這集也值得你看完。(雖然整部都超值得)
真的要懶人包的話,看看9.30~11.00
先是抽象的襷遠離,搭配人們一一放棄的話語,象徵沈重包袱逐漸遠離。
(襷象徵勞動,其他人放棄後這些襷綁在棋匠身上,成為期待與束縛)
接著是回憶中友人講的話:「......好像是在被野火燒光的地方一樣。」
說明失敗或放棄後,空虛所帶來的恐懼感。
10.00時帶向棋匠萬念俱灰的神情。
接著突然翻轉,棋匠轉身,伸手要抓逐漸飄離的襷。
穿插一個個人放棄離去的身影。
說道:「......拼命努力的人最後抵達的地方,怎麼能是被野火燒盡的地方。」
很細微的,這裡還有一幕地上的黑氣頓時消失。
棋匠一改原先頹態,使勁拉扯、轉身,連神情都因用力而扭曲。
最後用超美的的一手畫面,將抽象片段拉回現實。(11.00)
(這段真的看到起雞皮疙瘩QQ)
如果從劇情情緒來講:
前半都在堆疊情緒,利用抽象與回憶相互交織,加深情感。最後收以萬念俱灰的
神情。接著一個劇烈轉身(轉折),開始回覆前面提出的恐懼與空虛。
野火燒盡的地方 <---> 怎麼能是被野火燒盡的地方
終於飄離的襷(期待) <---> 反而伸手去取回
用強烈的對比方式凸顯棋匠內心的急劇轉變。
最後再用一個有突破意象的出手,將劇情從抽象拉回現實。
(這一手抽象到現實我超愛>///<)
這就是我私心最愛最神的分鏡。
此外新房常在大量文戲的橋段置入抽象畫面,也是一種分鏡應用,能使觀眾
比較不會因為長時間同樣畫面而感到疲乏。
末日時第一集和最後一集的scarborough fair故意挑珂朵莉回眸一笑的片段
重疊,也是分鏡的應用,做整部作品的首尾呼應。
當然,我和你的看法肯定會有所出入,看作品原本就因人而異。
只能說,當大部分的人認為它好的時候,它就會被定義成好。
而這樣的標準就會漸漸被建立,成為一種很難言明的理解與共識。
對我來說,只要作品的畫面-時間構造良好,讓我能夠清楚接收資訊,就是
個好的分鏡。假設它能給我更深厚的情感或是精彩感,那就會更往上加分。
接著說「運鏡」。
其實動畫能講的運鏡相對少很多,因為運鏡是始於拍攝影片時改變攝影機或
拍攝方向、位置,去引導觀眾聚焦某個地方,或是提供美感。
動畫則因為作畫而不受限,可以用更多方式呈現作品。
最好觀察運鏡的點是一些小轉場或連續性動作。
同樣可以看看末日時第一集的scarborough fair片段,很多地方明明沒有動作
,卻不會讓人覺得在看PPT,為什麼?就是因為適當的搖鏡、升鏡、抬鏡......等等,
讓觀看更流暢、柔美。(反之,想要製造衝突感的話就故意晃鏡或切幕)
再來是比較常被直接拿出來講的,一鏡到底。
因為動畫並不常使用這種方式,所以當它出現、而且做得很好時,就會讓人
覺得非常驚艷。
小鑽躲狗狗那段,就是利用一鏡到底,製造恐懼與慌張感,當時看到很多人
說很有玩恐怖遊戲的感覺。這就是一個大膽嘗試的成功。
怎樣算成功?大部分的人被驚艷、被感動、甚至被懼怕或被迷惑,那就是成功。
嘛......就隨便說說,大家討論討論吧。
其實我對運鏡相對沒概念很多,畢竟完全沒有攝影經驗。
分鏡我大多是用故事節奏、幕綱、呈現等方式去理解。
最後大推三月的獅子和末日時,快去看>///<
補一下EF的兩個OP,我個人覺得是純製造美感,但製造效果超成功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VvxWj455Y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mDKb836eo
還有炫到破產的Supipa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i2wOw_y7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50.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52146136.A.2AC.html
※ 編輯: Gawoo (1.163.50.20), 03/09/2019 23: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