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漫畫分鏡構圖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漫畫分鏡構圖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漫畫分鏡構圖學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漫漫話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畫漫畫最大的檻,其中之一就是分鏡! 如何將腦中的故事用最直覺的方式呈現出來, 基本上漫畫分鏡是有邏輯跟基礎的公式存在。 本單元就是根據這些基礎概念, 具體條列漫畫分鏡的公式與大家分享, 如果覺得有問題可在下方留言, 看完影片喜歡者也歡迎分享加入訂閱! 本內容以教學書【漫畫密碼】中的[漫畫分鏡]...
「漫畫分鏡構圖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朱冠瑜?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吳喀琿|本名的台語發音,讀作ㄎㄚ ㄏㄨㄣˊ不是ㄎㄜˋㄏㄨ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編輯小姐Yul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HOLA 特力和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編輯小姐Yuli的繪圖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朱冠瑜?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5:07:17
《Look Back》又譯為《驀然回首》 作者:藤本樹老師 目前最具話題性的作品就是第一部完結並宣布動畫化的《#鏈鋸人》 在鏈鋸人之前還有另一個代表作《#炎拳》 藤本樹可說是個非常奇耙的人 他的想法很跳痛 最知名的應該就是他在twitter創了一個 自稱是藤本樹的親戚妹妹-小春(國小三年級的女生...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吳喀琿|本名的台語發音,讀作ㄎㄚ ㄏㄨㄣˊ不是ㄎㄜˋㄏㄨ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05:00:43
#生活裡的一些murmur #喀琿採集誌 ::: 你是否有這樣的症頭: ✔整天滑手機卻不記得看了什麼 ✔想進行創作但總是不知如何著手 ✔腦袋總是不夠用總是記不起有趣的事 這時候你需要來本「採集誌」。 - 自詡為創作者,為了不讓靈感疲乏總會四處搜集一些有趣的事物, 但隨著蒐集品變多就越無法好...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編輯小姐Yul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03 14:06:07
突破型編輯工作術 小時候除了漫畫以外,大概小學到國中的一段時間也很愛看圖文書。當時很喜歡小栗左多里的《達令是外國人》系列跟高木直子的《自己一個人生活》系列,還有一些有的沒的。圖文類型的漫畫,比較沒有華麗、嚴謹的分鏡構圖,或磅礡完整的宇宙觀,多半是較為日常。這種頗有小品文或散文意味的漫畫後來也成為我...
-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16 20:00:10畫漫畫最大的檻,其中之一就是分鏡!
如何將腦中的故事用最直覺的方式呈現出來,
基本上漫畫分鏡是有邏輯跟基礎的公式存在。
本單元就是根據這些基礎概念,
具體條列漫畫分鏡的公式與大家分享,
如果覺得有問題可在下方留言,
看完影片喜歡者也歡迎分享加入訂閱!
本內容以教學書【漫畫密碼】中的[漫畫分鏡]單元以CLIP錄製示範~
有興趣的可以買書參考喔~
實體書店墊腳石書局、金石堂書局、三民書局、誠品書局....皆有販售。
--------------------------------------------------------------
網路書店訂購
博客來網路書店(海外可) https://goo.gl/itPdGa
金石堂網路書店(海外可) https://goo.gl/FHn1He
讀冊生活TAAZE (海外可) https://goo.gl/hCkuX4
誠品網路書店 https://goo.gl/xJZWdR
三民網路書店 https://goo.gl/K6FgdY
iRead灰熊愛讀書 https://goo.gl/wQPNGf
白象文化生活館 https://goo.gl/GhmiGv
PCHOME24h書店 https://goo.gl/6vmjAE
樂天書城 https://goo.gl/7vKY7Z
-----------------------------------------------------------------------------------------
想看到頻道最新影片,記得【分享訂閱】按【鈴噹】提醒,
這樣才不會錯過任何精彩影片喔!! -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21 20:00:01在台灣有一群創作者,
他們是藉由什麼樣的因緣踏入創作這條路?
每位老師創作時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甘苦談?
台灣創作者持續創作的動力是什麼?
頻道帶大家與老師們談談最新的作品與動態,
讓大家認識台灣創作者,聽聽台灣創作者的內心話!
----------------------------------------------------------------------
Krenz 老師
Freelancer,並從事美術教育產業,教授透視、人體等課程。
1985年生,台灣桃園人,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畢業,現為Krenz's Artwork創辦人及主講師。
自2009年以自由藝術家出道,擅長繪製帶點憂鬱眼神的美少女。 在光影及色彩的處理手法上獨特且變化細緻、微妙,也對於透視的瞭解與應用知之透澈。 K大除了在國內常收到各級學校、遊戲公司等的演講邀請之外,也陸續受邀至世界多國參與講座,分享繪畫上的經驗。
從2009年開始研究動漫美術相關的2D繪圖創作技巧,並陸續開設透視、動態、色彩等以美術基礎為主的課程,因擅長解析且用語、示範淺顯易懂,逐漸在繪圖教學界造成話題,目前在亞洲具有相當知名度。 於2018年組織教學團隊展開網路課程,意透過教學將電腦繪圖的技巧與觀念交流傳承給更多人,矢志帶動繪圖界人才的增長與水平。
繪師FB:https://www.facebook.com/krenz.krenz
部份線上課程/online course:
https://gumroad.com/krenzcushart -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07 20:00:05【老師私房畫】
本單元邀請不同風格的漫畫家與插畫家,以原創實例,示範創作流程,分享每位老師創作的概念與技巧,內容包含漫畫編劇、漫畫分鏡、漫插畫完稿...等等,讓大家了解台灣有這麼多優秀創作者,期待給大家帶來更不一樣的創作視野!!
在此感謝每位老師無私的分享與製作~
--------------------------------------------------------------------------------------------
柯宥希(原筆名:顆粒)
獎項
2010
●《Lovely無所不在》獲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佳作。
2011
●《Lovely無所不在》獲文化部第2屆金漫獎「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和「最佳少女漫畫類獎」。
●《許個願吧!大喜》獲中國第8屆金龍獎「最佳少女漫畫類獎」。
2012
●《許個願吧!大喜1》獲文化部第3屆金漫獎「少女漫畫類獎」。
●《許個願吧!大喜1》獲日本第5屆國際漫畫賞「優秀賞」。
2013
●《許個願吧!大喜2》獲文化部第4屆金漫獎「少女漫畫類獎」、「年度漫畫大獎」。
2015
●《許個願吧!大喜5》獲文化部第6屆金漫獎「少女漫畫類獎」。
2016
●《有何不可1》獲文化部第7屆金漫獎「少女漫畫類獎」。
2009年【Lovely無所不在】甜芯月刊連載出道,全3冊。
2011年發表【許個願吧!大喜】全5冊。
2012年 發表【青春取向-有何不可】短篇
2014年【有何不可】於甜芯月刊連載化
2015年【有何不可】轉於夢夢月刊連載中
2016年 「顆粒畫世界」
2019年【有何不可】
2020年【小丑醫生】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ovelycory/
instagram: coryko
作品商店:
https://www.facebook.com/pg/lovelycory/shop/?ref=page_internal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類的學名 Human Sapiens (智人),改為 Home Narrans (說故事的人),他的意思是處於資訊爆發、混亂的世界中,我們身處焦慮的時代下,總是想找著安生立命的社會位𠤤,依靠著我們心中相信的管道,無論是電視上的名嘴、還是網路上的網紅、意見領袖,或是功成名就的學者、政治家、企業家的一翻話,讓我們找到心靈上可以依靠的方向,因為上述這些人,在現今我們的社會中,是懂得如何化繁為簡、去無存菁並且用有力的表達方式,說出一套我們心中困境的出口 – 也就是透過「敘事」「說故事」的方式,將許多讓我們無解、擔憂的事情,化作「一切都有因果,同時也是趨吉避兇」。
🟥故事與說故事
會說故事的人,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的人生閱歷、經歷一定非常豐富,讓我們能超越時空,體驗到我們人生過去與現今無法置身的環境,越是很達得好,越能讓我們如臨現場。
🔹「故事」的呈現形式很多,口說故事、文字紙筆、圖像漫畫、動態影音等等,都是為了表達「故事」,而不同的媒體優缺長短也各有利弊,同樣的一套故事,會因表達形式的差異,產生與所謂的「原作」有著極大的落差,又特別是從小說改編成電影更常見這種狀況,族繁不及備載,大家心中一定有數,這裡也就不特別提,哪些小說改變成電影成為災難,或是變的更加出色。🔹
雖然我不大愛看小說,越厚、越多集的小說我更是離的越遠,而我偏愛影集、電影、短片來了解故事,少數我是因為電影拍的不錯,回頭去看小說的情況也是有的,雖然我知道有些電影與小說原著有所落差,但我會當作「這是另一份作品」方式來解讀它,再有興趣再多參考他人的心得比照一下。
最近,我更開始喜歡「10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讓我對一些從沒看過的電影,在短短時間下了解故事大綱與內容,這也不是最近才有,早在多年前的「古阿莫」就已經流行好一陣子,當然這種過於斷章取義的表現方式,自然無法讓人感受任何一部電影裡頭的醍醐味,但對於一些「有點興趣的電影,但沒有時間找來看」的我來說,偶爾看一看,當作消遺也是不錯,偶爾還會發現有趣的故事在裡頭。
「袁騰飛」Youtube 之前我很有興趣的一位「說書人」,可以把古今中外歷史講的活靈活現,怎麼同一件學生時期歷史考題,在他的嘴裡可以說出另一套觀點,足足吸引我的眼眼好幾分鐘不撇一眼,真的是蠻利害的說書人,只可惜一點,若要看他更精采、更完整的故事,那就要到另外的平台、加入會員、付費才能享受得到,我就少去他的頻道去追一追。
「老高」我想就不多說了,上百萬的訂閱人數,每集影片一推出,短短時間也有數萬人點擊觀賞,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就是「會說話的內容農場」,也就是把別人的故事抄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確實我也這麼覺得,老高許多集談到的內容,我自己在很多地方也都看過、見過,無論是鄉野傳奇還是書本內容都有,但這點並不會折損我對老高的評價,因為能把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透過精彩的說書過程,搭配聲音、影片輔以說明,以及旁邊適時回應的小茉,更是讓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硬是說成 1 小時的節目,還不會讓你想要轉台,這點才是讓我覺得,老高真是個利害的說書人,不用透過多難的攝影、剪輯、打光等前製與後製技術,就能做到這樣子的成就,不簡單、不簡單。
到底是故事吸引著我們? 還是呈現方式讓我們願意停留下來? 還是必需二者兼具? 有沒有可能「呈現方式」讓故事更加生動重現,讓故事更加豐富? 也有沒有可能某些故事必需透過特定的呈現方法,才能讓我們更加溶入故事裡頭? 這些問題成為我最好奇的點
🟥照片與故事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比起「照片的故事」,我更在意「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兩種不同的故事,前者迷人,後者讓人沉浸其中,若用小說、電影來比喻的話,精采的小說讓人打開視野,而作者的世界更是另一部作品,更加引起我的興趣。
參觀一些攝影展,或是經過一些攝影展出的場合,除了看看照片本身,底下的創作目的也是必需要要搭配一起看的,但如果作者在現場的話,與作者本身討論這些作品創作的過程,那更是精采。
🔹但絕大多數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最多參觀看看攝影展,甚至是「線上攝影展」更方便簡單,就算不是很有制度、規模、設計的線上攝影展,每天在看臉書各攝影社團裡,每個人分享作品,我們也可以視為一簡單的「線上攝影展」,但我覺得這樣子比較片段零碎,比較無法透過偶然看到的作品,就能了解一創作者真實創作的立場與心境,透過「實體的課程」,透過一創作者一連串作品創作心得分享,比較能讓在場各位,了解攝影、拍攝過程中,隱𫟖在照片、照片故事後的「故事」。🔹
正如我前篇提到,大多分享照片故事的「說書者」,我所見到的,絕大多僅是「描述照片現場發生的事情」,或是「心情分享 – 就是要這麼做就是好」等類似的說法,能聽到我希望得到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這樣機會並不多,如果一場 1 小時 20 張照片的分享會,能讓我聽到一張、二張,遠藏在照片裡頭更多的創作心路歷程,我就覺得「值得了」。
為何「照片故事後的故事」我更有興趣呢?
🔹因為「照片是記錄故事」,故事已經存在在那兒,已經是發生的事情,不會、也不容易改變,或是不再發生,就那麼一次,每一張照片故事就像是電影、小說讓我增廣見聞,絕對有的,但試著想一想,為何「故事就在那兒」,為何不會吸引我,或是更多人去拍? 不覺得這點比起「照片的故事」還要有趣嗎? 🔹
除了「已經發生存在的故事」,有的則是「創作一個故事」,但同樣的我會問作者「為何你會想拍這些故事」,而不會去太對「照片與其故事」琢磨太久,相同的邏輯我也會問自己「有些人會想創照這些故事,又為何我不想? 為何我覺得一些我自己創作的故事,別人覺得不有趣?」。
🔹我想得到暫時性的答案那就是「照片與其故事」一定與「攝影者、創作者」有一種神秘的連結與關係,才會讓我們與作品之間產生交集,這個交集才讓我更吸引我想去了解,希望進而發現隱藏在我心中沒發現的秘密,也就是更認識自己,了解為何我現在做的是什麼? 了解為何我喜歡、厭惡某些事物又是什麼原因。🔹
🟥攝影創作的取捨
用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無論是已經存在的故事,或是撰寫一個故事,而成就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元素,依舊脫離不了那些攝影的基礎 – 曝光、構圖,每一個決定都影響這張照片的最後結果,那麼說說這張照片如何的創作 (How) 並不困難,而「創作目的」本身就是「Why」,這兩者的交集,我想就是「故事 Story」。
🔹比如說光圈大小直接影響景深表現,為何讓淺景深隱藏了部分事物,消失在主體前方、後方,不會無理由的隨意使用,當說明為何擇「大光圈」 (How),相信是背後有個原因 (Why),是為了眼不見為淨,淡化那些藏汙納垢的角落,或使得長年以來堆砌老舊的痕失消失在畫面中,使得觀看者判斷不出時間地點線索,讓這張照片遊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簡單的觀念表達,這就是故事。🔹
光是一個變數,就有多種選擇,無論選擇為何,都是一個觀念的表達、都是一個故事,無分好壞,只有作者主觀的詮釋,以及觀者主觀多元的解讀,但若抱著更多一點問題,問著「為何選用的大光圈,讓部分線索消失是你這張照片故事的原因」,把問題再追問下去,就能更進一步深入創作者與故事之間的「連接」,而不會讓觀者停留在「看見作品、聽見故事」這層面,卻忘了「作者」在裡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我想更了解這位「說故事的人」,而不僅於「照片的故事」就此滿足,通常那些「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比起那華麗表像的作品,來得更有趣、更讓人有著深刻的記憶,再反過頭來看該作者的「創作作品與作品故事」,就能了解更多一些。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HOLA 特力和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OLA系列專欄
#10大職人疫情新生活
【第二章 鄭乃方】
甫獲得2021 iF DESIGN AWARD、德國紅點獎BEST WINNER、行銷傳播貢獻獎 - 年度傑出廣告導演,創意鬼才導演鄭乃方,從2019年開始,陸續以創意變化又帶有感性深度的手法,與HOLA一起創造了許多屬於家的動人時刻。從用新意過好年,到睡太好的熊貓黑眼圈會消失,讓人會心一笑而溫暖。其中以電影手法展現台潮新意過年的影片,更創造了網路上高度的討論聲量,並入圍了2020年4A廣告獎。
與鄭乃方約訪在一個綿綿細雨的午後,他全黑的穿著,搭配創意人專屬粗框眼鏡,感覺沉穩內斂,談吐間不失幽默,同時散發出遠離塵囂的從容淡定。總能靈活抓住市場觀點,用創意表現深度內容的鄭乃方,是怎麼樣讓影片不只是廣告,而能成為一股正面能量打動消費者的呢?
Q: 在短短1分鐘的影片中注入強而有力的故事張力,完美傳達廣告訊息,如何在生活中累積您的創意能量呢?
「16歲以前,我其實立志當漫畫家(笑),那時大多觀念認為看漫畫只是休閒娛樂,但現在回想起來,一格一格的連續畫面,就像是廣告腳本的分鏡構圖,或許在無形之中累積了我豐富想像力和敘述的邏輯力。」憶起青少年時眼神閃過一絲得意,接著說:「我相信每個導演都會有自己的視角,但我最喜歡透過對世界的觀察、感受與人互動中帶來的靈感,轉換為靈光乍現的點子。」
「但觀察只是靈感的開始,如果發現感興趣的事物,就會不由自主地深入鑽研到極致。」
他以這段時間迷上的手沖咖啡為例,「從咖啡豆、磨豆機開始研究,發展到使用240cc的水+16g豆子+92°C水溫的標準模式,沖煮出黃金比例的咖啡。」鄭乃方揮舞雙手興奮的說著,彷彿聞到咖啡香緩緩從咖啡壺中飄出來,忽然明白,如果創意的靈感來自於生活的觀察,那故事張力就來自於對事情鑽研到極致。
|職人選物|
日本Kinto SCS手沖咖啡壺 https://bit.ly/3AAVP3x
Q:導演的生活是否常日夜顛倒,您的一天通常是怎麼開始的?
開口依舊是那杯咖啡,「不管再晚睡,每天起床後,一定會先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從研磨、沖煮…在過程中讓咖啡的香氣幫大腦開機。還有音樂,會依照正在思考的腳本類型來挑選音樂,藉此幫助沈浸在各種故事情境裡,這時候的沉澱更容易淨化心靈,湧出靈感。」分享著近期因為拍攝廣告選出的音樂,緩緩流出的曲調配上Marshall音箱復古潮流的造型,鄭乃方彷彿英國紳士般,帶著我們進入了另外一個情境氛圍。
|職人選物|
英國 Marshall藍牙喇叭 https://bit.ly/2VO2zfo
Q:疫情期間在家的時間增加了,您最喜歡待在家裡的哪個角落?
沒有不喜歡的,鄭乃方認真地說,「現在家中的每一個設計細節,都是我親自監工,大概花了2年才完成,尤其有一個特別訂製的4公尺胡桃木大餐桌,是居家生活的核心,不論是家人或朋友聚餐,一定在這個餐桌上一起吃飯、工作、看書;如果是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我最喜歡待在客廳沙發,用投影機看影片。」
「我和太太一路求學都是美術創作背景,所以在挑選物品時,好看、有設計感造型是第一原則。」與太太細選每一個生活物品,是兩個人約會相處的樂趣。溫柔的神情說著家裡的生活,分享著在餐桌上和家人與朋友度過美好的時光。
至於需要獨處時,就戴上耳機拉上窗簾,躺在自己的單人沙發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所有的生活內容,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創意的養分。小編看了看空間裡的家具、地毯、餐具、到裝飾配件,每一項被精心挑選過,各有特色又相互協調的物件,堆疊出令人嚮往的設計生活故事。
創造專屬於自己,家的動人時刻
|職人選物|
美國 La-Z-Boy休閒椅 https://bit.ly/3yDSWhK
美國 HYDY時尚保溫瓶 https://bit.ly/3yCmzjj
後記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理想的家的樣貌,而鄭乃方對生活的在乎,不將就也不馬虎的選擇每一項生活的物件,就像他對每一部作品的超越水準極細緻的表現。至於HOLA的廣告新片?噓...先讓小編賣個關子,敬請期待。
#名人專訪
#鄭乃方
#國際廣告獎
#家的不思議
#質感選物推薦
#創造家的動人時刻
📸Photo credit: #余惟
漫畫分鏡構圖學 在 編輯小姐Yuli的繪圖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突破型編輯工作術 ] #文末抽獎
小時候除了漫畫以外,大概小學到國中的一段時間也很愛看圖文書。當時很喜歡小栗左多里的《達令是外國人》系列跟高木直子的《自己一個人生活》系列,還有一些有的沒的。圖文類型的漫畫,比較沒有華麗、嚴謹的分鏡構圖,或磅礡完整的宇宙觀,多半是較為日常。這種頗有小品文或散文意味的漫畫後來也成為我主要的創作方式。
因為這些書在台灣分屬不同出版社出版,所以當我看這本《煩惱10秒就夠了》時,發現這些影響我這麼多的圖文書,竟然都是出自同一個編輯(也就是本書作者松田紀子)之手,真的相當驚訝。順帶一提,作者的姊姊就是《重版出來》漫畫家松田奈緒子,看完全書覺得黑澤心這角色,奈緒子鐵定是向自己的妹妹取材了。
本書的副書名是「突破型編輯的工作術」,突破型編輯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以出乎意料的角度切入,運用創意與企劃能力去推動事物的工作方式,只要企劃對、有「打中人心」,書自然就會長成最適合的樣子。松田編輯雖然以圖文書編輯知名,但年輕時是從雜誌編輯起家。根據我自己擔任過書籍編輯和雜誌編輯的經驗,兩者最大的不同的確在於企劃能力的訓練。(當然這也跟台灣的出版環境有關,我們的翻譯書比日本多很多,很多時候編輯本身的企劃潛力都沒機會完全發揮。)
這種成功(打造暢銷書)的方式,是很難複製的,我猜很多人讀了書會覺得「根本沒講到重點」,或是聽起來很像她只是歪打正著,但其實每一個成功的企劃,都是長時間培養的敏銳度,遇到機會爆發而來的。從書中不難看出,松田編輯是一個會觀察他人、覺察自己,並在出現一點點疑問時馬上去想「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會這樣?」的人,並將這些疑問實踐在工作上。而不是對事物抱持著理所當然的心態,在接下了一份新工作後,就理所當然的承襲著前人的傳統或原本的風氣做事,這也是她能讓一本滯銷雜誌起死回生的關鍵。這才是這本書想傳達給讀者的核心觀念。
其他故事就讓大家自己慢慢閱讀,接下來是抽獎時間!感謝 大田出版 贊助,接下來大家可以:
①公開分享本文
②於本文下方留言「一起跟松田紀子學煩惱10秒就夠了」並標註一位朋友(不可重複留言,tag假/公共帳號不算)
下周我會抽出一名幸運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