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什麼? 7300 MILES FIRE ROAD》
作者:張仲嫣
6/27開始預購!
7/02 全台正式發行
#滅火器成軍二十週年第一本音樂成長小說
-試閱-
二年二班和其他教室沒有不同,共享一樣的喧天吵鬧。前有黑板,後有佈告欄,垃圾桶和打掃用具堆放後走廊。佈告欄之上的牆...
《前面有什麼? 7300 MILES FIRE ROAD》
作者:張仲嫣
6/27開始預購!
7/02 全台正式發行
#滅火器成軍二十週年第一本音樂成長小說
-試閱-
二年二班和其他教室沒有不同,共享一樣的喧天吵鬧。前有黑板,後有佈告欄,垃圾桶和打掃用具堆放後走廊。佈告欄之上的牆面是學藝股長與其小夥伴的自信之作,她們用巧手製作了兩把大扇子,分別貼有禮義、廉恥二字。黑板右側寫有值日生的名,左側是各科老師交代的作業。正上方是國父遺像。開學當天同學們趁班導師不在,將遺像偷偷取下,以紅色粉筆為國父塗上腮紅與唇膏。自那日起,國父的臉龐不再肅穆,倒是多分嬌羞。
「哎呦不錯唷!七點四十八分,有進步。呵呵。」坐在第一排第一位窗邊的宇辰將身體重心向後,蹺起椅子的一雙前腳,用其獨特慵懶嗓音對著才踏進教室的大正喊。
大正走過他身邊,比出左手中指,作勢擦汗地由鬢角向下拉,問道:「你幫我簽了沒?」
「簽了啦簽了啦!要人幫忙還這麼囂張。」宇辰繼而晃動椅子,朝大正翻了個白眼。而大正止住前進步伐,以直視目光回應。
宇辰臉上有很多痣。每次見他,大正都會偷偷在心裡拿起筆,將點與點之間連成線,看看能有多少種由線而面的圖像組合。他想著,鄭宇辰這位認識不久的同學,真是個有趣的人。同樣是高二生,宇辰卻有一台機車,一把吉他和一個樂團。聽說以前是音樂班學生,還是個流氓,書包裡總是擺塊木板,一言不合便往人頭上砸;個性放蕩不羈,什麼都不怕。不過這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畢竟他現在也有一把吉他和一個樂團了,等過陣子存到錢,他也會有台機車。他和宇辰之間的距離,其實沒有很遠。
「怎樣?」
「喏,拿去,」大正將手中的塑膠袋遞給宇辰,「饅頭夾蛋,」來到第三排倒數第二位坐下。「我剛剛咬過兩口。」大正在座位上隔空大喊。
「幹!」宇辰轉過頭,將塑膠袋往大正臉上丟去,低頭閃過的大正挑釁比著勝利手勢,露出燦笑。
「欸欸!來了來了來了!噓——」
警告響起,全班吵雜頓時消散,唯一聲響是天花板老舊風扇的轉動,每轉一圈便作響一次。嘎拉。嘎拉。大正閉上眼,試圖對這日復一日的相同節奏做最後掙扎。那節奏輪廓總是同樣的,在早上八點十分準時出現:第一小節有四個四分音符。扣、扣、扣、扣。清脆而響亮,是班導師的粗跟鞋踏進教室。第二小節有兩個二分音符。扣——扣——。音色轉為厚實,是粗跟鞋踏上了講台。第三小節則是一個全音符,代表老師已就定位。然後,是⋯⋯
「起立,」沒錯,就是這個,班長的聲音。他睜開眼,和同學們一齊起身。
「立正,敬禮——」
「老師好!」
「坐下。」
「來同學,我們翻到上星期的進度,課本第十六頁。」班導師面無表情但眼神銳利如鉤環視全班,尋找著獵物。
班導是國文老師,是人間最哀傷的事。
開學短短兩週,雖然數學老師對此班已種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可即便是處罰,謄寫的是數字公式,題目長相太過複雜還能大大咧咧回應「不會寫」。國文老師就不同了,國文老師作為班導師,數不清的大道理總信手拈來,文言版,白話版,出入於朝會、班會、自修時間與國文課。必要時會罰寫到手指發白,不,是臉色發白手指發軟。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導師的聲音細小而扁平,她並不特別地兇,甚至還帶些柔弱氣質,如同她淺粉色的長花裙,但具獨特威儀。
「來,邱宇森同學,」老師突然喊道,「你接下去念。」
大正依照指令翻開課本,拿起黑筆沿書頁作者的帽簷下緣勾勒貼緊額頭的符咒,接著換上紅筆雕琢蓋印。
咚。
輕輕地,一個摺成四方的紙條降落桌面。大正循降落方位轉頭查看,再迅速轉正打開紙條。紅色線條的隨堂測驗紙,樸拙的藍色字跡寫著:「中午練團嗎?」
他準備回覆字條。「楊大正同學,」導師的聲音不知何時已從前方轉至身後。大正望著老師,小小聲答應:「有。」
「你接下去念。站起來念。」
大正一片茫然地起身。
八分音符長怎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研習成員不同,課程討論範圍與開外掛程度也不同,常常讓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學生一向對海頓較不熟悉,昨晚備課時順便翻了翻海頓的譜,覺得有趣極了(結果今天上課忘了講),不自覺心中大喊,#大家怎麼可以看不懂海頓~~ 海頓的幽默與樂趣難道在大家心裡只能成為「聽說」嗎?
你在求學時期,常被說 #古典彈的不像古典、#巴哈彈的不像巴哈、蕭邦很不蕭邦嗎?被教授說的當下,腦袋是否不自覺閃過「那...巴哈是怎樣」、「怎樣才叫做彈的像古典...?」
其實還是有許多眉角的☺️,今天在課間我們聊了點古典與巴洛克、浪漫樂派基本結構與聲響(觸鍵、踏板)上的主要差別,再談了莫札特與海頓的風格差異。
畢竟,要建立「辨別」能力,往往還是得來自於「比較」。
雖說海頓奏鳴曲有三冊,莫札特有兩冊,但台灣科班學生要彈到海頓的機會相對來說很少,以至於對海頓的認識不多;莫札特常常又是很小的時候彈,導致後來也忘了。雖然進國高中音樂班,大部分學校會要求第一年期末考自選曲必須為古典樂派,但多數人都彈貝多芬。
#海頓奏鳴曲前兩冊,其實非常、非常適合坊間小孩彈,從小奏鳴曲接到奏鳴曲,許多時候海頓奏鳴曲是適合承接的,尤其適合不愛練琴的小孩,因為曲子比較短。然而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必須要懂得講解,不然很容易陷入「#很無聊、#不知道在彈什麼」,以及平時是否幫學生建立「處理節奏」的習慣。
蕭邦莫札特相對「好像」比較簡單,比較讓人「有感」,其實是在於「旋律好跟」,例如蕭邦夜曲,其音色控制與藝術性其實難到爆炸,但因為本身旋律極其優美,所以不論彈奏者或聽者,往往只要跟著主旋律,其他就算亂彈,至少覺得(以為)自己聽的懂,畢竟有東西可跟;莫札特旋律線條長,相比於海頓,也顯得容易跟,彈奏者不見得是真的懂,但陶冶身心自我陶醉是沒問題的。
巴哈、海頓,及所有古典時期的慢板,多數人遇到的最大問題,其實還是來自於分句,傳統上無意識八分音符斷奏、沒分清楚句子節拍就彈裝飾音及所有連斷,這些都容易讓樂句七零八落,難以簡單陳述句子。
當然還有觸鍵上,音質必須整齊、平均、乾淨(蔡老師常講的:影響深遠轉手指😂),踏板的使用也需要非常小心,練習時不踩踏板也是必需的。
大家彈莫札特、貝多芬時,會聽哪個鋼琴家彈?(我的學生必聽Fazil Say的莫札特)
📍【培養愛樂者】📍
教學時通常會希望能培養學生認識鋼琴家,現在孩子資源多,上Youtube一搜即滿滿音樂可聽,但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即便聽過也忘了這人是誰,亦 #無法分辨誰是名家、#誰是路人甲。
通常我的方式是:要求學生練某首曲子時,在譜上空白處寫下聽的三位鋼琴家名字,並且勾出最喜歡誰彈的。然後我會告訴他,哪幾個名字你必須記住,哪幾個是路人甲我也沒聽過。
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認識誰是席夫,誰是巴倫波因、誰是阿格麗希、誰是趙成珍,否則永遠會是「那個有點老老的頭禿禿的外國男的」。就算上一首曲子早就聽過同一鋼琴家彈的,也忘了,因為反正都是「外國男的」。
聽多了同一位鋼琴家彈,就會開始知道此鋼琴家的彈奏風格,從分辨風格中找到樂趣。
📍【莫札特奏鳴曲】📍
當學生練莫札特奏鳴曲時,我會建議他們去聽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隨便挑幾首聽,有可能看莫札特歌劇的話,也看一點。
我自己開始對莫札特有感,來自於在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念書時,鋼琴作品研究的課間裡,老師口沫橫飛的講著莫札特協奏曲裡鋼琴與樂團間如何的對話,當時我覺得很新鮮、有趣極了,原來可以這樣看音樂!
不過,與其說老師講的內容有趣極了,不如說我記得的是老師口沫橫飛講述的畫面、是老師對音樂的熱情。因為老師課堂上講什麼我早忘了,但老師敘述音樂的模樣我印象深刻。🥰
對古典音樂不熟的人來說,協奏曲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形式。希望學生接觸歌劇,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往往脫離不了戲劇,歌劇性格在鋼琴作品裡出現很正常,只將莫札特與「甜美,恬靜」畫上等號,稍嫌狹隘。
至於海頓,我的啟發也來自於幾個故事,有機會再說更多,我的專輯裡可是有收錄一首海頓呢~😎(竊笑)
/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教師研習 #古典專題 #古典觸鍵與聲音 #莫札特奏鳴曲
八分音符長怎樣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巴哈如何彈?》
YouTube 網友問:
#請問彈巴哈的音樂究竟要抬高手指彈還是放鬆手彈呢?
這問題有兩個面向,如果是技術性,不管高指法或貼鍵都可以放鬆彈。
如果是音樂層面,我們想知道:
您想展現怎樣的巴哈?
我們對巴洛克風格有既定的印象,譬如不能彈的太浪漫,或是八分音符要斷奏等等⋯⋯
這題我們不能給您答案,我們提供幾個方向讓您參考:
以下影片是布蘭德爾入室弟子周善祥的演奏,對傳統思維的人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巴哈應該相當錯愕:是不是太浪漫了呢?
談到巴哈,第一個直覺就是顧爾德,顧爾德的詮釋,已經不再是傳統認知的巴哈,薩洛的巴哈更充滿浪漫情懷,與顧爾德各領一座山頭。
因此我們對巴哈的詮釋已經有更多面向。
霍洛維茲表示不喜歡鋼琴比賽,因為覺得比賽的演奏像是機器製造出來的,完全沒有個人風格可言。包括霍洛維茲自己、顧爾德、薩洛、波哥雷利奇等,這些演奏家的出現正展現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所以您可以堅持將傳統的巴哈彈的更洗鍊,或是發展獨特魅力的個人風格,當然這需要高度的敏銳跟內涵才能支持你發展樂思。
另外,我們上課時常會問學生問一個問題:如果巴哈當時已有鋼琴,他會堅持不用踏板嗎?當然,作曲的風格會受當時樂器的影響,但看看巴哈的聲樂曲、小提琴曲,情感常是非常濃烈的。當然,大鍵琴可能影響他作曲手法,但不會影響他內心的感情。從近代大師演奏巴哈使用踏板這一個傾向來看,您可以思考一下,巴哈會使用嗎?當然這只能臆測,這可能是比高抬指或貼鍵更具爭議的問題。
我們會問學生一個問題:演奏巴哈時如果八分音符需要斷奏,因大鍵琴無法將音延長,那你彈到二分音符跟全音符怎可以突然變成長音呢?
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思考,當然,如果是在學習階段,一些基本的拍子指法您要遵守,在此我們不討論這層面。
如果您對巴哈有歷史重現的使命感,當然就得演奏大鍵琴,鋼琴再怎麼詮釋都不會比大鍵琴更「正確」。
至於觸鍵究竟是抬高手指還是貼鍵?在我們音色表達課程中,您可以看到不同觸鍵會造成不同音色,所以就要看您想怎麼詮釋巴哈,依此來調整觸鍵。
而通常我們教導學生演奏巴哈,是以他的個性為出發點,讓他了解樂曲內涵之後,用自己的方式將它彈出來,學生必須學會找到最適合自己音樂詮釋的觸鍵。
如果您開始做這件事,就會進入非常浩瀚的世界,學音樂會變成意義非凡的一件事,因為您正借助巴哈來展現您的生命。
https://youtu.be/Z7ohUUaFMx0
八分音符長怎樣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解決音樂風格爭議的問題」
今天法海解決了白蛇,我們也來聊聊音樂上風格爭議的問題。
樂曲本身有其風格,
當你可以用自己的風格說服聽眾時 ,就是風格!
音樂有他本身結構上的氣質,
就像建築,
怎樣的結構會蓋出怎樣的房子,
可能會有外觀或內裝的差異,
但本質不會變。
以詩為例 ,
五言絕句有嚴格的對丈、平仄、押韻,還有字數限制!
她散發出來的氣質就會與現代詩迥異,
當然跟時代背景有關係,但結構是重點。
如果現代詩參考古詩結構寫作,
自然會散發出古典的美感!
音樂結構包括:和聲色彩、樂句結構、音符類型組合,
節奏、曲式結構等等
每個時代有他自己的結構,就變成了風格,
一般在討論的是時代背景所造成的影響,
也就是說社會背景跟歷史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這樣的資源不可少,我也喜歡直接從曲子裡面去找。
當巴哈用嚴謹的對位法寫曲子時,
因為有嚴格的組織及各種限制,自然不能處理得太油膩,
那就是曲子的氣質。
難道巴哈就沒有浪漫情懷嗎?
有時因為時代約束及背景,再加上個性,因此曲子的氣質更容易顯現出來。
我所指受爭議處常跟曲子本身的氣質不太相關,
以巴洛克時期來說,
最受爭議的應該是踏板跟斷奏。
有人堅持不用踏板、有人堅持八分音符一定要斷、
還有人堅持要仿照當時的音色、如古長笛。
因為當時大鍵琴沒踏板,音又不能連貫,所以只能這樣演奏。
我常問一個問題:
如果當時已經發明鋼琴,有踏板而且音可連貫成線條,
巴哈會堅持不用踏板 ,音一定得斷開嗎?
礙於工具 ,巴哈會遭受限制 ,或許會影響他的寫作方式,
但不會影響他要傳達的感情,
換句話說 ,如果現在發明一種比鋼琴更好的樂器,
詮釋樂曲更深刻更細膩 ,你會如何選擇?
如果堅持的風格,又可演出的很好 當然最好,
反對時
,理由不能只是:當時是這樣演奏!
那直接演奏當時的樂器(古鋼琴或大鍵琴)更能呈現當時風格,不是嗎?可大部分的人卻選擇鋼琴!
我們都知道巴洛克時期的八分音符要斷奏,
當大師演奏的巴哈八分音符不用斷奏時,
我們如何解釋?
史卡拉弟 (巴洛克時期)如果使用踏板太多,會被認為風格不符,
李希特的巴哈,霍洛維茲的史卡拉弟,
會使用踏板,
或許有人會說他們是大師
但如果我們想成為大師,
就應該思考大師會怎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