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內閣制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內閣制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閣制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閣制台灣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新新聞周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顧爾德專欄】憲改不要變成另一場司改 前言:台灣憲政體制的確權責不相符,很多人都支持改革。但台灣社會才看到一場議題渙散、沒有改革焦點、人民沒切身感受的司改國是會議結束。失焦的司改應該是憲改的前車之鑑。 內文:突然間,憲改議題躍上檯面。到底該不該進行修憲?現在是不是好時機? 總統蔡英文先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黨紀 #黨紀處分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

內閣制台灣 在 ??? ?????|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20:40

整理了幾個幫助阿富汗🇦🇫的捐款單位放在首頁linktree連結,有意願參與的人請自行斟酌、量力而為。 這些機構除了支援最近才發生的塔利班再次掌權危機,也持續有在世界各地做不同的人道救援,我個人著重婦女和兒童權益,推薦大家第一個連結的Too Young Too Wed @tooyoungtowed ...

內閣制台灣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45:04

【EP47 顛覆你想像的魔力海島國度:模里西斯 ft. 模里西斯旅遊達人 Cindy】 歡迎來到非洲外海印度洋上的島國,模里西斯。憑什麼說它是一個「顛覆想像」的地方? 熱帶島嶼的魅力不必多提。這個面積不過新北市大的火山島,擁有多樣的地形,壯觀的火山口、瀑布與熱帶雨林一樣不缺;更令人稱羨的是,整座...

內閣制台灣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21 20:34:49

《#一場大火之後》難以撼動的腐敗體制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一場大火之後》是一部羅馬尼亞紀錄片,由亞歷山大納瑙執導,劇情講述在2015年,羅馬尼亞的夜總會「集體俱樂部」(Collective)發生了造成27死160傷的火災,原本以為這場...

  • 內閣制台灣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07 15:39:00
    有 10 人按讚


    【顧爾德專欄】憲改不要變成另一場司改

    前言:台灣憲政體制的確權責不相符,很多人都支持改革。但台灣社會才看到一場議題渙散、沒有改革焦點、人民沒切身感受的司改國是會議結束。失焦的司改應該是憲改的前車之鑑。

    內文:突然間,憲改議題躍上檯面。到底該不該進行修憲?現在是不是好時機?
    總統蔡英文先拋出了這個議題。她在民進黨全代會上指出,兩年前「十八歲公民權」、「人權條款」、「票票不等值」等「高度社會共識」憲改議題功敗垂成。她說,人民期盼「一個權責更相符,分工更清楚,各級政府更有效率的政府體制」,而她們這一代人的任務「就是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可以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
    接著民進黨籍立委提案要把雙首長制改為總統制,這顯然是呼應小英所說的「權責更相符」的政府體制。
    蔡英文與林全搭檔時,總統既想尊重閣揆,但不時得插手政務;不論最後誰決策,到立法院「接受民意監督」的還是林全。小英與林全都是這個「權責不符」體制的受害者。
    而對於最近閣揆賴清德的台獨發言,蔡英文說:「他也應該知道這些分際以及整體政策走向。」總統說得委婉,但也看得出這個「權責不符」體制讓她只能這樣委婉地抱怨。
    台灣憲政體制的確權責不相符,很多人都支持改革。蔡英文說,修憲要由下而上,但是綠營立委已等不及在廟堂之上提案修憲。但一個現實問題是修憲門檻高達四分之三,國民黨雖然在立法院只有三十五席,還是可以否決綠營的修憲案。
    由下而上推修憲就是要凝聚共識,但包括「十八歲公民權」這個議題也不見得像蔡英文所說,是具有「高度社會共識」──《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雖有六成三的民眾支持修憲,但只有四成主張降低投票門檻。此外,國民黨自己很清楚,愈多年輕人投票,對他們這個「老大黨」愈不利,所以不會支持的。
    至於總統制與內閣制,台灣社會的共識更少。這是一個可以由下而上討論很久的議題──或者說可以吵翻天的話題。
    台灣社會才看到一場議題渙散、沒有改革焦點、人民沒切身感受的司改國是會議結束。這場失焦的改革應該是推動憲改的前車之鑑──當時也是說司改是一場由下而上的改革。
    由下而上改革很好,但凝聚共識需要有方法、有手段。林全內閣曾在一些棘手但沒那麼爆炸性的議題上,用審議民主方法凝聚公部門與民間共識。這個工程雖漫長耗時,也不會成為熱門新聞焦點,卻是社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良性與理性溝通的長久之道。
    如果小英把憲改當做她們這一代人的責任與志業,那就該耐心、不急躁地好好完成它。●

  • 內閣制台灣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6-24 21:33:37
    有 284 人按讚


    (轉載請勿改動標題)

    一個台灣,三種座標

    台灣目前是個分裂社會。舉凡統獨、兩岸、主權等重大對外議題,一直到藍綠、經濟、能源、教育、兵制等內部議題,不但全部沒有共識,連如何達到共識的機制都沒有。台灣,迷航了。

    台灣社會中真實存在著三種座標,不同人用不同的座標導航,分裂是必然的,迷航也是必然的。這三個座標,分別是:以台灣為座標、以中國為座標、以世界為座標。同一件事情、同一個現象,在不同座標下會導引出截然不同的目標和論證。在這三種座標較勁之下,不論哪個黨執政,不論誰當總統,不論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台灣都會陷在死循環中。因此,台灣的出路只有兩條:某座標強力勝出,壓倒其他,或者,創造協商機制,找出三座標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向前行。

    美國、中國、日本社會中也都有多重座標的現象,但是人家是大國,其人口、地理、資源、經濟體量都還經得起折騰。小國家若長期處於多重座標下,結果只能是找死。台灣在地球上會永遠存在,但是存在的方式,將因那三種座標何者勝出或是否能找到最大公約數,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簡而言之,座標代表的是願景。在第一種座標下,日後的台灣類似一個「亞洲第一村」或「海洋中的不丹」,去中國化持續進行,教科書完整反應台灣的真實歷史與磨難,種種本土文化不斷精緻化,社會公義、幫助弱小成為至高無上的台灣價值,和諧及綠色幸福成為主流中的主流,經濟的絕對成長論者成為社會中的政治不正確流派。

    但由於長期疏離亞洲的地緣政治,加上抗拒與中國為鄰的地緣經濟, 總體GDP的世界排名將由2014年的世界17名、人均GDP 38名往後滑落,但是內需市場經濟比例大幅提升,旅遊收入比例也大幅提升,台灣成為全球華人的幸福生活指標,國際媒體則可能定位台灣為「區域的綠色慢生活以及吃喝玩樂中心」。

    第二種座標下,台灣承認與中國為鄰的事實,一部份人心甘情願、一部份人不甘不願的進入中國經濟勢力圈,就像墨西哥、加拿大接受百分之七十經濟依賴美國一樣。台灣的國際地位,不知不覺的從目前的「美中共治」向「中美共治」傾斜。台灣人逐步喪失方方面面的自主性,就像一條小河與長江產生接口之後,勢必受到長江水漲水落的影響,長江氾濫,小河淹水,長江枯竭,小河無水;各種生態也將產生變化,大小的魚蝦鱉交互繁殖,但浮游生物依舊處於食物鏈的最下端。

    前面這兩種座標,雖然在選票市場上,第一種的力量遠大於第二種,然而,在現實的利益市場上,卻可說是勢均力敵。許多嘴巴高唱第一種座標的人,其實內心深處並不完全排斥第二種座標,甚至在行為上早已悄悄的進入第二種座標。

    第三種,也就是以世界為座標的願景,目前在台灣是被前兩種壓制的,理由很簡單,大家認為不可能,比如很多人認為中國不可能讓台灣世界化,很多人認為台灣社會的素質還攀不上「世界」這個座標。然而,在人心深處,誰不希望台灣在地球上走路帶著風呢?

    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掙脫不了前兩種座標,以世界為座標是沒有喘息空間的。眼下,胸懷世界的各方人士,只能在角落裏生存,有時,在一家小店、一個小舞蹈社、一家小企業、一個不知名藝術家的身上,我們才能看到以世界為座標的蛛絲馬跡。在政治界,可以說是免談;包括新世代,只要沾到權名利,很容易就被捲入前兩種座標。

    享受「一台三標」的時間不多了,長則十年,短則五年;台灣人必須做出選擇,或者被迫選擇。至於是否可能在三種座標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我個人認為是完全可能的,現在還來得及,重點是得要有機制。開玩笑得說,與其舉辦所謂的「國是會議」,不如舉辦「國非會議」,也就是用排除法來找到最大公約數。有的時候,減法比加法更有用;在願景這件事上,台灣已經遠遠超載了,應該到了卸載的時刻了。一隻駱駝,背著三副重擔,稻草也能壓垮它。

  • 內閣制台灣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10-04 02:37:26
    有 24 人按讚


    公民聯盟[百萬公民-十月圍城-凱道大會師]行動
    一、罷免馬英九、吳敦義
    百萬公民團結起來我們一起上凱道,立委不提案,公民罷立委。

    二、修憲內閣制
    台灣不需要大總統,馬吳下台後,並未解決問題根源,只是換另一個大總統上台。
    總統既然由民意所選,又豈能不受國會監督?一個總統位,爭來爭去成為亂源,
    改為內閣制,一切由執政績效來決定民意的動向,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