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內部轉調失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內部轉調失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部轉調失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部轉調失敗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

內部轉調失敗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4:16:47

是什麼樣的機緣能成為空姐, 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空中的賢拜會落地轉職🛫? 在工作中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並發展成工作呢🤔? 🙋‍♀‍今天就來分享Amy賢拜的講座精華㊙️ 藉由Amy賢拜的經歷來告訴你,面對職涯或挑戰,應該如何調適自己👍🏻!  資深人資主管的Amy賢拜其實第一份工作是空服員...

  • 內部轉調失敗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2 18:30:57
    有 502 人按讚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 內部轉調失敗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0 10:00:15
    有 211 人按讚

    不用去上班的第二天,開始覺得有點無聊了。手機裡還是不斷湧入朋友們的關心跟問候,我依舊耐著性子一封封的回覆著、然後說好約時間吃飯聊聊、最後留下一個擁抱的貼圖,結束對話。滿心感恩地領受這些關懷的同時,我總會回想起那些跟朋友們一起經歷過的事,那些屬於我們的故事。



    長得一點都不像蘋果的蘋果姐姐除了是我的客戶、更是我尊敬的長輩,她身上有種遠遠就飄出來的氣質,就像是蘋果的香味一樣,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即刻滿室生芳,就算是路邊攤的黑白切也立馬升級成為五星級飯店裡的豪華海陸拼盤。出版業出身的她,在人生中途轉了個彎,誤打誤撞地進入了一間知名的酒藏服務,在服務多年後毅然決然地提出辭呈,打算勇敢地迎向人生的下一個目標。

    蘋果姊姊約我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就在文章刊登的今天下午。我打算好好地把她的香氣一次聞個夠,同時跟她交換我的秘密,請她給我一些接下來寫作的建議。

    從小就夢想成為幼稚園園長的園長,跟我一樣從大企業離開,經歷創業失敗、浮浮沉沉努力至今,終於成為了一位專業的講師。雖然在她的演講台下坐著的不是小朋友,而是一位位正歷經職場變故的工作者、或是遭遇家庭傷痛的父母親,但她總算實現了目標,讓自己成為了一位具有影響力的生命教練。

    中午一塊兒吃了飯,她擔心地看著我說:你看起來不好,像受了傷一樣。我點點頭,低頭吃著健康的蒸沙拉,像頭專心舔著水果的獅子。我們聊了好久,交換了彼此這段時間的心情跟秘密。有越來越多人知道了我的秘密,當有一天我能夠將秘密完全敞開在陽光下的時候,那即將蛻變成為我身上的一個印記,閃閃發光、美麗奪目!

    在跨國集團服務、看起來很像美少女的叮噹前幾天破了像,在可愛的臉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口。我心疼地交代她別省美容膠帶的錢、要好好護理傷口,也祝福她接下來有更好的發展,她51歲的大老闆前幾天突然宣布五月底退休,把經營的棒子正式交給年輕的一代。文章報導上碩大的字體寫著「要求員工平均年齡27歲」,我笑笑地跟叮噹說妳看起來才18歲,前途無量、好好把握機會!

    45歲的我,在年輕的前公司裡,一直是個異類般的存在,總被老闆笑稱像是個和藹的爸爸帶著一群兒女溫馨地玩耍。我一直很想跟他說:其實我的心比大部分的同仁都還要年輕,老萊子彩衣餘親的故事教會了我:身為中階主管為了穩住團隊、保住飯碗、激勵士氣,必須先從溫馨的慈母幹起,管理也要陰陽並濟、恩威同施。

    日後,少了我的這個團隊,平均年齡將立馬下降N歲以上,這也是我最後、也是最傑出的貢獻了吧!



    今天傍晚,我在一位服務過的客戶老闆臉書上看見了這則訊息(以下原文刊登,一字不改)

    ==============================

    做了一個很難的決定!
    今天在公司月會上,跟全體同仁宣布,即日起甘樂文創同仁「終身聘僱」。是的!是“終身”,除非同仁另有職涯規劃主動提出辭呈,否則不資遣、裁撤員工,要給員工一個可以安心工作、成長的職場,然而面對表現不如預期的同仁,就結合主管與團隊的力量,幫助同仁找出問題,透過培訓增能或組織內部轉調等方式協助同仁發展,讓同仁看得到未來!

    ==============================

    他開了地球,所以我想應該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個偉大的決定。

    不久前我才開著自己那部20歲的老車、載著小巢去三峽跟他提案,我們合作的案子聽說目前很順利,成效超乎預期。有這麼一位正向的領導者,我相信他們未來一定能夠繼續發展下去、成為一股改變社會的偉大力量。

    很想@老闆,跟他分享這個不一樣的選擇,也祝福他能領導所有的年輕同仁創造嶄新的未來。

    這幾天還是滴酒未沾,每天睡超過12個小時,我沒有生病,只是需要好好休息。我很好,別為我擔心⋯⋯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一路上美麗的
    除了風景
    還有人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Day40

  • 內部轉調失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24 07:43:09
    有 73 人按讚

    💡看膩了繽紛的子彈筆記?手殘派科技人的6個月實踐心得
    📝《子彈思考整理術》拿回人生主導權擺脫自動駕駛模式

    👇圖文好讀版|附實踐範例圖片說明👇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ullet-journal-method/

    ★為什麼想學子彈筆記

    這得從我自己面臨到的,職場和感情的衝突這段故事說起。

    2018下半年,經過多年的職場歷練,躍升為公司最年輕的主管之一。在某次衝動的念頭下,我決定脫離舒適圈進行內部轉職,從新竹轉調到台南工作。

    怎料,我跟另一半累積已久的職涯和感情的抉擇問題,以及我疏於溝通與迴避的態度,在2019年初迎來了感情的最低谷,兩人吵到幾乎要分手。

    此時,我才驚覺自己貌似成功的人生有著巨大隱憂:缺乏全盤的規劃與自主、任由環境支配自己的生活、沒有願景與夢想的窮忙態度。

    急於改變與修補關係的我,很幸運地找到了 《子彈思考整理術》 這本書,子彈筆記的核心精神是「追蹤過去,釐清現在,設計未來」,這正是我需要的!

    以下這篇文章,將會跟你分享改變我人生軌跡的這本書、方法的實踐、心得與收獲。

    ★《子彈思考整理術》這本書

    子彈筆記創立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幼年患有「注意力缺失症」,他透過反覆試驗後,把這個手寫筆記的方法,用在強化注意力、增加生產力、達成預定目標。

    出乎他意料的是,子彈筆記成效斐然而且一炮而紅。他呼應廣大支持者創立了Youtube教學頻道,也把操作方法跟背後的思路,寫成《子彈思考整理術》一書。

    起初,我透過他的Youtube頻道學到基本的操作和筆記方法,並且開始實驗。另一段網友樸實的教學影片讓我獲益良多,其中一段話更是敲響我心頭的警鐘:

    |我們太害怕去承諾、不曾花時間去定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拖延了自己的夢想。

    閱讀完《子彈思考整理術》之後,更加深了我的信念:我的目標不只是寫出「五彩繽紛的子彈筆記」,而是透過子彈筆記「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Youtube教學影片雖然讓我學到很多的「如何」,但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知道背後的「為何」。作者在書中做出的哲學思考深得我心,其中的名言佳句會摘錄在本文末段。

    作者聲明子彈筆記必須「手寫」,藉此加深我們與資訊的互動,強化聯想思考能力,激發創新的解法與洞見。手寫筆記讓我們放慢思考的步調,讓最深層的意識來的及說話。

    作者也提到數位時代的人們,時常同時間處理太多事、注意力太過分散。用子彈筆記反思的過程中,有助於關閉「窮忙」的自動駕駛模式,重新檢視自己的經歷和優先順序。

    最後,要要建立「自我意識」,我們必須依據信念而行動,不能放任自動駕駛模式支配我們的生活,一切得從小地方做起。透過每天遵行子彈筆記,達到積沙成塔的綜效。

    |建立自我意識是一輩子的功課,但可以從檢視自己日常生|活開始。

    ★〈子彈筆記〉的手殘派實踐範例

    以下是我自己6個月來的實踐成果,採取最簡約、樸實的書寫方式,即使連最沒有「美術天分」的人都可以依樣畫葫蘆。

    關於筆記本的選用,經過多方比較之後,我放棄了昂貴的Leuchtturm 1917和Moleskine筆記本,採用性價比更高的PAPERIDEAS。它的筆記紙厚度與墨暈的表現很優,手的觸感也非常好。

    另外,我希望自己的筆記可以保持一致風格,因此我選擇了「活動式書套」搭配「裸背版點陣紙」的組合,使用至今仍非常滿意。

    開始正式下筆前的一個月,我用普通筆記本實驗自己的使用情形,優化書寫方式,保留實用的部分,刪除華而不實的地方。藉由實驗,設計出最適合自己的子彈筆記方式。以下依序說明7個範例頁面。

    ★7個範例說明,建議跳轉部落格圖文好讀版

    👇圖文好讀版|附實踐範例圖片說明👇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ullet-journal-method/

    ★實踐6個月的心得與收穫

    在科技業打滾的我,藉由每天起床的反思,規劃重點任務。當天突發事項就用《搞定》學到的GTD時間管理方法解決。無論當天多忙,睡前的反思絕對不能省,回顧並且檢討。實踐子彈筆記半年來的心得:

    ▶️不要把筆記弄得花花綠綠的,很累,也很難堅持。重點是「為何」而寫?是「探索自我」?還是「成就不凡」?

    ▶️不要在三個月內就放棄,必須當你記錄到一定程度後,「回顧」與「轉移」的過程才能體現出子彈筆記的力量。

    ▶️不要對自己造假,誠實記錄。重要的不是新增的事情,而是你「完成」什麼?又選擇「刪掉」和「忽略」什麼?

    透過子彈筆記,讓我能每天靜下心來與自己內心對話,也讓我了解掌握生命的主導權有多麼重要。這半年來,重新規劃並且堅持執行的成果,讓感情關係完全回溫,職場的團隊和專案進度也有了顯著的進展。我彷彿能跟過去的自己對話,也能跟未來的我對話。

    我也依據自己的長遠目標,在這半年內使用子彈筆記逐步規劃,創立【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在終身學習和分享知識方面盡份心力。每天都期待著什麼時候快點天亮,迫不及待面對新的挑戰。

    最後呼應作者說的:「我們以為消除煩惱的解方存在於外部世界,以為某件事或某個人最終可以讓我們變得完整。我們不斷向外尋求,卻離自我越來越遙遠。終究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負責」。

    😎還有什麼比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更酷的事?

    ★《子彈思考整理術》提到的名人語錄

    |沒有做好準備,就是準備好要失敗。
    |– Benjamin Franklin

    |讓世人看見那些沒有了你便永遠不會被看見的事物。
    |– Bobert Bresson

    |眼睛僅能見光,耳朵僅能聽音,唯有透過內心傾聽才能覺|察意義。
    |– David Steindl-Rast

    |快樂就像性高潮,如果太常想,它就會消逝無蹤。
    |– Tim Minchin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先為|自己做主的本事。
    |– Richie Norton

    👇圖文好讀版|附實踐範例圖片說明👇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ullet-journal-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