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內臟器官對應疼痛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內臟器官對應疼痛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臟器官對應疼痛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臟器官對應疼痛圖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煲湯媽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從嫁給爸比之後,按摩這事是從害怕到愛上,記得剛結婚時婆婆因為我的爛身體每天早上在送老公上班之後就為我腳底按摩,每個人聽到都說 "哇!你好幸福呀!",但卻不知那可是當時我每天最害怕的時候,因為婆婆鐵掌一出就會聽到我殺豬般的尖叫,叫到婆婆跟我說"別再叫了,鄰居以為我打媳婦呢!!" 但隨著婆婆耐心的"...

  • 內臟器官對應疼痛圖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12-16 10:30:47
    有 0 人按讚


    自從嫁給爸比之後,按摩這事是從害怕到愛上,記得剛結婚時婆婆因為我的爛身體每天早上在送老公上班之後就為我腳底按摩,每個人聽到都說 "哇!你好幸福呀!",但卻不知那可是當時我每天最害怕的時候,因為婆婆鐵掌一出就會聽到我殺豬般的尖叫,叫到婆婆跟我說"別再叫了,鄰居以為我打媳婦呢!!" 但隨著婆婆耐心的"服務"與講解,漸漸我明白了按摩這回事,也難怪爸比身體有狀況不是看醫生而是看媽媽,還記得拍拖時我曾經因為忽然頭劇烈疼痛叫爸比給我買頭痛藥時,爸比二話不說招了計程車帶我回家...看媽媽,婆婆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兩手在我身上捏抓了一番,我就神清氣爽了,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爸比跟我都會些保養工夫,回來台灣之後我們總抽空為彼此身體來趟全身的 "刮痧、拔罐、按摩"做為日常保養,而不是等到身體這疼那疼才來處理,我覺得大家都可以來學上一學,平常就給自己保養,不要整天有點甚麼就看醫生,常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做自己的醫生!! 【煲湯媽咪】

    「腰痠背痛得完全坐不住。」、「老是疲憊不堪,動不動就覺得累。」、「腦袋糊得像團爛泥,擠不出任何新點子。」……相信這是不少上班族共同的心聲,「壓力太大、體力變差、老了吧!」我們默默在心裡歸納出這些答案。

    那其實是內臟衰弱的警訊,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名中醫陳旺全一語道破。

    中醫的五臟六腑指的是心、肝、脾、肺、腎;膽囊、胃、小腸、大腸、膀胱、管轄心血管循環的心包,加上主掌內分泌系統的三焦,合稱十二臟腑,而連結臟腑的情報系統就是負責輸送「氣」(能量)、「血」(滋養物質)的十二條經絡。

    陳旺全解釋,一旦經絡堵塞、氣血受阻,內臟就會失衡,身體自然不適,長期累積就成了疾病。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平常看起來還好,卻突然內臟衰竭而死,可見保持經絡暢通是維持機腑機能的重要關鍵。

    十指連心。人體十二經脈的起點或終點都在身體末梢,其中六條走到雙手,停在十根指頭,打開手心有三條陰經走到大姆指、中指、小姆指;翻到手背則有三條陽經走到食指、無名指、小姆指,而另外六條通達腳趾的經脈也可以透過相似的經氣,在手上得到表裡的對應。精通穴位、人稱陳兩針的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娓娓道來。

    的確,雙手匯通全身經脈,翻開記事本後面密密麻麻的手部穴位圖便可略知一二,既然雙手與五臟六腑密切連結,我們其實可以不用等到頭痛、胃痛、肚子痛……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再頭昏眼花的比對著穴位圖,而是從平常就開始捏捏手保健康。

    開井穴,調節五臟六腑

    如果雙手是能一窺健康的門戶,那位於手足之端、也就是經脈終始點的井穴,就是身體與外界溝通的窗口,陳玉昇形容。

    《黃帝內經.靈樞》將井穴喻為水之源頭,是精氣所出的部位,對於調節臟腑、氣血、經脈之氣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裡頭也提到,「病在臟者取之井」。顯見,透過井穴,可以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循著連接手指的六條經絡及其相應經氣:

    1.大拇指的少商穴對應肺、脾;

    2.食指的商陽穴對應大腸、胃;

    3.中指的中衝穴對應心包、肝;

    4.無名指的關衝穴對應三焦、膽;

    5.小指的少澤穴對應心、腎;

    6.少衝穴對應小腸、膀胱。

    井穴有清熱、醒腦、安神的作用,平時醫師會藉由放血、針灸達到治療效果,陳玉昇則建議,一般民眾平時可以透過井穴按摩來保養身體,精神不濟時,開過十指井穴也能活絡臟腑、重拾元氣。

    開井穴依序是,按壓手指第一個指節以上的指甲兩側,然後再捏緊指甲上下方的指頭,一指大概20秒,十指開過只需要三分多鐘,就能有效刺激。

    此外,指節上也有直接對應五臟六腑的穴位,陳旺全建議,平常空閒時按一按、或用桌上的熱水杯熱敷,也能讓身心更為舒暢。

    按壓食指下的第二掌骨側,速診全身

    除了平時的保養,我們其實也可以從手部窺見身體的健康狀況。

    陳旺全提及,他的臨床經驗歸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半有不明原因的頸部痠痛、喉嚨痛、胸痛、胃痛,甚至小指內側、靠近無名指的整條手少陰心經會麻、有緊縮感,所以問診時就會特別留意。

    然而,一般人對經絡循行以及相關症狀的對應並不熟悉,因此,中國全息生物學創始人張穎清提出的第二掌骨側速診法,倒成了方便民眾留意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可能出問題的參考。

    全息指的是人體的縮影。張穎清提出,食指下的第二掌骨直接對應全身,從最靠近指尖的位置算起,分別對到:頭、頸、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堪稱是人體縮小版。

    為了示範,陳玉昇將我的虎口朝上,用拇指從頭到尾按壓近虎口的第二掌骨側,前半段沒有特別的感覺,但中後段卻出現明顯異於前端的痠、脹、痛感,到了尾端又還好,陳醫師詢問是否有腸胃、腰部、婦科方面問題,細想,平常確實有腰痛的毛病,而且當天還鬧肚子,看來是有幾分準確。

    雖無法直接確認身體哪裡出問題,不過倒是個做為參考的警訊。張穎清提出,同手對應身體同側,頭部則相反,每天建議按壓2~3次做為保健,可在痛點稍做停留,有益對應器官。

    捏捏手有益無害。只要把平常轉筆、折手指、撕手皮、咬指甲的時間留下來,偶爾關照一下雙手,還能促進健康呢!

    不過陳旺全提醒,局部有出血、皮膚病的人要避開傷口,糖尿病患者感覺神經反應遲緩,小心別太用力壓破皮膚,而孕婦也不建議亂按,以免按錯穴位造成子宮收縮、導致流產。陳玉昇也特別叮嚀,一旦身體很不舒服,還是要透過專業醫師望聞問切找出病因,捏手指並不能達到治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