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涂醒哲 Dr.Tw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涂醫師憶恩師:一代醫學典範,追憶謝博生教授】 面對這場百年大疫,醫界扛起防疫重任,令國人深感敬佩,而縱觀台灣醫學教育的躍進,有一位重要推手──#前台大醫學院院長謝博生。今年2月5日為謝教授逝世三周年紀念日,他生前致力推動家庭醫師制度,恰能為台灣愈顯艱困的醫療環境指出另一條坦途。 如何...

  • 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5 10:25:47
    有 261 人按讚

    【💡涂醫師憶恩師:一代醫學典範,追憶謝博生教授】
      
    面對這場百年大疫,醫界扛起防疫重任,令國人深感敬佩,而縱觀台灣醫學教育的躍進,有一位重要推手──#前台大醫學院院長謝博生。今年2月5日為謝教授逝世三周年紀念日,他生前致力推動家庭醫師制度,恰能為台灣愈顯艱困的醫療環境指出另一條坦途。
      
    如何才算是一位「好醫師」,是視病猶親?還是醫術超群?謝博生教授認為,醫學生訓練時,不應過度「專科化」,只關注疾病,而是要回到「#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因此推動「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簡稱PGY),醫學生不立即分科,都要先接受兒科、婦產科、內科等「全人醫療」的訓練。當年我在擔任衛生署長任內,也大力支持這項制度,使PGY先導計畫能踏出第一步。
      
    在SARS疫情穩定後,謝博生教授看到基層醫療的重要性,陸續提出跨科別醫療團隊的照護模式,和社區醫療群的構想。他曾交代家人,自己不要急救,身體力行提倡安寧醫療和「善終」,更是 #台大第一位捐出大體的醫學院院長。
      
    謝博生教授從醫學教育出發,思考如何讓病人的照顧更周全,我則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切入,為健康政策作診斷,我們和一些醫界前輩共同成立「#台灣永續全人醫療健康照護協會」,就醫療領域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健保開辦至今,為什麼醫療浪費與片斷化更加嚴重?
      
    台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醫師都是好醫師,卻可能因為支付制度設計不良,造成「衝量」。我在2010年擔任立委時,即催生《健保法》第44條,明訂:「為促進預防醫學、落實轉診制度,並提升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應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並採「#論人計酬」為給付實施原則。
      
    謝博生教授與我推動「#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讓努力促進民眾健康的醫師得到回饋與報酬,而非只能以疾病治療來增加收入,同時導正許多醫病浪費的習慣。健保署應盡速落實此法,才有望開創健保3.0的嶄新時代。謹以此文追思恩師謝博生教授。
      
    👉照片為謝博生教授在「台灣永續全人醫療健康照護協會」成立時發表演講,主題「我心目中的全人健康照護」。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網站:https://reurl.cc/dVWWO6

  • 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4 10:46:06
    有 514 人按讚

    #運動醫學

    結束了PICU(小兒加護病房),這個月來到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 rotate。運動醫學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小兒次專科,比小兒急診還難進,主要是學習各種運動傷害的處理。

    美國運動風氣興盛,運動傷害也多。小孩(包括青少年)受傷後如果沒去急診,第一線就是小兒科醫師,每天門診都會遇到不少主訴膝蓋痛或是腳踝痛的。然而大部分的小兒科醫師對處理這些主訴都不是很有把握,頂多照個Xray、放個splint就轉診給骨科或運動醫學科處理。小兒科住院醫師的訓練大多focus在重要臟器像是心、肺、腎等,對於骨骼肌肉系統著墨不多。胸部、腹部X光我們很熟因為很常看,一換到膝蓋、手肘我們就傻眼貓咪。

    俗話說: 「克服恐懼唯一方法就是迎向它。」因此我決定來作這個rotation,希望以後可以更從容應對。

    運動醫學專科除了physical therapist (物理治療師) 也會有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幫忙復健計畫。你可以把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想做是運動傷害專家。要當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需要有學位並通過專門執照考試。

    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很好找工作,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大學都需要。在台灣,如果在學校運動受傷,都是體育老師或是校護幫忙處理。在美國就是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專責,包括第一線的包紮、splinting、穩定關節,以及後續的復健預防等都可以問他們,非常專業!! 從這些細節就可看出美國不愧為體育大國,各種專業應運而生,連各級學校都會配置trainer。職業運動像是大聯盟、NBA等更是一定有隨場的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許多孩子的夢想就是當上隨隊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跟球星一起工作呢!!

  • 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09 14:28:32
    有 881 人按讚

    給有志來美的醫學生 – 如果時光重來,我會如何準備?

    當我還是醫學生時,沒想過我會出國。畢業後因為家人的關係來到美國才開始準備USMLE。雖然幸運的第一次申請就match,一路上還是有太多「要是早點知道就好了」的遺憾。常有醫學生寫信來問我: 「我有計畫要出國,該如何準備?」決定寫這篇說說我的看法。

    1. Year of Graduation (YOG) 比你想像中的重要

    以前、大部分的人都是走「來美國作research (讀PhD, MPH or postdoc research)後match」的路徑。這些人靠著好的research以及長年建立的人脈match進了好的program。然而近幾年,越多越多人在台灣就match了。這些人除了短短幾個月的USCE(見習)之外,沒有其他美國經驗。如果這是你想走的途徑,YOG比你想像中重要。program基本上都喜歡收fresh的申請者,最好是畢業一兩年以內。越fresh進到好的program的機會就越高。不同專科有不同的preference,像內科病理科能接受比較「老」的,兒科喜歡比較「年輕」的(這裡不是指年紀。而是看你畢業多久。申請時program不會知道你實際年齡也不能問你)。許多program都有設YOG parameter電腦直接過濾掉。除非你有認識的人將你用人工撈出來,否則program director根本不會去看你的申請。

    有些program喜歡用在原國有些經驗的醫師(尤其是community program),YOG就不是問題。但近年來match上好的program的人,大部分還是畢業一兩年內的喔。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這些人早就立志來美國,作了許多相關努力的關係吧。

    無論如何,如果有心想來美國,不要等太久,越早開始準備就好。

    2. 延續第一點,我會建議醫學生在學時期就開始準備USMLE,最好在畢業一年內拿到ECFMG。在我的印象裡(遠目),國考一的內容比step 1簡單多了 (我那年國考一通過率約六成,但USMLE 分數要考高更難。除非你等到2022 when step 1改成pass/fail,但對IMG不見得是positive change),因此USMLE step 1可以跟國考一的準備一起進行。

    如果時光能夠重來,我希望我大五那年就考完step 1,大六考step 2 CK。大六畢業的暑假來美國作step 2 CS跟USCE,說不定一畢業就可以直接申請match,最多再等一年,不要拖太久。

    3. 醫學生最大的優勢就是校際交換,在學時務必申請來美見習。醫學生見習是elective,可以拿到帳號密碼、可以看chart、有機會present,是hand-on experience。一旦畢業就只能作observer,選擇不多(除非靠關係)又貴(幾乎都要收錢,不小心還會遇到想要剝削IMG的仲介),也不能算hand-on experience。

    來美國醫院見習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拿推薦信。有些臨床經驗、考完step 1再去比較好 (譬如大五升大六暑假),否則傻傻的被電。

    4. 如果不排斥研究,有好的研究容易進好的university program。community program一般不太看研究。

    (不是所有community program都比大學program差,要看你個人喜好。有些community program臨床訓練很扎實的)

    5. 英文底子要打好,口說寫作加public speaking技巧。參加toastmaster,加強表達能力與自信。平時多交些美國朋友、參加英語社交活動,學會small talk, you will go a long way.

    6. 如果要學第二外語,西班牙文是你的第一選擇。美國很需要會講西班牙文的醫師,無論是match或是找工作都非常有幫助。我現在找工作發現講spanish的光底薪就多一兩萬美金。

    7. 課外活動貴在細水長流,而非蜻蜓點水式的這裡參加一下、那裏參加一點。許多人的CV上面洋洋灑灑填滿活動,仔細一看每個地方都待不滿一個月,反而是red flag。美國人喜歡的是持續性,可以顯示你是個有毅力以及有commitment的人。

    以上就是幾件時光重來我會做的事。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來美國,而且會更早計畫。After all, we regret the things we don't do more than the things we do。如果出去闖的念頭老是在你沒有防備的時候出現,不要忽略它、勇敢地去實現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