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兒少權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兒少權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少權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少權法產品中有1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165的網紅吳玉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和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夥伴,一起針對即將定案的「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召開公聽會。 台灣於2016年簽署《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of Children,CRC),並於2017年11月首次邀請國際兒童人權委員審查我國兒童權利現況,為回應國際審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兒童節前夕,立法院送了一個最給力的兒童節禮物─《兒少權法》修法三讀通過,期盼為孩子的安全多一分保障。 但《兒少權法》到底修了什麼?修法前後有什麼改變?又有什麼影響呢? 📌5/15(三)晚上19:00-19:30 親子天下邀請專家線上開講,帶您一次看懂《兒少權法》修法重點! #守護孩子不能等 ....

兒少權法 在 張家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2:32:51

#遏止不當管教 #勿讓兒虐事件成為羅生門 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近年幼兒園及托嬰中心兒虐事件頻傳,甚至有些單位卻未依兒童及少年褔利與權益保障法進行通報,令家銨非常憂心。 日前家銨接獲不當管教案件,學校卻未向教育局通報,私下與家長和解。這已違反兒少權法第53條,執行業務時知悉兒少保護案件,應立...

  • 兒少權法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15:15:25
    有 39 人按讚

    今天和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夥伴,一起針對即將定案的「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召開公聽會。

    台灣於2016年簽署《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of Children,CRC),並於2017年11月首次邀請國際兒童人權委員審查我國兒童權利現況,為回應國際審查之結論性意見「去機構化」,政府於今年四月提出「替代性照顧政策草案」,以「去機構化、發展家庭式照顧」為替代性照顧政策方向。

    要發展非機構式服務,很好。但寄養家庭數這十年來的趨勢呈現減少,兒少機構大約滿足每年60%的安置兒少需求。台灣應該要站穩自己的發展脈絡。

    希望透過今天的公聽會,讓兒少安置實務界的夥伴和社家署、地方政府深入溝通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在執行上應該要注意的事。



    六點會議結論:
    ✅1. 在評估兒少安全與家外安置必要性及返家評估、返家準備計畫時,應以兒少最佳利益為考慮,避免開案過嚴或結案過鬆,切勿以降低家外安置數量及比率為設定前提。

    ✅2. 機構安置兒少返家評估及返家後追機制中,應邀請安置機構代表參與,已充分反應受安置兒少需求。

    ✅3. 政府應發展多元化安置服務,同時須確保安全安置床位數。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不應該只能擇一發展,兩者沒有衝突,政府應發展建置多元化安置照顧服務資源,確保替代性照顧所需之安全安置床位數量,讓不同類型的個案可以選擇其合適的照顧模式。

    ✅4. 類家庭式住宿照顧單位是以建立類似家庭照顧的模式,有助於照顧者與兒少建立依附關係,並針對兒少需求提供個別化服務,該項照顧模式在轉型過程中應被認可。在優化替代性照顧的服務模式,提供類家庭式住宿照顧時,政府亦應同時協助機構因應勞動基準法的規定,並在補助制度上回應經營成本的增加。

    ✅5. 因應特殊兒少的安置,衛福部在補助相關跨專業服務費的規劃,不應有安置人數比例限制,只要有需求都應該可以申請。

    ✅6. 有關兒少權法施行細則第10條的法定安置順序,造成兒少轉換安置頻繁的問題,建請衛福部朝向該款次為多元安置選項,而非安置順序研議修正,並於今年底完成研議。

    🔆安置盟政策建議

    (1)對於社家署提到已經辦理十四次的替代性照顧政策工作小組,安置盟認為其中的機構代表性不足,也造成在制訂政策期間及之前,安置盟無法與政府做更多的討論,最後只能召開公聽會。所以對話是很重要的。

    (2)兒少安置機構是從宗教慈善到專業要求一步一步走來,事實上從民國93年兒少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制定後,至今已經18年。目前安置機構中所有的生輔員,在職前就要接受360小時的訓練,但是寄養家庭服務主要照顧者只需接受20-24小時的職前訓練。從兒權法施行細則第10條的順序,是從親屬、重要他人、寄養、再到機構;但若要定義專業,哪一個比較專業?

    (3)從兒權法施行細則第10條的安置順序排下來,安置機構常常是承接最後最困難或多次轉換的個案;但是政府提供給安置機構的資源、配套措施卻是最不足的。

    (4)政府替代性照顧政策中對去機構化及機構轉型策略不明,讓安置機構處於很多的不確定性之中。然而,安置機構轉型與定位存在很多可能性,如何善用這些資源、並且合理地定位安置機構中已經發展58年類家庭式的服務模式,是必須的。

    (5)去機構化不等於關掉安置機構,去機構化乃是去機構式的教養,而目前76%的兒少安置機構都已經是類家庭式的照顧。且家庭式的照顧跟住宿式的照顧,不應該是擇一發展,它們沒有衝突,政府應該發展多元的安置服務。

    (6)政府應該積極輔導還沒有成為類家庭式的機構,以及輔導有些能夠成為專業型住宿照顧模式的機構,讓現在仍安置在醫療機構、護理之家的兒少,能夠到安置機構來,有正常的生活。

    (7)安置順序不應該是固定的SOP,故安置盟建議修法:兒權法施行細則第10條不應是安置順序,而應是多元的安置選項。

    (8)當個案結束安置以後,回到各縣市,建議政府不要再以地方自治的理由,造成後追、自立資源的不一致,讓兒少接受到的幫助有所不一。

    (9)替代性照顧政策應有具體量化的目標、執行期程、輔導指引、資源配套。安置盟希望聽到的不是口號,也希望政府不要拿著CRC的旗幟,滿足自己的政績。

  • 兒少權法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5 16:23:01
    有 611 人按讚

    「幼兒接連受暴,處理制度漏洞百出;週全的處理機制,才能遏止暴力再犯!」
     
    今年 1 月,我接到了多位台北某公立幼兒園家長的陳情,園內的老師疑似有不當對待的情形,因此我便建議家長們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正式通報,並聯繫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呱吉 邱威傑 辦公室,協助緊盯北市教育局是否落實幼兒園疑似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程序。
     
    然而,我們卻看到許多調查程序上的問題,而且,這樣漏洞百出的處理制度其實已存在許久,今天上午,我便與 人本教育基金會、林亮君議員、邱威傑議員、陳情家長等,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必須儘速周全相關機制,才能遏止未來更多這樣的憾事發生!
     
     
    🔴 調查小組獨立性不足,園方竟然能夠球員兼裁判?
     
    雖然教育局在接獲通報後的確啟動了調查程序,並組成調查小組,但是,在調查過程中,卻並非由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甚至還讓該幼兒園參與調查事務,不免令人有球員兼裁判的質疑!

    例如,將訪談地點設在事發園所,或是園方以具名方式要求家長回覆訪談意願調查表,使得目睹事件發生兒童的家長,因為畏懼遭到事後報復,不敢出面參與訪談,而在訪談進行的當下,甚至有老師、校方擔任工作人員,就坐在旁聽席聽家長們陳述。
     
    其實,我去年在質詢時已要求教育部,應訂定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流程與程序,教育部也確實在今年公告相關的注意事項,不過,該規範雖有明定調查過程的流程,例如:應組成調查小組、小組成員應為具有相關專業知能之專家學者,但從此次案件調查過程中的種種疏漏,恐怕仍有不足。
     
    針對調查小組的問題,我會持續爭取,要求未來在處理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時,應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由理應作為第三方公正單位的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程序!

    🔴 調查小組遴選機制不明,調查委員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能嗎?
     
    此次的調查小組遴選了 5 位外部委員,但我們並不清楚這些調查委員的遴選機制為何?我們想問,教育局是否有明列專家名單進行遴選?若有名單,這些名單內的專家是否都有足夠專業知能足以讓當事兒童、其他目睹事件發生的兒童,能夠安心陳述呢?
     
    其實,台灣目前在兒童表意權的實踐上仍有待加強,尤其在涉及兒童權益的調查程序上,更為明顯!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夠更重視兒童表意權,在涉及兒童權益的程序時,也應該要讓孩子有充分表示意見的權利,並且應該有相對應的機制,協助兒童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
     
    因此,我們呼籲教育部,有義務確保全數調查委員都具備與幼兒心理知能,或其他可協助幼兒表達意見的專業知能,並且,也應該比照《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員培訓及調查專業人才庫建置要點》,來建置調查的專業人才庫!
     
    🔴 調查報告不提供給家長,讓家長申覆無門?
     
    在此案調查完畢後,社會局認定 A 家長所在班級的 2 位老師,確有管教方式不妥、有不當情緒,但僅以行政指導輔導即可;B 家長所在班級的老師,則因證據不足,認定無不當對待情形。
     
    然而,對於這樣的結果,家長就只拿到一張說明案件結果的公文。老師有哪些行為,經過調查後屬實?老師有那些管教方式不妥?不當情緒又是發生什麼事?這些家長通通都不知道,想和教育局索取調查報告,卻被以「有個資疑慮」,而拒絕提供,對於調查結果和局的認定,也沒有申復管道可以救濟。
     
    在今年 5 月公告的《處理教保服務機構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件注意事項》中,雖然規範「須將調查結果通知相關幼兒的家長」,但是,只提供調查結果,難以讓家長得知認定不當對待案件成立與否的原因、調查委員審酌證據採納的理由等,恐怕將導致調查報告難以讓受害家長信服。
     
    因此,我們要求教育部針對教保不當管教案件,應持續修正相關幼照法、教保人員服務條例及相關注意事項,並比照《性平法》調查程序,調查會議必須以正式書面通知,並且明定調查結果必須以書面附調查報告予申訴人,並提供申覆管道。

    🔴 調查過程進行中,園方製造家長對立?

    園方在家長反映後,不僅沒有依法進行通報、組成調查小組,反而還召集幼兒園志工團的志工家長,表示「最近和某些家長誤會,需要正向相挺一下學校」,造成相信園方的家長群起攻擊陳情家長。這個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我們在多起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都常常會看到園方使用類似的分化手法,給予陳情家長莫大的壓力。
     
    若比對《性別平等教育法》,該法規範校方應有保密義務,且規定校方於組成性平委員會調查的期間,只能視情況就相關事項、處理方式及原則予以說明,等事件處理完成後,也要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後,才能就事件有無、樣態及處理方式予以公布,如此一來,才能遏止園方於調查程序進行中給予陳情家長壓力。
     
    對此,我們也要求教育部應修正相關法律及相關辦法,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完善機構於調查小組在調查程序中的保密義務!
     
     
    在去年3月底時,我們已提出《幼照法》修正,不過,後續我們也會針對前面提及的程序面問題,繼續提出《幼照法》、《兒少權法》的修正!
     
    此外,教育部目前也正在擬具相關條文修正草案,對此,我們仍要再次呼籲,希望教育部能按照規畫期程,盡快將法案送至立法院;也要強烈呼籲衛環委員會與教文委員會,儘速排審相關法案,才能讓我們透過修法,將以上種種問題,從根本改善!

  • 兒少權法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8 14:40:04
    有 2,230 人按讚

    打工族群?鐘點人員?為何都被這次的紓困補助遺忘了?
    別讓紓困補助遺漏掉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自從疫情升溫以來,許多人的生活都受到非常大的衝擊,亟需政府的紓困協助;不過,在行政院宣布紓困方案後,卻沒能看到對於打工族群及鐘點人員的補貼方案。
     
    這些部分工時、也就是被稱作 #打工族群 的人,他們可能平時在餐廳飯店兼職、鐘點清潔人員,但在疫情的衝擊之下,也讓他們的工作大受影響。
     
    除此之外,在教育端現場的鐘點人員,也面臨了一樣的困境。
     
    以 #特教助理員 來說,他們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非常重要的協助者,平時他們會協助特殊教育的孩子在學校適應課室活動及生活所需;然而,全面停課之後,多數的特教生已回到家中線上學習,鐘點兼任的特教助理員,也在這場疫情風暴下,失去了原本已經很微薄的薪酬。
     
    另外, #課後照顧服務員 也面臨一樣的問題,《兒少權法》中規定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為兒童福利措施,讓許多公立小學也開始了課後服務;孩子放學後,便由課後照顧服務員來協助孩子午餐、午休、寫作業等等,但在停課之後,他們也同樣也失去鐘點薪資。
     
    長期而言,勞動部針對鐘點人員的生計衝擊,應該要有具體的協助方案,但是,攤開目前勞動部的安心就業計畫,申請條件必須是「減班休息 30 日以上 + 有加保勞保」的人;又或者,無一定雇主的生活津貼,其中一項條件必須符合「4/30 前已加入職業工會納勞保」。
     
    但是,這樣的方案卻完全漏掉了打工族群與鐘點人員,無論是作為雇主單位的教育部或是勞動部,竟然沒有任何方案能夠協助到他們,因為在這次紓困 4.0 的預算規劃中被遺忘,讓他們四處求助,卻也四處碰壁。
     
    對此,我在今天的總質詢中,便向行政院長、教育部長與勞動部長反映,相關部會必須擔起責任!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對於特教助理員,或是未具本職的時薪制人員,在學校服務的這些同仁,目前國教署已經在做整體的盤整。
     
    而勞動部長許銘春也坦言「時薪制鐘點計算人員的停業這部分的確有漏接」,並且也承諾勞動部會用就安基金來規劃,給予生活補貼,也是一次性的補發、一次一萬塊。
     
    對此,我想再次強調,教育部和勞動部對於弱勢鐘點人員的協助,除了承認完全遺漏的疏失之外,更應該要盡快提出具體的改善作為、提出的彌補措施以實質協助到鐘點人員,我們也會持續追蹤具體方案。
     
    在疫情的影響下,大家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到衝擊,蘇貞昌院長既然承諾「要救急、救窮、用在刀口上」,就不應該讓紓困補助遺漏掉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