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光的直線前進實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光的直線前進實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光的直線前進實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光的直線前進實驗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立場轉載】【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廣義相對論與宇宙最黑暗秘密 打風落雨留在家,為何不試試學習黑洞的理論呢?😹😹😹 //諾貝爾獎有三個科學奬項,我們在學校也習慣以「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科目去區分不同科學領域。這種分界當然能夠方便我們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種自然現象,但大自然其實是不分科目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

光的直線前進實驗 在 ?魔術精靈 • 陳冫茜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04:37:09

昨天我看到一則社會實驗「街友的選擇」,看完之後我爆氣打了一篇,但朋友提醒我,我的氣話沒人看得懂。我必須承認是自己的表達能力太差。今天我想磨練溝通的技巧,想跟這個世界對話,想跟你們對話,所以我試著冷靜下來,學著說人話。把昨天的內容重打了一次,希望你們看得懂。 請先服用影片:https://youtu....

  • 光的直線前進實驗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3 15:11:45
    有 279 人按讚

    【立場轉載】【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廣義相對論與宇宙最黑暗秘密

    打風落雨留在家,為何不試試學習黑洞的理論呢?😹😹😹

    //諾貝爾獎有三個科學奬項,我們在學校也習慣以「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科目去區分不同科學領域。這種分界當然能夠方便我們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種自然現象,但大自然其實是不分科目的。科學最有趣的是各種自然現象環環相扣,我們不可能只改變大自然的某一個現象而不影響其他。就好像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廣義相對論間接推論暗物質存在的必要

    廣義相對論是目前最先進的重力理論,它能夠解釋迄今為止所有實驗和觀測數據。然而,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轉速和可觀測宇宙的物質分佈,都顯示需要比觀測到的物質更加多的質量。這是物理學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有時會被稱為「消失的質量」問題。那些「應該在而卻看不到」的物質,就叫做暗物質 (dark matter) 。

    有些物理學家猜測,會否根本沒有暗物質,而是廣義相對論需要被修改呢?他們研究「修正重力 (modified gravity) 」理論,希望藉由修正廣義相對論去解釋這些觀察結果,無需引入暗物質這個額外假設。可是從來沒有修正重力理論能媲美廣義相對論,完美地描述宇宙一切大尺度現象。

    天文學研究向來難以得到諾貝爾獎,因為天文發現往往缺乏短期實際應用。然而過去十年之間,有關天文發現的研究卻得到了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換言之,過去幾十年間改變人類對宇宙的基本認知的,有一半是來自於天文現象。其中有關廣義相對論的包括 2017 年的重力波觀測、 2019 年的宇宙學研究,以及 2020 年的黑洞研究。

    不過很少人提及這三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發現其實同時令暗物質的存在更加可信。因為這些發現測量得越精確,就代表廣義相對論的錯誤空間更小。換句話說,物理學家越來越難以靠修正重力去解釋「消失的質量」問題,所以暗物質的存在就越來越有其必要了。

    換句話說,如果證明黑洞存在,其對科學的影響並不單止是為愛因斯坦的功績錦上添花,而是能夠加深人類對構成宇宙的物質的理解。

    描述四維時空的圖

    談黑洞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一下,物理學家是如何研究時空的。研究時空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所謂的時空圖 (spacetime diagram) 。一般描述幾何空間的圖,在直軸和橫軸分別表示長和闊,形成一個二維平面。有時更可按需要加多一條垂直於平面的軸,代表高度。長、闊、高,構成三維空間。但如果要再加上時間呢?那麼就再在垂直於長、闊、高的第四個方向畫一條軸吧。咦?

    怎麼了,找不到第四個方向嗎?這是當然的,因為我們都是被囚禁在三維空間之中的生物。如果有生活在四維空間裡的生物,牠們會覺得我們很愚蠢,問我們:「為什麼不『抬頭』?第四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就像我們看著平面國的居民一樣,在二維生物眼中,牠們的世界只有前後左右,沒有上下。到訪平面國的我們也會問:「為什麼不『抬頭』?第三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但牠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宇宙是三維空間,另外加上時間。如果要加上時間軸這個「第四維」的話,我們就必須犧牲空間維度。物理學家使用的時空圖就是個三維空間,直軸代表時間(時間軸)、兩條水平的橫軸代表空間(空間軸)。當然,把本來的三維空間放在二維的平面上,我們需要一些想像力。在時空圖上,每個點都代表在某時某地發生的一件事件 (event)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時空圖看出事件之間因果關係。一個人在時空中活動的軌跡,在時空圖上稱為世界線 (world line) 。

    由於時間軸是垂直的,並且從時空圖的「下」向「上」流動。一個站在原地位置不變的人的世界線會是平行時間軸的直線。由於光線永遠以光速前進,光線的世界線會是一條斜線。而只要適當地選擇時間軸和空間軸的單位,光線的世界線就會是 45 度的斜線。因為沒有東西能跑得比光快,一個人未來可以發生的事件永遠被限制在「上」的那個由無數條 45 度的斜線構成的圓錐體之間,而從前發生可以影響現在的所有事件則永遠在「下」的圓錐體之間。這兩個「上」和「下」的圓錐體內的區域稱為那個人當刻的光錐 (light cone) ,而物理學家則習慣以「未來光錐 (future light cone) 」和「過去光錐 (past light cone) 」分別表示之。

    所有東西的世界線都必定被位於未來和過去光錐之內。在沒有加速度的情況下,所有世界線都會是直線。如果涉及加速,世界線就會是曲線。而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概念,就是重力與加速度相等,兩者是同一種東西。因此我們就知道如果在時空圖上放一個質量很大的東西,例如黑洞,那麼附近的世界線就會被扭曲。不單是物質所經歷的事件,連時空也會被重力場扭曲,因此時空圖上的格網線和光錐都會被扭曲往黑洞的方向。換句話說,越接近黑洞,你的越大部分光錐就會指向黑洞內部。因為你的世界線必須在光錐之內,你會剩下越來越小的可能逃離黑洞的吸引。

    202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頒給了彭羅斯 (Roger Penrose) ,以表揚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嚴謹預測」。在彭羅斯之前的研究,大都對黑洞的特性作出了一些假設,例如球狀對稱。這是因為以往未有電腦能讓物理學家模擬黑洞,只能用人手推導方程。但廣義相對論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就算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也是極端難解開的,所以物理學家只能靠引入對稱和其他假設去簡化方程。因此許多廣義相對論的解都是帶有對稱假設的。這就使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就疑惑,會不會是因為額外加入的對稱假設才使黑洞出現?在現實中並沒有完美的對稱,會不會就防止了黑洞的出現?

    黑洞只是數學上的副產品嗎?

    彭羅斯發現普通的高等數學並不足以解開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因此他就轉向拓撲學 (topology) ,而且必須自己發明新的數學方法。拓撲學是數學其中一個比較抽象的分支,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各種形狀的特性的學問。 1963 年,他利用一種叫做共形變換或保角變換 (conformal transformation) 的技巧,把原本無限大的時空圖(因為空間和時間都是無限延伸的)化約成一幅有限大小的時空圖,稱為彭羅斯圖 (Penrose diagram) 。

    彭羅斯圖的好處除了是把無限縮為有限,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故名思義,經過保角變換後的角度都不會改變。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把圖變換為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如世界地圖。由於地球表面是彎曲的,如果要把地圖畫在平面的紙上,就必須利用類似的數學變換。例如我們常見的長方形或橢圓形世界地圖,就是利用不同的變換從球面變換成平面。有些變換並不會保持角度不變,例如在飛機裡看到的那種世界地圖,在球面上的「直線」會變成了平面上的「曲線」。

    扯遠了。回來談彭羅斯圖,為什麼他想要保持角度不變?因為這樣的話,光錐的方向就會永遠不變,我們可以直接看出被重力影響的事件的過去與未來。彭羅斯也用數學證明,即使缺乏對稱性,黑洞也的確會形成。他更發現在黑洞裡,一個有著無限密度的點——奇點 (singularity) ——必然會形成。這其實就是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Penrose-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 ,如果霍金仍然在世,他亦應該會共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奇點處,所有已知物理學定律都會崩潰。因此,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奇點是不可能存在宇宙中的,但彭羅斯的計算卻表明奇點不但可以存在,而且還必定存在,只是在黑洞的內部罷了。如果黑洞會旋轉的話(絕大部分都會),裡面存在的更不會是奇點,而是一個圈——奇異圈 (singularity ring) 。

    黑洞的表面拯救了懼怕奇點的物理學家。黑洞的表面稱為事件視界 (event horizon) ,在事件視界之內,你必須跑得比光線更快才能回到事件視界之外。因此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回到黑洞外面,所以黑洞裡面發生什麼事,我們都無從得知。就是這個原因給予了科幻電影如《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創作的空間——在黑洞裡面,編劇、導演和演員都可以天馬行空。只要奇點永遠被事件視界包圍,大部分科學家就無需費心去擔心物理學可能會分崩離析了。甚至有些科學家主張,研究黑洞的內部並不是科學。

    雖然如此,卻沒有阻礙彭羅斯、霍金等當代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利用與當年愛因斯坦所用一樣的工具——紙和筆——去研究黑裡面發生的事情。雖然或許我們永遠無法證實,但他們的研究結果絕非無中生有,而是根據當代已知物理定律的猜測,即英文中所謂 educated guess 。利用彭羅斯圖,我們發現不單奇點必定存在,而且在黑洞裡面,時間和空間會互相角色。

    但這是什麼意思?數學上,時間和空間好像沒有分別,但在物理上兩者分別明顯:在空間中我們可以自由穿梭,但在時間裡我們卻只能順流前進。彭羅斯發現,帶領掉入黑洞的可憐蟲撞上奇點的並非空間,而是時間,因此我們也說奇點是時間的終點。亦因為在黑洞裡面掉落的方向是時間,向後回頭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落入黑洞,就只能走向時空的終結。

    看見黑洞旁的恆星亂舞

    另一半諾貝爾獎由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s Ghez 平分,以表揚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銀河系中心的確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物體,而且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這些質量極大的物體,就是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 (supermassive blackholes) 。

    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許多會釋放出無線電輻射的天體,稱為類星體 (quasars) 。之後其中一個類星體 3C273 被觀測確認是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心。根據計算, 3C273 釋放出的無線電能量是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的 100 倍。起初,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類星體,必然是些比太陽重百萬倍的恆星。但是理論計算結果卻表明,這麼重的恆星會是極不穩定的,而且壽命會非常短,因此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

    為什麼這些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因為恆星的發光度是有極限的,而且正比於恆星的質量。這個極限稱為愛丁頓極限 (Eddington limit) 。如果恆星的發光度超出愛丁頓極限,光壓(radiation pressure ,即光子對物質所施的壓力)就會超過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就會變得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逐漸改而相信類星體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也令類星體多了一個名字: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每個黑洞旁邊都有一個最內穩定圓形軌道 (innermost stable circular orbit) ,依據黑洞會否旋轉而定,大概是黑洞半徑的 3–4.5 倍。比最內穩定圓形軌道更接近黑洞的範圍,環繞黑洞運行的物質都會因不穩定的軌道而墜落黑洞之中,並在墜落的過程中釋放出 6–42% 的能量,因此可以解釋活躍星系核的強大發光度。

    另一方面,彭羅斯在 1969 年亦發現一個旋轉的黑洞能夠把能量轉給物質,並且把物質拋出去,這個過程稱為彭羅斯過程 (Penrose process) 。換言之,從黑洞「偷取」能量是有可能的。科學家估計,科技非常先進的外星文明有可能居住於黑洞附近,並利用彭羅斯過程從黑洞提取免費的能源。這個過程亦進一步支持超大質量黑洞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理論。

    由於 E=mc2 ,能量即是質量,因此被偷取能量的黑洞的質量就會減少。霍金在 1972 年發現一個不會旋轉的黑洞的表面積不可能減少。黑洞質量越大,其表面積就越大,因此不會旋轉的黑洞不會有彭羅斯過程。他亦發現,如果是個會旋轉的黑洞,其表面積是有可能減少的。因此霍金的結論支持了彭羅斯的理論。

    Genzel 和 Ghez 兩人的研究團隊已經分別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的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 (Keck Telescope) 監察了距離地球約 25,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心區域將近 30 年之久。他們發現有很多移動速度非常快的恆星,正在環繞一個不發光的物體轉動。這個不發光的物體被稱為人馬座 A* (Sagittarius A*, 縮寫為 Sgr A*) 。 Sgr A* 會放出強大的無線電波,這點與活躍星系核的情況相似。

    他們不單確認了這些恆星的公轉速率與 Sgr A* 的距離的開方成反比, Genzel 的團隊更成功追蹤了一顆記號為 S2 的恆星的完整軌跡。這兩個結果都表明, Sgr A* 必然是一個非常細小但質量達 400 萬倍太陽質量的緻密天體。這樣極端的天體只有一種可能性:超大質量黑洞。

    霍金輻射 黑洞的未解之謎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在解釋科學背景的文件中亦特別提及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以及霍金輻射 (Hawking radiation) 。現時仍然未能探測到霍金輻射的存在,未來若成功的話除了將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以外,更會對建立量子重力理論 (quantum gravity theory) 大有幫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重力波研究、宇宙學研究、黑洞研究,都是直接檢驗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方法。加上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的黑洞照片,大自然每一次都偏心愛因斯坦。相信愛因斯坦在天上又會伸出舌頭,調皮地說:「我早就知道了!」//

  • 光的直線前進實驗 在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1 10:13:57
    有 109 人按讚

    與其擔心孩子未來的工作,不如多讓孩子培養實力與了解自己

    現在的父母,很擔心未來孩子的能力競爭不過機器人,工作會被機器人所取代,而我們又無法完全掌握未來世界的走向,到底要怎麼幫助孩子呢﹖弄得很多父母莫名的焦慮與不安。

    攤開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史來看,你的人生都只是一條直線大路嗎﹖也許有人一生都過得平坦順遂,但大部分的人都在職海浮沉換過不少的工作吧﹖每個人的職涯規劃,都會遇上變動,可能是主動,也可能是被動,可能是計畫中的改變,也可能是不得不為下的選擇。

    以我自己來說,家庭主婦,從來就不是我考慮的工作,但扣除唸書時的學生身份,現在算起來,家庭主婦竟成了我做最久的工作了,那句話說的真好「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有個朋友說,她先生剛畢業時換過很多工作,最後選擇房屋仲介業,我問:「為什麼呢﹖」她說:「因為想賺錢﹗」十幾年過去,她先生不但在房仲介做得不錯,甚至還自蓋自售房子當起老闆,這除了想賺錢的決心,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努力吧﹖

    現在很多小孩想當直播主,很大部分的原因也是覺得想賺錢,覺得直播主好像賺很多,真的是這樣嗎﹖隔行如隔山,那光鮮亮麗的表面下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心酸呢﹖孩子不能只看到好像很賺錢的那一面,卻不知道要如何努力的其他面﹖

    有一次去做臉,又換了新的美容師。我在同一家美容中心做臉好多年了,除了店長美容師之外,不知道換過多少服務人員。每次換服務人員,都會覺得自己是實驗室的白老鼠,不知道等一下會發生怎麼樣的狀況。

    每次被不同的新人服務,大約也可以感覺出,這個人,會不會在這一行做下去。

    這一次的兩個新人,店長很嚴謹而認真的跟著她們說流程,說該注意的事項和動線,每交代一件事,我就覺得她們更不可能在這裡久做。

    想起上次做臉時,那個新人驚呼著好燙,就把毛巾丟到了我的臉上,後來還因為擦臉的毛巾太濕,讓水流到了我的背後,雖然我都沒有責怪她,但她的性格,真的不適合做美容服務業,果然就沒做了。

    雖然行行出狀元,但是在找工作時,還是該考量一下自己的個性和喜好。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都有它的辛苦與委屈處,要承擔不同的責任與壓力,而不是只看薪資的高低,工作的輕鬆難易,或著只是想混一口飯吃。而滾石不生苔,如果無法在一個工作中向下扎根努力培植實力,也很難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吧﹖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學習著如何付出最好的自己,對這個社會有幫助,有貢獻,使自己的付出,可以帶給這個社會進步與美好,而不只是找一個工作,賺些錢,餵飽自己而已。

    教養孩子,也是為了讓孩子適應這個社會,學會在日後用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未來的社會也許有很多工作可以交給機器人來處理,但關於跟人溝通、服務、同理、合作,那些細膩與飽含人性的特質,是比較無法由機器人來處理的事。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敏銳的觀察力,擁有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團隊合作的協調與適應性,富含同理的包容心與愛心,最後還要多一分謹慎的細心與禮貌,還有必要的耐性與耐心,才不會因為小失誤而造成大傷害,也不會因為不瞭解自己的特質而一直在職海中浮沉而無法發揮才能。

    與其擔心孩子未來的工作,不如多讓孩子培養實力與了解自己。當孩子在成長的學習階段,多對自己的性向盡情探索與了解,他才會認識自己適合從事的工作性質或是類別。人生不要害怕變動或是轉彎,只要是認真前進,每一步路都不會是白走的。怕就怕孩子不是自己想前進,卻被席捲而來的浪潮推著逐流,最後當然很有可能變成泡沫。

    職場的流動性,是要活絡整個社會的運作,讓大家有機會貢獻已能而安居樂業的過生活。希望孩子們在求學的階段,都可以盡情的探索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多思考與發想,在未來進入社會上工作時,可以發揮所長,熱愛與投入自己的工作,真正達到壯有所用,各司其職,讓社會因為大家的努力付出,而多元美好。

    *******
    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提高孩子的學習力和專注力,該如何養成生活好習慣呢﹖
    歡迎參考我的書《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

    #我的新書優雅教養79折優惠中
    #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均有優雅教養
    #MOMO購物台也可以買得到優雅教養
    #購書連結在留言區

  • 光的直線前進實驗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03 17:38:54
    有 8 人按讚

    【密室屍體@外太空或穿越時空的謎團如何設計】

    *臺中文學館研習講堂11/2(六)14:00~16:00講座特別內容

    密室屍體向來是推理小說詭計設計的核心,其重要性舉重若輕,除了在地球表面使用各項資源來設計不可思議外,實際上,密室屍體的設計,更可直上月球、外太空、穿越時空甚至與人類起源之謎相繫,完納史上最不可思議的詭計設計。

    如提子墨《熱層之密室》、胡杰《時空犯》與詹姆士.霍根(James P. Hogan)《星辰的繼承者》三部曲(Inherit the Stars Trology)等,皆是箇中設計獨樹一幟又精巧卓絕的代表作品。

    首先,提子墨作為第4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入圍的《熱層之密室》,設計之離奇在於大氣層中「熱層」的微重力空間,太空站反鎖的LU-3後勤艙裡,竟驚現一具漂浮的屍體!浮屍4ni?

    從主角英雄尋父/尋子的思親之旅,並進天文地理外星存在與奇形字彙的知識炫技,由此層層推進的故事參差,方知遠端遙控的上下倒逆與導波遺的開啟(詳見240-248),才成就了不可思議太空密室的設計。

    遺憾的是,這般錯綜複雜的設計,別具匠心的創意,一切的始源,卻都不過是為了人類,不可免去的貪嗔執妄種種慾念與不能說的秘密而已。

    註:縱觀作者系列作品,招牌一貫特色的展現,是由引人入勝的離奇詭計破題,結合博學百識的知識駕馭與作者親身經歷親子關係的刻骨銘心,一同來做情節推進,非常感人。

    其二,胡杰《時空犯》可說是前進過去,或是回到未來的不可思議,由各四回平行對稱且遙相呼應的臺北(現在)、南京(1937年)記事,加乘書中書(物理學家札記)的混淆詭計,三線並進來合擊真相。

    大名鼎鼎華人相對論雙年會在臺灣的盛事,卻有二戰名古董商C. T. Loo之女Monique Loo鬼影幢幢及生前愛物金簪貫腦的命案,而中國二戰使用的生化武器芥子毒氣瀰漫全場,既造成相對論研究領域學者的大幅死傷,也挑戰了時間相對的物理觀感,只餘下枕頭失卻四分之三的凌亂與物理學家札記下落不明的謎團。

    乍讀彷彿時空穿越的科幻犯案,實是佛祖蜘蛛之絲的抽降-在在都考驗了人性的貪念執妄與獨佔慾望。另外,從1937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人命關頭,祖孫輩中的溫情脈脈與科學「時光機器」的探究,是生亦是死的溯源緣由,亦叫人嗟嘆難過。

    最末則是詹姆士.霍根(James P. Hogan),與人類起源休戚相關的《星辰的繼承者》(Inherit the Stars)三部曲。

    本書三部各分主題,分別是《星辰的繼承者》(Inherit the Stars),《甘尼米德的溫柔巨人》(The Giants Novels:The Gentle Giants of Ganymede)與詹姆士.霍根(James P. Hogan)《巨人之星》三本。

    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系列首集的破題,即以「月球表面上發現一具五萬年前的人類屍體」(他被命名為查理)拋出懸疑,引發高智識的科學家派系,以各項學說證據正反論證月球密室屍體與人類歷史,生命起源關係的釋疑。

    續集則類同有X檔案的樂趣,眾科學家由埋頭研究的紙上談兵,竟意外有了與外星人親密接觸的契機!可這叫人目眩神迷的太陰文明、溫和敦厚的草食男女-甘尼米德溫柔巨人,背後卻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些秘密,只能零零碎碎地以地球、月球、米涅娃與巨人星歷史定位的漂移,當年星球環境、二氧化碳耐受性、酵素酶與一連串實驗蹤跡,生物橫加分歧的隨機,還有人類生命的起源歷史來做耙梳剖析。(其實,各家學說對人類起源的解釋,本就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推理。)

    於是,宇宙生成起滅的自然力與人狼子野心的特性,往往使得人類與外星生命的交集,最終如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穿越時空的不可思議,像是神話與人類學的銜尾蛇示意,時間與事件是一個圓,而非直線的進行。

    是以,若說地球表面,密室屍體的最大秘密--那是因為密室不是你(所想像)的密室,亦即密室不是個密室。

    不過是使用一些「眼見不能為憑」的障眼法或「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的敘述性詭計來混淆視聽而已,讓各種不可能、不可思議之地成為密室而已。一般最為常見的,多以暗道隱格、機關設置、遊戲bug、化學加工(如漂白水與清潔劑的毒氣生成)等來設計密室。

    那麼,若問密室屍體@外太空或穿越時空的謎團如何設計,除遠端高科技資訊產品的日新月異,也可能關乎「人類歷史,生命的起源之謎」,及平日裡,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 人類貪嗔痴妄各種慾念」的驚心。

    如果已經看過東野圭吾,上天下地空姐CP連綴生活日常事件作為推理解謎的小品《空中殺人現場》,或凱倫・漢彌爾頓(Karen Hamilton)《完美女友》 (The Perfect Girlfriend)光鮮亮麗空姐人生,實是強迫焦慮恐怖情人的推理,或許也該來翻閱此等(外太)空中或時地轉移時光旅行的知識推理。

    主要參考書目

    提子墨《熱層之密室》,臺北:皇冠,2015。
    提子墨《水眼:微笑藥師探案系列》,臺北:要有光,2017。
    胡杰《時空犯》,臺北:要有光,2018。
    詹姆士.霍根(James P. Hogan)《星辰的繼承者》(Inherit the Stars),臺北:獨步文化,2017。
    詹姆士.霍根(James P. Hogan)《星辰的繼承者2:甘尼米德的溫柔巨人》(The Giants Novels:The Gentle Giants of Ganymede),臺北:獨步文化,2017。
    詹姆士.霍根(James P. Hogan)《星辰的繼承者3:巨人之星(詹姆士‧霍根生涯代表作「巨人三部曲」完結篇)》(Giants’ Star),臺北:獨步文化,2018。
    丹.布朗 (Dan Brown)《起源》(Origin),臺北:時報,2018。

  • 光的直線前進實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2-24 19:00:10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就在上個月,我們才剛剛結束的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有一個獎項,叫做『最佳貢獻』的得主,叫廖慶松先生。

    或許你知道他是一個剪接師,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沒有顯赫的學歷。然而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在二十多年前,在國內的各大專院校,電影的相關科系,卻都有他教學的身影,至今桃李滿天下。

    一般來說呢,在大專院校裡面,無論擔任講師啊、助理教授,最起碼都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那特別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個時代仍然是很重視學歷,而有一點輕忽實作,那「廖桑」的例子,還是很令人感覺到意外。


    其實呢,廖桑他以長年投入在剪接工作,的實際的操作經驗裡面,他的「實務」早就超過了那些「理論性的知識」。那麽究竟「實際操作」的一個價值跟理論,到底要怎麼樣去看待?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面裡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來幫自己,安排一個更適當的腳步?我就透過這個例子,作為一個開頭。今天要跟你講一個,你可能都知道,但是,你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喔,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嘛。那他們的「飛行者一號」這個航空器,是絕大部分的人都認同,在地球上第一架有自己的動力,而且試飛成功的飛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萊特兄弟,他們其實連高中文憑都沒有拿到。而他們能踏上研發飛機,的這樣的一個契機,是從一八八八年開始。

    那個時候呢,萊特兄弟為了幫他們的父親,去趕製教會所需要的手冊。他們呢,就合力把一台舊式腳踏車,絞鏈啊、彈簧啊,這些機械設備拆下來。

    然後,再按照自己對機械的熱情,跟「動手做」的精神,找了一堆破銅爛鐵,組合出一台很陽春的影印機。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台影印機運作的非常好。他們不僅幫自己的父親,解決了問題;他們還順勢開了自己的印刷廠,做起了生意。

    就這樣子過了幾年,那個時候世界上,推出了第一輛現代概念裡面的腳踏車、單車,這讓萊特兄弟熱愛機械跟改造的創作魂,有了發洩的新出口。

    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樣讓這個單車,變得更容易操控、更符合機械的力學,去提升騎單車的整體體驗。

    甚至於,他們打造單汽缸的引擎,作為動力的來源,還成為那個時候業界競相學習的一個指標。

    可是呢,發明飛機跟改造腳踏車,這根本是天差地遠的兩回事嘛!尤其在十九世紀末,那樣的一個背景底下。

    那個概念就像是喔,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經過特殊的學習跟訓練。你要開始去想、你要開始動手,去設計AI人工智慧,差不多的邏輯啊!

    這不僅是全新、未知,而且那個知識領域的跨度,真的是非常非常大。那對於沒有任何學術、理論知識的萊特兄弟來說,這真的非常的困難,有如登天一般啊!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契機來了!一八九六年的時候,萊特兄弟,他們看到一個滑翔翼的設計師,墜落死亡的新聞。這對於當時,還沒有征服天空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震撼的新聞。

    他們初次見到,這個滑翔翼的飛行器的這個照片,這讓他們想到,史前巨鳥的那個翅膀。那事實上呢,會出現滑翔翼的設計師,這代表當時正是一個在航空領域,大家要去做軍備競賽,那樣的一個時代。

    各方面的人馬跟專家,他們都想要奪得,率先發明出人工飛行器,這樣的一個桂冠,史上留青史嘛。那熱衷機械跟研發的萊特兄弟,他們當然也想要參與,而且也想要贏啊!

    這一個競賽,開什麼玩笑!成為史上第一人。於是呢,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找資料,每天埋首在物理啊、數學啊,這些領域。

    他們甚至於因為滑翔機的靈感,然後,開始把鳥類的書籍,也納入了參考書目裡面。而且實際的去觀察、研究鳥類是怎麼飛行的,他們怎麼振翅?然後,怎麼樣起飛、怎麼樣降落?他們用土法煉鋼的方法,默默的參與這一個競賽。

    那個時候跟本沒有人知道他們,也沒有人認為,他們會是拔得頭籌的人。那個時候,多數投入這一場競賽的,都是一些滿肚子的專業知識、這些理論大師,這些叫的出名號、顯赫文憑的這些專家。

    那他們都認為,飛機的原型一定是要用某種強力的引擎,先把飛行器送上天空,然後在天空上保持穩定,然後用這樣的一個概念跟邏輯,維持長時間的飛行。

    但是事實上的結果是,這些理論跟知識來打造出來的飛機,他們導致了很多失敗的結果。墜機的墜機,死人的死人喔;讓飛機的一個研究,陷入了很大的膠著。

    這個時候呢,我就想起一句話喔,這句話我也常說,叫做「別在錯的地方裡,想找對的答案;否則喔,你做的一切努力,只會讓你愈努力愈挫折」。

    萊特兄弟他們知道了,這些實驗失敗的原理跟理論之後,他們對照了自己親手打造、改良單車的這樣的經驗。從高級知識份子的這些理論裡面,他們發現有一個邏輯上面的重大錯誤跟盲點。那就是喔,他們都太過重視飛行器的穩定度!
    在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他們把飛機想像成飄浮在半空中的船隻。他們用這樣的類比,所以他們會覺得船隻的設計,是要維持在水面上的平衡。因為這樣的概念,飛行器就必須要保持平穩的直線移動。

    對照於我們真實在騎腳踏車的時候,會「左搖右晃」這樣的概念,在這些所謂的專家,他們的判斷裡面喔,會在空中造成非常大的危險。

    但是,萊特兄弟從觀察鳥類的飛行,再加上他們本身,對於改造單車多年的實作經驗,他們重新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些專家、這些學者,他們原初的假設,他們認為這種所謂的「左搖右晃」,這樣的動態平衡。是不是這樣的思考,才是對的;而這些專家,原本的相信才是有問題的呢?

    因為他們認為呢,鳥類的飛行和單車的原理其實是很像的。鳥類跟騎單車,從來不是追求四平八穩,而是必須在動態當中保持平衡,是一種「不穩定的動態平衡」。

    就像是我們騎單車,或者是鳥類的飛行,都是隨著路況或者是氣流,利用傾斜來靈活控制轉彎,而不是死死的釘在那裡不動。我們轉彎是不是這樣子轉彎?不是這樣子轉彎嘛!

    那有了這樣的「重新假設問題」的概念,萊特兄弟他們很實際,他們先設計各種風箏,然後去釐清怎麼樣的形狀,是最適合做為機翼的。

    然後按照他們實驗的結果,去做出一些原型,不斷的測試。他們試飛的次數,其實遠超過在同期,那些很有錢、很有理論架構的個人,或者是那些研究機構。
    最後我們都知道喔,他們發明出了飛機。這樣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個沒有相關文憑,沒有任何資訊背景的人;他去設計出一個AI的跨時代的運用。成為殺手級的運用,而且遍及全世界的運用。

    你會覺得這哪有可能嘛!他是不是最起碼,要有一些資訊科技的能力?對啊!在萊特兄弟他的時代裡,那些研究機構,或者是那些很有名、學問很高的人,看起來他們兩個就是這樣的感覺。

    他們完全想不出來,這兩個完全不懂得工程學和航空學的傢伙,他們是怎麼樣能夠拔得頭籌、製造出飛機的?!

    所以,透過萊特兄弟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實際操作的經驗結晶,絕對不比理論架構來的低階的思考。相反的,這些務實操作它反而是很多的新科技,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源頭。

    正在觀賞影片的你喔,如果正好是一般世俗所謂的,功課好、聰明的那些「學霸級」的人物,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太會讀書、考試,到底帶給你的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當你已經先「假設」了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就很容易忽略「實作」的價值。甚至於呢,在錯的前提底下,進行很多其實是徒勞無功的「思想討論」。

    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永遠是實作的價值!透過實作的回饋,你才會知道真正的關鍵在哪裡?哪裡才是你需要在乎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什麼原本的假設,需要被挑戰、甚至於被推翻?就像是把飛機當成是「漂浮在空中的船隻」,這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過去也因為這個假設,很多人投入了很多錢而不成功。

    然而萊特兄弟,就是沒有被這個假設困住,所以他們才發明出飛機,這個劃時代的產物。

    所以呢,無論你想要從事任何創造,或設計的工作,請你務必記得「實作永遠比知識來得更為重要」,否則喔,你會看不見整體的真實狀況,滿頭滿腦的讓你的專業知識,變成是框住自己的天敵,阻礙了你成功的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今天談的,這個主題『學霸的天敵』,我們談實作的重要。

    很多東西不是靠思考,不是靠看書就能夠幫助你前進;你得行動,你得真實的踏入教室,透過我們面對面、手把手的前進,你才會有真正的前進。

    而且我更知道一點,就是畢竟喔,進教室會有一些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所以,我在這邊也答應大家,我會很努力的製作一系列的「線上課程」;透過網路的工具,你我可以在線上相會。

    那如同今天談到的「實作」的價值,我在這一點,已經開始在「實作」了。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會在2019年1月份,推出相關的課程。

    希望透過我們線上的學習,能夠幫助你生命到達另外一個高峰,不斷的創造生命的可能性。

    在這邊做一個小小的預告,請期待明年1月份,我們推出的關於怎麼樣進入實作、怎麼樣管理你的效率?這樣的一門線上課程。

    所以無論你是會進啟點的教室,還是在線上跟我相會,我都很期待,你能夠在你生命當中,透過實作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