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十年後,台灣醫院距離 AI 會更近一步嗎?兩位前線醫師:流程線上化是第一步! Posted on2020/10/28 採訪統整/鍾佳瑀;文字攝影/盧亞蘭 在 2020 幾乎被疫情籠罩之下,數位醫療的概念無疑是整個國際的趨勢,對此,我國 經濟部近日也首度將「數位醫療」的項目, 加入 了租稅範圍,修...

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 在 保險知識型IG-Polida保立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04:18:21

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主要是支付健保不給付的 #自費項目。像是自費升等病房、自費藥物或醫材等。​ .​ 讓大家敲碗敲半天,小編就來整理幾個熱門 #實支險。順便列出了大家最在意的門診保障、住院保障、保費等差異。​ ​ 保險公司知道該找誰工商了吧(開玩笑😂​ ​ 當然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還是以各家保險公司為主...

  • 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7:07:07
    有 0 人按讚

    十年後,台灣醫院距離 AI 會更近一步嗎?兩位前線醫師:流程線上化是第一步!

    Posted on2020/10/28
    採訪統整/鍾佳瑀;文字攝影/盧亞蘭

    在 2020 幾乎被疫情籠罩之下,數位醫療的概念無疑是整個國際的趨勢,對此,我國 經濟部近日也首度將「數位醫療」的項目, 加入 了租稅範圍,修訂「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但除了公部門的推動、科技業的發展、及學者的研究外,要 真正暸解「數位醫療」,或許還少一塊最關鍵的觀點——究竟醫生們自己是怎麼看待與科技碰撞的火花?身處其中的 醫療體系人員們,對於「數位轉型」的實際心境又是什麼 ?

    這次專訪到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明源、以及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除了要提供前線視野、也要帶讀者深度理解距離數位醫療的「最後一哩路」有什麼門檻?未來台灣要是有 AI 醫院,會長什麼樣子?

    除了解開「法規限制」,政府還需思考「誘因」配合

    要談醫院的數位轉型前,或許該先了解醫療體制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仰賴健保制度之稱的醫院體制,要燒光柴火了。黃明源醫師表示,身為健保的供給端,深知 台灣保險制度長久下去會失衡 ,因為目前只有單一給付單位,產業利潤不夠高,卻要求越來越多,沒辦法繼續發展。

    曾赴英國深造的黃醫師也以當地體系——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解釋,雖然英國也有「照顧全國醫病」的這種單位,但不同的是 英國政府連醫院都全部一起經營,所以很清楚成本、利潤、等營運端問題 。

    照理來說,控制病人少進醫院、少浪費資源、減少開支、醫療服務品質才會上升,但台灣的情況是,假設病人不來,醫院就沒得賺,得多看一個病人才能多賺一塊錢,所以當前要提升品質的話,就要找第三方進來。但首先,是政府要鼓勵 。

    上一篇專訪提到,陽明大學前教授張正說:「法規要怎麼修改,業者可以提出來討論」,而黃醫師聽到後,表示這後面還要再加上一句:「而且 醫生們想問的是『給付』要怎麼跟進配合?」簡單來說,政府一隻手是「法規」、另一手則是「給付」;一邊應該解開限制、另一邊則尚需要誘因配合。

    黃明源分析,以本次企劃專題的 第二篇 、及 第三篇 的遠距醫療平台來看,長期使用的話,的確可以節省病人時間、及成本效益,但在 健保不會給付之下,最終醫院的品質就一樣無法提升 。再以 第四篇 提及的科技醫廠來說,其實台灣有許多此類型的新創醫材廠商,但產品卻鮮少用在台灣醫院,原因是,儘管政府可能有鼓勵「創新」和「數位化」,但還沒有配套措施來激勵大家去用,等於科技業者被鼓勵嘗試,但產品卻賣不出去,或是只能賣給國外廠商,然而 最大客戶——健保單位,卻沒有要買單 。這如同政府一邊喊著「鼓勵創新」,但另一邊又呈現「有新技術我也不買單」的窘境。

    遠程科技,只是推動醫療數位化的「第一個門檻」

    黃明源表示,在數位醫療領域裡,其實 最重要的是「流程線上化」 ,並以他為癌症中心做的優化來解釋。首先要了解,癌症病患在醫院的時間通常只有一個晚上,且在施打完化療藥物後,便會返家,所以絕大部分的痛苦都在家裡發生,幾週、幾月才見一面的主治醫師,在診間其實幫不上太多忙,因為除了調配針藥外,舉凡飲食營養、居家照護、心理支持、針灸按摩…… 等各種輔助支持,都不在診間發生,平常病患有問題,通常都個別用 LINE 聯繫個管師 。

    黃明源解釋,若醫病之間的溝通管道是院端的 Facebook Messenger,病人在家有問題就可以先問機器人,機器人也會將該病患的紀錄統整,當發現狀況緊急,則會通知個管師介入。而這些 虛擬帳號要怎麼設計、怎麼應答,就是一種「流程改造」,所以這不單單是打造一個軟體,而是一種服務模式、給病人的工具、及醫療端監看的數值紀錄整合。

    儘管黃明源的診療間已經開著一台桌機,但訪問的同時,他又打開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筆電,裡面出現一套簡易、但一目瞭然的系統,上面記錄著癌症病患哪天、哪個時間、出現程度多嚴重、多頻繁的疼痛。但黃明源笑說:「這個系統太陽春啦,被科技廠商看到會笑掉大牙」,他表示,其實最需要的是「流程整合」,而非引進高端技術。

    黃明源強調,遠距只是一個初階的「門檻」,因為當前大家在講 AI、5G 等數位革新,但回過頭來需要「看病」時,又得回去掛號排隊,等於一切又回到原點。 假設醫生不能在線上有互動,那軟體、服務、器材怎麼做先進創新都沒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則表示,AI 的導入就是醫院的數位轉型,但 醫院流程的確要先轉型,才會符合 AI 的效益 。

    李金美以近 11、12 年來,醫院在推動「無紙化」為例。她表示,其實醫師們最在意的不是手抄資料的繁複,而是事後查資料方不方便,假設讓資料科技化後,流程沒有優化,反而會給醫療團隊增添麻煩。

    十年後的台灣醫院長什麼樣子?

    以李金美所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來說,近年引入許多 AI 工具,例如與 HTC 的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合作的機器人「蘭醫師」、及與華碩智慧雲端軟體研發中心(AICS)合作的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這些 AI 工具能幫醫師做 臨床影像的風險判斷 、以自然語言搜索把 病例文本做分類 。李金美表示,雖然 AI 是醫院高層的策略,但醫生們也都很有興趣,好奇 AI 具體能幫醫療團隊做到哪一步。但 AI 要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因為一個新的的模式要結合在醫療場域,需要來回驗證,並不是想像中,一只戴上就會自己運行的 Apple Watch,且一個醫院適用的,另一家也不一定能用。

    黃明源則表示,首先要思考的,是 如何把醫療團隊線上化 ——把多方單位的溝通做線上流程設計,因為不是丟出新軟體,病患和院方就能馬上使用。但比較可惜的是,台灣很少醫院有在經營這塊領域,因為研究開發很花時間,也不會賺錢,而有在執行的大醫院也多是仰賴政府的「計畫」來試辦,等於研發也不永續。

    黃明源補充說到,要把病人照護線上化、效率化,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或專利,但比較好的情況是,任何醫療體系研發出來的東西,可以跟外面世界的新創公司聊過,因為 外部會比院內更懂「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做到規模化的問題 。這當然也會比反過頭來,由新創進入醫院,探討院方內部系統來得有效。簡言之,就很像學校做研究後,把想法執照出去的概念會比較順利。

    但要負責「找商模」的醫療軟體新創,其實也面臨到一個難題。 假設以「訂閱制」的購買模式來使用新系統,在醫院有提升營收的前提下,通常一個月、一個科別願意撥一萬元,但試想,一個販售「醫療科技產品」的公司,不太可能一年只能賣一位客戶 12 到 15 萬元,絕大部份的營運模式,還是如運用在手術相關的系統,一次就要花個幾百萬買斷。

    其實 AI 要落地最辛苦的,是把想像貼近實際、貼近臨床可以用。從前期用醫師人力去「貼標」、訓練機器,到後期結合進醫院資訊系統系統、等待法規通過,時間會拖很長。 至於問及醫師們對台灣 10 年後「智慧醫院」的想像是什麼?李金美則答,希望 AI 能讓醫生更專注在病人,彙整蒐集等的工作就給科技處理,讓醫院品質上升。

    附圖:醫療團隊使用數位化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24 Hour Health Store,CC Licensed。
    黃明源醫師使用自己與團隊研發的系統,輔助影像追蹤紀錄。圖片來源:《科技報橘》攝影。
    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圖片來源:李金美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0/28/ai-for-doctors/?fbclid=IwAR3swRvdyvZfGT78kpIqG1-FmuvYy8RHxjxepRDRdaSi_hCJczrKcwcWHQI

  • 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8 19:29:49
    有 129 人按讚

    📖X染色體脆折症
    
    X染色體脆折症
    為第二常見的遺傳性智能障礙(僅次於唐氏症)
    👉完全突變型: 發生率大約 1/5000
    (臨床上常見智能不足、發展遲緩)
    👉不完全突變型的帶因者女性帶因比率約:1/250
    (沒有智能不足的症狀)
    ——————————————————-
    ▪️X染色體脆折症的性聯遺傳是什麼意思?
    👉X染色體脆折症
    顧名思義 就是人體的性染色體中
    名為"X"的性染色體有異常
    所謂的性聯遺傳
    我們知道 女生是XX 男生是XY
    
    也就是說
    這類型性聯遺傳的疾病
    男生較容易發生 (只有一個X,那個X有病就是了)
    而男生的X來自於媽媽
    Y來自於爸爸
    
    我們假設X'代表不正常的X染色體
    ➡️帶因的媽媽(XX')
    兒子有50%機率會發病(X'Y)(與爸爸無關)
    
    ➡️帶病的媽媽 X'X'
    兒子就無法倖免一定會得病了
    
    如果生女兒的話
    必須要帶因或帶病的媽媽(XX' / X'X')
    遇到帶病的爸爸(X'Y)
    才會有可能帶病
    
    當然X染色體脆折非常複雜
    還有完全突變型跟不完全型
    CGG重複次數等等的問題
    在此就簡化成這樣跟各位說明
    
    ▪️我家族裡面完全沒有相關病史,有可能帶因嗎?
    👉可能
    根據統計
    X染色體脆折症患者中
    有20%的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
    
    ▪️孕婦驗到脆折症帶因時,先生要檢驗嗎?
    👉 建議直接做羊膜穿刺或絨毛膜採樣看胎兒狀況
    一般來說
    若是懷疑地中海型貧血或者脊髓肌肉萎縮症(SMA)
    確實需要帶先生檢驗
    因為他們是體隱性基因遺傳
    要父母雙方都帶因才有可能致病
    
    但X染色體脆折症不是
    若媽媽帶因 就算爸爸完全正常
    生兒子還是有50%可能受到影響
    生女兒的話才要去看爸爸的
    
    所以
    為避免這樣複雜的檢查程序曠日廢時
    若媽媽帶因
    就建議直接做羊膜穿刺或絨毛膜採樣
    畢竟 這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
    
    ▪️為什麼這麼重要的檢查健保不給付呢?
    👉因為最終的發生率畢竟不高
    不分男女的總發生率約1/5000
    每年理論上會出現40個這樣病童 
    (粗估出生率每年20萬)
    但對20萬個產婦全面篩檢
    需要花費8億元 (每次大約4000元)
    所以健保真的沒辦法給付
    
    ▪️什麼樣的人建議要做X染色體脆折症的篩檢呢?
    👉覺得拿出4000元沒什麼的人都可以做
    如果4000元讓您遲疑的時候呢?
    以下的情況就建議要做
    -有X染色體脆折症家族史的 
    (尤其是媽媽那邊的親戚)
    -家族中曾有不明原因的智能障礙、自閉症病史者
    -家族中有不明原因運動失調症與震顫症的患者 
    (可能是不完全突變型的帶因者)
    -家族中的女性有早期停經的情形 
    (<40歲,非手術或其他原因早發性停經者)
    
    ▪️檢查方式是什麼呢?會有風險嗎?
    👉抽血檢查,沒什麼風險
    X染色體脆折症的檢查
    是抽孕婦的血
    原則上除了抽血時痛一下
    喔還有結帳時再痛一下之外
    其他沒有什麼風險
    
    ▪️我上一胎有做,這胎還要做嗎?
    👉不用
    就算換一個先生也不用
    
    更多疑問🤔️
    ✏️我要做羊膜穿刺,還需要抽血檢查脆折症嗎?
    ✏️我要做nipt,裡面有包含脆折症檢查嗎?
    詳解請閱讀完整文章
    
    以上
    一些淺見 提供各位參考
    參考資料:
    UpToDate,婦產科教科書,孕婦健康手冊等等
    
    更精彩詳細的檢查內容請觀看影片
    👀第一孕期產檢項目全解析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videos/1058962231164986/?
    ——————————————————-
    完整內容請搜尋
    🔍粉絲專頁置頂文章(6-2)
    www.facebook.com/williams.li.31/posts/131806424045723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igshid=1acmb9yttsgdf
    
    #威廉氏後人 #李毅評醫師 #產檢 #X染色體脆折症

  • 健保不給付手術項目 在 劉北元的保險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19:56:52
    有 196 人按讚

    #時事更新
    媒體報導,健保署8/31表示,9月1日起,除「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外,包括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複雜性心臟部整脈消融導管等7大類醫材,都將改以院所費用極端值管理。
    醫療院所「收費百分位」的概念為,將同樣醫材在各醫療院所的收費從低至高排到100,若設定好這百分位的門檻,超過就是極端值。
    極端值的計算是以6月15日前登錄在醫材比價網的費用和各公會的共識的極端值收費百分位,計算出極端值的價格。
    以人工水晶體為例,依據不同功能有7種等級的極端值,依序為3萬856元、4.5萬、7.5萬、8.5萬、9萬和11萬,各醫療院所像民眾收取健保給付以外的自付差額,不得超過該功能所屬等級的極端值。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健保署已經請各醫學會針對不同醫材訂出不同的銷售極端值。
    黃兆杰表示,健保署已發文通知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需於9月底前改善,相關的醫療院所可以說明理由,否則得調整費用,目前健保署也正在研擬針對未配合做適當費用條診的院所相關懲處規範。

    #醫界反應
    醫師蘇一峰在網上直指:「自費醫材上限,本宣布說無限期停止,公告一天即上路,過程黑箱手法粗暴,除了保險業獲利之外,全民健康連帶受影響。」

    #PTT網友反應
    醫材自費上限爭議懶人包(最新進度)
    就在今天8/31
    咱們的政府直接公告自費醫材上限政策明天9/1上路
    於是我建議各位 以後身體不要出事啊
    然後各位醫生 原本用高級醫材能一下子解決的刀
    變成傳統刀搞好幾小時可能也是常態了啊

    #北小編喃喃自語
    自費醫材.捲土重來了嗎?
    不管你是一般民眾還是保險業務員,這個熱議超過2個月,活了又死、死而復生的政策,怎能不可了解下一步?
    究竟,該怎麼因應變化中的自費醫療項目?
    若要投保,分散「醫不起」風險,有哪些注意事項?

    台灣《保險法》權威劉北元,在台灣最知名醫療雜誌《康健雜誌》的專欄,與您分享觀點:
    【投保眉角:買了醫療險卻派不上用場?投保前必看4重點】
    台灣有全民健保,但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台灣每人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為4萬7千元,是20年前的2.53倍。而這並不含健保費。

    從這些數字看來,相當程度可以解讀成為:台灣數十年薪水漲得不多,國人其他開銷省吃儉用,收入卻被醫療保健費用吃掉。

    有健保,為何經常性的醫療保健支出反而變成20年前的2.5倍?

    除了長壽因素,拜醫藥科技進步之賜,更好的藥物、儀器及材料問世,是將醫療費用推向新高的主因,而許多費用是健保不給付的項目,這個時候,民眾只剩下兩條路走:
    一是接受健保給付的醫材、藥物和手術,
    二是用商業保險來補足缺口。

    在面對科技的進步,許多舊醫療保單會出現盲區。但是,從這些盲區,我們可以找一個可行方案,妥適規劃未來5〜10年的醫療保險。

    以下4件事,是避免因為時空改變,保單出現盲區,你該做的事:

    1.一次性的高額保險給付不能少。
    2.雙實支實付保單,至少一張可副本理賠。
    3.優先選擇門診手術為承保範圍及不受比例限制給付的保單。
    4.雜費項目給付,宜採概括式規定。

    --------------------------------------------------------
    🔥掌握台灣《保險法》權威劉北元,政策分析、時事觀點、法院判決見解,立即按讚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LiuPeiYuan1129/

    ⚖️《劉北元99層法》官網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eiyuanliu/

    📧冬季讀書會名額優先報名遞補表單:https://forms.gle/ex3PweaV24LvnskL7

    📌《劉北元讀書會》學員回饋影片
    https://youtu.be/8JL0jysdSrQ

    #健保
    #自費
    #醫材
    #費用極端值
    #保險
    #醫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