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佛教生老病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佛教生老病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佛教生老病死產品中有8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股價一直下跌,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當股價下跌時,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是「發生什麼事了?」 但是這是最重要的嗎? 聊這個主題之前,先跟大家說一個佛教的故事。 釋迦牟尼有一個門徒,非常喜歡思考,尤其是關於「十四難」(註)的問題,而「十四難」是釋迦牟尼告訴門徒,是不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有一天這個好奇的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我發誓,我們今天的日本主題旅行,絕對會進行到「地獄」的部分!不然我請100份雞排!這一趟文化研究式「死亡」之旅,終於從古墳時期到平安期,就在上集,我們從小松和彥的民俗學觀點,為「#京都魔界」下了操作型定義:巨大的封魔都市計劃,為一条橋、深泥池、鐵輪井戶、貴船神社的妖魔鬼怪,鋪成順理成章、自成邏輯...
「佛教生老病死」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佛教生老病死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佛教生老病死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7:18:14
⭕️第395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623/563/480年—公元前543/483/400年),古印度思想家、教育家,佛教的奠基人;稱號為釋迦牟尼佛、喬達摩佛、佛陀(意思為「覺悟者」)、世尊、釋尊等;又簡稱釋迦文佛、釋迦如來、釋迦佛,(「釋迦...
佛教生老病死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7:18:14
⭕️第393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中道」,佛教所稱的中道,係指有別於常見外道的常邊與斷見外道的斷邊,即法界實相不落於任一邊,非兩邊。故如執著此中道即非中道,因執著有之一邊故。法界實相雖不落空有兩邊,然亦不離空有二邊。佛教的中道有二乘的中道與大乘不共二乘的中道。⚫️二乘的中道依五陰十八界的有兩邊而說離...
佛教生老病死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9:33:17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如何體驗明心見性?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都是現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大家一定會認為,這簡直是在自欺欺人。在家裡吃飯時,要先買菜、煮飯、淘米煮飯,怎麼會有現成的東西呢?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缺陷,那裡有完整的事情呢?...
-
佛教生老病死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11 23:59:11好,我發誓,我們今天的日本主題旅行,絕對會進行到「地獄」的部分!不然我請100份雞排!這一趟文化研究式「死亡」之旅,終於從古墳時期到平安期,就在上集,我們從小松和彥的民俗學觀點,為「#京都魔界」下了操作型定義:巨大的封魔都市計劃,為一条橋、深泥池、鐵輪井戶、貴船神社的妖魔鬼怪,鋪成順理成章、自成邏輯的魔幻世界。
.
話不多說,本集就直接開啟魔界大門,由 #偽學術 的長潔與 #臺灣通傳智庫的黃采瑛博士,引領大家著魔幻視,一探京都的四個地獄,並且利用妖怪電車的「嵐山電鐵」,深度踏查京都「太秦豪族之謎」。地獄即天堂,日本佛教的地獄思想,其實帶來是對人世「無常」反思。
.
這將我的地獄連結到了姚巧梅老師的《愛欲京都》,在該書的女性書寫中,我讀到了愛與慾的本性,這正是真誠地面對「#愛恨交織」,謙卑地接納「#生老病死」。從京都旅行,看見人生。
.
📌 #本集的節目有
.
▶ 魔界與公共衛生有關?
▶ 京都的四個地獄
▶ 屬於地獄的「美食」—幽靈育子糖
▶ 嵐電的冒險—妖怪電車與太秦之謎
▶ 《愛慾京都》的人生案內
▶ 地獄即天堂
▶ 旅行作為一種方法
▶ 從旅行看見人生
.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ijz1it1fjgp0810fy2r6n32?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AN3Uf2iYKG3TBpyWMfvpf?si=2Pr8WRThReudR8GC7kGJqA
.
📣 #apple 聽這裡:待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Krw8-c79ubuoiKPOWa
.
📲 #FB 完整論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46380362216249&id=208541192666847
.
📣 #教育廣播電臺版: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2b/5fccf839a4224a0007c34aae
|
//// 完整論述 ////
.
▓ #京都的四個地獄
.
我們今天要談的地獄,在京都。從平安時代起,佛教帶來夜魔天的觀念,進而產生「閻魔信仰」,「閻魔注定三更死,並不留人到五更」的諺語更賦予閻魔(閻羅王)角色無上權力。對於常民來說,地獄是一種消極的、警告的道德判斷,這樣夾帶著恐怖氣氛的警世作用,強力地滲透於民間日常生活,成為東方文化中獨特的地獄觀。
.
在京都主要有四個地獄地點,其充滿冥界、冥土、閻魔、黃泉的話語論述:包含「都市的地獄寺院:#矢田寺」、「地獄通道:#六道珍皇寺」、「巨大閻魔王:#引接寺」、「地獄的景象:#西福寺」。只需要走完一遭,絕對能領略京都最幽冥的體驗。
.
▓ #地獄也是愛欲
.
延續著地獄,我想談談愛慾,某個程度上應該要很浪漫吧~ 不不不,它還是蠻可怕滴~ 恐怖的怨魂與幽靈在日本的歷史裡總是強大的。在稻岡彰的《怨靈史跡考》中,分析了平安時代初時期的「怨靈思想」,他從一個法文化史的角度出發,說明古代日本人如何運用「怨靈」敘事達成社會的秩序化。
.
在尚未「政教分離」的古時,民俗與國家緊緊相繫,怨靈通常始於政治權力的迫害,如菅原道真、崇德天皇,政爭敗者時常化身怨靈,目的在透過恐懼訴求,讓政爭對象失去正當性。
.
如果說,日本傳說中的男性怨靈反映的是,公共領域上國家層次的權力鬥爭,那麼,鬼故事中的女性復仇,則是再現私人領域裡個人情感的糾結游移。「鐵輪井戶」與「橋姬」兩則鬼故事,是女性情感的雙重體:「恨之魂」與「愛之魂」,我們看到了愛與恨的一線之隔。
.
而故事的發展地點,宇治的橋姬神社、京都五條的鐵輪井戶跡、京都山上的貴船神社,就可以說是這樣糾結情感的甜蜜又怨恨的個人處世象徵。
.
▓ #到處都是無常的感悟
.
本集總結在地獄與愛慾的「#無常」,想起每一段旅程,想起每一位旅伴;很高興我們可以陪伴著彼此一起走過,也感謝分離後所留下來的那些。留下甚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讀到《#愛欲京都》裡的這段:
.
「二十五歲那年春天,與母親一起出遊嵐山。站在渡月橋上眺望無邊春景,被遺世的靜寂深深地吸引,種下二度求學時選擇京都的種籽。如今,同遊的母親已作古多年,而我,也開始長白髮了。」
.
我不知到你怎麼想,總之在節目裡,我是感動到哭了。這是京都的旅行,這是人生的旅行。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
#冬季感傷
#厭世日常 -
佛教生老病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29 13:00:13本集主題:「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介紹
訪問作者: 蔡惠芳
內容簡介:
────無憂老後,寫給中年兒女的陪伴之書────
同理全天下子女,面對父母老衰病死歷程的情緒因應之道!
「面對父母變老這件事,你準備好了嗎?」
家中有高齡長輩,子女如何有所意識與準備?
兒女承擔照顧責任,怎麼突破下半場的考驗?
能夠陪伴高齡長輩同老,是我們的福氣。 ──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榮基教授
➤不知老之將至,原來老已圍繞身邊
「當長輩反應比較慢的時候,你知道他是在變老嗎?」
當你認為父母只是反應慢,往往這個時候正是他們處在「變老進行式」,一旦長輩開始出現症狀,例如行動遲緩、忘東忘西、出門好久才回來、夜夢、失眠、頻繁進出醫院、身體各部位的疼痛……,一開始容易被當成無病呻吟,還可能影響到彼此的互動關係,往往等到時間久了,或某一事件發生了,這個「老」的需求,才會被認真的正視與對待。
當兒女們察覺並認清,父母正走向老衰的前路時,其實可以有所作為!
➤「久病床前無孝子?」原來是沉重的無奈
當父母需要有人協助的時候,有時候子女自己都自顧不暇,更多的是子女本身生活都很困難,怎麼還有時間、餘力照顧老人家?
父母衰老的過程中,疾病的出現、惡化,在承擔照顧責任的同時,也是一種互動的磨合,隨著衰老與疾病出現的無數個狀況題,長輩和兒女彼此的焦慮、不安、無助、矛盾、疲憊等,讓人無奈又無助。
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途,隨著付出、陪伴和失落,往往讓雙方的身心靈消耗殆盡,轉而演變成無力、沮喪,甚至是憤怒;這種複雜微妙的心情,從不同的視角看見照顧經驗的珍貴,契機何在?
➤照顧與被照顧──中年兒女VS. 老年父母
身為兒女的你,開始學習面對長輩成為自己的照顧責任,面臨到自己必須去「承接」的事情。
承接,可以說是一種角色的轉換,這裡試著從家庭的視角出發,來談中年兒女面對父母或需要被照顧的長輩,如何為他們的「老衰死」預做角色準備。
本書立意與核心,主要針對各種年齡層的兒女,在面對父母及長輩──老、衰、病、死的過程,他們可能會發生的情緒、糾結、困頓等各種衝突,希望能夠透過這本書,提供看待整個過程的不同視角,透過自己的脈絡整理而產生出的力量,從中找到一個方向和解決的想法。
➤老衰病後的另個課題,死亡的準備
過去和父母或長輩談到「死」這件事,可說是很大的禁忌,被視為是詛咒或不孝。如今,生命議題逐漸被社會大眾公開討論。
我們不必要一直陷溺在悲傷絕望之中,而能一起找出活路。
因此,面對長輩的老、衰、病、死,兒女們彷彿從這段歷程中,除了透過陪伴和理解,給予父母更大的照顧與關愛,更從中預先看見自己可能的未來,若是發生這樣的情況可以有哪些因應之道,照顧長輩生活起居之餘,還能顧及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
➤陪伴之路,同理全天下兒女
面對紛擾難解的情緒困頓,我們需要先「看見」,然後才有「出口」!
照顧與被照顧之間,彼此都需要被瞭解及包容體諒,一份支持,一個鼓勵,陪伴身為照顧者的兒女,學習讓自己情緒復位,關係復原。
透過情緒的梳理,不只是照顧過程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還有如何從陪伴過程,面對不可逆的歷程,好好把至親送走,好好把自己帶回來,在情緒困頓之中找到能夠自在旋身的空間,迎接屬於自己美好的下半場風景!
作者介紹:蔡惠芳
專業助人工作者。
身為社會工作師,也是諮商心理師,堅守在醫療場域,陪伴病人及家屬經歷生命中的生離死別。見證許多家庭在面對無常時的韌性,也常感動於困頓之後的展顏。
想用這本書傳達──面對生命,我們在如常裡努力創造意義;而回到家庭的無常裡,我們是故事傳唱的歌者。
相關審訂著作:
《媽媽 我好想妳:給病人與家人的關懷手記(中英對照)》
《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
請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佛教生老病死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4-01 20:53:23深談淺出學佛的八大派 ~ [相聚一刻] ep242 Part 1
播出:2019年4月1日, 8pm
嘉賓:定覺法師
主持:Esther Lee
監製:Tony Chau, Weller Choy
場地:相聚一台
入會查詢:WhatsApp@6998 3791
Part 1 https://youtu.be/9jI68TwB8Vo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正式會員。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雖然在[匯智社]舉辦格西老師的[當和尚遇上鑽石]系列的讀書會已三年多,直至最近我才覺得應該學習多點佛教的基礎。佛教是香港其中一個主流的宗教,有很多名詞我們自細就聽到,但可能你和我都毫無頭緒。今集請來"定覺法師",一位非常特別的嘉賓,未出家已教了幾近十年書,而且師父真的好talk得。
我們聽得多的是佛、禪、顯、密,今集我們由佛教的八大支派開始,他們是密富、禪貧、淨土宗、內煩...,有甚麼不同?佛,由八個無相功德組成,分別是大仁、大慈、大治、大願、大力、大清淨、大行...?甚麼是娑婆世界?供養法?修持的喜悅?為何修行會起"生退心"?
還有,我們所熟識的唐三藏法事,他為甚麼那麼尊貴?據說,觀音菩薩和基督(Christ)都是意識,不是以"個體"存在。"姻緣和合而生"是甚麼意思?甚麼要瞭解因果,要看[俱社論]?今集定覺法師用極速和我們分享佛門初階,進入佛法的世界。最後,通常是最精彩的部分是,如何去瞭解苦?
真正的苦是甚麼?苦和苦相可以很不同,即是,我們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生離死別,卻不一定是苦,那麼,甚麼是苦?如何脫苦海?
聯絡:定覺沙門
https://www.facebook.com/dingjiao.shi
[相聚一台 七步入會法]
Step 1 上網打"相聚一台" 或按此link
http://www.togetherradio.net/main
按右上角的≡
拉至最下一行,
Step 2 選擇→特快註冊
Step 3 選擇→正式會員
Step 4 填寫個人資料
Step 5 設定密碼,例如:Ab1975?! (8位大小階英文數字及符號)
Step 6 收電郵確定
Step 7 改密碼
完成!多謝你!
Esther & team
如仍有問題,請WhatsApp Rebecca Ho@6998 3791.
佛教生老病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股價一直下跌,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當股價下跌時,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是「發生什麼事了?」
但是這是最重要的嗎?
聊這個主題之前,先跟大家說一個佛教的故事。
釋迦牟尼有一個門徒,非常喜歡思考,尤其是關於「十四難」(註)的問題,而「十四難」是釋迦牟尼告訴門徒,是不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有一天這個好奇的門徒終於忍不住再次質問釋迦牟尼,他想得到「十四難」的答案,否則就要離開釋迦牟尼了。
釋迦牟尼感慨說:「徒兒你真是愚痴!生、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只是無意義的辯論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
並且做了一個這樣的比喻。
如果有一天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着幫他找醫生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
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哪裡?父母是誰?今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
這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
這時,釋迦牟尼停頓了一下,反問他的門徒:「這個人可不可以等到全部問題問完了,才拔箭上藥啊?」門徒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以。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早就毒發身亡,命喪黃泉了。」
釋迦牟尼慈悲地笑了笑繼續說:「你現在的處境就是如此。你被毒箭射中了,不趕快求醫治病,非得要等「十四難」問題解答了,才願意拔箭療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不是不追求真理,而是那不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
在股市投資中,常常重演這樣的戲碼,當股價崩跌時,就會有投資人一直急切的詢問,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但這是不是重點阿!重要是在於下跌了你該怎麼辦?
比方在盤中已經出現爆量長黑,就像毒箭射過來,你要先閃避,再不然萬一中箭,就要趕快急救,而不是還一直到處問發生什麼事。
或是跳空帶大量,跌破關鍵支撐價位,頭部成型,該當機立斷,就該當機立斷。
天上突然降下傾盆大雨,你要做什麼?先躲雨?還是呆呆站在雨中,然後用line問朋友和google氣象新聞:現在是西北雨、梅雨、颱風,或是頂樓有人倒水…多數人應該都會說當然是先躲雨,可惜在股市中,大家常常選擇的是後者。
當股價下跌時,不做停損或是應變決策,然後只是問發生什麼事了,或有甚者,全身已經淋濕了 還幻想等一下就要出太陽了。
船要沉了,不趕快跳船,還在找沈船的原因是最危險的。
註:《大智度論》中記載「十四難」,是釋迦摩尼曾提出的一系列有關哲學問題,傳至中國有翻成十四無記。無記指沒有正確解答、沒有益處,因此釋迦牟尼不會做出回答。
佛教生老病死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我終於準備好要開我的第一個 #LivingYour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了!
自從在2020年頭從Mary Ann手上拿到IHDS的官方引導師資格後,我一直沒有打算開這課程。比起教授知識,我更渴望可以引導大家走進自己的實驗當中。因為我深信,唯有透過親身實驗,你才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內在權威。而只有當你的行為有所改變,你的生命才能夠有所蛻變。否則,再多的知識、再多的學習也是徒然。因此,我在過去這年創造了以實用為主的【職場引導】和【薦骨健身房】。
然而,經過了這一年的能量與經驗累積,我終於頓悟了一件事情。我發現自己真正在抗拒的,並非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本身,而是我不想被這課程框架所侷限。偏執的我以前一直認定這課程的目的就是單向教授知識,而我的確對這沒有太大的回應。但是誰說我不可以把整個課程打掉重練,用我的方法去把這課程的核心理念呈現出來。這正是身為個體人的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不是嗎?
我記得Mary Ann 當時有跟我提醒過,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的核心精神其實在於,啟發參加者對活出Human Design人類圖的興趣與實驗精神,使其最終願意嘗試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下決定看看。沒有甚麼需要相信或背誦,只要好好實驗一次就好。
建基於以上理念,和我自己對Human Design人類圖知識的解讀理解,擁有以下三大個人特色的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正式誕生:
#小班教學,#著重討論與交流,#而非單向性教授
走在任何知識都能夠唾手可得的Information Age資訊時代,單向性教授知識的補習班教學形式已經過時。活出自己人生的路上,真的沒有甚麼需要我們死記硬背,更沒有甚麼非遵守不可的法規信條。
我希望做到的是,透過小組形式的互動、討論與交流,讓我們更有效理解、消化和內化人類圖知識,從而轉化成我們的內在智慧。
正因如此,我也特別建議參加者需要對Human Design人類圖有基礎認識,不論是已經上過其它引導師的初階課程,曾經使用過我的【職場引導服務】,還是透過看書或聽Podcast學習的自學者。當大家都已經具備一定程度,我們就能夠省下寶貴的時間,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具啟發性。
#著重整體和深化理解知識
我是一個邏輯思維偏重的人,所以在學習Human Design人類圖的過程,一直帶著懷疑精神,反覆思考背後的邏輯是否成理。我無法單單因為書本上所寫,或者Ra寥寥幾句所說,就把接收到的知識全盤接受。
Human Design人類圖是一張流動的圖,在理解一個人的設計時,必須以整張圖的角度來看,而不可以單獨抓出某某閘門、通道或能量中心的特質來對號入座。同樣地,在學習人類圖中的每個區分板塊時,我們也不可以單獨去理解他們,必然要將每個單獨部份放回到整體理解。如此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不致一知半解、對號入座,覺得1爻就是愛研究、2爻就是天生好手、根部中心有定義就一定愛趕死線、投射者就一定沒電⋯⋯
#強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用技巧
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美在於其實用性。透過顯淺易懂的非自己覺察和下決定策略,我們就能夠輕易重拾自己的力量,在亂世中找到安靜與平穩。但這一切的前題在於,我們願意把學到的知識落實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為自己帶來真正的改變。
引經據典,不如在世修行。躲在佛寺中敲鐘諗經的和尚,若從未真正面對過生命(生死、財富、女色),從未真正經歷過,他所說的一切只是空話。他分享的只是未經考驗的說法與理論,而非他活出的智慧。當有天真的遇上難關,或許他便立刻動搖起來。沒有親身經歷過,就無法真正知道。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正正就是經歷過皇子的奢華生活後,才決意出家修行,尋求離苦之道(生老病死),過程中備受追隨,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同樣地,若我們學會了Human Design 人類圖知識,卻只把它視作一個在同溫層之間彼此圍爐取暖的理想概念,而沒打算把其中的智慧活用在生活當中,一旦在實戰中遇到難關和挫折,就再一次退回到舊有的行為習慣中,這未免也太浪費了宇宙送給我們的這份禮物。
我很感恩自己當初有緣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這奇妙的世界,讓我看見生命的眾多可能性,並在過程中獲得改變,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因此也希望能夠把這份喜悅和我從中領略到的智慧,分享給有緣遇上的你。
你呢?你準備好踏上一趟重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活出自己新旅程了嗎?
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佛教生老病死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如何體驗明心見性?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都是現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大家一定會認為,這簡直是在自欺欺人。在家裡吃飯時,要先買菜、煮飯、淘米煮飯,怎麼會有現成的東西呢?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缺陷,那裡有完整的事情呢?還有,每一樣東西在用過之後,就變成舊貨,怎麼可能都是新的?醜陋的事物那麼多,又如何樣樣都是美好的?如果是這樣想的話,那你一定是個煩惱很重的人。
事實上,煩惱是因習性而有,對世間一切現象的感受,也是因為煩惱而有差別的判斷。我們應當隨時隨地遇到情況時,都能體驗到樣樣是現成的、完整的、新鮮的、美好的。以這樣的心態來接受所有的一切,雖然並不一定等於明心見性,確已是一位習禪的智者。
(一)一切都是現成的
這個世界有白天、有夜晚,有春、夏、秋、冬,人在出生之後,也必定會有死亡,這都是現成的自然現象。
例如:這幾天我的腸胃不舒服,什麼東西都不想吃,我的侍者忍不住問我:「師父,您究竟要吃什麼呢?」事實上,不是我不想吃,而是胃不讓我吃。人有生、老、病、死,身體不舒服時,需要看病、吃藥,有的很快便會好,有的帶病延年,病到死為止。所以不必為此生煩惱,因為這一切都是現成的必然現象。(二)一切都是完整的
地球上的人在日蝕或月蝕時,看到本來完整的太陽、月亮,變得不完整,後來又恢復完整,好像真的有盈虧大小之別,其實,太陽及月亮從來就沒有因為地球人所見之不同而改變,它們一直都是完整的。
又如一張紙,雖然缺了個角,仍然是完整的,即使再切掉一塊,它還是完整的,只不過是由方型的完整,變為不規則的完整而已。因此,不論是多、是少、是大、是小,都是完整的。我們常常聽到佛教徒們說:法會圓滿、禪七圓滿、佛七圓滿、功德圓滿,其實,只念一個「佛」字,也都算是圓滿的、完整的,如果能這麼想,日子就過得很快樂了。
曾經有一位女居士因牙痛拔了兩顆牙齒,在此之前,她老是說:「牙齒好痛啊!痛得要死!」拔牙回來我恭喜她圓滿了,她不解的說:「師父!我少了兩顆牙,怎麼還圓滿呢?」
我答:「你本來在痛,現在把痛牙拔掉就不痛了,這件事不是圓滿嗎?」本來她還因為少了兩顆牙,感到很遺憾,聽我這麼說,觀念一轉變,心情也隨之改變。
(三)一切都是新鮮的每一口呼吸都是新鮮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生生不息的,連年長者新長的白頭髮、白眉毛、白鬍子,都是新的,或是手上割破一塊皮,那也是新的傷口。
中國人的觀念比較老氣橫秋,習慣稱自己的先生、太太為老公、老婆,稱父母為老爸、老媽,人未老也被叫老了;在西方,即使年紀很大的人,都叫對方為親愛的、甜心。如果將人生當作樣樣是新鮮的來體驗,必定朝氣蓬勃。
(四)一切都是美好的
這是真的嗎?我有兩句話奉勸諸位:「任何一件事成功了,是美好的收穫;任何一件事失敗了,是美好的經驗。」
現代人的婚姻關係非常脆弱,有人婚姻觸礁,夫婦兩人生活在一起痛苦不堪,因此希望離婚,總覺得離了婚,就等於擺脫了可怕的夢魘。離了婚算是成功,是美好的收穫,但對婚姻本身而言卻是失敗,但也不妨視為美好的經驗。
但是,諸位不要因為聽了這場演講,回家後就對配偶說:「聖嚴法師講得太好了,我們離婚吧!」請你們不要離婚啊,佛教徒是不主張離婚的。祝福大家!
(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講於紐約東初禪寺,姚世莊整理)
--本文摘自《動靜皆自在》
#明心見性
#動靜皆自在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