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佛學十八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佛學十八界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佛學十八界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AHJKL (hi)看板Buddhism標題Re: [分享] 「基礎佛學與知識」分享與討論--十...

佛學十八界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7:18:14

⭕️第404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玄奘」(602年4月6日-664年3月7日),俗姓陳,名禕,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南境)人,師承印度那爛陀寺的戒賢大師,為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被譽為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奠基人。十三歲時(615年)洛陽度僧,玄奘向被派來考查...


搜尋 http://cbs.ntu.edu.tw/dict/ 十八界

本文已一詞一篇,輕鬆無負擔,切勿錯過。

==========================
十八界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六根+六境+六識。

------------------------------------------------------------------------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名數)見三科條。謂六根六境六識也。龍舒心經謂

眼識色處為眼識界,耳聞聲處為耳識界,

並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謂之六識界。總為十八界。

------------------------------------------------------------------------
[阿含辭典 (莊春江)]

六根+六境+六識。

------------------------------------------------------------------------
[佛光大辭典]

梵語 astādadh?tavah。
乃指在我人一身中,能依之識、所依之根與所緣之境等十八種類之法。界為種類、種族之
義。謂十八種類自性各別不同,故稱十八界,又作十八持。

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發生認識之功能),

及其所對之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為認識之對象),

以及感官(六根)緣對境(六境)所生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

合為十八種,稱為十八界。

十八界中,除去六識,則為十二處,而六識實際亦由十二處之意處所展開,依此,

十八界或十二處攝盡一切法。〔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一、俱舍論卷一〕(參閱「

十二處」343) p356

-------------------------------------------------------------------------
[中華佛學百科全書]

佛教對於一切法的分類,認為宇宙間一切存在物可分為十八類。其名目為︰

眼界、色界、眼識界、
耳界、聲界、耳識界、
鼻界、香界、鼻識界、
舌界、味界、舌識界、
身界、觸界、身識界、
意界、法界、意識界。

這十八界事實上就是六根、六境和六識。界(dhatu)有差別、體性、原因等意義。十八
界就是把宇宙諸法分析成這十八種要素;亦即是宇宙諸法是由根、境、識所構成的,而根
境識三者各有六種,於是成十八界。

界雖有差別、體性、原因等意義,但也可以認為是含有這些意義的要素。即把藉著感覺、
知覺才能成立「認識」的要素,依根、境、識加以分類而成為十八界。此即六根加上六境
的十二處,再加上眼識至意識的六識。如原始經典上所說的「緣眼與色,而生眼識」乃至
「緣意與法,而生意識」,「識」是緣根與境而生的。緣感覺與知覺而產生的「認識」
其要素有十八種。

有些經典把以上的六根、六境、六識加上六觸、六受、六愛,而成為六六,用以說明認識
等的心作用的發展。又有些經典以六根、六境、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
六尋、六伺來說明心作用的展開。

這些經典的目的就是在說這些都是依緣(條件)而發生,都是無常、無我的。就這樣地把
六根、六境、六識的十八界當作是進展的心作用之基本。

其中,眼界至意界的「六根」與色界至法界的「六境」,請參閱「十二處」條。此處只對
眼識界至意識界的六識界作一考察。首先,關於識。六識的識是認識作用,也是認識主體
。譬如「緣眼(根)與色(境),而生眼識」的眼識,被認為是依眼而生的認識作用。但
「根、境、識三者和合就是觸」的識,被認為是認識主體。

(1)~(12)︰即六根加上六境,亦即十二處。

(13)眼識界(caks!ur-vijn~a^na-dha^tu,cakkhu-vin~n~a^n!a-dha^tu)︰作為視覺的
認識主體的要素,或視覺的認識作用。
(14)耳識界(s/rotra-v.dh.,sota-v. dh.)︰聽覺的認識。
(15)鼻識界(ghra^n!a-v. dh.,gha^na-v. dh.)︰嗅覺的認識。
(16)舌識界(jihva^-v. dh.,jivha^-v. dh.)︰味覺的認識。
(17)身識界(ka^ya-v. dh.,ka^ya-v. dh.)︰觸覺的認識。
(18)意識界(mano-vijn~a^na-dha^tu,mano-vin~n~a^n!a-dha^tu)︰作為知覺的認識
主體的要素,或知覺的認識作用。

然而,十八界中的意界和六識界的關係為何呢﹖如果把六根、六境的十二處當作一切法,
那麼十二處中的心就是意處。如果把十八界當作一切法,那麼在十八界中屬於心的就是意
界和六識界的七界。在十二處裡,意處就是心的全部;但在十八界裡,還要加上六識界。
如果這樣的話,十八界中的意界便不能說是心的全部,這該如何解釋呢﹖

總而言之,意界和六識界是不同的。六識界是現在剎那的六識,它的作用一結束便進入過
去剎那。而過去的六識,就是「意」。直言之,六識和「意」只是時間上的不同。也許這
只是為了區別兩者才有的說法。

部派佛教以後,關於「意」有種種說法。「意」是六識之所依,六識是從所謂的「意」的
心之基本上產生出來的。所謂「意是六識之所依」的意思是說,前剎那的「意」是作為導
入現在剎那的「六識」之原因的等無間緣(最密接的原因)或開導依(為了導入六識之所
依)。巴利佛教在六識之外又立意界,這是作為由感覺(五門)、知覺(意門)而生起之
認識作用的引轉(avajjana,牽引導入)作用。引轉與開導同義。

並且,瑜伽行派把「意」當作是「末那識」,認為是在六識之外獨立的第七識。「意」是
六識之所依,且是自我意識之中心,它本是具有我慢、我愛、我癡、我見等煩惱心所,在
脫離我執而達開悟之前一直是恒審思量(常常只想到自我)的。一旦脫離我執,進入悟境
,那麼末那識就是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就是自他內外的一切都平等地觀察的智慧。

〔參考資料〕 《雜阿含經》卷十六;《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俱舍論》卷一;《大
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舍利弗阿毗曇論》卷二;《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三無
性論》卷下;Stcherbatsky著‧金岡秀友譯《小乘佛教概論》。

-----------------------------------------------------------------------
[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意識之六識,名為十八界。此中因根對塵,中間發識以了別境界。如眼根
為能發,眼識為所發,色塵為助發。眼根如是,餘根可類推。每一根的根境識,必須同時
具備,才會發生效用。其關係有如下表: 

   十 八 界 及 其 效 用    

六根界┌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根  根  根  根  根  根       
└界  界  界  界  界  界        
 │ │  │  │  │  │  
   │  │  │  │  │  │    
六塵界┌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塵  塵  塵  塵  塵  塵 
   └界  界  界  界  界  界      
  │  │  │  │  │  │     
    │  │  │  │  │  │ 
六識界┌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識  識  識  識  識  識     
  └界  界  界  界  界  界  
    │  │  │  │  │  │   
    │  │  │  │  │  │  
效用  見  聞  嗅  嘗  覺  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2.64.8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