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人本學派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人本學派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本學派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本學派例子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88的網紅心靈僻靜花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個人的認知固著,代表著很多的事情。 認知若是固著,那麼必定會有特定某種情緒或心情,也就會產生特定行為。或者反過來說,某種慣性行為可能是因為某種特定認知,而這種認知底下帶有特定心情,而更強化此情緒下的認知,於是環環相扣難解。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每次發現和伴侶間的關係不穩定時,就會先疏離對方開始...

人本學派例子 在 Yiu Fai Chow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2:45:42

#Repost @music_hotpot with @make_repost ・・・ [續] . 聲無哀樂 -「浸大詞派」作為廣東詞壇的重要力量 (二) . 音樂火鍋 Music Hotpot Blog: https://www.musichotpot.com/blog . 我暫且稱為「浸大詞派」...

  • 人本學派例子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7:34:57
    有 36 人按讚

    一個人的認知固著,代表著很多的事情。

    認知若是固著,那麼必定會有特定某種情緒或心情,也就會產生特定行為。或者反過來說,某種慣性行為可能是因為某種特定認知,而這種認知底下帶有特定心情,而更強化此情緒下的認知,於是環環相扣難解。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每次發現和伴侶間的關係不穩定時,就會先疏離對方開始往外尋找其它對象,最後和對方提分手,那麼此慣性行為背後可能會有一個特定認知:「我若不趕快找其它浮木,我會被你丟掉。」,而這個認知當下帶有慌張、不安、焦急的情緒,核心情緒為:「我怕我又要一個人。」因此選擇逃避的防衛,來讓自己不必完整去經歷那個自己想要掩蓋起來的感受。當然這應該跟原生家庭的互動相關聯,依附需求的不被滿足,則會在行為上顯現。

    再更深一點來看,很有可能這樣的認知信念過於強大,以致於在關係中對方感受不到真誠的緊密連結而動搖本就不穩定的關係。愈不穩定,自己的依附需求就愈無法被滿足,於是產生了特定行為模式。

    在心理學裡,以人本學派當事人中心取向來看,一個人有自我實現的動力,而這股驅動力來自從固著到流動的過程。如果我們能不害怕任何一種感受,而徹底地去經驗全部的感覺,這樣便能拉近在理想我與現實我間的差距,完全地進入自己與自己合一,進而成為功能全發揮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完整經驗自己的經驗,是靈魂每一世最渴望的。

    #更多內容在靈魂之旅課
    #六日班八月中登記截止

  • 人本學派例子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30 07:46:07
    有 86 人按讚

    一個人的認知固著,代表著很多的事情。

    認知若是固著,那麼必定會有特定某種情緒或心情,也就會產生特定行為。或者反過來說,某種慣性行為可能是因為某種特定認知,而這種認知底下帶有特定心情,而更強化此情緒下的認知,於是環環相扣難解。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每次發現和伴侶間的關係不穩定時,就會先疏離對方開始往外尋找其它對象,最後和對方提分手,那麼此慣性行為背後可能會有一個特定認知:「我若不趕快找其它浮木,我會被你丟掉。」,而這個認知當下帶有慌張、不安、焦急的情緒,核心情緒為:「我怕我又要一個人。」因此選擇逃避的防衛,來讓自己不必完整去經歷那個自己想要掩蓋起來的感受。當然這應該跟原生家庭的互動相關聯,依附需求的不被滿足,則會在行為上顯現。

    再更深一點來看,很有可能這樣的認知信念過於強大,以致於在關係中對方感受不到真誠的緊密連結而動搖本就不穩定的關係。愈不穩定,自己的依附需求就愈無法被滿足,於是產生了特定行為模式。

    在心理學裡,以人本學派當事人中心取向來看,一個人有自我實現的動力,而這股驅動力來自從固著到流動的過程。如果我們能不害怕任何一種感受,而徹底地去經驗全部的感覺,這樣便能拉近在理想我與現實我間的差距,完全地進入自己與自己合一,進而成為功能全發揮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完整經驗自己的經驗,是靈魂每一世最渴望的。

    #雜念與雜唸
    #830工作坊二位名額

  • 人本學派例子 在 運動心理師—謝宇鈞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24 16:51:02
    有 101 人按讚

    心理師的價值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問卦] 心理諮商師 是不是 都是 垃圾?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3083983.A.368.html

    以上這篇文章是上個禮拜我的朋友轉貼給我看的,看完之後,其實想了很久,畢竟我必須說心理諮商自費的費用,對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負擔,這個原因當然除了台灣健保造成醫療費用低廉之外,另外就是台灣的民眾對於心理諮商是否有效,仍存在著許多的問號...畢竟就如同我有朋友也是會跟我說,你們心理師只要出一張嘴就好,而且心理諮商看不到也摸不著,並不像其他的醫療方式,可以給藥、可以物理矯正,個案永遠都是進來又出去,沒有一個客觀的物質可以佐證心理諮商有效。那既然如此,又要怎麼證明心理諮商的確是有必要而且有效的呢?以下就是我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想法。

    1.諮商心理師的收費標準

    目前台灣在心理諮商這個項目上,健保是有給付的,只是點數蠻少的,所以對於醫院來說其實是個不賺錢的項目,因為通常健保給付有一定的標準,而效益比就會變成很重要的指標,但心理諮商無論怎麼執行,一個小時頂多就是兩個個案,而這除了造成效益值很低外,醫院的心理師即使工作量加重也很難消化到大量的個案,畢竟一個心理師再怎麼樣一天最多也就是16個個案,還不包含紀錄跟評估的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醫院的個案總是會抱怨說醫院的心理諮商要等很久的原因。
    而如果不想等的個案,通常會期待社區醫療體系的進入,也因此開始會有跳脫健保體系的自費心理師出現,這類心理師的收費標準大概會從1600-3000不等,甚至更高。至於收費的標準怎麼訂出來的,這除了跟心理師的年資、經驗、受訓背景有關,另外,如果政府有補助社區心理諮商的項目,通常單次的費用大概會落在1000-1600之間,這也就是為什麼自費心理諮商要用1600作為起始點的部分原因。或許很多人會問,如果以1600來說,這是一個高到很可觀的時薪,可是這其實扣掉了機構的場地費、行政費之後,心理師拿到的費用一個小時可能大概是1000上下。
    心理師的養成是很花時間的,除了研究所以及兩年的實習外,考上國考拿到執照後,每六年還需要有180點的繼續教育積分,以保持執照的有效性。另外,由於個案身心狀況的不穩定性,使得心理師在工作時,也經常需要面對極高的風險,使得生理和心理都會承受極大的壓力,這些都是心理師在工作的隱形成本。記得幾年前曾經有一個調查就提到,心理師是美國前十大高風險的職業之一。
    所以,每次當有朋友跟我說,你們心理師很好賺,時薪很高時,我都會問他有沒有跳過高空彈跳?100元的高空彈跳跟10000元的高空彈跳,你選那一種?(笑

    2.心理諮商的有效性

    接著來談心理諮商的有效性,很多人對於心理諮商的質疑通常都是心理諮商是否真的有效,這時候我們可能就必須來討論何謂有效?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解決問題」,如果有效指的是這個,那我相信大多數的心理諮商可能都是無效的,因為心理諮商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幫個案解決問題,而是要「協助個案處理問題」。
    什麼叫做「協助個案處理問題」?心理諮商有一個核心思想,個案永遠是自己問題的專家,換言之個案其實一直都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但是卻不願或無力去解決,甚至是使用錯誤的方式處理,也因此,諮商的目的即在透過各種技巧和反饋讓個案發現自己處理問題的盲點,亦或者是找到新的例外,我常這樣說,作為一個心理師或者是一個助人工作者,我可以給好多的建議以及實際作為,但是不要忘記,個案的人生是個案自己要過,只要他不作為,那給再多的建議和實際作為都沒有用,就像是一個有失眠困擾的患者,明明知道對他最有效的方式是固定作息、服藥、運動,但只要個案不願意做,失眠還是會一直持續著,而心理師能做的,是跟他討論何以他不願意執行這些建議,激發他改變的動力,如此一來問題才有可能被解決,請記得,「問題永遠都不會缺乏建議,缺乏的是改變的動力。」

    3.心理師的關心與同理

    這一個點其實很有趣,很多人都會問所以心理師的同理跟關心只發生在有付錢的時候嗎?一旦沒有金錢往來,那麼心理師就不再關心個案了嗎?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人本心理治療的大師羅傑斯曾經說過,促發一個人改變的關鍵條件之一是「無條件積極關注。」但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依德也提到過「免費的心理諮商是沒有療效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至少這兩個學派在付費這件事情上的態度不太一樣。
    不過,我們必須回到作為一個心理師的本質,「人道關懷」。如果要成為一個心理師,在最初始的時候通常都必須具有對於人的信任與關懷,畢竟如果不具有這些條件,是無法完成在培養前期的那些關卡,也因此我們通常對於心理師的想像通常都是充滿包容與愛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那既然如此,為什麼心理諮商還需要收費呢?
    回到最原始的需求,心理師是一個行業也是一個工作,所以心理師們靠著自己的專業能力從事賺錢並沒有錯吧!再來,根據精神分析的概念認為,讓個案付錢,意味著也是讓個案自己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而透過付錢的這個行為也可以培養個案的獨立感,讓個案可以加速改變的進程。我通常會舉的例子大概是如果你會購買東西讓自己開心,為何不願意把購買東西的錢拿來購買真正的開心呢?

    我有個個案給了我一個我覺得很棒的回饋,他在會談結束的時候,跟我說他曾經問過他家人會不會覺得他花錢來會談很貴,他家人說對啊!蠻貴的,可是很值得,因為他們發現了他的轉變,覺得這樣是很棒的。我想,心理諮商大概就跟喝水一樣吧!真正的感受跟有效性只有當事人跟心理師才知道,就如同標題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ipure
    #fitnessrider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心理師的養成之路
    #心理師的碎念
    #心理師的甘苦談
    #心理師的職災
    #心理師的運動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