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洲大學學務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洲大學學務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洲大學學務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洲大學學務處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立臺灣大學 109學年度畢業典禮 校長致詞】 Opening Remark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2021 President Dr. Chung-Ming Kuan . 各位師長同仁,各位畢業同學以及家長們,歡迎大家參加 ...

  • 亞洲大學學務處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6 11:57:56
    有 729 人按讚

    【國立臺灣大學 109學年度畢業典禮 校長致詞】
    Opening Remark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2021
    President Dr. Chung-Ming Kuan

    .
    各位師長同仁,各位畢業同學以及家長們,歡迎大家參加 109 學年度的線上畢業典禮。

    去年新冠疫情初起,學校雖仍舉辦實體的畢業典禮,但規模大為縮小,許多師生和家長均以無法參加典禮為憾。今年初臺灣的疫情持續穩定,大家原本期待今年畢業典禮能按照往年方式辦理。不料五月時疫情急轉直下,臺北市疫情警戒程度提高,我們於是推遲畢業典禮,並改以線上方式進行。這也是臺大首次以線上方式舉辦畢業典禮。

    隨著疫情發展,線上活動如今已成為生活中的新常態。我們雖逐漸習慣線上教學,線上會議,線上交流,線上購物訂餐等,但連期待了四年的畢業典禮也只能在線上參加,許多同學與家長們難免失望。為此,學務處與許多同學攜手,精心策劃了今天這場特殊的線上畢業典禮,希望能讓大家留下不一樣,但仍美好的記憶。

    因為新冠疫情,有些同學會抱怨:這樣大的疫情怎麼就正好被我們在畢業時碰上了?也有些同學則樂觀的想,一旦有了疫苗,疫情得到控制,世界最終還是會回到以前的軌道,大家仍可以過著平穩安定的日子。

    然而這個世界從不曾平靜。今年畢業的同學多數出生於1999 年,那正是規模達 7.3 的 921 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年。時隔四年,亞洲(包括臺灣)爆發了罕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 SARS。不過五年之後,源自美國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影響全世界經濟數年之久。2009 更是不平靜的一年,臺灣出現莫拉克風災,造成慘重傷亡;全球則爆發了 H1N1 流感大流行,數十萬人因此死亡。這些當時都曾被認為是數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重大災難。

    回顧二十多年來的這些事件(這還僅僅是一部份與臺灣相關的事件),我們就會發現:巨大的天災人禍,過去曾頻繁出現,未來應該也不會少見。

    當然,新冠疫情的影響範圍遠超過 SARS 與 H1N1 流感,對世界的衝擊則更大於金融海嘯。近代能與這次疫情相比的是一百年前 (1918-1920) 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據後來估計,當時全世界人口三分之一染疫,約有五千萬人因此不幸喪生。

    那次流感爆發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對當時的德軍主力造成嚴重打擊。而後疫情時代,戰敗的德國被列強宰割,奧匈帝國及奧圖曼帝國亦隨之瓦解,徹底改變了舊的國際秩序,也為後來的世局(從歐陸,到中東和亞洲)埋下許多不安定的種子。

    這次新冠疫情並未伴隨著世界大戰,但出現在國際強權針鋒相對,世界產業供應鏈重整的關鍵時刻;後疫情時代因此充滿不確定性。而重組後的國際政經秩序,我不知道那會是一個「美好或不美好的新世界」*,但它就是大家必須面對的世界。那裡將充滿挑戰和機會,如何善用所學回應挑戰,如何從機會中脫穎而出,都是大家新的功課。這些功課沒有標準答案,你們必須自己解答,自己審閱答案。

    我也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提醒同學們,對於正在醫療前線奮戰的眾多醫護人員,其中包括了許多學校師長與大家的學長姐們,我們一定要心存感念。當疫情大浪襲來時,他們勇往直前,力挽狂瀾,不僅保護病人,也捍衛著臺灣社會。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疫情終會過去,我們一定會贏得抗疫的最後勝利。

    最後,我謹代表所有老師和行政主管,向所有畢業同學們表達最深切的祝福,也恭喜辛苦多年的家長們。敬祝大家未來一切順利,身體健康
    最後我還想講幾句話。我記得我看過一篇外國人寫的文章,他說他在臺灣多年,注意到臺灣有個很奇怪的習慣,朋友分手時都常常會說:「要小心哦」。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也突然心有所感;多年來我媽媽每次看到我出門時會跟我講這句話,而後來我跟自己的小孩,也會講這樣的話。所以在畢業典禮這個時刻,我敬祝大家未來一切順利,身體健康,大家都要小心哦!

    2021.6.26

    *「美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due to A. Huxley

    .
    ==============================

    .
    When the COVID-19 pandemic began last year, NTU was still able to hold graduation ceremonies in person but on a much smaller scale and with the absence of many faculty memb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Earlier this year, we were hoping to gather for a traditional commencement. But the sudden outbreak in May had forced Taipei City to raise its epidemic alert level. So we postponed the Commencement and made the decision to hold the ceremony virtually. This is the first virtual Commencement in NTU history.

    To our faculty, new graduates, and parents, welcome to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 Commencement celebration for the Class of 2021.

    As the pandemic unfolds, digital is the new normal. While we gradually adapt to online learning, virtual meetings, social media, online shopping, and food delivery, it is inescapably disappointing for many students and parents to have to celebrate the achievements of our graduates this way after anticipating this event for four years. And because of this, the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has teamed up with the graduates to ensure that this unique virtual Commencement is a moment that everyone will remember fondly in the future.

    Some of you may ask, "why does this happen just when we are graduation?" And some of you may think optimistically that once the vaccines are available and the pandemic is contained, the world will be back to normal, and that we will all live peacefully.

    But the world has never been peaceful. Most of the graduates this year were born in 1999, when the magnitude 7.3 earthquake happened on September 21. Four years after, SARS broke out in Asia, including Taiwan. Within another 5 years, the financial crisi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ffected global economies for years. In 2009, Typhoon Morakot landed and caused severe casualties in Taiwan; the H1N1 flu pandemic took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lives. These disasters were, at the time, seen as rare catastrophes that would only take place once every few decades, or even centuries.

    Looking back to the past 20 years, we’d notice that, even just in Taiwan, catastrophes have never been in short supply. And they will probably never be in the future either.

    Of course, the effect of COVID is far beyond SARS and H1N1, and its impact is greater than the financial crises. What came close was the Spanish flu that took place a century ago (1918-1920), when, according to estimation, one-third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was infected and about 50 million people died.

    The influenza pandemic outbreak took place at the end of WWI and hit the German military especially hard. And after the pandemic, Germany was forced to cede its territories to the great powers. What followed was the fall of the Austro-Hungarian and the Ottoman Empires. The series of events reset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formed the settings for many conflicts in the years to come.

    While COVID did not break out during a world war, it came at a critical time when great powers bicker and the global supply chains face a reform. The post-pandemic ear is therefore full of uncertainty. I don’t know whether it’d be a "Brave New World"* once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s are reshuffled. But it will be a world we have to live in. There will be man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it will be our new task to util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to tackle challenges and grasp opportunities. Unlike any standardize
    d test, you will have to answer and grade the answers yourselves.

    I also want to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remind the graduates, that we must have appreciation and gratitude for the healthcare workers who are on the frontlines fighting. Many of them are our faculty members and alums. When the waves of the pandemic hit, they stood up to save lives and protect Taiwan’s society. They are true heroes. As long as we work together, we will weather the crisis and win this battle.

    Finally, on behalf of the faculty and management, I send you our deepest best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to the parents and families who have supported the graduates for years. I wish you success and good health.

    One final thing, I remember reading an article by a foreign writer who said he had lived in Taiwan for years and had noticed that Taiwanese people have a strange habit of saying "be careful" when they part ways. When I read the article, this resonates with me from the heart. For years, my mother would say the same thing whenever I am leaving the house. Now I say the same thing to my children, too. So at this Commencement ceremony, I wish everyone great success in the future, good health, and "be careful."

    2021.6.26

    *「美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due to A. Huxley

    .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NTUCommencement/posts/2718144868475937

    .
    #臺灣大學 #畢業典禮 #NTUCommencement2021 #校長致詞

  • 亞洲大學學務處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0 17:07:03
    有 600 人按讚

    【109年本校榮獲師鐸獎教師 曾雪峰教授】

    #如何超越自身困境成長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在求學生涯中,你是否曾遇過能成為知己的老師?


    本校電機工程學系與光電工程學研究所曾雪峰教授,是學務處職涯發展中心主任、領導學程副主任,同時也是創新設計學院「設計你的人生」課程教師,今年代表本校獲得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曾教授臺大畢業後赴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博士,卻於1997至1999年經歷多次生命垂危,成為腦瘤與癱瘓倖存者,至今與神經失調、複視等複雜神經症狀纏鬥。除不定期爆發水腦危機,也需以超人毅力維持規律高強度復健。


    曾於美國能源部國家核武實驗室醫療與生物物理部、日本東京索尼電腦科學互動實驗室、美國航太國防諾斯羅普–格魯曼國防安全系統部門擔任訪問工程師,國際學經歷豐富,卻選擇回臺服務母校。獲邀擔任世界多所一流學府的訪問學者,尤其獲選為世界頂尖生醫光學年會自1965年以來的首位亞洲主席,推動臺灣生醫光電研究與國際接軌不遺餘力。


    除專業研究與教學獲國際學術界肯定外,他也秉持「讓臺大學子在世界被看見」的教育理念,規劃跨領域與國際化的實務課程,參與創新設計,鼓勵臺灣學子踏出舒適圈,展現臺大人利他的社會責任。學生表示「曾老師從不講大道理,也從來不拒絕我們任何一個人,他是我們的朋友。」無論是經歷家中經濟巨變、感情挫折、精神崩潰、網路霸凌、爭執報警,或外籍生在臺不適應等狀況,曾教授都親自陪同輔導。曾教授獲獎後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是教育系出身,也不太熟悉專業教學法,但他相信教育乃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潛移默化正向人格的養成,「我能做的就是完全敞開,與學生們同心同在。」


    「25歲之前的我,不知人生疾苦。」但因走過腦瘤、癱瘓等病痛的幽谷,他深刻體會「苦難是包裝的祝福」的正面意義。面對資質優異的臺大學子們,曾老師分享自己走過人生低潮的心路歷程,而最安慰的,就是看見學生在挫敗之餘,能擦乾淚水重新奮起,挑戰夢想。


    曾教授感性地說:「有幸擔任教職,與學生在生命旅途交會,同哭同笑一起成長,希望成為學生路上一點點照亮黑暗的燭光。」在曾教授眼中,每個青年學子都能從自身困境中超越與成長(請看影片的分享)。


    #小編給你說故事
    #聊挫敗經驗
    #師鐸獎
    #臺大電機工程學系
    #臺大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 亞洲大學學務處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3 09:46:44
    有 75 人按讚


    四百多名港生抵台大訪學 校長吁媒體勿曝光學生身份

    香港反送中運動延燒至校園,港警進入大學抓捕學生,學校紛紛宣布學期提早結束。台灣多所大學伸手搭救,提供在港學生赴台短期訪學、隨班旁聽。台灣大學12月2日開始接待四百多名自港赴台的學生,台大校長管中閔三度“拜托”、“懇請”媒體勿打擾他們,給他們空間在台大自在學習。

    最近香港警察進入中文、理工等大學鎮壓、大搜捕,警民在校園激烈對峙,學校紛紛關閉,學生有如驚弓之鳥。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最早向落難的香港師生伸手救援,歡迎他們自十二月初至一月中旬學期結束,到台大訪問、旁聽。

    專案訪問生12月2日開始報到。台大校長管中閔召開記者會指出,在香港念書的學生,有489人申請到台大訪問,境外生包含港生和外籍生共240人,台生占了249人 。有23名香港學生,因為家庭或其他因素,決定不來。學校已經總動員安排宿舍等事宜。

    管中閔說,2日中午前,在港台生已36位報到,香港與外籍生則有21位,400多名訪問生陸續報到,預估報到率約八成五。

    管中閔三度以“拜托”、“懇請”的口吻強調,他召開記者會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媒體不要打擾專案訪問台大的學生。

    管中閔說:“要特別拜托媒體朋友,香港地區來的學生,我知道大家都關心這件事情,但是我們懇請大家不要去設法接觸或采訪這些學生。因為現在香港情況就是比較復雜,有些學生如果接受采訪,不注意之下,萬一他的身份被人家看到,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困擾。我們也擔心一些學生可能並不了解一些情況,他接受采訪時,不小心講出了什麼話,在他將來回到香港後,對他自己產生一些麻煩。”

    管中閔還說,既然這段時間要幫助香港來的同學,就盡量能做到這點。“拜托大家記得我講的,請不要來校園采訪來訪的學生,讓他們保持一點空間。我相信這也是我們希望能夠幫香港地區學生提供協助的一種方式。也希望大家不要打擾這些學生,特別是不要用攝影機照他們。

    台大校長:專案沒有在港陸生 並非排擠陸生

    這項專案沒有中國大陸籍學生。管中閔提到,雖有相當數量在香港的大陸籍學生詢問,但要辦入台證,肯定趕不上。

    管中閔說:“建議不要來,手續辦完了,這學期也結束了。在這邊我要特別說明,不是說我們不歡迎、不是我們刻意排掉陸生,純粹只是因為入台證的關系。”

    有人提問說,過去台灣有多所大學陸生和港生因連儂牆起衝突,是否擔心訪問學生與陸生有紛爭?

    管中閔說,學務處會留意,不過他相信學生:“我相信台大學生本身成熟度相當高。這次歡迎港生,也希望借用這樣的機會,正好讓不同地區來的學生因為這樣的事件,讓大家近距離有機會了解對方,恰恰這樣讓他們互相認識、對話,這也是台大歡迎港生的目的之一,所以我們相信會有好的結果。”

    至於對港警進入校園抓捕、鎮壓學生,管中閔說,“台大早有規定,警察除非是抓現行犯,(否則)他不可以進入校園。一定要得到學校、得到校長的同意,除非現行犯。”

    至於港警進入校園抓捕學生並對外聲稱查到三千多枚抗爭者留下的汽油彈,和傳出有香港抗爭者“被送中”、被抓到中國拘留、審理等問題,管中閔一概都表示,對香港的事情,沒有評論。

    媒體詢問專案訪問生是否會排擠到台大學生的資源,管中閔說,訪問生須取得教師同意才能隨班附讀,不用考試或交作業,不會增加老師負擔,且分散到不同年級、學院,人數很少不影響。

    對有海外學者願籌措資金給港生使用,台大副校長周家蓓證實此事,她表示金額不方便說明,但捐款會專款專用。

    台大副校長:台大幫助在港生 沒有陸生表達不滿

    對台大向港生伸援手,是否有在校陸生表達不滿、抗議?台大副校長周家蓓受訪表示:“完全沒有!沒有!因為大家可以體會我們的出發點,一點政治意圖都沒有、絲毫都沒有。台大完全是從學校辦教育的角度,還有姐妹校的同學這樣的角度來接受他們。所以在本校的大陸學生,沒有一點對這件事情表達他們的想法,我相信他們應該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

    周家蓓表示,台大大學部僅17位陸生。而這次訪問生有九成會在大學部旁聽。

    周家蓓強調,這次也有台大的教職員、志工共約幾十組家庭打開家門,提供訪問生入住,希望學生能夠自由自在地在台大念書。

    台大學生會長:台大撐香港 彰顯台灣在華語世界更民主自由

    台大學生會會長凃峻清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對台灣多所大學向在港學生伸出援手給予支持,表示肯定。他說:“在這過程中很明顯彰顯台灣在所謂華語世界裡面,是更加自由更加民主,也是更加值得追求知識的地方。”

    凃峻清說,作為台灣的學生,他跟很多人一樣,看著香港情勢發展,非常難受和心痛,也努力思考對香港可以做什麼事情,希望能化悲慟為力量,尋找更多行動的可能性。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 夏小華 台北報導 責編:許書婷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