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二類組科系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二類組科系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類組科系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類組科系薪水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萬的網紅Icu醫生陳志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位高中生讀者和我分享,《ICU重症醫療現場》的讀後心得。有些比較隱私的內容,恕我先以「.....」隱去了~ ===== 這本書有些章節閱讀之後心裡很有感覺,特別是安寧緩和醫療還有器官捐贈的部分。 ..... 小時候媽媽常常告訴我:「以後媽媽老了、快要死了,記得不要幫我急救。」那時候的我才小學,...

  • 二類組科系薪水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8 07:33:22
    有 2,393 人按讚

    一位高中生讀者和我分享,《ICU重症醫療現場》的讀後心得。有些比較隱私的內容,恕我先以「.....」隱去了~

    =====
    這本書有些章節閱讀之後心裡很有感覺,特別是安寧緩和醫療還有器官捐贈的部分。

    ..... 小時候媽媽常常告訴我:「以後媽媽老了、快要死了,記得不要幫我急救。」那時候的我才小學,加上「死亡」一直是華人十分忌諱的議題,當下真的嚇到了,強忍著淚水,點點頭回答:「好。」後來躲進房間大哭一場,內心充滿著疑惑、不安,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和我說這些?「或許經過急救,媽媽就不會死掉了。」這些想法佔據了我的腦海,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明白為什麼我媽媽要做出這樣的選擇,透過您溫柔的文字、淺顯易懂又生動的描述,在您的書中找到了當年的難過與掙扎,還有關於「如何面對至親的生死」議題有很大的收穫,終於解開心結,意識到「善終」的重要,願意支持媽媽的選擇,只是不確定屆時相信「轉念與放手」的我,是不是也能如此瀟灑?

    (小時候,我媽媽偶爾也會抱著我們兄弟姐妹說「我們一起死」,不過,那是在家境困難、生活壓力大、遇到被欺負的時候。她大部分時間還是很樂觀開朗的。但是,那時候的我,對於死亡,真的就只有恐懼,只能跟著哭!心裡想的是,我要用功讀書,將來賺錢給媽媽,她就不會再提這些可怕的事了...)

    ..... 現在的升學制度可以說是用學科把「那些原本立志成為醫生的人」之熱血磨去了一半,今年考大學的我,前幾天剛送出我的備審資料,對於語文和歷史、公民的熱愛遠勝於數學、物理、化學,順理成章地屬於「第一類組」,與我相差X歲的XX恰恰相反,她想要當醫生而選擇了「第三類組」,我常常看著她「奔波」於物理、化學、數學的補習班之間,疲累不堪,畢竟選修自然的難度成指數型飆升,考上「藥學系」的朋友可謂「感同身受」,大一學習的知識大部分跟選修自然有著莫大的關聯。第一階段學測滿級分只是各大學醫科的最低門檻,第二階段的跑台、英文面試、限定時間內看完一篇paper接著用英文發表自己的想法才是錄取與否的關鍵。書中某篇寫出了一個醫生的培養是如此漫長、辛苦,選擇投入重症科的人不斷減少,面臨著人力資源不足的困境。我有一個選擇重考的朋友目標也是醫科,我問他:「如果以後要分科系的時候,你會選擇哪方面的專業?」他說:「之所以熬過各式各樣的辛苦讀醫科,最終想要選一個高薪水又不會太累的專業,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句話很現實,聽起來和醫生的形象大相逕庭,所有醫生裡面,一定或多或少有抱持著這種態度的,但是我願意相信,也有一些醫生和您一樣,努力地堅守崗位與對社會無私奉獻。因此我們要更珍惜臺灣的醫療資源,不要為難醫療團隊,此舉只是變向的「為難自己」這樣的理念也經由您的一字一句,以滿滿的人情味和「說話的藝術」替代「說教」,是我需要向您學習的地方之一。

    我非常喜歡看醫療劇,內容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正確,卻一路引領著我思考、找尋有關生命的議題。日劇「派遣醫生」藉著女主角「大門未知子」的角度來看日本的醫療體系,我記得您的書裡有篇文章是「名醫的迷思」有人硬是要求資深的醫生替他手術,事實上手術需要體力、耐力、高度專注力等等,資深的醫生未必是「最安全」的選擇,日劇裡各個外科部長已經很久沒有拿起手術刀,技巧生疏,往往不小心於剝離沾黏組織的過程中失手,劃破血管差點造成病人失血過多,有的是在手術過程中找不到出血點,種種突發的狀況對正在執刀的醫生皆是未知的挑戰。

    ...「浪漫醫生金師傅」裡面有個女主角在劇中是一個溫柔、善良而堅定的存在,勇敢地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重大的決定(醫療方面)她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卻被那些不敢當機立斷的同事戲稱「瘋狂鯨魚」。

    「阿金醫生」這樣親切地稱呼,又讓我聯想到另一部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從這部醫療劇中,有一位救難隊員在接獲民眾報案時趕往現場,卻遭到酒醉男子用鋁製球棒毆打頭部,半分鐘之內陷入昏迷,被其他隊員送到醫院,不幸最後被判定「腦死」的她生前早就簽好了「器官捐贈書」,痛失愛女傷心不已的母親經歷了各種心境,悲傷、憤怒、不捨,最後選擇替女兒完成遺願,讓醫生將她的器官捐贈出去,賦予其他人「新生命」,劇中的主角「金師傅」和其他外科醫生將她的病床緩緩推向手術室,通往手術室的長廊盡頭,醫院內部行政人員、護士們、保安、其他未參與手術的醫生們,還有曾經與她一起工作的夥伴列隊敬禮,細膩的情感刻畫,原本淚流不止的大家拼命忍住淚水鞠躬的樣子讓我掉下感動的淚水,外頭的救護車、直升機上載滿著負責運送器官的專業人士,順利取出器官後,不忘肩上的使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不能讓這份「愛」辜負了另一頭焦急萬分的家屬和受贈者。

    我也會繼續follow您的動態,最近的「虎語錄」好可愛啊!有這樣的爸爸很幸福哦!希望他可以快樂、平安。
    =====

    謝謝這位高中生和我的分享。他的文筆真的很好,有著比他年紀更成熟的思維。(甚至比許多成人更成熟) 從沒想過,自己寫的文章,也能引起國高中生的共鳴。我跟他承諾,他以後出讀,我要來幫他推薦~

    昨天,有同事還跟我說,她家讀小五的女兒,已經把《ICU重症醫療現場》讀完,然後和她的父母討論書中的各種情節。看來,有機會的話,我也可以到中小學去辦個讀者見面會了!^_^

    《ICU重症醫療現場》限定66折(只要$264),會員日滿$888再折$150!
    #最低55折!
    #一次購買7本最划算_平均每本只要221元_等於是原價打55折
    【購書連結】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4011

    今天父親節最後的優惠!可以買來送父親,或是父親買來和小孩共讀。
    祝 大家 父親節快樂!

  • 二類組科系薪水 在 接棒啟蒙計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3-30 19:11:21
    有 36 人按讚


    [接棒好文分享]
    在台灣,我們不太思考「什麼是該學的」,只在乎「什麼是會考的」

    學生時代的思考,我們著重在什麼是會考的,什麼是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數的,那到底,什麼又是我們該學的呢?
    -------------------------------------------

    過去二十多年來,教育界有許多改變,但少有改變的一件事是,我們一直在教改。

    教改了這麼多年,我們對教育有比較放心、滿意、樂觀嗎?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呢?有人說問題出在教育部長,有些人要總統負責,有人責怪老師和學校。但是,有沒有一些因素,是我們都忽略的呢?我從高中到大學的經歷,也許可以作為一個案例,和大家分享。
    在高一升高二的分類組,可能是人生第一個重要的選擇。當時,我心裡希望選一類,因為我對語言有些擅長,也對社會和人群好奇。我去書店或圖書館,一向直直走向人文社會書區。但我父母希望我讀三類,日後當醫生。我們吵了一架之後,三加一除以二,我讀了二類。我認為少讀一科生物,也是我的協商成果,還有些高興。當時並不知道這個決定,對我自己有什麼樣長遠的影響。

    高中在用功讀書當中過去了,直到聯考完,得到不錯的成績,才開始認真想大學和未來的事情。我突然發現,我看完工程類的科系,看到它們的課程,我一點也不好奇,也不想當工程師,這下子才發現誤會大了。

    在所有二類組可以選的科系之中,我發現工商管理系的課程,我相對不排斥。並且,如果日後成為成功企業家,例如林百里、張忠謀,似乎也對社會很有貢獻。進了這個科系之後,才再次發現,其實課程也無法讓我感興趣;林百里、張忠謀等企業家,也沒有讀過管理科系。我又誤會了。

    因為對工商管理系的課程、商管財金類書籍、財經報章雜誌都打不起興致,我不希望自己日後的工作,又沒興趣又不擅長,於是我開始找第二把刷子。當時政府在提倡生物科技,看來日後有前景,加上我小時候在祖母家院子裡種花拔草頗有美好回憶,於是我選擇申請雙修植物系。

    申請上植物系之後,讀了兩年,再次意識到,植物系所學的,並不是種花栽樹。那時,所有研究的重點都是細胞中的DNA,所以最重要的科目是生物化學,其中有許多要背誦記憶的專有名詞,還有無盡的實驗。這樣的學習內容,若反映了日後的職涯,那也不是我想要的,我發現自己再次誤會了。

    我要在一個不喜歡、也不擅長的領域繼續待下去嗎?日後要和其他喜歡又擅長這個領域的人競爭,我有可能卓越出色嗎?最後我仍然選擇,要回到自己比較關切的領域,也就是社會和人的課題。於是我在大學畢業後,再學習政策領域,成為政策分析人員。

    在高中和大學所學的數學、自然、商管,對我後來的幫助頗為有限,而我後來需要用的知識和能力,都在我24歲之後從頭學起。從後見之明來看,這樣使用時間的方式不太明智,我也浪費了頗多學習資源,我在植物系、工管系的學習機會,也許給另一個人會更適合。


    這該怪誰呢?該怪教育部長嗎?我選志願,是他建議、或他規定的嗎?我發現,應該檢討的,至少有一個就是我自己。我用輕忽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對我生涯影響重大的選擇。

    而我,也許不是少見的個案。在台灣,有不少家庭和學生,在選擇生涯目標時抱持輕忽的態度,認為少數的職業,例如醫生或律師,是最好的職業。適合每個人而且要優先爭取。在選擇學校科系時抱持輕忽的態度,認為讀某些學校科系就代表必然的成功,某些學校科系畢業的人日後會比較失敗。我們比較少思考「什麼是該學的?」,比較常思考「什麼是會考的?」、「學什麼有助於我的名次和升學競爭?」。

    這樣的學習模式所培養的孩子,長大之後,造就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又得到了什麼樣的生活呢?和我同輩上下五年的朋友,許多人過去和我一樣努力拼升學和成績,現在的工作環境卻是長時間加班,薪水不成長甚至倒退。這樣的學習方式,我們要繼續維持下去嗎?

    文章轉載自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5476/
    -----------------------------------------------
    活動資訊:

    4/12 接棒啟蒙志工招募說明會【台北場】
    對接棒啟蒙計畫有興趣的新夥伴聚會,我們想邀請您一同來聊聊台灣教育的現在與未來、天賦和熱情、體制與啟蒙、以及夢想接力。
    志工招募:http://goo.gl/J6EsLJ

    4/27 高雄生涯探索KNOW活動 【雄中雄女聯合場次】
    我們將前往高雄替雄中、雄女的同學舉辦生涯探索「KNOW」活動摟!
    活動介紹:http://thebatonproject.org/features/knowevent/
    志工招募:http://goo.gl/bYCKT9

    -----------------------------------------------
    發現美好的天份與熱情,為人所用 - 接棒啟蒙計畫
    http://thebatonproject.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