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亂碼轉換工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亂碼轉換工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亂碼轉換工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亂碼轉換工具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萬的網紅就是教不落 - 阿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說到 PDF 轉檔,在網路上有一大堆線上服務跟工具可以用,但大家應該都很常遇到二個問題,特別是當你從 PDF 轉成 Word 或 Excel 等 Office 格式: 1⃣ 中文亂碼 2⃣ 格式跑的亂七八槽 主要是因為國外的 PDF 轉檔網站在轉換時不一定會考量中文,因此造成文字編碼出問...

  • 亂碼轉換工具 在 就是教不落 - 阿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5-22 11:55:00
    有 148 人按讚


    說到 PDF 轉檔,在網路上有一大堆線上服務跟工具可以用,但大家應該都很常遇到二個問題,特別是當你從 PDF 轉成 Word 或 Excel 等 Office 格式:

    1⃣ 中文亂碼
    2⃣ 格式跑的亂七八槽

    主要是因為國外的 PDF 轉檔網站在轉換時不一定會考量中文,因此造成文字編碼出問題,而格式的部份就是技術面的事了,阿湯今天也分享一個免費的 PDF 線上工具 Acethinker PDF Converter Lite,不論是轉成 Word、Excel、PPT 都沒問題,阿湯測試後,中文 100% 支援,格式完整度至少也有 95% 以上,算是目前用過的 PDF 轉檔工具中(免費的來說)少數處理的好的,推薦給大家用看看吧。

    Acethinker PDF Converter Lite 使用介紹: https://steachs.com/archives/46297

  • 亂碼轉換工具 在 OSSLab Geek La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21 13:23:32
    有 19 人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6019118603397
    分享資安前輩 Kuon大大文

    剛好上禮拜收到了一座 WD DUO 3TB*2 Raid 1
    用戶說沒有設定密碼
    就算沒有設定用戶密碼 一樣有eDEK密鑰
    預設就是全扇區AES硬體加密
    拿起昂貴資料救援設備來分析.
    PC3000 跟MRT,從韌體Module 25,38讀出來
    WTF?Keyblock (eDEK不正確)解密錯誤...
    好 OSSLab Geek Lab還算看得懂論文跟原始碼
    eDEK除了韌體外,在硬碟Lba也有備份
    https://github.com/andlabs/reallymine/issues/45…
    不同晶片的 Keyblock LBA位置
    3 TB 5860528160
    3 TB 5860529539
    3 TB 5860533120
    都翻過了 都是00 都沒有eDEK...
    學前文Kuon大大查簽名
    57 44 76 31
    53 59 4D 57
    53 49 6E 45
    57 44 01 14 都失敗.
    https://github.com/andlabs/reallymine/issues/15…

    這案子搞到頭有點痛..看起來是都沒有人對WD DUO JMS561做過完整加解密分析.如果如同前文只是主控版損壞那就簡單..晚點再從與Usb to Bridge EEPROM內找看看eDEK

    看不懂前文請先看這篇
    https://www.osslab.com.tw/wd-usb-aes-recovery/
    資料救援真的不一定會100%成功,只是我們會盡力研究與處理.

    #OSSLab

    咚!

    #資料救援

    這兩天剛好有朋友資料掉了,也是 WD 外接硬碟系列,來分享我今年的處理過程。

    這篇會是個長篇,各位看倌要有心理準備 XD

    也因為早就預期是個長篇,所以想了很久卻一直沒有開動。

    ====

    [為什麼需要救援]

    7 月份辦公室事故,樓下的高溫粒子沿著 1) 管道間 或 2)玻璃帷幕與牆壁中間的夾縫 亂竄,管道間旁,除了窗戶冷氣外,還堆了一堆易燃雜物 (紙 & 塑膠包材),這些雜物熔點一到自燃,所以我在路邊吃冰淇淋的時候,可以看到火苗從窗戶冒出。

    吃冰淇淋的同時,我念茲在茲的只有硬碟(裡面的資料),因為備份用的幾十 TB 硬碟平常是離線儲存,擺在鐵櫃裡,而鐵櫃離火源非常接近....

    幸好火源在窗戶旁邊,所以很快被發現並被撲滅。

    到我可以進入現場,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鐵櫃,手摸到鐵櫃的第一感覺,更,鐵櫃是溫熱的 :(

    最重要的那顆 16TB 硬碟,是鐵櫃內最靠近火源的角落,連外包裝的紙盒都是燙的...,而且紙盒的底部,黏在鐵櫃上,我用力拔出來...

    熔化了 :( 心都涼了!(拍一下驚堂木)

    由於 1) 當時已經晚上 6 點左右,雖是夏日但天色已晚,室內當然因為事故無光源 2) 事故中間,開放進入現場不到 5 分鐘又撤離,二次燃燒

    所以,為了避免可能的三次燃燒(?),當下我就把 16TB 隨手一扔,連放進可以上鎖的鐵櫃都沒有,先搶救其他設備,逃離現場。

    因為我以為沒救了。物理毀損ㄟ...

    ====

    [取出硬碟]

    事後回想,把那顆硬碟隨便一丟,是個 #潛在的錯誤,因為如果後來建築物又發生什麼狀況,那硬碟可能就真的找不回來了。

    我使用的外接硬碟,是 WD My Book Duo 16TB,USB 3.0,外觀可以參考 [1],是亮銀色的外觀。

    事故第一晚,我想來想去,都覺得我太心急了,雖然那個外接盒,看起來快要 1/6 的比例熔掉,像是面積用 3x2 六等份排列時缺了一個角,是真的熔了一些東西。

    硬碟外接盒,外包裝是紙盒,紙盒內還有一組保麗龍用來固定硬碟外接盒,紙盒在鐵櫃內,鐵櫃還在,紙盒和鐵櫃接觸面僅有焦掉,代表熔點低於這兩者,Google 查了一下保麗龍和塑膠熔點,研判是保麗龍和塑膠被(鐵櫃傳導熱度)熔掉,溫度僅需要 50C~60C,也查了硬碟工作時溫度,大概還撐得住 70C 高溫。

    覺得應該慎重點,隔天就去把那顆熔掉的外接盒帶出來研究。

    這個外接盒是自帶 2 顆硬碟的,買來插電就可以使用,所以原本也不知道裡面長什麼樣。

    前面所提到的,亮銀色部分,研判是熱塑型塑膠,遇熱整個都軟化變形了,變形完一冷,就又固定住了,也就變得很難拆。

    我在拆解的時候,很怕塑膠去黏到硬碟的軟板或是堵住氣孔,那就麻煩了,幸好沒有。原來,塑膠裡面是一個(有各種小孔呈網狀的)鐵盒子,硬碟和控制電路板,都在鐵盒子裡面,變形過的塑膠只有黏在鐵盒子外圍。

    鐵盒子打開後,硬碟除了有碳粒附著和焦味外,外觀看起來都沒有受損。硬碟拆下來,我就把鐵盒子和塑膠丟掉了。

    ====

    [資料救援前置作業]

    事後回想,那個鐵盒子上面還有控制電路版,我在沒有確認電路板(或上面的 ROM)是壞掉的狀況下,就把它丟掉(因為塑膠碎片整個卡在上面,不想聞那個味道),是個 #潛在的嚴重錯誤。萬一外接盒的 1)控制晶片 2) I/O 演算法 3) 金鑰產生方式,依賴硬體,那我就真的救不回來了!!

    獲得硬碟之後,因為外接盒(殘骸和那個鐵盒子)被我丟了,所以要再買一組新的。

    當我上去 PCHome 看時 (原本的也是 PCHome 買的),我找到的是 [2],同樣都是 WD My Book Duo 16TB,[1] 和 [2] 的區別在一個是 USB 3.0,新的是 USB 3.1。

    舊款 USB 3.0 的在別的購物平台有賣,牌價要 2 萬多,新款 3.1 的只要 1 萬 6。

    #第一個抉擇來了,要買新款還是舊款?新款便宜個好幾千元,I/O 傳輸速度還比較快 ...

    後來我決定打電話,問 WD 的代理商聯強,我還記得是在高鐵接駁車回台南市區的路上。舊款各種容量它們庫存都還有貨,但 16TB 的只剩一台。

    #第二個抉擇來了,如果控制晶片都一樣,要買最小容量 6TB 就好,還是要跟原本一樣,買到 16TB?這關乎到 $$$$$$ 啊 ...

    我後來決定買舊款,因為我怕新款的控制晶片不同顆,而且買了一樣容量 16 TB,因為在跟聯強工程師通話過程中,得知一個資訊,我覺得我得 Sector-by-Sector 複製了 ....

    聯強:「WD 這個系列有 AES 加密」
    我 :「我知道,但我沒有開啟,我也沒設過密碼」
    聯強:「#就算你沒有設密碼_它還是有一組預設金鑰_而且是硬體加密」
    我 :「...」(我瞬間知道這代表的意義,以及對救援難度的增加!!)

    SATA-to-USB 轉接線,由於我手上原本的線材也在辦公室,當然得重買新的,跑去北門路買了 2 條。

    ====

    [第一次救援]

    在真的討論救援前,讓大家瞭解一下目前的資料架構。

    軟體 -- USB -- 硬體

    軟體: Data -- Linux EXT4 -- Linux LUKS -- USB
    硬體: USB -- Firmware -- HDD

    其中,LUKS 作了一次加密,Firmware 層又作了一次加密。也就是將硬碟拔出外接盒的時候,是 2 層加密,LUKS 的密碼是我設的,外接盒 Firmware 設的密碼,#我不知道!!

    舊的外接盒中的硬碟,稱為舊硬碟,新的類推。

    由於不知道新的控制晶片,會不會偷偷寫入 metadata 到舊硬碟,我不敢貿然的將舊硬碟插入新的外接盒,所以,我直接用 2 條 USB-to-SATA 傳輸線,採用 Linux dd 整顆對拷。

    對了,我在拆舊硬碟的時候,有特別注意硬碟的順序。

    每一次 copy 前,我都會檢查 3 次命令列參數和磁碟資訊,看看 if 和 of 有沒有設反 (設反就會把舊硬碟資料覆蓋過去....)

    #三十小時過去,16 TB 總算拷完

    拷完將新硬碟插回新的外接盒 (儘量不使用舊硬碟),這樣就搞定收工了。

    .
    .
    .
    .
    .
    .
    .
    .
    .
    .
    .
    .
    .

    (USB 接上電腦) WTF!!!Linux 認不到 LUKS Header,這樣代表在 Firmware 那層的解密就有問題了!我可是 Sector-by-Sector 對拷,怎麼會這樣?

    #啟動備案,透過 USB-to-SATA 傳輸線直接對新硬碟 I/O,直接在這層就先破密,不使用外接盒。

    為什麼會有備案呢,因為我以前讀過 "got HW crypto? On the (in)security of a Self-Encrypting Drive series" 這系列文件 (參考附圖一),知道 WD 外接盒系列加密演算法有漏洞,想說趁這個機會練習一下。

    找了一些 GitHub 專案,要來對 WD 外接盒加密過的硬碟,進行破密,結果一直出現錯誤訊息,回去看 Source Code,發現是 Signature 找不到。

    回去對照簡報檔 和 Source Code,發現外接盒 Firmware 會將 Metadata 存到硬碟的尾部,為了識別 Metadata,有一組固定的常數 Signature。

    沒有找到 Signature,當然就意味著無法讀取正確的 Metadata。仔細讀過工具的 Source Code,發現沒有支援 8TB 的 offset (用來定位硬碟尾部位置),新增了一組我自己算的 offset,還是沒有找到。

    有可能是我算錯,所以我改寫了工具,直接在一個比尾部更大許多的範圍,開始暴力搜尋 Signature,還是沒有找到。

    囧了,只好直接拿起 Linux hd 指令,看 hexdump 結果,在我搜尋許多位置後,在 4TB 位置,觀察到一件事,就是 4TB 之後的內容都是 0x00!!

    不對啊,我記得我這組外接硬碟使用超過 2/3 了,在有加密的情況下 (而且這個情況是雙重加密),不可能大量的 0x00 啊 ...

    我重新思考了所有可能性,最後,發現了一件事情,我新買的 USB-to-SATA 傳輸線,外包裝盒寫著 "支援 4TB",它又沒說是 "最大支援 4TB" 阿 @@ TMD 採到雷!!!

    我要找的 signature 會配置在硬碟的尾部,也就是 4TB~8TB 之間,傳輸線讀不到,當然找不到。

    ====

    [第二次救援]

    第一次救援的時候,我們家三寶還沒出生,中間那個禮拜特別忙,忙完三寶就出來 "Hello World!!\n" 了,所以,第二次救援已經是在月子中心處理的 XD

    這次不用(雷雷的) USB-to-SATA 傳輸線了,請家裡人從光華帶了一台 4bay 的外接盒,有確認支援到單顆 8TB,而且故意挑沒有 RAID 功能。

    #RAID!各位看完前面的描述,都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情。WD My Book Duo 的 16TB,是由 2 顆 8TB WD 紅標組成。

    當外接盒 WD My Book Duo 插進電腦時,預設只會出現一顆外接硬碟。也就是說,這個外接盒的預設模式,要麼是 JBOD 要麼是 RAID 0 (以下通通簡稱 RAID-like)。這也是我前面提到,我必須特別注意,2 顆 8TB 硬碟順序的原因。

    #六十小時過去,真 16 TB 總算拷完
    .
    .
    .
    .
    .
    .
    .
    .
    .
    .
    .
    .
    .

    (USB 接上電腦) WTF!!!Linux 認不到 LUKS Header,這樣代表在 Firmware 那層的解密就有問題了!我可是 Sector-by-Sector 對拷,怎麼會這樣?

    #啟動備案的備案,不對,我沒有備案的備案了阿...

    我用前面提到的改寫過的工具,直接在一個比尾部更大許多的範圍,開始暴力搜尋 Signature,還是沒有找到。但硬碟尾部是有亂碼資料沒錯。

    重新翻閱文件 "got HW crypto? On the (in)security of a Self-Encrypting Drive series" ,你會發現文件是針對 WD 的 My Book 和 My Passport 系列的外接盒,這些都是單顆硬碟的外接盒。我的是 My Book Duo,多了個 Duo 也就多了個 RAID-like 的行為。

    很好,我的情況 no prior art .... 那麼現在的硬體處理資料的流程將會是:

    #第一種可能,USB -- AES -- RAID-like -- HDD
    #第二種可能,USB -- RAID-like -- AES -- HDD
    #第三種可能,USB -- 我不知道 -- HDD

    而韌體面,Signature 也有可能換一個未知的,但這點和上面的資料流程,都非得對韌體逆向工程才會知道。

    我甚至都已經想過,寫 Linux 上的 FUSE 或 dm-* module,自己疊 RAID-like + AES 的透明轉換層 ... 如果我知道 AES 的 Key 的話,#可是我不知道阿。

    坦白說,這個時候,我心都涼了,#我真的覺得救回來的機率很渺茫了。

    要特別注意,這時候無論是新硬碟在 WD My Book Duo 裡面或是 4bay 外接盒,都無法正確判斷是 LUKS。

    我可是 dd 的說,雖然不是 ddrescue,但拷貝過程就算有 bit error,對解密的錯誤擴散過程,也相當有限阿,除非好死不死,bit error 剛好發生在 Metadata 結構吧。

    ====

    [第三次救援]

    #這時候有馬比無馬好,有馬才能當活馬醫 XDD

    我想說,好,至少我已經有一份 1:1 的備份了,把舊的硬碟按順序,插上新的 WD My Book Duo。

    視窗彈出來了,不是小算盤,是 GNOME Disk 彈出來要求我輸入 LUKS 密碼的輸入框,嘿嘿,輸入密碼,16TB Get Back :)

    這次前面有一些錯誤,資料能 100% 救回來,真的是運氣好。另外,也是 WD 的演算法有考慮到一些東西,至少沒有完全依賴控制電路板。

    #我都已經準備好要逆向韌體了,雖然好玩,但還是資料救回來比較重要!

    ====

    #自己的硬碟自己救

    收工。

    [1] https://support.wdc.com/product.aspx?ID=134&lang=en
    [2]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A6H-A9008G9W6?fq=/S/DRAA6H

    #牆壁文

  • 亂碼轉換工具 在 就是教不落 - 阿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6-12 21:39:48
    有 91 人按讚


    阿湯介紹過不少將 PDF 轉 Word 檔的工具,但如果你的檔案是中文,轉換後不幸變成亂碼,那通常就是要自己重新打字了,這篇介紹一款 PDF 內容擷取工具,可以完整的將 PDF 檔的內容依圖片及文字各別分離取出,很方便唷😀

    https://steachs.com/archives/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