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校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校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校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校薪水產品中有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了幫助疫情下家境困苦的學生,校長白天在學校勞累一天後,晚上堅持到超市上夜班,把打工的薪水全捐給他們🧔💘👍...

中校薪水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32:42

#20200327📰 宅經濟興起 外送員的商機與危機 根據勞動檢查處調查,全台兩大外送平台共有五萬名註冊工作者,且有增長的趨勢。據市場研究顧問機構「凱度洞察」線上問卷平台統計,16歲到60歲的民眾當中有40%平時會使用外送點餐服務,並且全台約有587萬人曾經使用過外送平台點餐。外送商機的日益發達與...

中校薪水 在 ⒹⓄⓇⒶ謝雨芝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3 04:29:32

後面的南瓜好可愛😍😍 白雪公主真的還好❤️❤️ 又要來徵人啦 符合條件的趕快私訊我推薦或報名呦👶🏻✨ 11/5錄影 主題一:大學就做到這些事 當別人在讀大學在鬼混、翹課、夜衝,你卻已經在大學的時候完成了不凡的成就,達成自己的夢想?像是開演唱會、發明專利、出專輯、出書? 主題二:這些行業薪水竟然這麼...

  • 中校薪水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0 07:58:03
    有 303 人按讚

    為了幫助疫情下家境困苦的學生,校長白天在學校勞累一天後,晚上堅持到超市上夜班,把打工的薪水全捐給他們🧔💘👍

  • 中校薪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1 08:24:51
    有 2,054 人按讚

    前兩天,有網友私訊來問一些電廠問題,因為很多都不懂,所以到最後變成了兩人的工廠經驗吐槽大賽。

    吐歸吐,還是有很多可以拿來分享的有趣案例,人生就是這樣,跨出去看一看隔壁產業,相似度常常比不同的要高很多。這邊講一點忘記補充給這位朋友的經驗。

    一個最基本的,被老師傅「洗臉」,唸書時代總覺得書本寫的應該OK啊,出去後就被洗得很慘。不是老師傅真的很聰明到哪,是經驗比你多,久了就曉得,產業中的經驗遠比你看很多重要。

    像是,10多年前有需要,想起大學同學家裡做塑膠射出,上門拜訪。人家伯父也沒超高學歷,但這行經驗數十年,不過下午喝杯茶的時間,整個從北到南,哪些縣市跟廠商,擅長做什麼,適不適合我們的需求,一次搞定。可有趣的是,想找我幫忙問的客戶,離這邊距離沒有幾公里,怎麼會沒想到找鄰居問問?

    答案是,客戶生意做大了,對附近的變化,留存的是印象,老闆只覺得,新北這邊不是塑膠射出廠都倒掉了,剩下的都是很小的代工廠,問了也沒用。呃。。。然後我問了問廠長,他反倒還有去周邊的小廠問,業務也整區都掃過了,只是老闆不怎麼相信,所以找我們供應商問。

    然後我就傻了,因為等等要去跟老闆講一下這個私下請託的忙,我要講的全部是老闆不想聽的,他認為都是過期的資料。所以解決方法,把同學家長說的產業資訊,包裝成另一套經歷千辛萬苦才查到的故事,然後交差。(老闆其實有稍微查過網路)

    很瞎?根據產業不同,差異會很大,職位不同也會不一樣,越偏公家機關的基層,沒打算爬到高位的越不會這樣,反正鐵飯碗不會因此被扣薪開除,又沒想當局長,何苦編好聽故事給上級聽。

    有工會相挺的國營、大型企業,就會比公務員又好一點,私人企業中組織性高的又會好一點。結論就是越傳產,或是競爭力越大的,這種現象反而又變多。經理廠長,能混到這個位置的,很會察言觀色,知道讓老闆有故事可以看。

    就遇過一個中校營長退的軍官,被請去當廠長,一年不到就被請走的例子(後來去觀音工業區的廠當主管),後來聽被請走的理由,大概是不知變通,覺得事情都沒推動,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呃,聽完之後的想法是,其實以前也都沒有推動啊(汗)。我們只是把一件沒有做到的事情,說成努力中、有點進展、接觸到誰了,只是最後功敗垂成。老闆以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有努力過至少學個經驗也不錯。

    其實喔,老闆沒有錯,他是在台灣經濟加工奇蹟年代崛起的,從一家5人小廠,花了20多年時間變成50人的中型廠,只差一點時運,或許也是上市上櫃的董仔。他的經驗就是愛拚才會贏,去衝了才會知道,有做比沒做好。

    我也不會說他錯,那時候我的老闆跟股東群,都是這種出身,對自己的技術極有自信,認為留洋回來的一群智障。然後周末跟留洋的後進吃飯,聽他們罵這些老闆都是智障,怎麼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根本靠運氣打造台灣經濟奇蹟。

    呃,這好像也沒錯。(就陪他們笑吧)

    所謂的虛耗,很多都是陷入這種狀況,老闆只想聽符合他經驗的,於是有管理經驗、技術專業的,因為講的狀況不符預期,久了就不受信任。而那些「奸臣」就是因為講好聽話,才爬到這個位置?絕不可能,沒有點能力弄好廠務基本運作,是做不到這點的,只是民間競爭強度高,不學會察言觀色的能力,無法生存。

    久而久之,形成各位看到的老闆都不聽人話。但歸根究柢,就是他的生活圈,全部都是類似經驗的人,他真的知道過了20、30年,世界改變很多嗎?至少我個人的衝擊是,講到奈米科技,每一個都說自己知道,然後講出來就讓人「。。。您說的是 = ="」。

    那些學歷比我高很多的學弟妹,或是業界的後進,並不是錯的,而是情境錯誤。因為他們提的各種改善方案,或是怎樣產業現況,若不是投入成本太高,或是砍到既有的員工,就是跟這些現役老闆之間管道所知完全不同。

    這是誰的錯?沒有人要負責,每一個人都要負責。

    因為,每一個人都在求生,都在找尋對自己最理性的選擇。對我們來說這樣做才會賺錢的方法,對你來講可能就是扣薪調職,家計立刻出狀況的痛苦。換當事人是你,必定強烈反彈。

    所以,要確實讓事情可以推下去,讓上頭跟下屬願意做事,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破壞他們的認知太多,第二個就是傷害到的利益不大,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人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本能,這一點跟你的學經歷沒有關係,就算是學歷很低的藍領勞工也一樣。當發生了重大變故,需要立刻改變的狀況,只有在自己薪水、前途不受太多影響下,才會接受改變的需要。不然,就會開始找尋各種陰謀論(老闆的小三害的),怪罪特定的對象(新來的廠長A錢),替自己的情緒找個出口。

    而且,不只是為情緒找出口,不滿會累積,隨時銃康新的主管,因為不相信新的做法會成功,只要把新做法鬥倒了,就可以證明舊的方式正確。然後就能夠把自己相信的故事,寫下完美的句點「新廠長果然貪錢才要老闆改方法」。

    我常常站在供應商、協力廠的角度,而且因為不會把他們喝酒說的心內事,銃康主管所幹的壞事講出去,才累積許多小人物的行為故事。信任很難培養,我只要講一次出去,就是徹底的背叛,不用三天馬上傳遍附近各廠的基層勞工耳朵,「此人XXX不值得相信」。

    很多主管級的人物,會失去對員工的控制,往往就是不經意犯下了這種錯誤,讓員工感受到被出賣,自此在也得不到現場真實的資訊。老闆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哪個人風評極差,這個人評價還好,背叛只要一次,永遠不會被忘記。

    這種事情碰多了,你有一天會赫然領悟,就像是閃過一道靈光,徹底覺悟到管理學中,講到各種不可預期的失誤,必須要留下空白時間、多餘資源,軍事上要有預備隊,凡事儘量有緩衝地帶,有深刻的體悟。

    尤其是,當你遇到曾經身為老闆,現在卻在那邊當藍領勞工的案例,你會得到跟現在的老闆完全不同的經驗分享。一個是怎樣失敗,一個是如何成功,失敗的案例千奇百怪,成功的例子往往相似度很高。

    成功的老闆,告訴你的故事,往往欠缺細節,只說這樣做那樣做就贏了,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自認成功的秘訣不會跟你講。失敗的老闆,會沉重的跟你說,那個原物料沒備好,就只差了一點點,然後就交不出貨,賠錢被銀行追,逼著去貸民間的...很多,各種都有,共通點就是連鎖反應。

    在這些故事中,旁觀者最多的就是業務,各廠跑來跑去,有時候抓著去吃飯,站在旁邊常常說風涼話,講的都是「早就說了這樣做就好了」、「前幾年就跟O董說那樣就不會失敗了啊」。

    呃,呃,呃。。。

    真的是風涼話,因為同樣的論點你講了三年。"Orz
    三年前的情境跟現在一樣嗎?這就跟希特勒崛起一樣,拼命說德國經濟即將崩盤,只有相信納粹才能得救,每年都講講到1929經濟大蕭條,就變成先知了。

    總之,說這麼多過去的東西,經過10年以上大概也都過期,沒有多大參考價值。

    我想講的是,多觀察這個社會,會發現很有趣的。常常A產業的人談到自己業內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是如數家珍,甲經理愛諂媚、乙經理管不動下屬,老闆KKK很愛聽順順的故事,股東JJJ只想聽跟他投資有關的。

    你明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化不是那麼簡單,怎麼A產業的人講到B產業,就是B產業的王董高瞻遠囑,陳執行長都會聽身邊專家的話哪像我們老闆。全部都莫名其妙變成立志傳的歷史人物???

    難怪學長會說,讀社會科學多年,比不上你去產業界直接觀察形形色色半年。好的MBA會講無數成功失敗案例,讓你領悟到一套武功心法,爛的課程只會教你做一大堆模型,學了招式但出去被打假的。(然後怨恨這個世道不公)

    碰過好幾行,其實各行各業抱怨的本質幾乎都相同,遇到的人事問題全部都一樣。啊不就廢話,人是長的不一樣嗎?

    想通了就會豁達很多事情,就不會看政治事務,把每一個人都臉譜化(中國用語)。

    #話說作夢夢到FGO100連抽大爆死是什麼預兆
    #問題是我沒有玩FGO

  • 中校薪水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0 10:28:38
    有 44 人按讚

    荒腔走板的議場  

    與其吵著在不在議場內
    倒不如請電信公司公布
    昨日上午1130手機定位
    讓市民瞧瞧議員在哪裡
      
    ——————
    技術性退場是議事攻防的手段之一
    但通常是人數佔少數的一方
    見對方在場的人較少時發動突襲
    讓審理中的法案或議案暫緩
      
    國民黨長期在高雄市議會佔有優勢
    開議第一天
    只因邱于軒的杯葛而流會
    還丟掉手中的報告書
    這叫做監督市政嗎
      
    官員就站在你們眼前
    隨你怎麼問怎麼罵
    這情況就如同邱于軒把林園高中校長找來
    整場不問營養午餐的問題
    要官員回答看不看得懂她的公文內容
    還有評斷她的文筆好不好
      
    邱于軒花個人的質詢時間也罷
    昨日的大會時間
    為了一個送大會備審報告就耍性子
    一整天的會議就這樣泡湯
    這樣的政黨
    真的不用給他們席次
    只是浪費市民的稅金
      
    最可笑的是 #陳麗娜
    跟著 #邱于軒 離場
    還跑到 #台灣基進高雄黨部 臉書嗆聲
    宣稱自己在場沒搞失蹤
    議事人員點名不到
    公報上記錄的就是不在場
    資深議員連這點都搞不懂
      
    如果有一支球隊
    上場時頻頻投出觸身球保送
    野手恍神常常漏接
    打擊時亂揮棒
    讓對手局局攻下十分
    這支球隊和球團卻常抱怨大家罵他們
    要球迷只能監督贏球的那一方
    自己從不檢討為何戰績低迷
    請別忘了
    你們的薪水和議會所有開支
    全部都是用人民的稅金支應
    表現太差
    直接解散
    回去當個鄉民或直播主
    也許還可以靠斗內維生
      
    #議員身上該裝追蹤器
    #開議時間開啟

    新聞連結
    高雄議會藍席次優勢還技術性退場 總召認:流會不是唯一方法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10411/6PF2PRBBU5CNBAPOE6D3KYAY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