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經濟現況2023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經濟現況2023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經濟現況2023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經濟現況2023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Joe's invest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Joe:「最近華爾街和機構持續看好美股的反而比較多,FOMC會議前,美股如果漲的越高,我反而比較悲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國經濟正從擴張初期過渡到中期階段,歷史經驗顯示,值此過渡階段,股市出現盤整為正常現象,市場聚焦Delta變種病毒風險、通膨以及聯準會政策行動可能造成股市波動,然而,從目...

中國經濟現況2023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13:34:18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4/10-4/16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日本核廢料擬排入海中 中韓台表達抗議  根據中央社報導,日本政府於本月 13 日表示,將把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廢水,於稀釋為日本標準 1/40 後排入海中。此聲明引發中國與韓國的嚴正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本的決...

  • 中國經濟現況2023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10:54:12
    有 417 人按讚

    Joe:「最近華爾街和機構持續看好美股的反而比較多,FOMC會議前,美股如果漲的越高,我反而比較悲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國經濟正從擴張初期過渡到中期階段,歷史經驗顯示,值此過渡階段,股市出現盤整為正常現象,市場聚焦Delta變種病毒風險、通膨以及聯準會政策行動可能造成股市波動,然而,從目前情勢來看中國武漢肺炎Delta變種病毒對美國的影響仍屬可控,聯準會因經濟強勁復甦而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對於股市的影響應是暫時的。

    再從企業獲利來看,第二季美國企業財報表現亮眼,根據Factset統計第二季S&P500企業獲利預估成長88.8%,儘管因基期因素,美國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將在第二季觸頂後放緩,然而,觀察第三、四季獲利預估仍將維持兩成以上的年增率,2022年獲利預估將再成長近一成,整體獲利仍相當穩健,高盛證券將2021年及2022年S&P500企業每股盈餘預測分別從193及202美元上修至207及212美元,預估企業及家庭將是美股的重要買家,今年以來至七月底止,美國企業宣布的股票回購總額達6830億美元,僅次於2018年,預估2021年全年股票回購上看7260億美元。另外,目前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達5.4兆美元,較2020年初高出1兆美元,鑒於美國實質利率處於歷史低檔且聯準會至2023年晚期可能都將維持近零利率水準不變,預期超額現金將為家庭購買股票提供資金,將2021年底S&P500指數目標自4,300點上修至4,700點。

    儘管美國8月消費者信心降至近十年來最弱,通膨預期也居高不下,各大基金經理人仍預期美國通膨升高只是「過渡性」,再加上美國企業第2季財報亮麗,華爾街樂觀預期美股多頭走勢將會更長,但不確定因素包括企業盈餘及獲利率成長能否持續超高,美國8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70.2,為2011年12月以來的最低,反映民眾憂心通膨攀揚與新冠肺炎疫情惡化將抑制支出,並導致未來數月的經濟成長趨緩,消費者8月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略降成4.6%,仍偏高,對未來五到十年的通膨預期則升至3%,追平2013年來最高水準。

    不過,主要基金管理業者依然預期,美國通膨為暫時性的。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長海菲爾認為,將出現一些通膨,但通膨不會失控,他仍押注「通貨在棚帳行情」,看好能源與金融類股、日本股市,未來資產證券投信公司全球投資長查德哈也認為,在中期間,聯準會(Fed)將壓抑美債殖利率,且貨幣政策仍將比通膨走勢落後,因此「通貨再膨脹行情」概念股仍具吸引力,最近上市公司陸續公布的季報顯示,美國企業盈餘和獲利率表現搶眼,高盛與瑞信分析師已經調高了S&P500成分企業未來12個月的預估獲利成長率,並上修S&P500目標價到4,949點,比目前高11%。

    基金經理人最關切的還有中國武漢肺炎Delta新冠變種病毒及中國成長減緩的影響,專家也擔心Fed致力於減少失業,可能導致工資上升,衝擊未來幾季的企業獲利,另一隱憂則是拜登政府可能提高企業稅率,長期多頭分析師、Yardeni Research總裁Ed Yardeni表示,他仍看多美股,高估值將成為新常態,並認為由於生產力正處大幅成長初期,目前通膨現況不會重演1970年代的惡性通膨。

    Yardeni表示,聯準會在去年市場低谷、S&P500預估本益比跌至12.7 倍時大舉進場,撐起股市後預估本益比便飆升至22倍至今。目前華爾街平均預計S&P500今年每股盈餘為200.51美元,2022年為218.92美元,Yardeni預測,今年第二季將看到獲利成長的高峰,下半年企業成長約20%到30%隨後放緩,這仍然意味著企業獲利將提高至歷史高點,並將推動股市走高,現金的貨幣供給量比疫情前高出大約5兆美元,這幾乎相當於一年的名目GDP,因此,他預估22倍的本益比將成為新常態,考量到華爾街共識預估2023年每股盈餘將達到230美元,屆時S&P500將上看5060點。

    針對近期飆升的通膨,他認為只是暫時現象,不會重演1970年代的惡性通膨,當時最大的問題是生產率下降,導致價格成長相對快速,而現今生產力正在成長,目前正處於生產力大幅成長的初期,約以2%左右的比率成長,預計2025年將成長至4%,並再出現一段停滯期,就如90年代初的科技革命一般,當時創造巨大的生產力,Yardeni反而更擔憂勞力市場的成長狀況,勞動力成長率現在不到1%,Yardeni看好進行科技整合的工業、醫療技術和科技業。他認為利用技術力可抵消勞力短缺、提高勞力生產率。藉由科技整合,鐵路、物流、卡車這些產業能夠節省成本,提高營運效率。

    隨著美國與中國的紛爭持續,供應鏈將不得不遷出中國,工業類股便擁有優勢,有了技術整合,這些企業在遷移過程能保有成本效益和移動效率,而醫療技術產業因疫情期間使遠端醫療快速發展,除了數位化發展,mRNA技術也是一個看點,Yardeni表示他仍看多美國股票,此外中小型股估值相對於大盤股而言處於歷史低點,當未來經濟恢復正常,這些類股估值有望回升。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02980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72765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76299

  • 中國經濟現況2023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00:05:14
    有 680 人按讚

    Joe:「其實昨晚FOMC會議記錄,我認為沒有那麼鷹派的,搞不好年底才會縮減QE,而不是9月,但是市場就是先殺科技股和成長股,扣除大型的科技權值股,很多成長股其實跌得東倒西歪了。」

    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美國進一步財政刺激政策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壓力,並警告正出現物價持續上漲的風險,可能需要提前升息,這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情勢急劇收緊,新興、開發中經濟體的資本大量流出,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說,美國正從疫情中加速復甦,預計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將達到7%,這會透過增加貿易使許多國家間接受惠。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6%。然而,通貨膨脹持續上升情形比預期還要持久。

    IMF表示,其他國家面臨大宗商品和食品價格上漲,目前正處於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儘管市場預期未來幾年大宗商品價格仍將受到抑制,但已開發國家通貨膨脹發展各不相同,英國、美國和歐元區的通貨膨脹將上升更快,而諸如日本等其他國家則保持低迷,雖然美國等一些主要已開發國家考慮進一步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將有利更普遍的成長,但也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壓力。若價格持續上漲可能使美國提前收緊貨幣政策,這恐對新興、開發中國家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擴大經濟復甦程度的差距。

    Kristalina Georgieva再次呼籲G20國家採取緊急行動,應加快對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她還示警全球正出現「雙軌復甦」惡化的現象,美國、中國、歐元區等國家正在迅速反彈時,許多國家經濟復甦狀況正在落後,若接下來6個月迅速採取行動便能拯救超過50萬人的生命,IMF正與世界銀行等機構合作,計劃推動500億美元資金以終結疫情,越快接種疫苗將能使全球經濟產出增加數兆美元。

    IMF敦促各國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並密切關注通貨膨脹和金融穩定風險。美國銀行認為,未來2~4年內美國通貨膨脹率至少有2%到4%,而全球央行未來6個月內就將開始緊縮,只有一場大崩盤才能防止他們這麼做,推升通貨膨脹的主因是資產、商品和住宅的漲價。事實上,5 月美股財報季中,美國企業提及通貨膨脹次數是2020年3倍之多,美銀策略師當時就示警,「暫時性」的惡性通貨膨脹已在不遠處。德意志銀行日前也警告,聯準會對於高通貨膨脹現況無視,使全球經濟坐在「定時炸彈」上。儘管對於Fed所謂的「暫時性」,市場一直是持高度懷疑態度,但這還是被Fed作為決定貨幣政策的基礎,從目前的點陣信號看,Fed要到2023年才升息,而那時候,通貨膨脹率很可能已經來到了兩位數。

    美銀首席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認為,雖然美國過去100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3%,2010年代為2%,2020年為1%,但 2021年迄今,通貨膨脹的年化成長率為8%,在財政刺激、經濟成長、商品及住宅通貨膨脹實質上已經永久化的情況下,還是有這麼多人相信通貨膨脹只暫時性的,這實在是令人摸不著頭腦,雖然美股幾乎每天都在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這超級派對現在正在走向散場,而導致其落幕的因素包括高價股票的通貨膨脹,轉向鷹派的央行,疲軟的經濟成長等。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6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Fed官員在會議中談到了縮減購債,部分官員暗示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來得更快,並且當中伴隨著通貨膨脹升溫過快,不過官員多數心態認為不應操之過急,並且任何政策轉變必須在市場做好充分準備下進行。多數官員同意,經濟尚未達到重大政策轉變所需的「實質進一步進展」標準,部份官員認為,縮減購債的標準比原先預期的還要更快達到,其他官員則表示應該在評估進展及宣布改變購債計劃上保持耐心。

    Capital 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表示,6月份會議紀要顯示「Fed不如我們所想像一般那麼鷹派」,特別是Fed對於短期內縮減購債的支持力道有限。在6月份的會議中,Fed維持利率接近於零及購債速度不變,不過暗示可能開始討論調整政策,官員也預測可能提早升息。自上次利率決策以來,多位Fed官員表示,他們認為是時候啟動如何縮減購債的進程。

    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Mary Daly表示,聯準會(Fed)或許會在年底前開始縮減購債,稍微收回對美國經濟的額外支持,但主張 Fed 不急於升息,美國經濟表現良好,考慮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縮減購債是合宜的,「當然時間表可能隨著時間推進而有變化,但我認為經濟的確開始靠自己運轉得愈來愈好,代表我們可以收回一點貨幣寬鬆,但當然不是全部收回。」

    Fed內部正在辯論何時與如何展開縮減購債。目前Fed透過每月收購800億美元公債和400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支撐經濟,直到就業和通貨膨脹朝Fed目標有「顯著的實質進展」,Daly是今年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成員,有貨幣政策投票權,亞太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Raphael Bostic預測Fed最快將在2022年底前升息,到了2023年Fed將會有兩次(升息)行動。Bostic還提到,經濟正朝著「實質性進一步進展」的方向前進,預估2021年稍晚 (多月後) 放緩購債步伐。

    Bostic:「若接下來數據與近期水平相當,我會感覺我們已經達到那個標準。鑒於可能性極大,我認為未來數月籌劃啟動減碼購債是完全適合的。」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表示,今年和明年的通貨膨脹率將會超過2%,失業率降至4%以下,因此預測Fed 最快明年會升息,Kaplan不是今、明年FOMC票委,但到2023年將有投票權。他提到,經濟可能會比人們預期地更快達到Fed減碼購債的門檻,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呼籲Fed要盡早開始縮減量化寬鬆計畫。

    截至目前,聯準會已有三位官員表態明年升息,包括Raphael Bostic、Robert Kaplan,還有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James Bullard,Bullard為明年FOMC票委,他表示,在經濟成長快於預期,尤其是通貨膨脹速度,物價壓力正處於上世紀80年代初來的最顛峰,預測Fed將在2022年末首次升息,因為Fed在遏制通貨膨脹壓力,傾向更為強硬是很自然的。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73705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7899?exp=a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708/5ZXLVYBYJFAMDNOXAI5DFFQRCA/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70307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4743?exp=a

  • 中國經濟現況2023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6:14:18
    有 2 人按讚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鼓勵用電端參與供電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1年5月6日 週四 下午4:41

    氣候暖化,推動淨零碳排已是各國施政重點,歐盟預計2023年開徵「碳關稅」,依排碳高低對進口商品課稅;美國與中國大陸今年4月也共同發布「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宣示未來將合作減少碳排放以對抗氣候變遷。因應國際趨勢發展,工研院今日深入臺南科學園區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邀產學研專家從節能端、管理端、電源端、供應鏈端等四面向分享電力觀念與技術,期望產業能與供電端攜手合作,共同為降低碳排與穩定供電貢獻一己之力,幫助臺灣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研討會邀請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台灣電力公司業務處費率組組長陳建嘉、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與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分別以「以ESCO能源管理輔助達成智慧工廠關鍵應用」、「因應第二尖峰之需求面管理策略」、「綠電交易之現況與展望」以及「碳權管理及產品碳足跡熱點分析」為題,向產業分享最新電力觀念與技術發展。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隨美、歐、加、日、韓等上百個國家表態支持氣候政策及允諾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最關注的重要行動,工研院今年3月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將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與產業技術發展策略藍圖,並宣布全院將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在電力發展上,想要降低碳排放又能穩定供電,需建立自己的電力承載順序,於電力系統面對用電量攀升及負載端多樣需求時,除評估電力供給面需求面及相關成本及風險外,也要納入考量降低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最佳電力資源組合,帶動台灣電力永續發展。

    劉文雄說,近年全球半導體需求激增,帶動國內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對用電需求逐步增加,因此研討會特深入科學園區,希望透過專家分享,讓產業能夠積極參與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實現電力承載順序的思維,讓供電穩定不再只是發電端的責任,藉由所有人攜手合作,產業不但能落實國際減碳目標,還能降低用電成本,創造能源、經濟與環境三贏局面。

    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指出,所謂「能源技術服務業」是指提供廠商能源效率相關全方位改善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ESCO可透過三部曲幫助產業節能,第一部曲從最基本能源與資源管理優化做起,包括電能監控、需量管理、空調管理、水質監測,將全廠水電油氣納入監管;第二部曲是透過機電設備聯網構成的設備與機台管理,以機聯網或感測器蒐集製程機台資料;最後透過已知的能源資訊與機台資料進行智慧分析與預警來優化產能與良率,逐步打造智慧綠色工廠。

    台電業務處費率組長陳建嘉說,隨再生能源持續併入電網系統,供電間歇性將對電力調度帶來挑戰。台電除強化傳統發電能力,也針對電力需求管理推動因應策略。在需量反應方面,短期將配合系統需求抑低夜晚尖峰,中長期則發展多元時段與創新方案,並參與電力交易市場投標。時間電價方面,短期持續提高用戶時間電價的參與,中長期則在用戶最小影響下進行電價時間帶調整,希望透過發電端用電端共同努力,滿足電力系統需求並降低碳排放。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表示,隨台灣電業走向自由化,綠電交易經過近年醞釀發展逐漸開花結果。國內第一波綠電交易案在2020年5月完成,由13家業者共同完成,實際申請轉供容量超過90MW,預估年度綠電總交易量超過1.1億度以上。國內半導體大廠也與離岸風電廠商簽署綠電購電合約,轉供容量高達920MW。今年俗稱「用電大戶條款」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上路,可預期未來產業會有越來越多綠電需求,將可進一步帶動綠電交易的發展。

    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也強調,各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對企業碳排放量予以價格化,但對其投資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允許轉為「碳權」,可抵換其排放量或販售與其他有需求的企業。產業需密切關注政府與國際間的碳權管理遊戲規則,並掌握自己的碳排與有制度的執行碳權管理。

    工研院綠能所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強調,歐盟、美國等碳關稅的潛在壓力,促使產品碳足跡計算開始受到關注,產業要為產品減碳需要先盤查產品的碳足跡,困難處是蒐集上游原料供應商複雜的碳排數據很耗時間和精力,工研院特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投入淨零碳排相關創新研發,發展出整體解決方案「永續碳管理平台」,除能進行碳足跡盤查、計算、分析,還能協助產品走向減碳設計,也能把碳盤查成果進一步結合企業環境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以利打入國際綠色供應鏈,進攻零碳利基市場。

    附圖: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7%A5%E7%A0%94%E9%99%A2%E6%94%9C%E6%89%8B%E7%94%A2%E5%AD%B8%E7%A0%94%E9%BC%93%E5%8B%B5%E7%94%A8%E9%9B%BB%E7%AB%AF%E5%8F%83%E8%88%87%E4%BE%9B%E9%9B%BB%E9%82%81%E5%90%91%E7%84%A1%E7%A2%B3%E9%9B%BB%E7%B6%B2%E6%96%B0%E9%A1%98%E6%99%AF-08415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