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韋禮安 WeiBir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專輯 Sounds of My Life 數位平台點播:https://orcd.co/soundsofmylife 🔔 訂閱韋禮安官方頻道 : https://pse.is/WeiBird_Sub 被困在你離去的那晚, 剩我一人的世界,是場漫長的雨季。 多年後偶遇,那一刻才驚覺, 原來,我還...

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 在 林詩涵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42:26

. 今年的生日也是受到身邊朋友的愛戴了 有每一年都不缺席的我們小筑寶 @winnie._.1215 今年拜科技所賜在1月10號的晚上 給我叫foodpanda過來快遞了一顆生日蛋糕 和往年一樣的貼心 去年送電動牙刷 今年還準備電動牙刷的替換刷頭 內容豐富的生日卡片及滿滿的回憶殺 還有我們瑪麗貓的飾...

  • 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07:50:31
    有 157 人按讚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 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 在 江佩津 PeiChin Chi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10 17:30:58
    有 114 人按讚

    今天在中時副刊有跟書同名的《卸殼》,一整版看來其實十分壯觀,這一篇其實是大學時期的舊作,但也算是銘記了某一部份、最重要的時光。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310000860-260115?chdtv
    ⠀⠀⠀⠀⠀
    --
    ⠀⠀⠀⠀⠀
    童年的記憶裡有一片沙灘,貝殼俯拾皆是。
    ⠀⠀⠀⠀⠀
    ⠀⠀⠀⠀⠀
    每一次的家庭旅遊,我們都必定要到那裡的沙灘上去晃過一圈,逡巡來回只為覓得一片自己未曾見過的貝殼,帶回分袋並標上曾經去過的景點,不知不覺地,已經收藏了整整一箱。幾年過去,家中經濟不如以往,家庭旅遊的次數減少了,終至再也未曾一家人出遊,那箱屬於童年的祕寶仍安安穩穩地擺在書桌下,與異國的紀念品一起收藏著,直到消失在記憶的角落中。
    ⠀⠀⠀⠀⠀
    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夢,箱子裡的貝殼原來全都是活的寄居蟹,牠們在睡夢中被帶走,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睜眼醒來成群地竄逃。
    ⠀⠀⠀⠀⠀
    牠們就這樣背著家到處走著,這樣與家緊緊相依。
    ⠀⠀⠀⠀⠀

    ⠀⠀⠀⠀⠀
    大學學期結束了,整棟宿舍的人來來去去,腳步急促地上下樓梯,在走廊上來回奔跑,隱隱地躁動著遷徙的氣氛。走廊上堆疊著比人還要高的紙箱,室友的爸媽們進出著催促女兒趕快動身,不消一刻鐘的時間,原本嘈雜的房間便歸於靜謐,而我就坐定在這些聲響中,穿上最好的一套衣服,卻沒有離開的打算。
    ⠀⠀⠀⠀⠀
    暑日將至,我沒有回家,說是要留在台北打工不回去了,若是回鄉,工作會難找得多,從期末考就開始不停地投履歷,最後是找到了個文書處理的工作,輕鬆、但乏味。看著朋友同學們一個個回家,各個笑顏逐開,親密的、交惡的,如今都不在這座城市中了。
    ⠀⠀⠀⠀⠀
    不回家的真正原因只同幾個親密友人提過,住了十幾年的房子因為一些法律問題而匆匆賣掉了,十分倉促。在上來台北唸書前其實就已被母親告知可能要搬家,但真正發生時,就連母親都措手不及。
    ⠀⠀⠀⠀⠀
    「再不賣,就要被法拍了。」
    ⠀⠀⠀⠀⠀
    「賣的價錢遠不及當初買的一半,我好難過……。」
    ⠀⠀⠀⠀⠀
    夜裡常常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在電話裡哽咽,連帶著我也失聲問道:「那你要去住哪裡?」
    ⠀⠀⠀⠀⠀
    「旅舍吧,我也不好意思再回去娘家了。」
    ⠀⠀⠀⠀⠀
    我問母親要不要我回去幫忙打包,她說不用了,她不想讓我看到家裡頭散落著打包行李的模樣,像極了逃難,「難看死了,」她說。晚上工作結束她一個人收拾家當,夜深了,以棉被裹身睡在沙發上,四周是以黑色大垃圾袋建築起來的堡壘,垃圾袋裡頭裝的是一整個家的歷史,如今是被匆匆包裹於袋中,等待遷徙進另一個陌生的倉庫裡。
    ⠀⠀⠀⠀⠀
    一個家的崩毀,竟是如此地簡單。
    ⠀⠀⠀⠀⠀
    我想起記憶中的那個家,在小巷轉角,兩個人住略嫌大了點的透天厝,填塞的全是母女倆捨不得丟的家用品,門口越堆越高的紙箱放的是母親工作需要的物品,也是母女兩人用來抵禦外界關懷的殼。房子的產權出了問題時,也都是母親一個人隱忍著,直到她那肉身再也無法承擔,才戲劇性地爆裂而出,家族裡的人訝異無比,但那時,也無法挽回了。
    ⠀⠀⠀⠀⠀
    爆炸發生之時,我選擇逃避,刻意疏漏母親打來的未接來電,讓手機響了整夜,刻意冷漠以待假裝自己不為所動,當母親在電話的另一頭聲淚俱下時,我佯裝鎮定地在人群中談笑。
    ⠀⠀⠀⠀⠀
    也許不願回家,是為了逃避見到母親的倦容吧。
    ⠀⠀⠀⠀⠀
    暑日的台北看來格外陌生,所有可以聯繫的人都走光了,也許他們也在逃難,提著笨重的行李、站在郵局窗口寄送體積龐大的學生包裹、在高鐵的排隊隊伍中搓手等待,想要自渾沌的異地生活逃回熟悉的環境裡;但其實之所以在異地生活,也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決定,想要到大都市來開開眼界。
    ⠀⠀⠀⠀⠀
    而我留下來學習一個人生活,一個給予自己的課題。猶如生活在孤島上,每天固定時間去打工,三餐一個人草草解決,比較多的時刻是待在自己的房間裡讀書寫作,看似愜意,但隱隱仍是有什麼放不下。打電話回去得知母親已經離開了家,住進旅館。
    ⠀⠀⠀⠀⠀
    「很簡陋,但是我總是沒辦法順利地上廁所,你知道我不願意上家以外的廁所。」
    ⠀⠀⠀⠀⠀
    因為旅館本身沒有停車場,所以每天十點下班以後,母親都要在旅舍的周圍繞許多圈,才能覓得一個車位。
    ⠀⠀⠀⠀⠀
    「晚上十一點多,我會跟路邊的一隻小土狗聊天,牠很乖,每天都會等我回來。」她說:「你不跟我說話,我就跟牠說。」
    ⠀⠀⠀⠀⠀
    電話的另一頭,我只能說著「嗯,」再多的話也無法出口。
    ⠀⠀⠀⠀⠀
    夜已深,馱著沉重負荷的母親走在巷道中的模樣,不知為何,想像起來格外熟悉,她是否背負著的就是家呢?躺平在宿舍的床上、躺平在旅館的床上,我們都躺在一張屬於自己、卻又不屬於自己的床。
    ⠀⠀⠀⠀⠀
    一個人靜靜注視著那黑暗,失根的感覺特別強烈。
    ⠀⠀⠀⠀⠀

    ⠀⠀⠀⠀⠀
    現在再去到沙灘上,都不撿貝殼了。
    ⠀⠀⠀⠀⠀
    曾經見過公視拍的一部紀錄片,寄居蟹因為沒有了可以棲身的殼,紛紛選擇棲身於瓶蓋之中。一直覺得寄居蟹是種很可愛的生物,因為長大了而不堪使用的殼會褪去給較小的同伴使用,有種生生不息的旺盛。只是現在牠們只能選擇棲身在不具有任何歷史的居所,一個褪去之後隨即成了廢物的居所,人類看了是驚愕,牠們住起來想必也不會太舒適。
    ⠀⠀⠀⠀⠀
    那不是家。
    ⠀⠀⠀⠀⠀
    家應該是怎樣的形體呢?不是旅舍、也不是宿舍,那都只是一個棲身之所罷了。在宿舍中,一切從簡,因為只是暑假暫住的房間,所以期末時打包的行李到了新的處所,也都沒有打開,只有需要時才會在箱子中翻找。遙想南方的旅舍,不知怎地,我只能想到泛黃的床單、幽暗的走廊、老態龍鍾的領班,每一個房間都蘊含著一個故事,而母親就身居其中。
    ⠀⠀⠀⠀⠀
    那是關於一個女人的尊嚴。
    ⠀⠀⠀⠀⠀
    父母離異時,母親曾帶著年幼的我回娘家住,每天母親從娘家出門上班,久而久之鄰居們竟有了閒話。祖父母是愛面子的人,自然承受不起這樣的壓力,母親又何嘗不是?初出社會的她便用了所有的薪水,苦苦攢下來的,買了間透天厝,在當時不算便宜,而這一住就是近二十年,直到它不再屬於我們。
    ⠀⠀⠀⠀⠀
    彼時年歲尚輕,可以說是遇人不淑,才得寄人籬下;此時已是徐娘半老的年紀了,想必更是止不住街坊鄰居的嘴碎。
    ⠀⠀⠀⠀⠀
    靜靜地我在台北回想這一切,是最不願意觸碰的部分,就像褪去殼的蟹體一般,白軟的肉身脆弱易感,對於外界的風吹草動感受特別深刻。窗外下起暴雨,便會希望母親不要淋濕了,而這些話,我是從來無法同她說出的。為此我常常怪罪於東方人的含蓄內斂,較西方人的大膽示愛比起來,東方人實在保守得多。
    ⠀⠀⠀⠀⠀
    直到我再度將武裝的殼裝上,才敢搭車回家。甫下客運便到外婆家落腳,卻是按捺不住地往外跑,在黃昏的公車總站,等待那班引領我回家的公車。
    ⠀⠀⠀⠀⠀
    隊伍拉得很長,搭這班公車的人不少,但班次卻不多,常常要把車體空間運用到極致才能塞下所有歸心似箭的人。我躋身在他們之中,體會到的是過往背著書包回家時從未感受過的,我也許是要歸去,歸去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漸漸地有人下車了,新鮮空氣逐漸充盈老舊的冷氣車裡,坐在博愛座上的老人打著盹,我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象,它們將不再屬於我。
    ⠀⠀⠀⠀⠀
    下了車,我像是要闖入什麼軍事重地似地緊張難耐,走入熟悉的小巷,位於街角的那棟透天厝真實地如夢似幻。我想起上大學以來第一次回家,搭了五個小時的夜車,一整夜僅是淺眠,頭昏腦脹地到了家門口,發現母親正敞開門等著我回來,我拎著巷口買的飯糰與她一起吃過早餐,待她出門上班之後,在床上睡得酣熟。
    ⠀⠀⠀⠀⠀
    此時鐵門深鎖,身上還留著鑰匙,但想必是打不開了。屋裡頭透出亮光,我實在希望那是母親忘記關的一盞燈,總是會有那麼一盞燈照亮整個夜晚,直至白日才將其關上。我懸念著幾個書櫃的書如今去了何方,那些童年時期留存的美好又是流落何處,我想將它們統統都帶回北方,不再分開。
    ⠀⠀⠀⠀⠀
    在屋外徘徊已久,也許我只是期望門會再度打開,與母親見到我在門外的驚訝神情,而那是無可能的了。
    ⠀⠀⠀⠀⠀
    再度搭上那班帶我回家的公車,而這次,它將帶我永遠離開。
    ⠀⠀⠀⠀⠀

    ⠀⠀⠀⠀⠀
    寄居在外婆家的日子,母親會暫時跟我一起住,離開暫居的旅舍。
    ⠀⠀⠀⠀⠀
    晚上十一點盼到母親下班回來,紅色行李袋裡是她的換洗衣物。外婆家的人都早睡,十點就準時將鐵門鎖上,不消一刻鐘整幢房子便陷入死寂。我與母親在這幢巨大的房子裡,吃宵夜、看電視,享受僅有可以相聚的時光,因為我知道,明天早上當我醒來,母親就已經出門上班了,而我也不會在此多做停留,頂多是一個周末,周一一到,我回到台北繼續打工。
    ⠀⠀⠀⠀⠀
    兩人之間鮮少有交談的時刻,大多時候都是直盯著電視螢幕,母親也從不過問我在台北的生活,只是偶爾還是會嘮叨幾句,而我也只是虛應故事。像是共有的默契,兩個人都不碰觸到共同的傷口--那些家具都去了哪裡?將來會有地方安置嗎?
    ⠀⠀⠀⠀⠀
    而我們,又要如何過下去呢?
    ⠀⠀⠀⠀⠀
    熄了燈以後,兩個人睡在同一張床上,已經是許久未曾與母親同枕而眠,卻聽見身旁的人來回翻身,怎麼樣也睡不著。
    ⠀⠀⠀⠀⠀
    凝視著眼前的巨大黑暗,似乎要將人窒住了。我抱著的是母親自家裡帶來的抱枕,那是戰亂時刻唯一能夠搶救出來的。
    ⠀⠀⠀⠀⠀
    黑暗中,母親說:「一定要再買一棟屬於我們的房子。」聞此言,淚水不知不覺地沾濕了枕頭,奇異的是我卻也因此安適地睡去。
    ⠀⠀⠀⠀⠀
    與母親同時入夢,靜靜地,我竟感覺到家。
    ⠀⠀⠀⠀⠀
    隔日早晨,見到母親坐在床沿整理行李,正準備去上班。她扛起那個紅色行李袋說:「妳一回去,我就要去住旅舍了。」
    ⠀⠀⠀⠀⠀
    畢竟是沒有留下來的理由。
    ⠀⠀⠀⠀⠀
    我細看母親的臉,以及她肩上斷了一條帶子的行李袋,好不吃力,忽地有些不忍,我還是沒有辦法對她說愛、好愛妳這種字句,只能替她搬其他的家當進車。自玻璃門的反光見到馱著大購物袋的自己,我也同母親一般,變成寄居蟹了啊。
    ⠀⠀⠀⠀⠀

    ⠀⠀⠀⠀⠀
    離去之前,母親扛著一袋我高中時的衣服,還有從小到大收藏的玩偶,問我有什麼需要留下的。我看了看,原以為已經失去的這些又開展在面前,但我依舊是擺擺頭說都不用了、不需要了,然後讓這些東西堆到陰暗的倉庫裡。
    ⠀⠀⠀⠀⠀
    有一隻玩偶是當年高雄尖美百貨虎年的娃娃,不知道為什麼母親把這隻拿了出來,時序也來到虎年,這過了整整十二年,尖美百貨早就不存在了,而家呢,我也遲遲不敢回頭去想。
    ⠀⠀⠀⠀⠀
    我說這些衣服跟玩偶就捐掉吧,也不戀棧,小時候苦苦收藏的泰迪熊過了十幾年依舊十分新穎。母親挑出了幾件休閒服說要留著穿,我不忍看。還有那些書,母親說:「書多得可怕,目前都堆在跟人借的倉庫。」我已經不期待自己有天會買房子,然後把這些書都收回,一本一本地放進書櫃裡收藏。若真有那麼一天,這些書也早已經流離在時間的變動之中,難以尋得。
    ⠀⠀⠀⠀⠀
    要說人生有什麼值得失去,我想可以失去的太多了,而每每失去的都是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東西。
    ⠀⠀⠀⠀⠀
    把這些東西一箱一箱地搬上車,送到暗不見天日的地方,我突然覺得,再失去什麼都無所謂了,反正接下來的人生裡,我也只會再失去更多更重要的東西,而無力阻止。
    ⠀⠀⠀⠀⠀

    ⠀⠀⠀⠀⠀
    回到台北以後,只帶回一些家當,多半是書,還有一些是異國的紀念品,其中有一小袋當初忘了標記日期以及地點的貝殼,安安靜靜地待在袋中。
    ⠀⠀⠀⠀⠀
    小時候的我,總愛撿拾那些在沙灘上安穩躺著的貝殼。
    ⠀⠀⠀⠀⠀
    到附近去買頓晚餐時,走進一條人聲鼎沸的巷子,混雜著脂粉味、油煙味、人的氣味,以及人們吃完麻辣鍋後談天混雜而成的城市的氣味。
    ⠀⠀⠀⠀⠀
    離開這裡,轉進另一條巷子,走回自己的房間。
    ⠀⠀⠀⠀⠀
    接到母親的電話,她說:「舅媽他們在日本買了房子,說不定哪天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房子了。」
    ⠀⠀⠀⠀⠀
    我們都期待著那天的到來。
    ⠀⠀⠀⠀⠀
    我感到空氣裡有什麼隱隱生根,空氣飄散著肉眼不可見的孢子,緩緩地落在乾枯的大地,外頭下起無聲的雨。走到窗旁,我靜靜看著大雨過後蓬勃開展的菌落。生命充滿著平安喜樂,平靜非常。
    ⠀⠀⠀⠀⠀
    轉身望向桌上袋中的貝殼,許多隻寄居蟹已挑好了適合牠們尺寸的殼,身居其中,牠們狼狽的蟹體再也不必在砂地裡磨出傷痕,這些殼,如今都找到了真正從屬的處所。
    ⠀⠀⠀⠀⠀
    我恍然想起母親背上的重荷,以及附在自己身上那些無以名之的傷悲,如今似乎都已卸下,困擾著我們的那些,都已不復存在了。

  • 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 在 蘋果vs西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3 12:07:09
    有 858 人按讚

    前幾天去參加LG全方位衣物護理專家一日體驗活動,重新認識了「LG全方位衣物護理專家」的概念,LG推出了一套完善的衣物清潔解決方案包括TWINWash洗衣機、免曬衣乾衣機、LG styler 智慧電子衣櫥,讓我們用最省時省力省空間的方式處理家中各式各樣衣物問題,讓衣物、玩偶不要成為小孩的過敏原。而且全產品內建wifi,可以用手機監測用電量,未來可與時俱進,軟體升級,讓衣物家事更有效率。
    聽完這次全方位衣物護理專家之中的TWINWash雙能洗還有免曬衣乾衣機的詳細功能讓我又更了解他的實用性。

    首先,LG的TWINWash雙能洗完全打中我,全球首創一部雙機,可以上下分開同時一起洗衣。上機是大容量的洗脫烘滾筒洗衣機,下機是可以放少量衣物的直立式迷你洗衣機,有時只想洗一兩件衣服可以獨立用這台,更省水省電。這台可以將深淺色衣服分開洗,避免染色問題,以前不知道丟了多少件白色衣服,有了這台就不怕!也可以貼身衣物跟襪子分開洗,因為有衛生問題(該不會你們家的是一起洗吧!),再加上兩隻每天都要洗在學校玩的髒髒的校服,一定要跟貼身衣物分開洗。

    以我來說,我覺得分開洗好重要>< 可以不用再為了分類而洗好幾次衣服,也不用再因為怕交叉感染或衣量少而手洗臭襪子、貼身衣物,可以省掉我好多時間~~而且一台洗衣機就做得到,以現在家裡坪數20多坪來說,根本不佔空間。滾筒洗衣機墊高後,也更好撈衣服了,不用彎腰很辛苦。

    另外我最喜歡TWINWash的是它細分了很多功能,
    上層的滾筒容量大,寢具被單、毛巾清洗完全沒有問題;小孩的玩具、絨毛娃娃,每次都讓她們哈啾哈啾;或是裝飾比較多、比較柔軟精緻的衣物,TWINWash都有不同衣物專屬洗滌模式,讓你也不用煩惱怎麼洗、洗多久才能洗得乾淨。

    另外讓我很心動的是LG免曬衣乾衣機,前陣子我的朋友也在問我一樣的問題,就是他想要買乾衣機,但是買什麼好?
    這次參加完體驗活動之後我更能確定,為了安全省電又快速,這台乾衣機好優秀!

    以前我的衣服只要曬在陽台,就有空汙問題、灰塵問題、雨天曬不乾的問題,常常曬完又是灰濛濛的一層,像沒洗過一樣。而且兩隻每天換校服衣量大,洗了來不及乾,實在蠻困擾的。有時候會拿一些進來到房間使用除濕機,卻不知道這樣更容易造成黴菌、灰塵等過敏原在室內孳生的問題😱
    一般曬衣還有棉絮的問題,一般曬衣是無法將衣服上的棉絮過濾的!
    所以穿著室外曬好的衣物在身上,過敏體質的人,會不舒服的。免曬衣乾衣機有非常細密的濾網,可以再次過濾棉絮、微塵,只要每天在乾衣行程完成後清理棉絮,都不需要再找原廠每年固定保養,省了好多費用!
    除了衣物之外,家裡最常洗的就是大浴巾、毛巾是最難乾的,不然就是收下來的毛巾粗糙硬梆梆,使用LG乾衣機,烘完之後觸感很蓬鬆柔軟~
    另外像是我們家的絨毛玩偶,放久了塵蟎是很可怕的,家裡如果有LG乾衣機,使用輕拍除塵模式,孩子的絨毛玩偶就可以殺菌除塵,消除過敏源~

    更讓消費者放心的是,LG的產品都是變頻馬達還保固10年,新年要到了,別忘了除舊佈新喔!

    阿木分享當天活動照片給你們。
    更多LG都在這裡: https://www.lg.com/tw

    購買全方位衣物護理專家產品加購LG styler 現折1萬3,搭配「LG智慧家庭聯享節」好禮拿不完!
    https://www.lg.com/tw/promotions/201917buy
    https://www.lg.com/tw/2019iotsp

    想要購買前先體驗「LG全方位衣物護理專家」產品,可以到 @Touching感溫咖啡 喝杯咖啡洗衣,也可以到LG 服務中心暨智慧家庭聯網體驗館 (台北市內湖區基湖路3巷47號1樓)免費使用洗衣喔~


    #LG全方位衣物護理專家 #LGTWINWash #LG免曬衣乾衣機

  • 不要的玩偶怎麼處理台北 在 韋禮安 WeiBir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29 13:00:11

    🎧 專輯 Sounds of My Life 數位平台點播:https://orcd.co/soundsofmylife
    🔔 訂閱韋禮安官方頻道 : https://pse.is/WeiBird_Sub

    被困在你離去的那晚,
    剩我一人的世界,是場漫長的雨季。
    多年後偶遇,那一刻才驚覺,
    原來,我還留在那個晚上。


    韋禮安 Sounds of My Life _懺情篇
    「紀錄為愛所困的一場雨季」上集《不用告訴我》
    下集《這樣好嗎》:https://youtu.be/f63W-EaHP_k
    姚淳耀 温貞菱 /特別演出
    美國獨立製作人影展優秀導演獎 /黃婕妤 編導

    # 關於前任
    # 愛情斷捨離太怨
    # 被困住的原來只有自己
    # 住在同一個城市的你早已往前走
    # 到我永遠無法碰觸的遠方
    # 雨季何時會停
    # 不用告訴我

    韋禮安最新創作專輯「Sounds of My Life」
    取樣朋友的真實心情、赤裸的懺情紀實
    紀錄為愛所困的這場雨季。
    上集「不用告訴我」

    【故事大綱】
    兩個分手失聯多年的戀人,五年後突然偶遇;
    男人跟以前差不多,女人卻成熟煥發、身邊多一個伴。
    晚上男人接到女人約吃宵夜的簡訊,
    意味著什麼呢?
    忘不了舊情?還是只想看自己笑話?
    男人會赴約嗎?
    該用什麼表情,見自己的前任呢?





    不用告訴我 Don't Tell

    詞 WeiBird 韋禮安
    曲 WeiBird 韋禮安

    怎麼我 總是躲不過這場雨
    你一句 就把我 送進了雨季

    這條路 我只想一直走下去
    沒盡頭 也是種 永恆的約定

    就讓我 一直走 一直錯 一直走
    只要你不開口 就不需要回頭
    就能一直擁有這樣的你和我 所以

    你不用告訴我 他算什麼
    這場夢 太脆弱 禁不起被說破 所以
    你不用告訴我 因為我懂
    再近的 平行線 永遠不會交錯 讓我
    卑微地享受
    片刻的永久

    我知道 你只想 分享這秘密
    給自己 最相信 依賴的知己

    殊不知 我不想 揭開誰的底
    因為我 只能夠 存活在謎題裡

    就讓我
    一直走 一直走 一直錯 一直走
    你不開口 我就不要回頭
    我要一直擁有這樣的你和我 所以

    我想我 終究躲不過這場雨
    就一次 把自己 徹底地澆熄

    這秘密 容許我 留給我自己
    我心裡 永遠留 個地方給你


    ──♫─工作人員名單 Staff Lists ─────────────────────────

    藝人經紀 & 音樂製作 Artists Agency & Production|耀聲音樂有限公司 Awesome Music Inc.
    總經理 General Manager|韋禮安 WeiBird
    總監 Director|黃淩嘉 Linda Huang
    藝人經紀 Artist Manager|李語溱 Mao Li
    行政總務 Office/Administrative Support|廖婧紋 Melrose Liao
    版權經理 Publishing Manager|謝佩芙 Peggy Xie 


    ♩ 音樂製作 Song Credit
    作詞|WeiBird 韋禮安
    作曲|WeiBird 韋禮安
    製作人 Producer|韋禮安 WeiBird、蔡尚文 Aven Tsai
    編曲 Arrangement|韋禮安 WeiBird
    鋼琴 Piano|Michael Arrom
    弦樂編寫 Strings Arrangement|Philip Lassiter
    小提琴 Violins|Josh Smith
    大提琴 Cello|Josh Smith
    和聲編寫 Chorus Arrangement|簡朝崙 Titan Jian
    和聲 Chorus|簡朝崙 Titan Jian、邵慧芸 Shao
    製作行政 Production Administrator|廖婧紋 Melrose Liao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s|蔡尚文 Aven Tsai (Vocal)、陳以霖 Yi Lin Chen (Chorus)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Lights Up Studio (Vocal)、大小眼錄音室 Twin Eyes Studio (Chorus)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宋星凱 Sean M. Sinclair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ff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Derek Snyder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Polygon Audio
    Original Publisher|Awesome Music 耀聲音樂
    Sub Publisher|Universal Ms Publ Ltd
    TWFG72001006


    ♩ MV製作 Music Video Credit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Company|不聽話映畫有限公司
    導演 Director|黃婕妤 Remii huang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陶磊 Lei Tao
    製片 Producer |江修杉 Johnny Chiang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 |楊育承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atant|冷若瑄、何語樂、李宥
    攝影師 DOP|潘星佑
    攝影大助 First Assistant Camera|王士偉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張育甄、簡靖宗、柯奕甫
    劇照師|周書羽
    燈光師 Gaffer|余志祈
    燈光大助 Best Boy Electric|陳重佑
    燈光助理 Electrician|林盈宏、魏嘉慶、林文祥
    燈車司機|何政達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周志憲
    執行美術|王筱恬、王家瑜
    美術助理|沈昌緯、鄭宇軒、葉芷菱
    美術場務|呂彥霆
    造型師 Costume Designer|羅宛怡
    造型助理|黃憶柔
    梳化|曹崇英
    梳化助理|顏琳軒
    小美 Cast |温貞菱
    温貞菱經紀團隊
    經紀人|雷建容
    執行經紀|徐小涵
    經紀公司|紅花鐵馬映像所有限公司
    MAX Cast|姚淳耀
    姚淳耀經紀團隊
    經紀人|Lisa
    執行經紀|陳爾婕
    經紀公司|青春期影視娛樂有限公司
    小美男友 Cast|Jay Meador
    交通 Transportation|陳建生大車隊 張裕芬 李文宗 林俊良 余元昌
    酒吧老闆|林昶廷
    酒吧服務生|楊育承
    Bass手|孟柏帆
    鋼琴手|鄧韶宣
    鼓手|林楚涵
    酒吧接吻情侶|劉于暐、姚君翰
    酒吧群眾演員|鄭子昱、陳羿含、吳奇穎、楊曰彤、郭韋廷、郭盈妤、戴亞盛、張元甫、陳柏任、劉筱君、廖兆晴、馮聖祺、劉瑋玲、紀柏丞、林慶泓、林振玄、劉奕中
    剪輯師 Editor|林佳穎 Rémi Lin
    調光師 Colorist|TimeLine Studio 時間軸 馮鈞稜
    特效 Visual Effects|林貫洋Guan Lin (Finger and Toe)
    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貞寶企業有限公司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用力拍電影(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場地協力:
    台北捷運公司
    中山分局長安東路派出所
    Blue Note Taipei
    遼寧鵝肉大排檔
    Rebecca Bonbon
    珂珂瑪選物品販賣
    玩偶設計|布棉花
    車輛提供|王哲駿、陳宇倫、張詠傑


    ──♫─ 更多韋禮安 ─────────────────────────

    韋禮安 WeiBird FB|https://www.facebook.com/Weibird.official
    韋禮安 WeiBir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eibirdmusic/
    韋禮安 WeiBird WeiBo 微博|https://www.weibo.com/weibird

    #韋禮安 #WeiBird #不用告訴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