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二見習:一般外科】
.
我們算是比較早開始見實習的醫學系。大一的時候就自由跟診過幾次(心得之前有寫過,放在導覽~),而大二開始全部的人都要到醫院去跟著病房護理師見習。為什麼是護理師呢?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將來都是醫師的好夥伴,所以學校希望我們能夠提早到醫院去了解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不要變成對護...
.
【大二見習:一般外科】
.
我們算是比較早開始見實習的醫學系。大一的時候就自由跟診過幾次(心得之前有寫過,放在導覽~),而大二開始全部的人都要到醫院去跟著病房護理師見習。為什麼是護理師呢?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將來都是醫師的好夥伴,所以學校希望我們能夠提早到醫院去了解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不要變成對護理師頤指氣使ㄉ醫森!
.
第一站來到一般外科。病房裡主要都是準備或已經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其中包括有各種癌症(食道癌、大腸癌等等)的病人,也有許多因罹患糖尿病而導致末端循環不良,產生潰瘍的患者。另外,也有少數病人是門診手術(例如鼻中隔手術)術後住院觀察的。
.
在見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位血管較細、較沉的老先生,需要放置靜脈留置針進行治療,但是護理師試了好幾次都無法打到靜脈。我們站在他的床邊,看到每次下針他都痛得整個臉扭曲成一團,而針頭卻沒有成功置入靜脈。護理師屢次建議他頸部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免於一再挨針的痛苦,但是前幾次老先生因為怕痛而拒絕了。好不容易得到他的同意,通知住院醫師準備進行,他卻反悔了。後來再去詢問,發覺他並不了解放置這導管的功能,經解說後他才欣然接受。雖然教科書上都鼓勵大家要SDM,要讓病人參與臨床決策的過程,但取得「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
這次的見習也讓我看到護理師實際執行臨床工作的狀況:推著沈重的工作車一床一床的確認狀況,在給予病人藥物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確認身份、給藥途徑/時間/種類/劑量等資訊,還要回答病人及家屬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在交班時逐一向接手的護理人員說明每床狀況,並採取「事情做完才能下班」的責任制。而且工作的時候幾乎全程都是站著,超累QQ
.
除此之外也發現台語能力真的很重要,大醫院的住院病人很多無法流暢地用華語描述自己不舒服的情形,因此醫師若無法用台語和病人溝通,很可能會錯過重要的訊息。另外各地區也會有不同族群的患者,也應該要學一下他們的語言(例如義大的病人主要來自高屏地區,台語族群以外,也有許多客家、排灣/布農/魯凱/Kanakanavu/Hla’alua等原民長輩)。自己是外省家庭出身,身處北部也很難有講台語的環境。有機會的話是應該要好好學一下才對。
.
#醫學生 #醫學系 #醫師 #見習 #醫院見習 #臨床見習 #見習醫師 #preclerk #一般外科 #病房
一般外科實習心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未來科技改變快速,我現在看到的 VS 生活,跟我訓練完當 VS 的生活可能截然不同。
科技出現後,科別的界線會模糊,甚至不同科會彼此搶地盤,要怎麼去避免現在的選擇,造成 6 年後的遺憾?(怕誤上賊船的實習醫師)
--
9/24 (日)《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僅剩 4 成名額!
https://ymrf2017.innovarad.tw/event/
--
【未來無法預測】
人是沒辦法精確預測六年後的趨勢變化的,尤其細緻到醫學次專科的興衰,根本不可能,這點你要先看開。
現在癌症很紅啊,但檯面上我很尊敬的這些高手長輩,像是給我很多指導的中榮張基晟主任,他當年選做肺癌這領域的時候,患者一住院,護理站就是請病人先去買臉盆,因為那是打化療幾乎必吐的年代。當年的他,也不可能預測到後來癌症治療的風起雲湧。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預測能力不錯,那拿來預測次專科變化太可惜了,應該去預測股票走勢,以及樂透開獎號碼。對了,大哥您飛黃騰達買好幾座城堡的時候,請記得提攜小弟一下。
【找到核心感動】
為了克服這種不確定性,選科還是要從自己的特質開始思考起。
以我來說,我也喜歡治病,但對惡質家屬實在沒辦法,實習過程,有兩次與家屬的溝通出現問題,得總醫師出馬社交解決(不是講道理的那種),所以我知道,作為臨床醫師,當年的我,在社會互動上是有缺陷的。
不過,上了幾次 CXR 與 KUB 的教學課程,我發現自己對圖像解謎有興趣,自己去買了一些影像書來看,又能比同儕更厲害些,這個良性循環進展的很快,外調台大實習時,其他病房的實習醫師要報告前,會來找我教他們怎麼看。後來我開始自修 CT,也頗有心得。這些都是在畢業之前發生的事。
所以,放射科當然就是我的好選擇,因為我對影像有感,偏愛數位科技,人際溝通勉強能做,但不是太擅長。
【現在開始努力】
選好你喜歡的科後,在實習以及住院醫師時期,都應該努力。
以實習醫師來說,我既然選了放射科,那我到每個科去 run,都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放射科醫師」來思考,我能幫上什麼忙?我能學到什麼?
加護病房的患者照 X 光,要看那些疾病?而這些疾病該怎麼去看?
一般外科的患者開胃癌,之後用哪種吻合方法?Billroth I / Billroth II / Roux-en-Y 哪一種?這三種的解剖有什麼差別,在 CT 上有什麼不一樣?這三種分別會造成的 complication 是什麼?CT 如何診斷?又,Roux-en-Y 這個奇怪的字是怎麼來的?
這跟多數人的想法剛好相反。許多人是,我一旦決定要做什麼科,那我 run 其他科的時候,混過去就行了。這非常可惜,因為專業發展到一個程度,最後決定你是否偉大的,往往是跨領域的能力。偏偏一旦進入專科訓練後,與其他科的交流其實剩下會診,能以基層角色,自由出入一個科,並觀察所有人的工作,這可是實習醫師的特權!
像我實習、住院醫師訓練、主治醫師都在同一個醫院,當到主治的時候,開始要與其他科別合作,因為當年的用心,我知道各科有哪些人,個性與想法跟我比較類似,合作自然快,也容易成功。
--
9/24 (日)《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僅剩 4 成名額!
https://ymrf2017.innovarad.tw/event/
--
【跟上世界等級】
進入住院醫師訓練之後,一定要買你們科的書來看,沒空閱讀沒關係,目錄先看完!
這是因為,世界的醫學與台灣的醫學並不一樣。世界的醫學是一個完整體系,各種疾病、診斷、機轉、治療都有。但你的醫學訓練,受到健保與訓練體系影響,你只會看到「健保給付下能治療的疾病與能做的 procedure」,以及「主治醫師做不來而需要你幫忙」的工作。
以我的放射科來說,在沒讀書之前,我看 procedure 的數量,就認為 intervention 就是肝癌 TAE、膽囊膽道引流以及泌尿相關引流為主。但讀了書才發現,intervention 領域的 textbook 那可真的是從頭做到腳,像是疼痛介入、導引切片、血管內技術等都有做,但因為台灣健保的給付,以及各醫院不同的科別分工,使得我們很專精於少數幾個 procedure,廣度上卻少了些。
所以,你需要給自己一個世界級的框架,在學習時,才不會見樹不見林。
做到這種程度,其實你不用擔心潮流改變的。就像我做心臟電腦斷層,這是有名的「心臟科搶放射科飯碗」的領域,但你真在這個領域的人會發現,心臟科最多搶走缺血性心臟病這塊,講到手術後心臟,以及先天性心臟病,還是幾乎都放射科醫師的天下。
有人說,可是你看核醫,要不是有 PET/CT,光靠傳統檢查,都漸漸萎縮了。要是選核醫,那不就麻煩了嗎?但是同學,生命會找到出路的。台灣核醫界的生活品質,以及論文發表量,在各醫院往往都名列前茅,或者你真要發展,像長庚團隊的核醫,從 PET/CT 發展到跨國研究,再發展到 MRI 研究,再發展到 PET/MRI 研究,真的是「事在人為」。
--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研討會,我們找來各種科別的 10 位講者,針對 4 個非常重要卻沒有人跟你說的主題,精準分享!
- 眼前困難:Reviewer 這一關
- 發展策略:專注讓你事半功倍
- 起步最難:大師們已經忘記的辛苦
- 未來展望:學術訓練開啟的各種可能
【有什麼具體好處?】
✔ 四大主題,其他地方聽不到。
包括:reviewer 老實說、研究主軸經營策略、真正由剛起步成功的人分享起步注意事項、學術訓練之後的人生道路有多寬廣。
✔ 新思惟舞台上所講的內容,獨一無二。
我們策展規劃的內容,讓講者們在台上與你分享的,就是更有趣、就是更實用。
✔ 校長親自主持的問答時間,廣獲好評。
過去在線上讀書會的鍛鍊,知道大家想問什麼、想聽什麼,有效總結並引導方向,避免天馬行空式的發散討論。
9/24 (日)《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僅剩 4 成名額!
https://ymrf2017.innovarad.tw/event/
一般外科實習心得 在 陳德中的正念天空 - Mindfulness / MBS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急救中的正念
文:蔡宏斌醫師 (整合醫療照護病房主治醫師)
https://zh-tw.facebook.com/ntuhhint
(蔡醫師目前也正參與正念減壓(MBSR)課程,前兩天剛上完一日禁語正念,以下心得經其本人同意,在此與大家分享之)
---------------------------------------
感謝最近的「一日禁語正念體驗營」活動,讓我在當天晚上值班可以用上功夫。話說在寶山醫院假日值班也很少碰到一夜三次急救呼叫9595狀況,且發生在同一病房。我看某外科系病房值班的PGY(畢業後一般醫學)女醫師,不停地幫病人壓胸,幾個小時下來已臉色發白,碰上的都80多歲老人的突發緊急事件,現場集合全院廿多位值班住院醫師與intern(實習醫學生)。
我是此時唯一穿長袍可以坐鎮指揮的主治醫師,在確認急救盡力仍無法挽回時,負責與受驚的家屬溝通,讓無效醫療可以停止,也差遣現場醫護人員解散,讓家屬有最後陪伴長輩的空間,而該簽的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文件也完成,不再讓病人受苦。
這三場急救都讓我應用到正念的功夫,了解忙亂急救現場的所有人員位置、任務。當小小房間擠滿廿個人,許多還是很嫩的年輕醫師,領導者需要以正念和清楚的指令,來執行團隊有效任務。
第一場急救卅分鐘有救回來,解散時我聽一位intern跟我說:「老師我好有成就感,雖然只會壓胸!」
第一次救回的病人,在廿分鐘後心臟又不跳,我們又被呼叫到現場繼續急救,經過10多分鐘病人仍無起色,我再次把醫護人員解散,以正念的方法整理思緒,最後代表病人主治醫師,和家屬會談不再繼續急救,並簽下DNR同意書,讓病人可以善終。
第三場急救發生在同一病房的另一位病人,我抵達現場時也是小小房間擠滿廿位年輕醫師,後來外科系總醫師確認已是主動脈瘤破裂,壓胸急救也無法挽回病人生命,忙了卅分鐘後,也由我代表安撫家屬。這時我用上老師教的「感恩迴向」方法,讓孫子可以放下,最後平順地讓病人好走,也安定大家的心。
以前我們在做急救的時候,都是比較重視技術面的事情,這一次加入正念的心法,多覺察到家屬的心情,適時給予說明與安慰,真的是全新的體驗,末學餘習所牽,變成三韻云:
正念急救何所依? 融入生活應天機, 覺照人心親送煖, 行醫做人兩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