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內科病房實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內科病房實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科病房實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科病房實習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722的網紅小學護成長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最後的再見 > 「婆婆佢已經走左... 我地而家會幫婆婆拔走身上的喉管,你地轉頭可以係床邊陪多婆婆一陣,同佢講最後既道別... 然後我地會將婆婆既遺體轉送到殮房,你地會唔會想陪佢一齊行落去?」 說最後的再見。 那是我在短短的護理生涯中,覺得最難說出口的話。 - - - 記得第一次親手接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病床上的選擇權: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當病人來到生死關頭,是要守護他的尊嚴?還是延續他的生命? 當家屬期待與病人意願背道而馳, 一個醫生優先維護的是什麼? .我歇斯底里地尖叫:「她已經簽了放棄急救!她已經簽了!」─...

內科病房實習 在 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09:45

[ 醫院裡的臨床營養師都在做什麼? ] 經營營養麵包這麼久了,好像還沒跟麵粉分享過醫院的營養師都在做什麼!到去年四月離開臺大以前,我在臨床工作了七年,不算很長但也不短,對於臨床營養師的工作內容還算熟悉。因為很多人都很好奇臨床營養師在做什麼(我覺得連我爸媽都不知道我到底在醫院做什麼🤣),所以決定今天...

內科病房實習 在 老師說我PE要加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1:42

星期二就要開學(上工)了,前幾天還去做了回醫院前的篩檢,除了實體會議消失,內科的其他實習項目都照常,除了各次專病房、教學門診要去,每個星期也都要夜間(類似值班)。 最近雖然名義上是在放暑假但總覺得自己比平常還要忙,做WFH實驗、讀文章啦。最近外面的紛擾也讓自己覺得很沉重。 還是在接下來忙爆之前寫...

內科病房實習 在 手繪 ♡ HK | A drawing cat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08:36:12

「十五分鐘計時,宜家開始,嗶——」⁣ ⁣ 一個戴住cap帽嘅伯伯,仲有一個着住間條衫嘅年輕男人即刻把握時機,開始同瞓喺病床上、已經冇乜反應嘅婆婆「交流」。⁣ ⁣ 「媽咪,妳要加油呀,堅持住呀。」間條衫男士原來係婆婆嘅仔,佢捉實媽媽隻手,嗰隻水腫嘅手。⁣ ⁣ 至於隔離嘅伯伯,佢少啲出聲,偶爾會講句:「...

  • 內科病房實習 在 小學護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5-22 07:42:48
    有 1,388 人按讚

    < 最後的再見 >

    「婆婆佢已經走左... 我地而家會幫婆婆拔走身上的喉管,你地轉頭可以係床邊陪多婆婆一陣,同佢講最後既道別... 然後我地會將婆婆既遺體轉送到殮房,你地會唔會想陪佢一齊行落去?」

    說最後的再見。
    那是我在短短的護理生涯中,覺得最難說出口的話。

    - - -

    記得第一次親手接觸死亡,親手進行遺體護理 (last office),是護校二年級那年,在某個內科病房實習的時候。
    曾想像過接觸死亡和遺體的感覺 --- 我以為自己會很傷感,或者會忍不住流下眼淚。
    但當我和病房助理一起為婆婆進行最後的護理時,我發覺一切比我想像的要來得平淡。

    床上那還溫暖的身體、尚未變硬的四肢,和你和我,其實也很相像。
    只是她的心臟,從此以後也不會再跳動了。
    我以為,死亡不過如此。

    - - -

    直到畢業成為小護後,我才發現最困難的,從不是全力搶救,也不是抓緊拳頭;
    最難做到的,是溫柔的放手,然後把再見向別人說出口。

    還是學生的時候,你不需要對他或她說太多,只需聽著護士的指示在病房做份內的事;
    只是當你從紅色的裙子,長大後換成正式的護士制服,也意味著你要學習把悲傷和心碎,開口告訴不認識的某某。

    看著某君的心跳和血壓,數字一直向下滑;你開始拿起電話,撥著家人的號碼,說病人快不行了請他們盡快趕來。
    當他和她坐在床邊,作為主責護士的你,看著屏幕上的心電圖,從 sinus rhythm 變成 idioventricular rhythm 再變成了直線。你待他們看起來平伏了一點後,再次拿起了電話,請醫生來証實死亡。

    對你來說,這不是一件生死時速十萬火急必需立即做的事 --- 死亡時間,也只是數字而已。早一分鐘、遲一分鐘,其實也沒有差別。
    何必匆匆整理遺體然後轉送殮房,不留他們多一點喘息的空間?

    醫生同事來到,用電筒照照瞳孔、觸摸著那早已不再跳動的脈搏,簡單安撫家屬,然後寫下片言隻語證實病人死亡。
    然後你終於開口,向他們說了那些你覺得最難說出口的話。

    說是「再見」,但你知道他們餘生都不會再見。

    你有想過是不是應該要說一些「節哀順變」、「唔好咁傷心」的「安慰」說話。
    結果你最後作罷,因為你知道那些說話其實不會讓他們悲傷的心情好起來。
    你最後選擇了放輕聲線、用最溫柔的語調(如果你認識我,你會知道這是多困難的一件事),慢慢地向他們說著領取遺體和死亡証的安排。
    時間,才是治癒傷痛最好的良藥。

    你故意不用「叔叔/婆婆/病人」、而用病人本來的名字以作解釋,只希望他們聽起來會舒服一點。
    因為對你來說,那個他/她其實還住在某人的心中。

    - - -

    人類是種特別的生物。
    你會記得子女呱呱墮地時的喜悅,父母離世時的哀傷,還有那些重要時刻的每個細節 --- 那怕只是陌生人的一個表情、一句說話,幾十年後你也許還會記起。

    還記得她在通知家屬病人證實死亡的時候,輕輕搭著家人的肩膀;
    記得平常快刀斬亂麻的他,如何放慢聲線安慰家人;
    也記得她如何專業又冷靜地,聆聽著那失去理智而衝口而出的話。

    只希望,還活着的他和她,有天想起在天國的某某時,只念記起最美好的。

    關於面對死亡,還是有太多要學習。
    首先要學習好好活着呢 :)

    2017.05.21

  • 內科病房實習 在 鬼故事夜遊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4-27 19:38:22
    有 198 人按讚


    【板主分享 - 繆繆】

    今天繆繆上班的時候看到我們單位來了一群呆萌呆萌的實護生,想起自己實習時發生的小插曲。

    故事是這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我還是學生,還沒出社會時所發生的事。
    之前讀過我文章的人知道本人在小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有陰陽眼。

    故事是這樣的。

    我是護理系的學生,專4那年,是我們護校生重要的一年,就是開始要到醫院去實習
    沒錯,我記得那時候我在臺南某醫院的內科病房實習著。

    我們每一個科別都是實習4個禮拜。事情就是在我實習內科病房最後一個禮拜,老師就幫我安排了一位重症病患給我,是一位高齡的阿嬤

    我看到她的情況,就是已經多重器官衰竭,講難聽點,她在等時間,因為她器官已經開始出血,解血便,解血尿,胃出血等等。。

    家屬每天以淚洗面,我看了其實心理也蠻難過,但是,我不能表現難過,尤其在家屬面前,我們必須表現我們的專業。

    我就一如往常走到阿嬤身邊,請家屬先到外面等,摸摸她那瘦骨如柴的手說“阿嬤阿嬤,我幫你量血壓喔,你不要害怕不要緊張”

    然後,我就看著她我心裡就說“阿嬤,看你這麼辛苦我很不捨,你的孩子們孫子們媳婦們都很孝順很乖巧,你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了,若是你覺得時間到了,那就請放心的跟著菩薩走,不要留念,他們會好好照顧自己”
    也不知道哪來的思想就是了。

    過了3天,我的內科實習結束,我就到樓下的外科病房實習。
    實習外科病房第一天的下班,我回家,功課做完,躺在床上睡覺時,竟然夢見了阿嬤!!

    夢境是,我站在護理站,那個阿嬤竟然走過來護理站,她精神洋溢,對著我用台語說“謝謝你阿,我的病痛都好了,我是來道別了我要走了,你要保重,幫我跟你的同學也說謝謝,謝謝你們照顧”然後他就消失在暗處。

    我驚醒已經是早上,眼睛還有點流淚,到了醫院先去內科病房問了阿嬤還好嗎?
    學姐跟我說“哇學妹,消息這麼快,阿嬤早上6:00的時候才剛離開人世”

    我才把夢見阿嬤的事跟學姐說,學姐笑笑的回我“對啊,這就是因果,我們也常遇到”

    其實當下我就開始有種衝動打給外婆,問他好不好,身體是否健康。

    各位鬼友們,如果你們看到已故親人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嗎?

  • 內科病房實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27 22:09:37

    本集主題:「病床上的選擇權: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當病人來到生死關頭,是要守護他的尊嚴?還是延續他的生命?
    當家屬期待與病人意願背道而馳,
    一個醫生優先維護的是什麼?
      
    .我歇斯底里地尖叫:「她已經簽了放棄急救!她已經簽了!」──救回病人讓她多活幾天,是值得的嗎?如果是你的至親,你會怎麼選擇?
      
    .最後一位家屬在最後一刻及時趕到,護理師說:「人到齊了吧?那麼,拔管囉……」──我不禁想:究竟是家人在等待他?還是他在等待家人?
      
    .「婆婆,現在要幫您插鼻胃管喔!」──她快一百歲了,失智並長年臥床,絕食是她唯一能為自己做的了,我們卻連她僅有的這點自由都要剝奪?
      
      一切都顛倒過來了,當初在醫學院強調生命尊嚴,不做無謂急救的我們,進了醫院卻拚盡一切搶救病人,百歲的、失智的、長期插鼻胃管的……,學校教我們各種醫病關係,卻從未告訴我們,穿上白袍後,更艱難的是「醫病抉擇」。
      
    人們喜歡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偏偏世上太多兩難,沒有答案。
      
      資深醫師教她:「幫病人做選擇,有時是我們醫生應負的責任。」然而,做出選擇不容易,病人自身的意願、病床旁太多的不捨與聲聲不甘心,在在拉鋸著最終決定。
      
      滿懷救人熱情的年輕醫師來到醫療現場,才發現有太多學校沒教也教不了的,那正是──人。即使醫術再精良,但許多時候面對病人及家屬的茫然和質疑,身為醫者也同樣找不到解答,因為生命是如此複雜難解,人性是如此瞬息萬變,情感更是無法說聲再見便割捨。
      
    生存方式有時是一個人無能為力的,那麼,人生最終的句點到底由誰來劃下?
      
    者簡介:穆琳醫師Muk Lam
    25歲,擔任內科住院醫師第一年。
      
      2016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現於香港公立醫院服務。童年時,想當科學家;年紀稍長,想做個生物學家;進入醫學院後,原本想當精神科醫師,最後在畢業時選擇內科。
      
      她是專業、理性的醫者,並帶著年輕獨具的豐沛情感,在心裡與病人和家屬同傷、共悲。經常有人問:「當醫生的是不是對死亡看得很淡?」但她認為醫護人員對病人之死看似淡泊,不是因為見慣死亡,是因他們沒見慣那位死者;然而對死者的家屬來說,他們確實失去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習醫以來,最令她深思的並非死亡,而是生命與人性,這也推動著她真誠寫下自己上臨床課、實習及正式從醫後,期間的種種關注、思索,甚至自我懷疑,有些她豁然開朗了,有些困惑仍在尋找答案。
      
      她以「Muk Lam」之名,在端傳媒撰寫「生死觀」、「病房筆記」兩個專欄,如實記錄一名年輕醫者的失落、自省,以及重拾期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