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年以來,國家行使公權力,越來越失控。 面對弱勢,變成打手,碰到黑道,轉而卑躬屈膝。 ⛔美麗華工會總統府前抗爭,記者與抗爭者遭警方阻擋強制驅離。 ⛔彰化喬友大火家屬到縣府陳情,遭優勢警力阻擋。 ⛔暴力驅離南鐵聲援者,更用束帶綁住手腕雙腳限制人身自由。 遭受暴力對待的,不只是陳抗者,還有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集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是我們2020第一集,所以我們要來打通關,用一整集的時間來談熱騰騰的人臉辨識科技,它到底是治安利器還是全民公敵? 我知道一講到人臉辨識,大家第一個馬上想到中國。但一講到中國,大家血壓馬上上升兩格,所以我們今天人臉辨識的科技應用,就不是談中國,我們來看看民主國家怎麼做。 ...

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5:23:55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法律有沒有愚人節? 在愚人節犯法,是犯法嗎? —— 許多的國家、新聞媒體、產業、甚至是一般人民,都會在這天盡情的「騙人」來達到愚人的效果,這似乎也變成每個人在這天的儀式。 但是若我們從法律來看,法律有沒有愚人節? 曾經在苗栗縣就發生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有 60 多名消防員...

  • 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14:31:21
    有 1,843 人按讚

    今年以來,國家行使公權力,越來越失控。
     
    面對弱勢,變成打手,碰到黑道,轉而卑躬屈膝。
     
    ⛔美麗華工會總統府前抗爭,記者與抗爭者遭警方阻擋強制驅離。
    ⛔彰化喬友大火家屬到縣府陳情,遭優勢警力阻擋。
    ⛔暴力驅離南鐵聲援者,更用束帶綁住手腕雙腳限制人身自由。
     
    遭受暴力對待的,不只是陳抗者,還有一般人民。
     
    ⛔三重移工出外倒垃圾,遭警方不當盤查上銬載至警局。
    ⛔中壢教師遭警方盤查「大外割」,以現行犯上銬逮捕。
     
    但是,面對黑道勢力,國家公權力卻是禮遇有加。
     
    ⛔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前評委召集人趙映光的兒子趙介佑,可以在警局特權會見從台北監獄借提的洪姓友人,還高調拍照打卡,未遭任何制止。
     
    ⛔松山分局之亂,警方刪除監視器畫面在先,接著上演握手和解的戲碼,近期更以八千元和解讓被告爭取緩刑。
     
    這些案例都在告訴人民,國家的公權力是有差別待遇的。
     
    面對手無寸鐵的人民,虎虎生風。
    面對魚肉鄉民的黑道,完全沒力。
     
    過去不受控的國家暴力,過去惡名昭彰的台南警察局長方仰寧,在政黨輪替後,繼續服務於當權者。
     
    過去簽下人權保障書能諾修改集遊法的蔡英文總統,過去提出廢除集遊法的民進黨,執政後繼續使用威權體制留下的國家暴力機器。
     
    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能夠容許公權力的一國兩制嗎?能夠容許國家公權力的因人設事嗎?能夠允許國家公權力變成打手,去傷害弱勢與一般人民嗎?
     
    答案很清楚,只是執政黨不願意想起來罷了。
     
    【參考資料】
    【異議性社團共同聲明:譴責民進黨政府濫用警察職權打壓社運、暴力迫遷】
    https://reurl.cc/eEejOR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
    2021-08-22本會聲明【行政執行嚴重剝削基層勞權 台南市警局應予說明】
    https://reurl.cc/XWdv5M

  • 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4:30:13
    有 3,238 人按讚

    剛從環南市場回來,因為里長廣播說里民可去快篩,所以就去了一趟.
    .
    現在開到下午五點,如果住附近的里民可以去篩篩看.
    .
    如照片中紅框顯示,恩,我去的時候中午十二點,只有5個人.
    .
    然後我登記資料篩完,只花了五分鐘,就馬上回家了,沒排到什麼隊.
    .
    神父本身是有兩次篩檢經驗的人,第一次是到剝皮寮做快篩,大概花了一小時以上,除了排隊時間冗長,排完,要停留在兩個位置,第一個位置,坐著等登記個人資料,然後篩檢,移到第二位置等結果.
    .
    那次剝皮寮的經歷,坦白說,有點可怕,除了排隊時,馬路另一端一個老伯不知是躊躇不前,還是不了解快篩的排隊方式,或者快篩本身的方法,他就摘了口罩,拿瓶水,一直在漱口,然後,往天空噴,似乎想把嘴裡的細菌都想洗乾淨再快篩,在空氣他噴的霧氣清晰可見,我看了冷汗直流,他一邊漱口,一邊又咳痰,吐在馬路上,然後,走過馬路,來排隊隊伍好奇的探頭探腦,似乎想做篩檢,但不知道怎麼辦.我們這邊排隊的人不知道是過於害怕還是進入了涅槃狀態,大家都入定了,下意識的當作沒看到,因為你也不能怎樣.
    .
    等結果的時候,被叫到名字的快篩陽性,就直接上車,送去隔離所,所以有像吳崢那樣,快篩偽陽性被叫去的情形,然後,當時你會看到被叫到名字快篩陽性者,從你背後和你擦肩而過,雖然是快篩陽性,但是你會想像那就是你與病毒的距離,居然那麼近,最後,神父在心裡克服恐懼的方式,就是不斷幻想他們都是一個個吳崢,這樣子心裡就感覺輕鬆多了.
    .
    後來我才知道,過去的快篩和現在的pcr篩檢,人們普遍有個盲點存在,那就是人們對於快篩的印象「擁擠、時間長、陽性會直接被抓去隔離、可能被二次感染」,會直接套用在現行pcr篩檢上,但這兩種是不同的,pcr速度快多了,簡單來說,他只有「採檢」這個動作而已,採完,你就直接回家,明後天等結果.
    .
    傳統的快篩,是「快篩+pcr」,看起來跟「直接pcr」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直接pcr」省略「快篩」的步驟,換句話說,你不用等「十分鐘以上的快篩結果」,也因為大幅節省時間,所以減少了排隊時間,也沒有當初曠久時日的pcr結果等待時間(六天以上),所以,「直接pcr」,減少了群聚,排隊等待的時間,還有人們害怕直接被送走的結果,毫無心理準備(他會讓你回家等結果),所以重點是,「他減少了你在篩檢過程中被感染的機率」.
    .
    所以妙就妙在這,當中央建議,「為加速篩檢效率,應直接進行pcr採檢」、「陳時中說,果菜市場人員都有清楚的名單,不太需要擔心聯繫不上的問題,因此他認為既然都要做PCR檢測,不如通通做PCR就好,不用再花時間做快篩,避免篩檢完畢後還要待在現場,延長等待時間,也能提高篩檢效率.」柯文哲說pcr比較貴,加以推託和拒絕,加上當時台北市政府的回應「台北市政府發言人陳智菡則對此表示,北市府是快篩跟PCR同時進行,不太了解為何要捨棄快篩.」、「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稍早回應,感謝陳時中關心北農的狀況,看現場應該會對現場狀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陳智菡強調,北農確診案例是從5月至今累積數字,不像外傳這麼誇張.」
    .
    我們可以知道,北市府上到決策者下到發言人,完全就是狀況外,他們可能完全不知道現場的情形,躲在小圈圈做決策,在辦公室吹冷氣看數據,以至於完全搞不懂「直接PCR」和「快篩+PCR」的差別是什麼.
    .
    他們可能認為,快篩+PCR裡面就有PCR阿,為什麼要捨棄快篩,快篩聽起來很快阿,應該比PCR還快阿~之類的.
    .
    事實上,這應該完全、根本,不應該當作檯面上的議題,如果你是主事者,這應該是基本中的基本,如果你要求取速度,避免群聚,那就是「直接PCR」,五分鐘VS一小時以上,你想都不用想,就是「直接PCR」.
    .
    所以我完全不明白,柯市府當初為什麼堅持不PCR,然後一直要用快篩,他們可能資訊完全沒跟上,還停留在舊石器時代,但是,現在已經進入了21世紀了.
    .
    確實,當初等PCR結果,塞車,要等一個禮拜,但是現在的速度是「明天或後天就知道結果」.
    .
    而至少,直接pcr適用於北農和環南市場的情境.
    .
    柯市府的問題,就在於井底之蛙,又堅持「自己沒有錯」,乃至於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也跟不上現代進步的科學方法,加上他們又坐在那麼重要的位置,決定他人的生死,以及嚴重的被害妄想-這代表他們把時間都浪費在無所謂的防衛機制上,保護那已經耗弱的弱小心靈,而無視於廣大的生命,對,我沒有錯,你們不能說我有錯.
    .
    而你不能輕易的換掉他,他們拒絕幫助,整個台北市民,好像都變成他們的人質,你不知道他們崩潰了以後會幹什麼.
    .
    老話一句,他們把打嘴砲跟槓中央還有硬凹的時間,拿來用在防疫上,不,關心防疫現場的資訊和了解基本的知識,台北市,不知道可以少死多少人.
    .
    如果一開始就照陳時中的意思,直接PCR,不要無謂的抗拒,無謂的對抗,僅為了虛弱的面子,和遮掩自己已經失敗但假裝沒有失敗的假象,環南市場和北農不知道可以減少多少群聚,大排長龍的隊伍,減少多少時間,增加多少篩檢量,找出多少感染源,不讓病毒散出去.
    .
    我終於知道肥迪為什麼會生氣了,你遲早都要PCR的,為什麼不當初就做?現在你不就是在PCR了嗎?
    .
    但是,我想那些自治會長眾根本搞不懂,直接PCR跟快篩的差異-直接PCR,減少排隊,增加人數,更可以增加篩檢人的意願-因為大家都是在害怕,快篩時的人潮擁擠和交叉感染,你不知道你前面後面的人有沒有得病,然後你要在這待很久.
    .
    當初越快做直接篩檢,說不定,就能越快撈出感染者,切斷傳播鏈.
    .
    當是這個資訊差異,說實在的,一般人沒直接做,還真的不懂,就像神父五分鐘就出來了一樣,這跟我想像中的快篩的煎熬,其實完全是兩碼子事,也許政府這方面真的要多做一些解釋給民眾知情,因為光看字面上和過去的感覺,直覺就是如此,例如我們里就算里長廣播了半天,有拒絕篩檢的心態的人還滿多的,他們還停留在快篩=增加感染的記憶之中.
    .
    我後來想,其實柯文哲有個意見倒是挺不錯的,那就是市場加裝監視器,雖然,放在當初的市場,是完全失敗的,但如果裝置在快篩站,在網路放送,人們就可以知道人多還人少,解除心中的疑慮,前往篩檢.
    .
    說到篩檢,沒人想去,因為那可能會被告知得病,是一種嫌惡刺激,但說到打疫苗,就人人搶破頭了,因為別人沒得打我搶先打,好像得到了優越感,是一種正增強.
    .
    柯文哲犯的嚴重錯誤,就是一味的投人所好,你們就去打疫苗好了,然後篩檢的順序、程序、方式,他完全不在乎,造成了「不知道篩檢結果就去打疫苗」、「打完疫苗才知道自己確診」的情境.
    .
    事實上,搶打疫苗造成的群聚,跟直接PCR人流順暢相較,更有染疫風險,而篩檢現階段,比打疫苗還重要的多,只有能看出誰有病,誰有病,誰怎麼傳染的,就像醫生的聽診器也像是X光或者心電圖,「看」的見,才能對症下藥,才能了解感染面貌,阻斷社區感染源,而你若看不見,在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確診的情況下,不知道會害了多少人-你的鄰居、朋友、同事、家人,可能是一整棟公司,或者,一整個社區.
    .
    看不見,才是最可怕的.
    .
    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又,老殘遊記有云,「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
    這裡的清官,應該改成,蠢官,智商157的官,自以為是、自我中心的官,幼稚的官,無能的官,拒絕接受正確意見的官,像個智障一樣的官兒,死不認錯的官兒,自我感覺良好的官,活在自己世界裡,做白日夢的官,紙上談兵的官兒,把防疫當成在玩樂高的官兒.
    .
    真他媽的是會害死人的,BROTHER.

  • 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1 20:00:00
    有 434 人按讚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法律有沒有愚人節?

    在愚人節犯法,是犯法嗎?
    ——
    許多的國家、新聞媒體、產業、甚至是一般人民,都會在這天盡情的「騙人」來達到愚人的效果,這似乎也變成每個人在這天的儀式。

    但是若我們從法律來看,法律有沒有愚人節? 曾經在苗栗縣就發生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有 60 多名消防員在大半夜在接獲通報後,立刻整裝並且快速前往火災現場,因為時間是在大半夜,多台的消防車笛聲也因此吵醒了不少民眾。

    結果到了現場後,發現根本就沒有火災,消防人員突然意識到當天是 4/1 愚人節,即便非常氣憤,也只能無奈的收隊。

    但是真的只有無奈嗎?根據《消防法》第 36 條規定,如果你「謊報火警」或是「無故撥火警電話」,可以處 3,000-15,000 以下的罰鍰。

    所以,法律是沒有愚人節的,愚人節不能當作不被處罰的理由。
    ——
    但是「法律」真的沒有愚人節嗎?

    某天,小 A 開車載老闆小 B 去上班,工作一陣子以後,A 發現 B 的錢包亂丟,決定跟他開個愚人節玩笑,於是把裡面的 8000 元藏在車子裡。

    B 還是發現錢不見了,問了 A 卻說沒有看到,B 調了監視器後有點懷疑是 A,但是沒有確切證據。回家時在車上,A 好像很好心的幫 B 在車上翻找,假裝找到 2000 元,還跟 B 說: 「不要傷心,監視器畫面乾脆拷貝回去慢慢看。」 幾天後,B 報警。

    後來 A 終於不想騙了,跟 B 說好啦好啦錢是我藏的你去車上找就知道了,可是 B 說不行我已經報警了不拿錢。再過幾天,警察才通知被告到場接受詢問(因為蒐證需要時間)。故事到了這裡,A 被檢察官提起公訴,認為他犯了竊盜罪!
    ——
    竟然反目成仇?
    講到這裡就要講一下法律了,要成立竊盜罪呢,除了行為人要在:
    1⃣️ 未經他人同意下,故意偷走別人的東西,還必須要有;
    2⃣️ 不法所有意圖,白話來說就是有特別的目的,行為人想要把物品占為己有,那麼才會構成竊盜罪。

    在這個案子呢,法官認為檢察官提出的證據,只能證明 A 有在那個時間地點拿走 B 的錢,不能夠證明 B 有不法所有意圖。而且既然不能排除因為「愚人節快到了」,A 仗著自己跟 B 很好,所以擅自拿走 B 的錢捉弄他,那麼基於罪疑唯利被告原則,法官就判了 A 無罪!

    法官在本案判決中說到:「每年 4 月 1 日為『愚人節』,民眾慣常於該日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捉弄及取笑,此為本院職務上已知之事實。」法官就是認為 A 是因為愚人節才想捉弄 B 而已,並沒有要竊盜的意思,所以才判了他無罪。

    所以法律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愚人節的!

    (但大家還是要收斂點啦,雖然刑法不處罰這種行為,但是實在很不道德,在故事中 B 就把 A 給 Fire 掉了,並與 A 斷絕來往,玩那麼大也是得不償失啦!)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愚人節

  • 一般人可以調監視器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03 22:00:14

    這集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是我們2020第一集,所以我們要來打通關,用一整集的時間來談熱騰騰的人臉辨識科技,它到底是治安利器還是全民公敵?
     
    我知道一講到人臉辨識,大家第一個馬上想到中國。但一講到中國,大家血壓馬上上升兩格,所以我們今天人臉辨識的科技應用,就不是談中國,我們來看看民主國家怎麼做。
     
    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院的報告,倫敦據估計有42萬支監視器。僅次於北京,在民主國家中奪冠,排名第三名的美國華府,只有三萬支。那倫敦到底要這麼多監視器幹嘛?這就要回溯到1990年代初期,英國跟愛爾蘭的恩怨情仇,當時為了避免愛爾蘭共和軍恐怖炸彈攻擊,因此倫敦這個大都會,就大量裝攝影機;2001年美國爆發911事件,全球民主國家也開始加強監控管理;到了2005年,倫敦獲選奧運主辦城,隔天就發生地鐵與巴士恐襲...每一次恐怖攻擊與重大國際事件發生,倫敦就會出現更多鏡頭,而且他們還打算裝更多。
     
    這原因主要是現在的監視器太聰明了,可不是像以前的攝影機只會呆呆的拍,現在的監視器它可以做人臉辨識,把歹徒從人群中認出來,比如英國警方做了這個實驗,就發現監視器可以在好幾條街外,老遠就把人認出來,你想想看你跟小三逛街,老婆在三個足球場外就可以把你認出來,你嚇不嚇?除此之外,現在的監測器還可以偵測到異常的舉動,比如不該聚眾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群人,監測器就會示警。

    這些監控攝影機協助倫敦警方每天破獲約6起案件,包括連續殺人犯與炸彈案。
     
    而且傳統監視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工監看會因為疲勞造成疏失。有研究顯示,一般人如果很認真的連續監看2個以上的螢幕12分鐘,將會忽略45%的細節,22分鐘後將忽略95%的細節,畢竟人的體力和專注力都有極限,而電腦卻不會。另一個很重要的是,現在攝影機越來越便宜,一個警察的薪水,可能就可以買好多支這樣厲害的監視器,功能強大,還可以省錢,倫敦市民應該也覺得這真是棒棒棒了吧?但你如果感覺老是有人在盯著你看,是不是會感覺很不自在呢?
     
    有這樣想法的倫敦市民其實還不少。
     
    在2019年一月就發生一件事,警方在Ramford這個地區的某輛警車上,安裝了人臉識別的攝影機,但裝得非常低調,刻意不讓人發現他們的實驗目的。但還是給一名路人發現了,他不想被拍,就在經過的時候把衣領拉高,擋住臉部。
    不過警察卻認為他行跡可疑,上前阻止,要他不准遮臉,雙方發生激烈口角。最後這名男子把臉遮住不給拍的代價,是被冠上「失序行為」的罪名,被罰款90英鎊,大概台幣3500元左右,哇,這樣也有事?那我今天沒化妝,不給拍,是不是也要罰錢哪?
    在這個事件發生後,英國有個公民自由團體叫做Big Brother Watch,就出來痛罵英國警方,說這名可憐路人沒有任何可疑的地方,只是在行使不讓自己的臉被監視器掃描的權利,這樣也要被捕,是住在共產國家嗎?
    還有一位叫Ed Bridges的英國人說警方在沒有他同意的情況下,在他去買東西跟參加遊行示威時,至少拍了他兩次,讓他超不爽,他就把警方告上了法庭,但他沒告贏就是了。
     
    很多人會說,你只要沒犯法,為什麼怕被拍?但對很多人來講,我的臉是我的,我為什麼一定要給你看?這就是隱私權的概念,我只要不作姦犯科,我個人的私生活,我的數據,是我自己的,法律保護我,我有權利不給你看。
     
    目前全球針對人臉辨識的法規,起步最早的就是歐盟。
     
    2018年開始實行的「歐盟資料保護法」(GDPR)中規定,生物識別必須經過當事人明確同意,並且已經自行公開資料,或者是有涉及司法案件的時候,才可搜集或使用。歐盟中的國家當然可以自己訂相關的法律,但不管怎麼訂,都是要符合這個規範。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實在是老掉牙的話,但卻也是不變的真理。
     
    未來人臉辨識和監控議題討論的次數肯定越來越多,牽涉的層面也將越來越廣,這個議題並不光是一條線,更像是一個鐘擺,在保護隱私跟預防犯罪的光譜之間擺盪,就看人們比較重視什麼,還有如何在這中間,找出一個比較讓人自在的平衡點。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