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氧化碳中毒多久 死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氧化碳中毒多久 死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氧化碳中毒多久 死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氧化碳中毒多久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04的網紅酸酸時事鐵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eson Chen:跟同溫層提醒一下社會現實 1. 有552萬台灣人認為韓國瑜比蔡英文適合當總統 2. 反同婚仍是台灣多數民意 3. 多數台灣人反對在國小教性教育,包含性別平等教育 4. 至少有數百萬台灣人支持港警,認為反送中港人是暴民;甚至覺得中共對付新疆西藏蒙古的手段並無不當 這些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Spare Tire’s Auto Talk 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喜歡我的頻道,不要忘記訂閱哦。備胎說車,一起來玩。 【訂閱按鈕】https://bit.ly/2nxp9nO ------------------------------------------------ 內容提要: 發動機會產生一氧化碳,長時間怠速呆在車內,到底多久會一氧化碳中毒?如何...

  • 一氧化碳中毒多久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8 17:56:42
    有 4 人按讚

    Aeson Chen:跟同溫層提醒一下社會現實

    1. 有552萬台灣人認為韓國瑜比蔡英文適合當總統

    2. 反同婚仍是台灣多數民意

    3. 多數台灣人反對在國小教性教育,包含性別平等教育

    4. 至少有數百萬台灣人支持港警,認為反送中港人是暴民;甚至覺得中共對付新疆西藏蒙古的手段並無不當

    這些人才是你要優先溝通改變的對象

    Zohan Narciso:時代力量:
    我正義進步我輾壓,反對直接輾壓想慢慢溝通的都是在包庇打假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300121004869&id=634529868

    Maki Yang:地下室拍片打開汽油發電機,結果一群人一氧化碳中毒。在河床上露營被大水沖走。網美說去山上吸收貝多芬。臉書公開發文問日本今年是否跟台灣一樣,二月有29天。穿極度乾燥的外套,寒流來時騎車到海拔2000公尺的山上,差點失溫喪命。然後中華民國國民平均受教育時數幾乎全球第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84812871658784&id=584986081641475

    霸王Peggy:台灣之前被國民黨搞了一個無視國際檢驗標準禁止日本食品進口的公投通過,現在當然進不了RCEP。
    人家看你無意遵守國際貿易的公平規則,為什麼要讓你加入?
    所以現在這些吵著要禁止符合國際檢驗標準的美國豬肉進口的藍白黃,過沒多久又會哭爸台灣沒貿易協定要被孤立了巴啦巴啦。
    還.不.都.你.們.害.的!
    ---
    滿嘴國際觀國際觀,觀到在吵牛肉麵店是爸爸開的還是兒子開的這種地方誌等級的知識啦還國際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46847698788634&id=584986081641475

    酥餅:「通往和平協議公投的路都是黃國昌鋪的」

    2018被公投綁大選後,終於比較多人開始看到和平協議公投的危機。

    我要明白的指出,會有這個結果,幾乎所有的梗都是黃國昌鋪的。整個過程將近五年!

    由318學運開始,把風向由反中國變成反黑箱,並把318學運的能量引導去降低罷免與公投門檻,每一步我都站在黃國昌的對立面,我也確定他都聽到了,因為我親耳聽到他說我的主張是反民主,我的網友都是見證人。

    不反中國反黑箱,降低罷免與公投門檻會被利用來公投和平協議,五年來我大概講了一百次,幾乎是我大部分網路文章與廣播的主軸。四年前我跟國城兄甚至把和平協議公投的主文可能長什麼樣都寫出來了。

    五年來我被罵被譏笑,說我陰謀論,失敗主義,想太多,結果現在跟我說沒有人知道降低公投門檻會促成和平協議公投?我不是人就對了。

    好,到現在這個地步了,說要檢討到底要檢討什麼?你說不要檢討黃國昌這個人,我也OK,那請黃國昌認錯,開始主張罷免跟公投門檻調高你看他要不要?請他保證以後不要只反黑箱你看他要不要?如果他還是都不要,又不准檢討他這個人,那是要檢討什麼?

    #台派成事少偶像多仙多

    圖片轉貼自關鍵評鑑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6462034160540&id=584986081641475

    李欣容:粉粉:
    『又甩公投法的鍋啦,民進黨支持者都不關心民進黨在野時堅持的理念嗎???』

    那心跳公投連署時,狂罵中選會的進步派,
    時代力量要不要出面負責?

    放心,我會努力宣傳
    「時代力量希望公投0門檻到連人權也能公投,
    幸虧民進黨把公投補正擋下才把傷害降低」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93292484144159&id=584986081641475

    【公投法補正案】這些人到今天還在逃避責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9126443894099&id=584986081641475

    【市長與公投結果】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6057350867675&id=584986081641475

    【看看核食與核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9793177160759&id=584986081641475

    【性平教育與同婚】
    彭博社:「台灣領導人為指標性的同性婚姻法案表決賭上政治生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40892079384201&id=584986081641475

    【關於東奧正名】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9728277167249&id=584986081641475

    【中國史公投】
    一「「要不要恢復中國史」將推公投 綁明後年大選」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6045150868895&id=584986081641475

    【限縮人工流產】
    ㄧ「公投提案「人工流產需於妊娠8週內施行」 中選會將舉行聽證會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一「宗教團體提「懷孕8週禁墮胎」公投 遭中選會駁回 - 華視新聞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41652339308174&id=584986081641475

    【制憲公投】
    ➡「公投法修法 時力主張制憲權納公投項目」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6703597469717&id=584986081641475

    孫博萮:
    當你在選前選擇了要跟誰站在一起
    選後就不要靠北為什麼是這種結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6057350867675&id=584986081641475

    #說好的國際觀呢?
    ➡「評公投結果 紐時:傷及台灣亞洲進步社會聲譽」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6757830797627&id=584986081641475

  • 一氧化碳中毒多久 在 許仁杰 Stan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1 22:30:00
    有 3,186 人按讚

    最近寒流一波接一波,
    家裡的熱水開始要等很久才有,
    熱水出來後又忽冷忽熱,
    水龍頭都要一直轉才會找到最舒服的水(但過沒兩下又要再找)🤒,
    加上看到新聞說從今年元旦起全國已發生多起家用瓦斯熱水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問問多米媽家裡的熱水器用多久了,
    才發現已經用了六、七年,
    也沒有強制排氣功能與排氣管,
    為了居家環境安全💪🏻,
    馬上請多米媽聯繫了熱水器師傅來更換。

    師傅推薦了用料紮實耐用,
    售後服務很不錯的莊頭北數位恆溫熱水器,
    由於家裡有兩間浴室,
    因此選用了更大公升數的熱水器,
    讓我還有多米媽和多米同時一起洗澡,
    熱水也可以穩定輸送不間斷,
    不會忽冷忽熱著涼也不用再擔心幫多米洗屁屁的時候不小心燙傷或著涼,
    不但安全控制水溫,
    也讓全家人安心舒服的洗澡👪。

    而且熱水器師傅安裝時相當貼心,
    要鑽牆壁時還會貼心提醒我們聲音很大怕嚇到多米哥,
    熱水器排氣管也幫我們架在最好的角度,
    不會影響曬衣桿的升降,
    排氣管些微向下傾斜也可以避免雨水累積回流到熱水器,
    熱水器安裝好後師傅跟我們一起測試廚房洗手台以及兩間浴室的熱水,
    熱水真的不到二十秒就送出,
    師父表示這台16公升的數位恆溫熱水器搭載微電腦數位恆溫系統,
    精準控溫與分段火排功能依季節自動調整火排數及火力大小,不會冬涼夏暖😂

    平常喜歡一邊淋浴一邊唱歌的我,
    常常因為熱水忽冷忽熱唱到一半就要停下來轉水龍頭,
    但換了新的熱水器洗起來真的沒話說,
    水龍頭轉到甜蜜角度後,都不用再轉,
    從頭到尾淋好淋滿,整首歌不間斷🎤

    洗好澡去另外一間浴室看看正在洗香香的多米哥👶🏻,
    老婆表示兩間浴室同時使用熱水完全沒有問題,
    實現了換機前兩間浴室同時洗澡節省時間,不用等待熱水的夢想!

    突然想到之前有一次下戲回家直奔浴室洗澡,
    衣服都脫了全身已經塗滿沐浴乳,
    結果舊的熱水器電池沒電!超級囧!!!
    只能先用毛巾把泡泡擦一擦,
    去客廳拿電池換上,電池還找了超久……
    現在換了新的數位恆溫熱水器是插電的🔌,
    以後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XD。

    想了解更多莊頭北數位恆溫熱水器→https://bit.ly/2LPGQOM

    #莊頭北topax
    #數位恆溫安全即刻升級
    #分段火排
    #微電腦數位恆溫系統

  • 一氧化碳中毒多久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30 02:13:58
    有 69 人按讚

    轉自張八千大大 #張元植 在靠北登山寫的,
    好文共賞,希望大家花點時間看完。

    然後看完之後,
    還不會用離線地圖的趕快學,
    要知道現在揪團主流都是

    『必需要能自理以及會看離線地圖』,
    別說你沒爬百岳不用啦,
    郊山其實才是大魔王。

    -------------------我是分隔線------------

    《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

  • 一氧化碳中毒多久 在 Spare Tire’s Auto Talk Show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3 19:00:07

    如果喜歡我的頻道,不要忘記訂閱哦。備胎說車,一起來玩。
    【訂閱按鈕】https://bit.ly/2nxp9nO

    ------------------------------------------------
    內容提要:

    發動機會產生一氧化碳,長時間怠速呆在車內,到底多久會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才能避免?

    ------------------------------------------------
    推薦播放列表:

    【品牌文化】https://bit.ly/2U5bY00

    【養車用車】https://bit.ly/2U1YZMK

    【自己動手】https://bit.ly/2WC2Z3B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