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youtube音樂版權秒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youtube音樂版權秒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youtube音樂版權秒數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蕭詒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Ⅰ 吳整個人變暗,說:「大家都在版上稱讚__,說他們是台灣第一個把遊戲和實境結合得這麼好的團體,是台灣的希望什麼的。可是我們明明早好幾年就在做一樣的事啊,網友根本沒看到,以為自己有看到的就是最厲害的。」 那天之後,比起批評我更害怕稱讚了。批評的時候你只得罪了一個人,稱讚的時候你得罪了無數個人...
youtube音樂版權秒數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Ⅰ
吳整個人變暗,說:「大家都在版上稱讚__,說他們是台灣第一個把遊戲和實境結合得這麼好的團體,是台灣的希望什麼的。可是我們明明早好幾年就在做一樣的事啊,網友根本沒看到,以為自己有看到的就是最厲害的。」
那天之後,比起批評我更害怕稱讚了。批評的時候你只得罪了一個人,稱讚的時候你得罪了無數個人,同時還洩漏了自己的無知。
Ⅱ
要和李李第一次見面,我在手機裡打著開場或圓場的話題。想到李李可能知道我深愛著林檎,我卻打下了「不要和我聊我最熟悉的東西,因為那樣我會討厭你」這樣的句子作為預備。
李李後來沒有提到任何和林檎有關的事,句子卻留在手機裡。原來我已經假設別人會在和我討論某樣事物的時候洩漏自己的弱點了。尤其討厭沒有閱聽完所談及對象的每一件作品就在那裡侃侃而談的傢伙。但當我打出那句話,顯示我心裡本就預設要原諒他們了。當他們顯露出善意的笑容,對我說:「我最喜歡〈本能〉了。」我將備妥同等飽滿的笑容,說:「真可惜,那個模樣的林檎好像在《絕頂集》之後就結束了呢。」
看著對方因不知道我在講什麼無法談論下去,只好錯開話題的反應,我會感到無比的安心:我不會討厭這個人了。因為他不懂。
Ⅲ
聯文雜誌的採訪,同一個問題一起問了我、柏言和楚然:你崇拜什麼樣的創作者呢?
我第一個:「寫得好的人,還有在形式上勇於做出突破和實驗、在領域裡勇於和其他領域的創作者相互連結合作的人。」
柏言接著:「我只崇拜寫得好的人,沒有其他。」
楚然最後:「當然一定會崇拜寫得好的人,但我同時也崇拜寫得久的人,持續在寫的人。」
散會的時候我想,我們在回答的時候,心裡想的是誰呢?
而我們正在如何地說明他們?
厭倦每每提到一樣事物就急著把它們放進一個名字裡的人。可是時間不夠的時候名字卻是一整個人最方便的縮寫。與其不被認識,寧可那些人被一些最表面的特徵吸引。因為這個時代的就連碰觸表面的機會也越來越不夠用了。
明明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非常非常深。可是,如果光是最膚淺的理解就足以讓更多人崇敬值得被崇敬的事物,我應該指責那份膚淺嗎?
Ⅳ
我們是不是總因為立場一致而不忍糾正同一陣線的人呢?
明明知道這是早就被誰做過的東西了,但看見初次接觸而奮力讚賞的人,沒有辦法去糾正他。
明明知道那些人對脈絡的理解是錯誤的,但支撐一項議題立場需要人數,沒有辦法去糾正他。
明明知道他不曉得一個創作者如今已經走到多遠,但認識一個藝術家本來就需要開始。就先讓他以為這是全部吧,沒有辦法去糾正他。
告訴自己這是不得已的。直到有一天,發現誤解的人比理解的人還要多,而且自己被劃分為他們的同類。
Ⅴ
那時,這是多年以來,她少數讓歌曲與歌曲之間有空白秒數的專輯。
後來當然在《逆輸入》系列也稍稍放下這個執著,但當年不禁去想為何她忽然鬆手。
當然要破壞規則才能重建,但是放棄規則意味著放棄風格化所帶來的利益。明確的特徵能讓人迅速地指認,同時也是自我重複的陷阱。我輕蔑別人到現在還說 9m88 唱的是爵士,但她同時又受惠於這個標籤所帶來的形象。對我來說,至少現在只要看到某人說 9m88 專唱爵士就可以馬上判定那個人是爛貨。但這是我們想要的世界嗎?
事實證明我多心了。前陣子做採訪功課,幾個歌手都提到由於串流閱聽習慣,歌曲被以單獨聆聽的機會更多,某些創作者也更傾向發行單曲而非專輯。一首歌的聆聽經驗已經不再是創作本位的「專輯式的聆聽」,而是點開各種歌單、經運算與分類之後被動於聽眾需求的「功能性的聆聽」。專輯的作品性、曲序與概念上的巧思被隨機播放所遮蓋。
也許根本沒人發現曲目與曲目間的間隔會對聆聽造成什麼影響。也許根本沒人發現某些專輯曲目與曲目間的間隔原來是音樂的一部分。
Ⅵ
可是只聽一首歌沒有什麼不好啊。只知道一首詩沒有什麼不好啊。再怎麼樣比什麼都不知道好吧?
比什麼都不知道好嗎?
以距離作為手段,為了保持一種欣豔的初心。我越來越常原諒無知地喜愛某樣事物的人,他們無知得近乎可愛。反而是我嚴格得面目可憎了。
前年某個飯局,ㄒ問我專欄要不要乾脆寫林檎算了,應該是個安全牌吧。我比自己預期的搖頭搖得更猛:不要啦。
好像真正的愛會讓我們不停從細節中有所領悟,那份領悟時時刻刻使我們的喜愛發生質變,所愛的對象也因此隨時在心中有機地變化其面貌。那是那種淺嚐輒止的愛幾乎不可能企及的,一種崇拜的神性 ── 我們對自己真正深愛的東西將懷抱敬畏,而非親切。
然後有一天,會從別人覺得無趣的步伐中,意識到那是創作者的自我進化。那份寂靜的燃燒是有脈絡的,且只有在脈絡之中才能蔓延。
太愛了,愛到明白自己不可能完全理解那是什麼。最後只能對別人說:我不知道欸,你要自己去看看。你要自己去看看。
#歌單三十天2019.11
#你百聽不厭的歌.恐るべき大人達
Song
椎名林檎、亀田誠治
Lyrics
椎名林檎
Arranged by
東京事変
Album
大発見 (2011)
音樂內容經YouTube Content ID由版權人協議授權。
Authorized music content / YouTube Content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