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word取消縮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word取消縮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word取消縮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word取消縮排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黃捷 高雄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更新 有關字體問題,是因為市府傳來的檔案為word檔,故格式因不同電腦而有差異,特此說明。 韓市長遲交的作業來了,放上來供大家參閱。先肯定市長終於能說出比「自經區就是發大財」、「人才、資金、產業鬆綁」更多東西,我們終於能討論實質的內容了。但看看說帖裡提到四項: 醫療:允許外...

  • word取消縮排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5-10 12:25:12
    有 24,119 人按讚


    #更新
    有關字體問題,是因為市府傳來的檔案為word檔,故格式因不同電腦而有差異,特此說明。

    韓市長遲交的作業來了,放上來供大家參閱。先肯定市長終於能說出比「自經區就是發大財」、「人才、資金、產業鬆綁」更多東西,我們終於能討論實質的內容了。但看看說帖裡提到四項:


    醫療:允許外國人來台合設醫院,擔任院長,但健保不給付。
    金融:允許外國人及國內專業投資機構投資非新台幣計價金融商品。
    教育:允許外國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學位專班、專業學(課)程。
    人才:允許外國專業人士落地簽證,不含藍領,一定期限內所得半數課稅。


    這些產業要如何發大財呢?一項一項來討論:


    一、醫療


    市長在說帖中說要在自經區內設置「國際醫療觀光園區」,提供國際人士就醫諮詢、醫院聯繫以及聯合行銷等服務,但其實這些服務沒有自經區也可以做,而且可以現在就做,跟自經區的到底有什麼關係?


    另外,市長要推廣醫療觀光,但自從3月8日在醫療觀光元年啟動記者會上秀出「高雄市醫療觀光網」之後,就再也沒有進行網站更新,也看不到與自經區有關的內容,更何況,不就是因為高雄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才要推觀光醫療,為何是讓外國人來台設立醫院?


    最重要的是,自經區若設置新的國際醫療機構,能確保不會加重台灣醫事人員「五大皆空」的慘狀嗎?不會增加高負荷的醫事人員工作負擔、排擠掉已經很有限的醫療資源嗎?高雄市準備接軌國際醫療的醫院,準備好醫事人員的增聘計畫了沒?如何確保醫療人員的勞動權益?


    二、金融


    金管會早已於2013年開始陸續推動金融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不管是針對非居住民的開放信託機制投資國外商品亦或是銀行業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前來從事國際金融活動的各種限制或取消,皆已修訂和完成相關法令。


    近年來金融相關機構對於會計或是法律人才也早已陸續擴徵,我認為高雄最大的考驗在於目前證交所或是金融相關機構皆偏重在北部,和香港、新加坡不同,因為它們本身就有證交所,衍生出的利潤可以直接獲利,但高雄沒有這個優勢,即使開放,其金融市場衍生出的利潤也流不進高雄,但金融市場是否願意因此往南移動,還是未定之數。


    三、教育


    國外大學來設分校已經是老議題,囿於台灣的法規限制,國外大學一直無法來台設置分校,但看星馬的例子,馬來西亞之所以開放國外大學來設立分校,最根本原因是因為其本地醫療人才品質需要更提升,才開放國外醫療相關院校至當地設校,但台灣缺乏的相關專業院校是什麼?是否有更快的方式能夠處理?而新加坡,更是有海外分校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如澳洲去開的新南威爾斯大學,僅開課三個月就因為人數不足而撤校),更有合約到期必須離開之虞。


    對於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海外分校是否經營得下去?是否衝擊台灣已萎縮嚴重的高教市場?而實際上關於開放國外分校的法規,在前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也有討論,當時有責成教育部研議。


    我認為教育部法規的確需要鬆綁,但鬆綁的目標是可以讓國外大學能更直接和台灣既有的大學合作,以台大為例,目前就已經有和日本筑波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合作,建立多聯學位,用重點大學策略聯盟的模式,讓合作院校的教職員、學位、辦公室都可以彼此流通。


    再者,有關技職的專業學程,以經發局提到的例子來說,在市長戶籍所在的林園高中,早就已經有化工科產學合作班(俗稱:中油專班)也就是他說的「石化專班」,不僅和當地產業做連結,也留住了許多當地的優秀人才,在當地往往有人棄雄中雄女而選中油專班,甚至還吸引日本千葉縣教育委員會專門來考察,中油是全球前500大產業,其實高雄已經有很多資源,如何了解並發揮這些高雄的資源,發揮磁吸效應,我認為在韓市長任內才是當務之急。


    四、人才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2018年2月正式施行,已放寬外國專業人才來臺簽證、工作、居留相關規定,並優化保險、租稅、退休等待遇,提高外國專業人才來臺誘因,所得稅也在有條件下予以課半稅的優待,另外,針對中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對於專業交流及商務活動交流等有詳細的規範,也有「中國人士來台商務活動交流申請」,若提出申請便可合法來臺交流。請教市長,還要放寬什麼?優待什麼?


    韓市長花了一週才寫了四頁僅一千六百字的作業,這樣簡陋空洞的內容反而坐實了他所謂的「像小學生」。雖然慶幸沒有提到洗產地,但裡面沒有給高雄人的願景,沒有說明本地就業機會和產值的評估,更沒有針對產業、勞工及環境的影響評估,市民能接受嗎?我是不能接受。


    --

    捷辦同行,一起前進!
     
    👉留言、分享、私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npp/ 
    🤟youtube:https://npptw.org/nJWmqB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 word取消縮排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10 08:00:00
    有 772 人按讚


    當面質詢講不出來
    事後補繳的是這種內容
    #市政團隊的人辛苦了
    #找舊檔案出來抄真的辛苦了

    抄襲:
    https://www.facebook.com/279509275497520/posts/2301727156609045?s=100000680232568&v=i&sfns=mo


    高雄人啊
    有一招一定發大財
    「徵收高雄人被嘲笑稅」

    凡是高雄人或市長相關議題被笑就要抽稅
    #這樣一定發大財

    #更新
    有關字體問題,是因為市府傳來的檔案為word檔,故格式因不同電腦而有差異,特此說明。

    韓市長遲交的作業來了,放上來供大家參閱。先肯定市長終於能說出比「自經區就是發大財」、「人才、資金、產業鬆綁」更多東西,我們終於能討論實質的內容了。但看看說帖裡提到四項:


    醫療:允許外國人來台合設醫院,擔任院長,但健保不給付。
    金融:允許外國人及國內專業投資機構投資非新台幣計價金融商品。
    教育:允許外國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學位專班、專業學(課)程。
    人才:允許外國專業人士落地簽證,不含藍領,一定期限內所得半數課稅。


    這些產業要如何發大財呢?一項一項來討論:


    一、醫療


    市長在說帖中說要在自經區內設置「國際醫療觀光園區」,提供國際人士就醫諮詢、醫院聯繫以及聯合行銷等服務,但其實這些服務沒有自經區也可以做,而且可以現在就做,跟自經區的到底有什麼關係?


    另外,市長要推廣醫療觀光,但自從3月8日在醫療觀光元年啟動記者會上秀出「高雄市醫療觀光網」之後,就再也沒有進行網站更新,也看不到與自經區有關的內容,更何況,不就是因為高雄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才要推觀光醫療,為何是讓外國人來台設立醫院?


    最重要的是,自經區若設置新的國際醫療機構,能確保不會加重台灣醫事人員「五大皆空」的慘狀嗎?不會增加高負荷的醫事人員工作負擔、排擠掉已經很有限的醫療資源嗎?高雄市準備接軌國際醫療的醫院,準備好醫事人員的增聘計畫了沒?如何確保醫療人員的勞動權益?


    二、金融


    金管會早已於2013年開始陸續推動金融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不管是針對非居住民的開放信託機制投資國外商品亦或是銀行業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前來從事國際金融活動的各種限制或取消,皆已修訂和完成相關法令。


    近年來金融相關機構對於會計或是法律人才也早已陸續擴徵,我認為高雄最大的考驗在於目前證交所或是金融相關機構皆偏重在北部,和香港、新加坡不同,因為它們本身就有證交所,衍生出的利潤可以直接獲利,但高雄沒有這個優勢,即使開放,其金融市場衍生出的利潤也流不進高雄,但金融市場是否願意因此往南移動,還是未定之數。


    三、教育


    國外大學來設分校已經是老議題,囿於台灣的法規限制,國外大學一直無法來台設置分校,但看星馬的例子,馬來西亞之所以開放國外大學來設立分校,最根本原因是因為其本地醫療人才品質需要更提升,才開放國外醫療相關院校至當地設校,但台灣缺乏的相關專業院校是什麼?是否有更快的方式能夠處理?而新加坡,更是有海外分校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如澳洲去開的新南威爾斯大學,僅開課三個月就因為人數不足而撤校),更有合約到期必須離開之虞。


    對於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海外分校是否經營得下去?是否衝擊台灣已萎縮嚴重的高教市場?而實際上關於開放國外分校的法規,在前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也有討論,當時有責成教育部研議。


    我認為教育部法規的確需要鬆綁,但鬆綁的目標是可以讓國外大學能更直接和台灣既有的大學合作,以台大為例,目前就已經有和日本筑波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合作,建立多聯學位,用重點大學策略聯盟的模式,讓合作院校的教職員、學位、辦公室都可以彼此流通。


    再者,有關技職的專業學程,以經發局提到的例子來說,在市長戶籍所在的林園高中,早就已經有化工科產學合作班(俗稱:中油專班)也就是他說的「石化專班」,不僅和當地產業做連結,也留住了許多當地的優秀人才,在當地往往有人棄雄中雄女而選中油專班,甚至還吸引日本千葉縣教育委員會專門來考察,中油是全球前500大產業,其實高雄已經有很多資源,如何了解並發揮這些高雄的資源,發揮磁吸效應,我認為在韓市長任內才是當務之急。


    四、人才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2018年2月正式施行,已放寬外國專業人才來臺簽證、工作、居留相關規定,並優化保險、租稅、退休等待遇,提高外國專業人才來臺誘因,所得稅也在有條件下予以課半稅的優待,另外,針對中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對於專業交流及商務活動交流等有詳細的規範,也有「中國人士來台商務活動交流申請」,若提出申請便可合法來臺交流。請教市長,還要放寬什麼?優待什麼?


    韓市長花了一週才寫了四頁僅一千六百字的作業,這樣簡陋空洞的內容反而坐實了他所謂的「像小學生」。雖然慶幸沒有提到洗產地,但裡面沒有給高雄人的願景,沒有說明本地就業機會和產值的評估,更沒有針對產業、勞工及環境的影響評估,市民能接受嗎?我是不能接受。


    -\-\

    捷辦同行,一起前進!
     
    👉留言、分享、私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npp/ 
    🤟youtube:https://npptw.org/nJWmqB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