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ware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ware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ware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ware意思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暴躁兔女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伊萊克斯掃地機器人團 + 空氣清淨機團的兩團得奬者名單抽出來了呀嗶💗💗💗 不好意思延宕了許久,實在是禮物們搞不定。之前開團時計畫要給大家抽的東京Maison de petit four鐵盒餅乾禮盒&甜時工作室的鐵盒餅乾禮盒,都因為我擔心,天氣太熱加上疫情期間物流冷鏈和配送時間難以控制,實在很怕餅乾...

ware意思 在 運動生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27:52

嗨👋大家好久不見,小編覺得不好意思有點久沒有更新😅,由於小編最近開始實習也比較忙碌,所以出文速度會稍微慢些,請大家體諒🙏,那今天請大家在看這篇「間歇性斷食與運動表現」的文章前,先去看之前有篇「你還在間歇性斷食嗎」,這兩篇是有相關連的➕,所以看過也會比較好理解,謝謝! ————— 🔴身體如何反應間歇性...

  • ware意思 在 暴躁兔女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5 21:27:48
    有 133 人按讚

    伊萊克斯掃地機器人團 + 空氣清淨機團的兩團得奬者名單抽出來了呀嗶💗💗💗

    不好意思延宕了許久,實在是禮物們搞不定。之前開團時計畫要給大家抽的東京Maison de petit four鐵盒餅乾禮盒&甜時工作室的鐵盒餅乾禮盒,都因為我擔心,天氣太熱加上疫情期間物流冷鏈和配送時間難以控制,實在很怕餅乾們在運輸途中有個好歹,讓您們吃壞肚子這可怎麼好,所以我重新物色了禮物,都是特地從日本坐飛機來的嬌客,記得上週末我PO文的痛哭的人之破碎的盤嗎?就是為了送這些美盤和美杯來台,夾帶在箱子裡的我自己的私貨都破了(再次痛哭),但不幸中的大幸是,要給您們的禮物都全體平安健康的抵達了哈哈哈(歪腰)~~

    禮物的照片請點來看,都是些中看又中用的好孩子,希望你們收到都跟我一樣喜歡它們💗。

    恭喜得奬名單如下。

    ★伊萊克斯掃地機器人團_開團貼文按讚+公開分享+留言禮共2名_獲得日本fog linen亞麻家事布1條:

    1. 米米
    2. 陳芊羽
    (請兩位私訊我收件地址和姓名電話)

    ★伊萊克斯掃地機器人團_下單抽奬禮共2名_獲得超有氣質台灣買不到的日本作家岡本純一Awabi Ware長方陶盤1個(顏色隨機)

    1. 高*敏 / 0928****25 /桃園市桃園區
    2. 王*華 / 0988****96 /新北市新莊區
    (禮物會寄到您下單時的收貨地址,若需更改地址請私訊我喔)

    ★伊萊克斯空氣清淨機團_開團貼文按讚+公開分享+留言禮共2名_獲得日本Lino e lina亞麻家事布1條:

    1. Chun Weng
    2. Joyce Lin
    (請兩位私訊我收件地址和姓名電話)

    ★伊萊克斯空氣清淨機團_下單抽奬禮共2名_獲得爆炸美麗的芬蘭iittala的Ultima Thule玻璃杯1個:

    1. 吳*蓁 / 0988****03/高雄市鼓山區
    2. 劉*驊 / 0915****61/新北市新莊區
    (禮物會寄到您下單時的收貨地址,若需更改地址請私訊我喔)

    再次恭喜幸運兒們~

  • ware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0:29:15
    有 12 人按讚

    【BBC中文網】東西方有關牀的13個有趣事實

    在一天的長途奔波後,沒有什麼比上牀休息再好不過的事了。牀,這個供人們休息和睡眠的地方,其實還有更多的趣聞和歷史。

    牀還是英國女詩人雷切爾·隆恩(Rachel Long)創作的靈感來源。她還寫了一首《牀的頌歌》。

    牀既是慾望和夢想的空間,也是色情的舞台。除睡眠外,人一生的生、老、病、死無不在牀上演繹著。

    BBC為你梳理了我們最鍾愛和富有詩意的家具 - 牀的13個有趣事實。

    一、八萬年前的牀墊

    牀墊比牀出現更早,有關牀墊的最早證據來自七萬七千年前的石器時代。

    在南非的洞穴中人們睡在手工編織的牀墊上。洞穴本身就不是很舒適,再加上為了避免各種爬行的蟲子人們還需要把牀墊墊高 。

    因為那時人們吃住都在洞穴中進行,久而久之牀墊變得骯髒油膩,人們之後就會點火將之焚燒。

    二、最早的牀就是一堆石頭

    土耳其的加泰土丘(Catalhoyuk)是新石器時代(一萬年前)最早的城鎮。人們在搭起的平台上睡覺。

    而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擁有六千年歷史的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 in the Orkneys)人類定居點中,人們也是在堆起的石頭上睡覺,像動畫片《摩登原始人》裏那樣。這其實就是最早的牀。

    三、古埃及人的牀

    富有的古埃及人牀腿有精美的雕刻,底部往往雕成動物爪子形狀以支撐整個牀。

    跟現代牀相反的是,古埃及人的牀不是平的,它中間彎曲或是牀腳向下傾斜,比牀頭低。因此,牀尾處往往要放腳凳以防止人往下滑。

    四、睡在牀上不意味著高人一等

    在西方,睡在牀上而不是地鋪意味著你的社會地位更高。但在東方和世界其它一些地方未必如此。

    例如,日本傳統的榻榻米就是直接鋪在地板上的。

    在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地區,人們用一種叫tushuks的睡袋鋪在地板上睡覺仍然十分普遍。這是因為傳統的遊牧習慣,不得不攜帶帳篷和牀一起遷移。

    五、羅馬人和希臘人在牀上吃飯

    古羅馬人和希臘人的牀更是多功能的:它們不但用於睡眠,同時還用於就餐。人們會斜倚在牀上,伸手拿桌上喜愛的食品來吃。

    因此,下次你在牀上吃東西時也不必感到內疚,因為你只不過是追隨羅馬富人的習慣而已。

    六、一些中世紀的牀巨大無比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多數窮人是睡在稻草和乾草上的。

    但富人則開始打造「大牀」。這些牀巨大無比,最著名的當屬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時代晚期的維爾大牀(也有稱韋爾鎮的大牀,Great Bed of Ware)。

    這些牀超大,足可以睡下一整隊足球隊員。這種牀設計成可拆除移動型,因此,當有錢人旅行到下一個鄉村莊園或城堡時就可以帶上它。

    七、與牀有關的引文短語從何而來?

    英語中有一個短語叫「sleep tight」, 意思是睡個好覺。這個短語的來歷就跟牀的製造有關。

    早期的現代牀通常都是木牀,牀腿和牀架都是木製的。但是牀中間的格柵繩索往往使用天然纖維,它們有伸展性,有時會變得鬆弛因此需要扯緊。這就是「sleep tight」晚安短語的出處。

    八、四帷柱大牀彰顯身份

    四帷柱大牀(the four poster bed)誕生於1400和1500年代。這種牀上面有頂和遮蓋,周圍則有厚厚的帷幔。牀上還有許多靠墊。整個牀就像一個小劇場一樣。

    這種漂亮的四帷柱大牀是展示身份的方式,不僅僅是因為牀主人需要侍從伺候。

    九、牀曾是政治生活的中心

    近代早期,牀在歐洲君主政治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英國國王理查二世是宮廷中發展這種文化的兩位主要君主。

    對他們而言,牀是政治生活的中心。巴洛克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國王和王后就是國家權力的化身。

    因此,你越靠近君主和他們的私密日常生活,你就越得寵。君主的牀就是一個舞台,它是君主進行各種活動和禮儀的中心,以展示誰才是他們最得意的大臣。

    在凡爾賽,最受寵的大臣甚至可以獲得邀請見證國王晨起的經過。

    十、嬰兒搖籃上方掛刀辟邪

    過去,基督徒相信人在睡覺時非常脆弱,這時他們的靈魂容易受到攻擊,因為魔鬼的力量在黑暗時達到巔峰。

    《聖經》中有許多人們在睡夢中被謀殺的例子。因此,人們在上牀就寢前有一大堆禮儀。

    除了最常見的牀前祈禱外,人們還會用一些由珊瑚製成的辟邪物和護身符防身。有人還會在脖子上戴狼牙,嬰兒的搖籃上方也會懸掛鐵刀辟邪。人們認為金屬可以抵禦惡魔攻擊。

    十一、牀墊越多越好

    同樣在近代早期,家家戶戶都非常重視牀,並為此投入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金錢、時間和資源。取決於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重要,你可以把6個牀墊重疊起來。人們花在牀以及牀上用品的開銷佔整個資產的三分之一。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在遺囑中把他認為第二好的一張牀留給了他妻子,廣為人知。

    十二、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代引進鐵牀防病

    直到19世紀,幾乎所有牀都是木製的。大約在1860年代,人們開始意識到病菌的存在,木牀框容易受到細菌和虱子的攻擊,因此人們開始改用鐵牀架。

    鐵牀更容易清潔,因此也更衛生。同時,牀墊設計也開始改變,螺旋式彈簧牀墊開始應運而生。

    十三、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代發明了嬰兒室

    在古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一家人都是睡在同一張牀上的。但1837年至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人們開始辯論是否應該分牀睡。

    維多利亞健康專家撰文寫道,兒童應該與父母分開睡,以免他們的青春能量在夜間睡覺時被成人吸走。

    #生活 #歷史 #文化

  • ware意思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5 20:56:33
    有 255 人按讚

    Day 2 笑什麼 你也是Sequential Art (上篇)
    少時專心琢磨技藝,長大後發現創作者最需要克服的是既定認知、刻板印象。
    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個媒介苦修打滾多時,自然而然會走出自己的軌道。但太過自我感覺良好地走在這條路軌上,就會只專注看著自己軌道的正前方,不經意放棄了觀看其他路軌的景色,甚至還以為那些景色根本沒什麼好看的。

    我是個由漫畫出發了解藝術的人,所以今天容我從漫畫講起。

    如 Day 1 所說,可能因為日本成長的緣故,自人生有記憶起,我就每天在看漫畫,尤其是少年Jump。隨著漸漸長大,我也變得喜歡解構集英社旗下的漫畫。什麼每頁平均5-7格分鏡、黑白色比例、玄幻打鬥漫畫的武器一定有劍、男女角色數目的比例等等。聽起來像是個專家。

    那時全中大Fine Art Undergraduates只有我一個在畫漫畫,(江記黃照達等人都早就畢業了)心想,該沒什麼人challenge到我關於漫畫的認知吧。突然一句。

    「喂,你覺得漫畫是什麼呀?」

    聽起來多簡單的問題,我卻支吾以對地答辯著。

    用「答辯」,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不懂得回答,卻又不想被看穿。即使看著那提問者純粹出於好奇的誠懇臉色,那毫無敵意的請教,我還是選擇砌詞答辯。那刻即使真的成功說服了他,也讓我內心誤以為足夠堅牢的漫畫知識庫像國人玻璃心般輕聲敲碎。

    隨著多年對漫畫漸漸深入的認知,鞏固下來的是對漫畫的既定認知。且這種既定認知在內心刻劃得愈深,就愈難以接受其他形式的漫畫,甚至拒絕理解,把不熟知的漫畫歸類為邪魔外道。

    幸好我未算病入膏肓,仍能就自己對一種媒介輕妄、粗糙的觀念提出質疑。

    然後我就認真地想「漫畫是什麼」。

    我嘗試把視野拉遠來看。但一旦把視野拉寬,什麼影像藝術、動畫、舞蹈等等的,都映入視線。媽啊。我只是想思考漫畫是什麼。為什麼你們都走進來了?

    「因為你剛才在想『漫畫是有序的圖像排列』啊」。

    錄像 動畫 舞蹈 etc has joined the chat。

    「我也是有序的圖像排列。」

    「我們也是。」

    「那我們都是漫畫囉?」

    「不是吧。」

    「為什麼不是?」

    「那你們是何時開始出現分野的啊?」

    「圖像排列的邏輯、媒介、方法。」

    我嘗試扒開來看它們之間出現分區的界線。但發現界線很糢糊,糢糊得像是形容顏色的詞語,什麼「藍綠色」、「綠藍色」、「青色」、「鴨綠色」、「青玉色」、「綠松色」、「碧綠色」。但後者要定義區別,其實可以用光波長、Hex Color Code等賦予每個詞彙絕對且可量化的定義。可是,藝術媒介又可以嗎?或許硬要在藝術形式上找出絕對量化的定義並不可行,但透過思考媒介間微妙的區別及共享之處,就能更理解自己處理不同媒介時,腦袋究竟出現過怎樣的思維轉換。

    於是,媒介之間的糢糊界線、未明之處,變成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也開始在這些地方鑽起牛角尖,用另一種心態重新畫起漫畫來,還把一批Copic Marker,G筆頭擺進蘋果迷你倉封印起來(說起來,有人想要嗎?可dm我,還有很多哦)。

    如果真的深究這道問題,需要大量實驗及閱讀經驗。於是就傾家蕩產買起書來。還記得,第一年受邀參展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時,我花了10000多元港幣買了一個行李箱份量的書。因為那時覺得當地的書,錯過就沒了,因為我活在被港漫、英雄美漫、日漫當道的香港,生怕回來後就再也找不到這些書。所以當時的想法就是有殺錯無放過,要買下一眼間看不透是什麼東西的書,回港再慢慢研究。
    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將介紹我自己在一些作品的嘗試,以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
    此Post第2、3、4張:Cube Escape Paradox (柳廣成)
    _________________
    我在腦海內的漫畫VS動畫之思辯:Frame Rate vs Panel
    年少時買過漫畫化的寵物小精靈劇場版:《超夢夢的逆襲》、《利基亞爆誕》、《結晶塔的帝王》、《穿梭時空的相遇》。發現內文都是電影動畫幀格的截圖,排列成漫畫形式印作紙本漫畫書。後來我在想一個顯而易見但卻耐人尋味的問題:

    是否把上述電影的Frame Rate 調至平均On 90(不是粗口哦),就看起來像漫畫了?

    (得出on 90的根據:90分鐘電影有129,600幀(24FPS),用一頁漫畫平均7 Panel,一本書200頁的算法來算,129,600/(7x200)≈90)
    影片需要高frame rate的原因之一是為了讓圖像連續變化、運動(播放)的速度而導致肉眼的視覺殘象產生的錯覺,而誤以為圖畫或物體(畫面)正在活動。漫畫的Panel間的提示因不需要考慮殘象運動錯覺的事實,令腦袋足以腦補Panel間的缺失即可。

    自4年前畫起動畫後,我就在想如何把畫作的frame rate變得尷尬,慢得既不像動畫,快得又不像漫畫。於是在此書,就試試看了。動畫裏上一個幀格映入你的眼球後,就是下一個幀格的事了。上一幀格消失,下一幀格出現,如此輪替。但漫畫就是要所有畫面乖乖地印在紙上讓人一覽無遺。那不如讓onion skin更透徹些、延伸得更遠些幀格,全畫出來好了?(哈哈,literally OnionGhost)

    在我這次作品上,我覺得漫畫可以玩的是發生於頁面上的圖像排列,不是輪流替換單一幀格畫面。但又可以應用在處理動畫會思考的事。

    這時你可能會說,漫畫就非得是平面紙本不可了?
    很好的提問。所以,下一個。
    _________________
    此Post第5、6、7張:Here(Richard Mcguire)
    _________________
    要在電子熒幕介紹這本書的魅力,恐怕有點難。因為Here作出的嘗試,是有意圖地讓漫畫書作為立體、具厚度的印刷品,如何藉其物理性與內文的空間感巧妙呼應。但它不是pop up立體書,因為它還是以完全平面的紙本製作而成,圖像的解讀仍然依賴平面紙張的表達。我說的立體,意思是指作者賦予書本在釘裝上的立體空間意義,令書本的釘裝不流於紙本書籍純粹的物理特徵。

    Here是左揭書,封面是從外界視覺看到的屋子窗口,封底則同樣是從外界視覺看到的牆壁。內頁則是由屋內視覺向外看的景象。亦即,內頁左頁一定是向窗戶外看的,右頁一定是向牆壁看的。以90度角翻閱,就會構成封面、封底是屋外空間,內頁則是屋內空間。Here這本書的原則,就是空間上的視點是絕對不會改變的。

    Here內文近300頁,透過漫畫鏡框再加標明的年份,由固定的視覺,持續變化的時間,交代這一空間發生過的人和事。

    內文最初較在想像範圍內,就是屋內在數十年間換過不同的租客,有過長期租客,看著家人數目多了起來。還有數頁這樣的場景:在相隔甚遠的時間說過的各種話語,硬被漫畫的分鏡力量截下來,放在同一畫面。彼此間的語句本應毫無關聯,但卻因為漫畫的力量而被安排在同一空間重遇,使得兩者間的話語像在交談般。

    後來,時間的尺度開始拉闊。時間延伸至房屋仍未被蓋起來的時代,剛好有個獵人經過,他射出的箭,剛好擦過漫畫內永恆不變的視點;還有城市化的經過、築屋的過程、工人等,都被這絕對不變的視點映下來。漫畫中後段還來到未來的時光、以及遙遠的過去:地球剛誕生,仍無大氣層之際,漫天星星、隕石的場景。
    _________________
    我發現自己寫太長了。要分兩天寫。明天會進入動畫世界多一點。
    另外,介紹多點在漫畫媒介的既定語言、概念上大作發揮的藝術家及作品,可以google,還可以上網買買他們的書看:

    (此Post第8、9、10張)

    榮念曾 天天向上

    Tobias Schalken Balthazar

    Chris Ware (我推薦他所有書,算是Infographic x comics的始祖)
    _________________
    老實說,愈是探索,就愈不知道漫畫是什麼。但我樂在其中,如Day 1 所說,這並不是一種迷失的狀態,而是令我雀躍的事情。就像研究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般,發現在宏觀世界行得通的物理定律,在微觀世界卻莫明其妙地一一被推翻否定。量子力學像是有意識般地對你說,「再想清楚才嘗試定義『規則』吧。」

    漫畫的全貌是什麼,就算是手塚治虫,我也不覺得他會知道。他也只是漫畫作為藝術形式的始祖發現者。像是物理學的…愛因斯坦吧。愛因斯坦發現了很多事,卻也帶著對量子力學的種種不解,歸入塵土了。不是他們渺小,而是世界太宏大了。

    漫畫的世界還有什麼未被發現,其實真的還有很多人不想停留在已知的既定形式,貫徹實驗精神,務實地用創作探索著。就算眾人不一定關心,作品不一定出名。

    動畫也是吧。

    隨著在藝術的造藝及年齡的增長,就更得提醒自己要謙卑。

    謙卑不是說在公眾形象上盡量以禮待人、說話盡量客氣謙遜,而是指對藝術保持謙卑。才能看得更清,藝術史的接龍遊戲才能玩得下去。於我而言,藝術是一種思考訓練,要對自己的創作時刻保持質疑,不能只苦修技藝,被自己畫作的視覺之美矇騙。

    我覺得對藝術形式愈是Judgemental的人,他們對藝術媒介的既定認知就愈深,就愈需要否定,以捍衛他們內心對於藝術媒介片面的認知。因為如我經歷般,這種認知好歹也是用歲月建構出來的,就算被據理力爭地挑戰了,也會害怕信念失守,於是需要死守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才不會令長年建構出的自我搖搖欲墜。

    Artist Statement 常見的語句「向____提出挑戰」雖有被濫用之嫌,但考慮適當的Context,其實本身的說法並沒有錯。

    挑戰的就是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作品會證明某些認知是過時的,此時我們就得承認這些認知已不合時宜。而這種不合時宜,與今期流行什麼東西無大關聯,因其否定來自創作上實驗結果的推敲。經不起推敲的觀念就捨棄吧。若此觀念出自你心,就更需要虛心捨棄。

    打了四小時字,發現打子4000字,見諒lol
    下篇明天出!再會!

    #onionghost #onionghosthk #動畫 #動畫推薦 #插畫 #illustration #animation #illustrationartists #animator #happynewyear #newyear #drawing #art #artist #pencil #comic #manga #bd #bandedessinee #柳廣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