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Calatrava要蓋個鞋楦在台灣的新聞,想起了3年前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參訪,還有見築百講內對於陳其寬聖保羅堂的討論。這之間我開始對倒傘狀薄殼(umbrella shells)與雙曲拋物面薄殼(hyperbolic paraboloid shells)結構產生了好奇,立志要找出台灣現有的傘の案例。...
看到Calatrava要蓋個鞋楦在台灣的新聞,想起了3年前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參訪,還有見築百講內對於陳其寬聖保羅堂的討論。這之間我開始對倒傘狀薄殼(umbrella shells)與雙曲拋物面薄殼(hyperbolic paraboloid shells)結構產生了好奇,立志要找出台灣現有的傘の案例。
雙曲拋物面薄殼是種無樑又能做到大跨距,節省施工成本之餘又達到了結構之美的薄殼系統。約在5.60年代,西方世界已具有成熟的發展,並運用在許多的建築類型上,如加油站、圖書館、工廠、市場與火車站等等。最為人所熟知的應是Santiago Calatrava的師傅-西班牙裔墨西哥建築師Félix Candela。FC幾乎已等同於該結構的代名詞,如Mercado de Coyoacan(1956)、Restaurante Los Manantiales(1958)、Calle de Puerto Rico(1963)等案例皆能看到日後陳其寬追尋的身影。
其他亦有Alejandro Zohn的Mercado Libertad(1959)、Robert E. Alexander的UCSD Biomedical Library(1966)、Adrian Evans的Queensgate Market(1968),甚至早在1932年Owen Williams已在Boots D10 Pharmaceutical Building使用了倒傘狀的柱式(雖然只是柱頭結構補強並非薄殼結構)。台灣則到了60年代隨著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對西方的臨摹與美援技術的傳入,倒傘才站上了福爾摩沙的舞台。
台灣的案例中則以陳其寬的作品占了大多數,如同在模仿著FC一樣窮盡一生試圖創造雙曲拋物面薄殼的極限。從東海大學舊建築系館(1961)、東海大學藝術中心(1963)、路思義教堂(1963)到幾近完美的高雄聖保羅堂(1965),以及擁有最大跨距倒傘的萬華第一果菜批發市場(1974)。其他讚ㄉ案例還有張昌華的清大桌球館、林森北加油站;吳明修的成大航太館、操場司令台;張肇康+沈祖海的嘉新水泥大樓等。而在1961年王大閎更靠著倒傘結構的設計獲得了故宮競圖的首獎,只可惜不符合黨國的口味,使得球員兼裁判的黃寶瑜以北方宮殿式的風格讓故宮落成。
這些建築反映的是一個時代性的技術形式,還有在經濟成本考量下誕生的結構與造型美感並存的可能性。台灣或許還有許多默默無名的案例等待著挖掘,手上也還有許多作品未查出身世背景。但這些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們愛不釋手的結構系統我想的確有它值得被關注之處,所以講了那麼多有去買詳細介紹聖保羅堂的見築百講來看了沒ㄏㄚˋ。
3月發生了很多事,退伍後短暫的休息期間順利的把研究所時期立下的目標都達成了,這點很開心。而回到台北開始工作的新階段雖然失去了上階段的某些東西,但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靠著興趣賺錢,還能跟三五好友到處hang我想已是讓人滿足的狀態惹。以此文紀念陳其寬,願能如您的小行星236851 Chenchikwan一樣哪天能讓自己的名子留在天文裡,還有祝我自己生日快樂。
#placesnspaces_tw #iseetaiwan
ucsd研究所 在 藥學人生 - Pharmalif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了一點時間找回了兩年多前的回憶...
以下是號稱美國第一例使用噬菌體治療超級細菌的故事:
Tom Patterson 是個 69 歲的男子,是個 UCSD 大學的教授(研究領域是 HIV,難怪我有印象)。Tom 和他的妻子 Steffanie Strathdee 在感恩節假期一起去埃及度假。
在埃及爬完金字塔後不久,Tom 生病了,當地醫師診斷他罹患了急性胰臟炎,細菌培養結果是 MDR A. baumannii,醫師先以 meropenem, tigecycline 與 colistin 合併治療。Tom 的狀況一度穩定下來,隨即轉回 USCD 體系附設醫院的加護病房治療。然而,Tom 在後續治療過程中的感染症並未完全控制下來,這次的細菌報告是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抗藥性的 A. baumannii,而後出現敗血性休克、腎衰竭,並持續昏迷了兩個月。
Tom 的妻子,Steffanie Strathdee,不但是 UCSD 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所長,本身也是一名傳染病流行病學的強者,見丈夫命在旦夕,也翻閱了大量的醫學文獻,嘗試找到一線生機。最後,Steffanie 找到了一種名叫 "phage therapy" 的技術,是將特定的噬菌體(是的,它是病毒)注入體內,讓它在體內專一性的殺爆那些細菌。但噬菌體的種類非常多,要找到哪些噬菌體當武器才是最有勝算的呢?而對於這種沒有大規模人體試驗的逆天又未經核准的治療手段,有哪家實驗室敢出資源救他丈夫而且不怕被吉呢?
最後,Steffanie 找到美國海軍研究單位 (U.S. Navy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 Biological Defense Research Directorate; NMRC-BDRD) 的 Hamilton 少校願意提供軍火,呃不是,是噬菌體病毒株。
在各方的協助下,此個案的醫療行為被 FDA 火速通過,NMRC-BDRD 精心挑選與評估後,提供了九款噬菌體給 USCD 的醫師予以對 Tom 進行治療(同時強調他們並不知道也不保證這個方式對 Tom 是否有幫助)。
USCD 醫療團隊將噬菌體由靜脈輸注入 Tom 的體內,也將一部份的噬菌體從導管灌入他的腹腔。施打完噬菌體三天之後,Tom 從昏迷之中醒了過來,狀況穩定的很快,隨後很順利地脫離呼吸器與移除升壓劑,並在不久以後可以下床走路,故事的最後,Tom 帶著消瘦的身體平安出院(在這段只能用靜脈輸液補充營養的煎熬日子裡,他瘦 100 磅)。
Tom 是美國接受 phage therapy 的第一個案例(指有詳細文獻報導的,其他非檯面上的不知道XD)
━━━━
Reference:
☞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7 Sep 22;61(10). pii: e00954-17. doi: 10.1128/AAC.00954-17
☞ JAMA. 2019;321(7):638. doi:10.1001/jama.2019.0510
☞ https://bit.ly/2EzgYku
☞ UCSD Youtube video: https://youtu.be/XTSJ7pxIhMY
#PhageTherapy #bacteriophage #superbug #MDRO
ucsd研究所 在 藥學人生 - Pharma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花了一點時間找回了兩年多前的回憶...
以下是號稱美國第一例使用噬菌體治療超級細菌的故事:
Tom Patterson 是個 69 歲的男子,是個 UCSD 大學的教授(研究領域是 HIV,難怪我有印象)。Tom 和他的妻子 Steffanie Strathdee 在感恩節假期一起去埃及度假。
在埃及爬完金字塔後不久,Tom 生病了,當地醫師診斷他罹患了急性胰臟炎,細菌培養結果是 MDR A. baumannii,醫師先以 meropenem, tigecycline 與 colistin 合併治療。Tom 的狀況一度穩定下來,隨即轉回 USCD 體系附設醫院的加護病房治療。然而,Tom 在後續治療過程中的感染症並未完全控制下來,這次的細菌報告是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抗藥性的 A. baumannii,而後出現敗血性休克、腎衰竭,並持續昏迷了兩個月。
Tom 的妻子,Steffanie Strathdee,不但是 UCSD 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所長,本身也是一名傳染病流行病學的強者,見丈夫命在旦夕,也翻閱了大量的醫學文獻,嘗試找到一線生機。最後,Steffanie 找到了一種名叫 "phage therapy" 的技術,是將特定的噬菌體(是的,它是病毒)注入體內,讓它在體內專一性的殺爆那些細菌。但噬菌體的種類非常多,要找到哪些噬菌體當武器才是最有勝算的呢?而對於這種沒有大規模人體試驗的逆天又未經核准的治療手段,有哪家實驗室敢出資源救他丈夫而且不怕被吉呢?
最後,Steffanie 找到美國海軍研究單位 (U.S. Navy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 Biological Defense Research Directorate; NMRC-BDRD) 的 Hamilton 少校願意提供軍火,呃不是,是噬菌體病毒株。
在各方的協助下,此個案的醫療行為被 FDA 火速通過,NMRC-BDRD 精心挑選與評估後,提供了九款噬菌體給 USCD 的醫師予以對 Tom 進行治療(同時強調他們並不知道也不保證這個方式對 Tom 是否有幫助)。
USCD 醫療團隊將噬菌體由靜脈輸注入 Tom 的體內,也將一部份的噬菌體從導管灌入他的腹腔。施打完噬菌體三天之後,Tom 從昏迷之中醒了過來,狀況穩定的很快,隨後很順利地脫離呼吸器與移除升壓劑,並在不久以後可以下床走路,故事的最後,Tom 帶著消瘦的身體平安出院(在這段只能用靜脈輸液補充營養的煎熬日子裡,他瘦 100 磅)。
Tom 是美國接受 phage therapy 的第一個案例(指有詳細文獻報導的,其他非檯面上的不知道XD)
━━━━
Reference:
☞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7 Sep 22;61(10). pii: e00954-17. doi: 10.1128/AAC.00954-17
☞ JAMA. 2019;321(7):638. doi:10.1001/jama.2019.0510
☞ https://bit.ly/2EzgYku
☞ UCSD Youtube video: https://youtu.be/XTSJ7pxIhMY
#PhageTherapy #bacteriophage #superbug #MDRO
ucsd研究所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臉書朋友們,希望你們可以感覺到我的興奮,分享我的喜悅。
美國時間2017年6月17號,在美國加州三喜臨門。
今天是我的三兒Jimmy在UCSD的大學畢業典禮。我們夫妻倆和小兒Andy一大早就到了學校的典禮會場,搶佔了一個中央靠前的好位子。
對於三兒來講,他完成了一個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八月下旬,他就要進入南加大就讀研究所,專攻 AI 人工智能。
第二件喜事是個驚奇,畢業典禮邀請的唯一演講嘉賓居然是達賴喇嘛。吸引了現場大約25,000到30,000的聽眾,不僅僅是參加畢業典禮的親友們,而且有遠道慕名專門來聽演講的。
法王以他一貫幽默的語調和不時呵呵的笑聲,和現場的聽眾們宛如聊天一般的互動。他強調21世紀是應該由這一代的年輕人,透過內心的和平,達成世界的和平。讓發自內心的熱情、仁慈來關愛他人,透過教育、對科學的探索、以天下為己任,創造一個更加和平的世界。
第三件喜事是,今天下午2點33分,我的二兒 Johnny 喜獲麟兒 Mason,母子平安、生產過程順利。這是 Johnny 的第一個小孩,他的興奮就不在話下。我又多了一個孫子!
畢業典禮結束之後,我們陪著 Jimmy 到校園各處留下身影,跟我的臉書朋友們分享。我們夫妻倆也跟著童心大發,留下幾張調皮的照片。
Jimmy 特別帶領我們去到了 CSE(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大樓,到電腦實驗室拍照留念。Jimmy 說,他在這𥚃渡過了無數通宵寫軟體的不眠夜。他語氣雖然平靜,但是我相信他的內心是百感交集。
我的兒子們,一個一個度過了他們的人生里程碑。在他們幼小的時候,由於我在拼事業,許多重要關鍵時刻都無法參與。人生不能再重來,我現在退休了,這些重要的時刻,不能夠再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