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uber投訴email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uber投訴email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uber投訴email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uber投訴email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翁琬柔 Joyc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國中背英文片語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背過這句(還是只有我們學校要),人長大了,總是會有說說違心之論的時候,但是兩種情況下我認為誠實絕對是上策,第一種是面對真心對你的人的時候,第二種是工作的時候,另外我覺得企業的誠信至關重要,而背著企業招牌的員工,是...

uber投訴email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20:27:49

I STRONGLY BELIEVE IN LAW OF ATTRACTION. 自小朋友們都話我係一個唔容易受人影響的人 活出自己的風格☀️ 但我倒覺得是反轉 正正是因為我有受人影響 所以我希望自己係被一d positive influence 既朋友包圍 (遠離損友hehe^^) 我有一個身邊...

  • uber投訴email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9 07:07:15
    有 893 人按讚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國中背英文片語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背過這句(還是只有我們學校要),人長大了,總是會有說說違心之論的時候,但是兩種情況下我認為誠實絕對是上策,第一種是面對真心對你的人的時候,第二種是工作的時候,另外我覺得企業的誠信至關重要,而背著企業招牌的員工,是否誠實,也代表了企業的形象。

    上週末我去澤西的朋友家狂吃狂喝,到了半夜我們準備回曼哈頓,打開 Uber 設定了上下車的地點,系統顯示一個叫做Ilhan的司機會在十分鐘後來接我們,大約八分鐘後我們下樓,在不到五度的寒風中等了又等,司機則慢慢地晃在途中,我為了確保他知道我們的上車地點,打了電話給他,他在電話中問我:「你們要去紐約嗎?」我回答是之後,他說:「噢我不能去紐約。」正當我滿頭霧水、話講到一半的時候他就把電話掛掉。(氣死圖哥都沒掛過我電話你掛屁掛)但天氣太冷我沒時間生氣,好險下個司機在五分鐘內就趕到,把我們順利送回家。

    沒想到我在回家途中收到Uber寄來的Email,說Ilhan舉發我們沒有戴口罩,請我嚴格遵守疫情期間的規範,如果再次違反規定我的帳號將會受到處置。

    ?????????????????

    我都還沒投訴你臨時取消我的叫車,你倒是先把髒水往乘客身上潑?沒搭到車事小,但這司機自己臨時取消載客,還誣陷我沒戴口罩,我知道司機臨時取消載客需要勾選原因,但有千百個理由不選,卻選一條我沒做的,這口氣我吞不下去。

    打算找Uber投訴,卻因為根本沒搭上此人的車,系統沒有乘車記錄,投訴無門,好不容易找到Twitter的客服帳號,他們卻鬼打牆地說,請我遵守戴口罩的規範。啊我就是口罩戴好好的(還戴兩層),而且那個司機根本就沒接到我們,他哪隻鬼眼睛看到我們沒戴口罩啊!來來回回快十封訊息,對方客服給我最終解決方法:「以後你不會再跟Ilhan這名司機配對,我們會給你$3的補償金。」

    好,我差點以為我在跟Tinder客服說話,誰管我還會不會跟他配對!!曾經有個長官跟我說,他用人的最高守則是「工作能力並非第一考量,人品才是」,我希望Uber也知道這個道理。

    Uber Drive with Uber

    #巧克力湯圓都能下架了
    #希望Uber多學學

  • uber投訴email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09 10:25:55
    有 228 人按讚

    我不想變成 Facebook 的殭屍

    在開始之前,要請各位伙伴幫忙,填寫這份問卷。
    https://forms.gle/BoXgdL2v7TY527iPA

    (已經填過的當然不用再填啦)

    -----------------以下是正文------------------

    這一兩天又看到很多朋友在臉書上轉貼某個其實沒有效用的個人聲明,我一方面為老舊的謠言總是能在臉書上不斷重生而苦悶,另一方面,倒是覺得蠻好的,起碼那顯示出有不少人在乎自己的資料權。

    我從 2016 年中開始,每一季會針對臉書進行一個月的「罷工」或「怠工」行動。我也視之為一種對自己做的實驗。有的月份是卸載臉書 App、不點開任何導向臉書的連結、完全登出所有 用 FB login 的網站,做得比較徹底;有的月份是只用手機瀏覽器,但不用 App 跟桌機上臉書,想看看增加「摩擦力」的影響;有的月份是不用臉書,但是去用自己很陌生的 Instagram 或其他社群 App,想看看能否了解它的邏輯;有的時候我會事先預告,讓朋友、同事、跟所有習慣透過臉書找我的人可以改為 email 或電話;有的時候則一聲不吭,直接離線。而從今年 4/16 起,我的作法則是起碼三個月不更新個人帳號,沈澱自己的想法,透過這個專頁儘量完整地說明對各種議題的態度。

    雖說是實驗,但其實一點也不精確。我只能以個人的感受來陳述這許多次罷工與怠工讓我知道的事:

    1. 從 2007 年起就開始使用臉書的我,到 2016 年從未間斷過。這十年的使用經驗,與透過罷工產生出的對比,我認為臉書的確負面影響了我的認知、大大降低了專注力、讓我的處事態度變得太急躁、膝反射。容易自以為是、出口傷人。

    2. 我或許本來就比較糟糕吧,但我認為不只是我,臉書的演算法跟機制,將這樣的負面影響加諸在 20 億人身上。

    3. 我認為臉書很明白它的問題,但不打算改變。

    為何說是「罷工」與「怠工」呢?我認為在臉書的紅利期(也就是能夠透過臉書快速積累影響力、創造社群)已經結束之後,絕大多數的使用者,包括我在內,如今實質上都只是臉書的無償勞工,卻被各種因素制約著而無法歇止。

    ( 延伸閱讀:Uber的殘酷童話:弱弱相殘的科技寓言/黃哲斌
    https://tuna.press/?p=12037

    臉書頻繁地改變演算法,在前幾年還很常成為媒體的新聞,我常常看見「小編崩潰!臉書又改演算法」之類的標題,不過在一個經營媒體內容的公司,我跟我同事其實不太抱怨這件事,倒不是因為我們沒感受到持續增加的成本,而是我們認為經營臉書有得有失,都是自己的選擇,而且我們很重視臉書上的社群,不打算因此就放棄。

    然而老實說,我們這些媒體內容業者,的確很像是額頭被貼了符咒的殭屍,任憑馬克佐克伯道士施法(演算法)。他有時要我們向前跳(多發表影片能夠提升互動喔!)、有時要我們向後滾(加入 Instant Article 的文章觸及率更高喔!)、有時要我們掏錢(只要花 925 元就可以觸及大台北地區的 40 萬使用者喔!)、有時要我們把更多人變成殭屍(成立社團吧!)。從公司的角度,我覺得沒什麼,畢竟同樣都是網路公司(雖然規模差很多),我們要賺錢,FB也要賺啊。但從個人的角度,我有不同的立場跟態度。

    臉書的商業模式,大家都很清楚。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大規模收集人們的行為資料、生活經驗、隱私訊息,經由演算法跟機器學習打包成注意力商品,供廣告主購買。所謂「當你使用免費的產品跟服務,你就是商品,不是消費者」,這也是媒體的廣告模式跟多數網路公司快速崛起的關鍵,大家可能都聽到長繭了。但若有更多興趣,可以讀讀《注意力商人》這本書,可以讓你更明白這模式的緣由。

    博客來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3178

    然而儘管我大致理解上述的說法,但並不百分之百同意「不是消費者就是商品」這樣的劃分。若要更精確表示,我認為在臉書上,我同時是消費者、商品、更是勞工。而這才是臉書厲害之處,它混合了這三種角色,創造出一個難以定義、捉摸不定的新角色。也讓想要批判臉書的人(包括我)往往陷入尷尬跟矛盾。

    因為這樣的尷尬跟矛盾,對臉書的批判總是很無力。我又得靠臉書吃飯、又覺得它有問題,想批評它還都得透過它傳播,大家才看得到。但如果我試著把這三個角色分開來看,我就可以開始問三個重要的問題:

    A1. 身為臉書的消費者,我能用優惠的價格買到需要的商品嗎?
    A2. 身為臉書的商品,我希望繼續嗎?我有選擇嗎?
    A3. 身為臉書的勞工,我有獲得應得的報酬或待遇嗎?

    我的答案是:Q1. 通常可以(從公司下廣告的角度);Q2. 不太想繼續(從個人角度);Q3. 從來沒有(從個人角度)。所以我的罷工與怠工是非常功利的判斷,我認為目前臉書的演算法跟機制,在如此龐大的規模下,已經無法運作,也難以修補。臉書的演算法跟機制鼓勵了欺騙的文化(假新聞、假帳號、假情緒...)、讓人們認知超載,陷入對立與互砍的螺旋、讓民主政治與社會信任都受到巨大的打擊。身為臉書的勞工,我看著我自己,以及許多其他勞工難以自拔,衝刺著大老闆馬克佐克伯的業績,被數值驅使、被揉成了臉書的形狀,行走坐臥吃喝拉撒都為了它,而我們還美其名為「最佳化」(optimized)。

    身為臉書的無償勞工,儘管投訴無門,我也曾經努力當個熱心份子,試著讓公司文化改變,但並沒有效果。整體向下的趨勢,令我非常憂慮,那麼作為勞工的我合乎邏輯的選擇,就是展開罷工與怠工。

    相信有人會合理的質疑:我的判斷不對勁啊!我的公司之所以能夠買到注意力,就是因為有很多人願意當臉書的商品、當臉書的無償勞工,如果更多人跟我一樣「罷工與怠工」,我不就買不到,或是要越買越貴了嗎?

    的確是,這就是我們在臉書上「三位一體」,帶來的尷尬跟矛盾之所在。舉例來說,如果我只是長榮航空的消費者,那麼我只需要在乎服務品質(包括安全)還有價格,根本不需要在乎長榮空服員的待遇。然而就像我通常會支持罷工行動一樣,我認為員工願意罷工而不是辭職,通常是對公司有盼望,想讓公司改變,讓企業永續、提供更好的服務。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為自己是臉書的勞工或商品。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不這麼自我看待,而是認為自己是個主動的使用者跟獲益的消費者,能夠透過臉書快速抒發心情、與朋友交流、發揮影響力,並且能夠透過精準的廣告提升業績。我了解,我也並不認為該強加我個人的觀點與立場於任何人身上,我只是得先誠實交代清楚自己的出發點,才能解釋我的決定。

    你可能會問,既然如此,那就再也不要上臉書、也不要投廣告就好了啊!罷什麼工、故做什麼清高?唉,這就是臉書厲害之處啊。首先,如同前面說過的,就這個議題,我不打算強加我個人的態度跟立場於其他人身上,包括我的同事,我相信他們也有很多與我歧異的看法。再者,公司還是要營運,我們跟許許多多其他公司一樣,深深地鑲嵌在這個生態系裡,雖然不至於動彈不得,但也不是要剝離就剝離。

    我罷工,就是因為我並不討厭臉書,我只是希望這家公司能夠變得更好,降低對使用者資料的無盡胃口,避免過度地用行為科學操縱人類、刺激我們展露出更情緒化的一面、逼我們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來牟利,製造出大規模且難以彌補的傷害。

    就個人來說,我能做的就是別因為需要跟大家維持溝通的管道,就逼自己也逼大家繼續為這個臉書專頁而得花更多時間上臉書、為臉書勞動。增加電子報作為選擇,降低我自己對這個專頁的依賴,是我目前想到的作法。

    我期待臉書未來會有能力像以前的自己一樣,用創新來突破窠臼,成為一個我更願意為之勞動的公司。在那之前,作為臉書無償勞工的我,會繼續用不同的方式罷工與怠工。

    我的個人帳號將繼續停止運作,而這篇文章則是全文發表在這個專頁上的最後一篇。之後雖會更新轉貼連結(包括我在其他地方的專欄跟 Medium)、也會回應大家的意見,但頻率會逐漸降低,請大家見諒了。

    延伸閱讀:

    〈Libra,來自監控資本主義的最新詛咒?〉

    https://medium.com/%E9%84%AD%E9%BE%9C%E7%85%AE%E7%A2%97%E9%BA%B5/libra-%E4%BE%86%E8%87%AA%E7%9B%A3%E6%8E%A7%E8%B3%87%E6%9C%AC%E4%B8%BB%E7%BE%A9%E7%9A%84%E6%9C%80%E6%96%B0%E8%A9%9B%E5%92%92-6ec9d20583d0

    〈Facebook 的終局之戰? 佐克伯帝國將走向拆解、崩潰、還是再創新局〉

    https://panx.asia/archives/6093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

  • #1Uber 客服

    解決與Uber 帳戶、最新行程有關的問題,或瀏覽常見問題。 ... 在APP中取得協助資訊。 請在Uber App 內瀏覽至「幫助」。 請加入我們的Twitter.

    help.uber.com

  • #2聯絡我們 - Uber

    如要與支援人員對話,請前往Uber 司機夥伴App 的「幫助」,然後點按 [致電支援服務]。 了解詳情. live support. 為現有的司機夥伴提供親身支援.

    www.uber.com

  • #3即時線上客服 - Uber

    支援問題類型. 車禍/ 交通工具故障; 開始配送後,不小心點選完成配送或取消; App 無法點擊開始配送或完成行程; 不小心接受訂單但無法配送 ...

    www.uber.com

  • #4如何取得客服協助- 外送基本須知 - Uber

    如何取得客服支援.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客服,讓您隨時都能取得協助。探索如何找到所需答案,並瞭解聯絡Uber 取得協助的方式。 想瞭解上線開車資訊嗎?

    www.uber.com

  • #5Uber Eats 合作商家夥伴客服管道

    ☎️ Uber Eats 商家客服專線請撥打:02-7741-4632,由於合作商家數量眾多,如電話忙線中,請您嘗試撥打幾次。 提醒您!為更有效排序、處理商家問題,客服專線僅受理商家 ...

    www.uber.com

  • #6所有主題 - Uber 幫助

    取得有關Uber 帳戶、近期行程嘅協助,或瀏覽常見問題。 ... 在App 內取得協助. 只需在Uber App 導覽中前往「幫助」便可。 喺Twitter 上關注我哋.

    help.uber.com

  • #7Uber 私隱政策聲明

    如要提交訪客用戶資料的相關問題、意見或投訴,或者這些資料的請求,請前往 ... 這可能包括用戶的姓名、電郵、電話號碼、登入名稱與密碼、地址、帳號 ...

    www.uber.com

  • #8获取客服支持的方法 - Uber

    Scroll down to get further help by phone or email. Uber greenlight hub. 3. Visit your local Uber Greenlight Hub for assistance. submit a question ...

    www.uber.com

  • #9Uber Eats 使用者條款與條件

    若有涉及您、商家合作夥伴及/或外送合作夥伴的投訴、爭議或衝突,且各該資料或資訊 ... commercial electronic messages (including email, SMS, push notifications, ...

    www.uber.com

  • #10新司機夥伴必讀指南(下) | Uber Blog

    除了5 星小貼士外,Uber 亦提供一連串的平台教學,助你更熟悉司機夥伴App 的使用及解答各種常見問題,讓你有更流暢的Uber 平台體驗。

    www.ub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