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the春uber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the春uber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the春uber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the春uber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Eddie Tam 譚新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兩種蔓延全球的大流行:COVID和社交媒體思想病毒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COVID大流行已在全球肆虐大半年,全球確診人數超過5000萬,死亡人數超過130萬,全球經濟進入衰退,航空業更接近全面停擺。對全球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唯一稍可作比較的...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Eliza 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未經本人同意授權,請勿任意下載搬運轉載影片(直接分享此影片連結可以唷☺) 南德露營旅遊系列播放清單▷https://bit.ly/3zFsfZR 拍攝時間:2021/06/12 今天是週六想說到德國小鎮看人會不會比較少, 順便來這裡看看超夢幻的藍色小湖, 德國就算比較小的城鎮都有設快篩站, 可是...

the春uber 在 Micheli 米其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6:57:49

#台灣美食 #果汁 #飲品 #巴西FUGO孚果工坊 #宅配美食 #百分百水果原汁 #葡萄 #櫻桃 #蘋果 #NFC果汁 #fugo_brazil #taiwanfood #kaohsiungfood #juice #grape #whitegrape #acai #acerolacherry #ap...

the春uber 在 Maggie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6:52:42

炎熱的夏天、每次料理完後真的胃口都沒了!感謝 @missgreentpe即時送來開胃的料理,冷凍料理包即開就能即時料理,輕輕鬆鬆就能完成晚餐,重點是泰式蔬食料理竟然完全顛覆我對蔬食的印象,少了外面熟食店的一種我個人不能接受的特殊味道,多了一種蔬食的新鮮味道,泰式蔬食怎能如此開胃又美味!所以跟magg...

the春uber 在 劉軒蓁 Rayra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6 14:34:39

我知道我知道 大家都在關注明天的疫情發展 我跟夫君 還有我們飛廚團隊也關心大家吃飽了沒 吃飽 還要吃好。 在台北市已拉上三級警報的這一天 我們籌備了 #防疫福袋 COVID CARE PACKAGE 讓大家宅在家防疫還是能吃飽飽 吃好好 我們今天僅以♦️純外帶♦️形式進行活動 歡迎大家線上預訂 ...

  • the春uber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0 10:05:13
    有 165 人按讚

    譚新強:兩種蔓延全球的大流行:COVID和社交媒體思想病毒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COVID大流行已在全球肆虐大半年,全球確診人數超過5000萬,死亡人數超過130萬,全球經濟進入衰退,航空業更接近全面停擺。對全球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唯一稍可作比較的是1918年春天開始,持續近兩年的所謂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當年大流行最初爆發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其實發源地並非西班牙,真正起點懷疑是法國、英國,甚至美國,但這些國家的政府,因為正在打仗的原因,不想影響軍心,所以封鎖疫情消息,但後來病毒傳到當時中立的西班牙,就無顧忌地報道,結果反被冠名為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真冤枉!

    1918年距今已102年,年代久遠,當時醫學並不昌明,連盤尼西林都要等到1928年才被發明,只對bacteria(細菌)有效,virus(病毒)無效。統計也並不準確,估計感染人數可能高達當時全世界人口的40%,即約7億人,估計死亡人數由5000萬至1億!一般說法是該次疫情為豬流感,但我有點疑惑,通常豬流感死亡率(IFR)只有0.01%至0.03%左右,但1918年那次,死亡率似乎高達7%或甚至超過10%。有人解釋死亡率超高跟戰爭有關,很多染病士兵滯留在衛生環境極差的戰壕,未能獲得適當醫療照料。亦有可能病毒雖屬豬流感,但出現特別基因變異,加強殺傷力。亦有人懷疑,最厲害的病毒感染了士兵,本應就在原地病死,未必能把病毒大量散播出去(即R0較低),但因為當時已有蒸汽火車和輪船,所以仍能把不少傷兵運回後方,亦順帶把病毒傳播到全歐洲和甚至美洲,可算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全球大流行。

    雖然數據不太準確,但我們仍知道1918年大流行的蔓延過程(圖1)。整個疫情經歷三波,由1918年北半球春季開始出現第一波,到初夏時稍有緩和,然後到入秋時出現更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第二波,然後到了1919年春天,再出現仍頗厲害的第三波。那次沒有發展出疫苗,為何大流行停下來也是個謎。會否是真的散播到了所謂群體免疫臨界點?還是病毒繼續變異,殺傷力逐漸減弱,很可能兩個因素都有。

    今次COVID大流行的情况又怎樣呢?百年來的醫學突飛猛進,人民的教育水平也大大提升,這一切對應付疫情有多少幫助呢?到現時為止,感染人數比例和死亡人數都仍遠低於1918年,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兩種病毒的傳染度和殺傷力都很不同;除此之外,多月來各國對社交距離和個人衛生的宣傳(洗手和戴口罩),亦應有一定作用,藥物和疫苗研發亦以破紀錄的極速進行。但可惜全球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圖形,跟1918年的仍非常相似,今年春天出現第一波,最近一個月就正出現更巨大的第二波!部分可能是季節問題,但部分亦肯定是人為因素。

    對付全球大流行的最佳方法當然是各國合作,統一抗疫政策、旅遊控制和分享診治經驗和數據,然後共同發展疫苗和醫藥。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大部分國家只會各自為政,美國尤其自私,只會搶購和囤積口罩、保護衣物和醫藥,即使成功發展疫苗,相信初時亦不會讓其他國家人民分享。只有中國將比較大方及有能力幫助鄰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奈何某些國家如巴西,受到美國威脅,被迫暫答應將不使用中國疫苗。走着瞧吧,當這些國家找不到足夠疫苗,或發現負擔不起高昂的西方價格,到時或許對中國的態度將有所改變。

    中國採最嚴厲措施 3個月內控制疫情

    既然各自為政,每個國家的政策有別,疫情發展也必然有所不同。中國是首個出現COVID大爆發國家,初時武漢疫情嚴重,但中國採取了最嚴厲,但亦是最科學化,後來更證明是最有效亦是最整體人性化的封鎖、檢測、接觸追踪,以及緊急醫療措施,結果在3個月內就終能把疫情控制下來。至今幸運地仍未爆發第二波嚴重疫情,中國內地人民生活已逐漸回復正常。除政府努力外,人民的素質亦是成功抗疫的一個主要原因。據聞科興生物(Sinovac)的疫苗已通過臨牀測試,已為數十萬需要出國的醫療和政商界人士注射,有效率高近100%,比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的更高一點。

    西方醫學本應更進步,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遠比中國差(圖2)。先看英國,感染率是經典的1918年雙波浪形,現正經歷更嚴重的第二波。英國政府錯在初期誤信反科學兼殘忍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現在逐漸發現COVID多種嚴重長期後遺症,包括血塊凝結、心臟發炎,高達兩成康復者在90天後,竟患有各種精神病,包括抑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癡呆(dementia)等!本來還有不少人被瑞典的自由民主形象所迷惑,對缺乏科學根據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半信半疑,現在多了研究結果,大家仍對群體免疫感興趣嗎?

    後來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自己染病幾乎喪命才改變策略,但為時已晚,已不能完全控制疫情。英國的情况有點可惜,英國是個島國,加上已「成功」脫歐,目的不就是跟歐洲大陸斬斷關係嗎?為何仍不能成功抗疫?

    毫無疑問,美國醫學是全球最先進的,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是遠遠最差的。美國感染率圖形比1918年更差,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總監福奇(Anthony Fauci)都承認美國的第一波根本從未停止過!1918年大流行,美國死亡人數約67萬,只佔全球1%左右,低於當時美國佔全球的人口比例。今年美國COVID死亡人數已約25萬,佔全球近20%,是美國佔全球人口比例的5倍,對比1918年是大退步!美國每百萬人的死亡率,是中國257倍,多恐怖!即使疫苗已在望,但廣泛應用仍需數月。即使拜登1月上台,較積極處理疫情,但他並非神仙,被拖延交接亦有代價,更難扭轉疫情,未來數月仍將有數以十萬計美國人無謂犧牲。

    特朗普競選集會無助選情 卻助長疫情

    到底美國出了什麼錯?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總統特朗普的無知、無能和混亂的瘋狂政策。1918年9月,費城舉行為一戰債券融資的大巡行,事前已有醫生反對,但結果無效。當日參加人數超過20萬,數天後逐漸有人發病,估計超過4萬,死亡人數約1.2萬,被喻為美國歷史上導致最嚴重傷亡的大巡行。102年後,特朗普當然完全沒有汲取歷史教訓,即使自己染病後,仍堅持舉行大型選舉集會,最終幫不了自己選情,但肯定助長了COVID!

    為何變成這樣?真正解釋是其實美國(以至全球)正遭兩種大流行同時襲擊,除COVID外,還有一種經社交傳媒如facebook和Twitter傳播的「思想病毒」!原來經常散播反科學,錯誤COVID相關消息的極右媒體Fox news和Breitbart news的facebook點擊率,遠高於報道較正確,符合科學疫情消息的媒體如CNN和MSNBC等(圖3)。極右社交媒體抓準中低下層白人的不滿,藉此散播各種虛假、盲目、邪惡和充滿仇恨的「思想病毒」,連疫情都變得政治化。但結果害人亦害己,現在全國疫情非常嚴重,尤其最支持特朗普的紅色州份。

    極右社媒散播「思想病毒」

    特朗普支持者(不止在美國)已退化至完全非理性,願意相信任何荒謬陰謀論,包括COVID是蓋茨(Bill Gates)加索羅斯(George Soros)加福奇(加中國?)所發明出來的世紀疫症。特粉滿腦子只有仇恨、恐懼、歪理和種族歧視。近半美國人變成反科學,連最基本醫學常識如戴口罩防疫(1918年已知道)都不懂,反變成政治圖騰,被總統譏笑的對象。即使疫苗成功,相信過半美國人仍將拒絕注射。

    2009年,facebook和Twitter,被利用為煽動新疆暴亂工具,被迫離開中國內地。中國因此被駡多年,初時我也有同感,覺得言論控制得過嚴,不習慣在中國內地不能使用facebook。但經歷了香港邪惡暴亂,和目睹美國各種瘋狂反理性行徑,不少「思想病毒」都是經缺乏監管,完全漠視事實的社交媒體散播,就開始有所反思。我是一個相信科學和接受事實的人,當見到社交媒體變質,危險性大增時,就逐漸明白中國頗嚴的社交媒體政策是具遠見,有道理和需要的!現在連美國也知道事態嚴重,國會不停舉行針對facebook和Twitter的聽證會,提出各種社交媒體的監管漏洞和社會責任問題。

    政府監管社媒不容易

    回頭想,為何社交媒體,以創新科技為名,就可得到優待,完全逃避傳統媒體的所有牌照和監管要求(其他行業如Uber和Airbnb也有同樣不合理優勢)?全球所有國家包括美國都有嚴厲的傳統媒體監管。過去美國要求所有媒體如電視台和報紙的大股東,都必須為美國人。最佳例子是梅鐸(Rupert Murdoch),澳洲出生,移民兩次,最後入籍美國,才可收購非常重要的Fox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近年政策稍有放鬆,有個別批准同聲同氣澳洲人的一些小型收購。電視台需要繳交牌照費,更需接受嚴謹審視尺度,但串流平台如Netflix,既不需牌照,更不受任何監管,色情、暴力、粗口,什麼都容許!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媒體,已滲透全球,各國政府反面對巨大壓力放棄合理監管媒體的標準!如斗膽反抗,反必被指控為抑壓言論自由,和被扣上更嚴重的跟不上潮流帽子!

    中國是最先和極少數有足夠自信和實力去抗拒社交傳媒失控的國家,現在連美國也開始跟隨,相信其他國家亦將有檢討。監管媒體永不容易,極難達到最佳平衡,監管必須以科學和整體社會利益為標準。政策絕不可縱容散播違反科學和事實的假消息,例如戴口罩有害,或某未經驗證的藥物有效醫治COVID等等。除此之外,亦必須防止社交媒體散播各種危險,可導致社會嚴重不穩定,煽動暴力,鼓吹種族、宗教、性別和性取向歧視等各種仇恨意識,反道德和人性的「思想病毒」。

    (中環資產持有Moderna、Netflix及Uber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the春uber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29 14:34:43
    有 91 人按讚


    [真正炒到上太空]維珍銀河,下隻BEYOND MEAT?其實係下隻LV

    (鍾意嘅睇CNBC報 https://cnb.cx/2BQwNRG Virgin Galactic shares rise as the space tourism company begins trading under the ticker SPCE)

    1. 是日新股,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又要講句我識條鐵,但公司本身好出名。之前睇 星際任務(Ad Astra),畢彼特都係坐維珍(不過如果我冇睇錯,好似係Virgin Atlantic而唔係Virgin Galactic)

    2. 上太空嘅新股,唔好期望我會識評論。不過我最奇怪嘅係,唔集資直接上市,冇問題。但明明今日先上市,做乜會有以前嘅股價?

    3. 睇咗陣資料,大約明明地,其實都唔係好明。嫌悶嘅可以成段skip.類似借殼(其實唔係)。之前間公司係IPOA,係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你當搞間公司嚟只係為做一樣嘢),就係用嚟拎住維珍銀河49%股權。呢間SPV,係創投基金Social Capital嘅東西。背後乜水?Chamath Palihapitiya,Facebook好早期嘅高層。有機會再講呢位仁兄。總之上星期檔嘢就同維珍銀河合併咗,星期一改埋名,代號係SPCE

    4. SPV49%,背後仲有好多人,中東佬,富豪。仲有51%邊位?當然係Richard Branson。

    5. 唔好講啲悶嘢,講錢實際啲。點解話係第二隻BEYOND MEAT?一個原因啫,因為,只此一隻。做類似生意嘅唔止一間,但獨立上市嘅,暫時得佢一間

    6. 做過低級分析員(如我)就知,由朝到晚做幾十個comps table,同業比較,列晒啲同業出嚟,咩PE咩增長。揀平嗰隻咪話夠平,揀貴嗰隻咪話貴得有道理,之類。

    7. 最好炒係咩股票?就係冇同業可以比較嘅股票。試想下有隻新嘅大陸銀行嚟上市,咁市面上大大少少冇廿隻都十幾隻,你一定係在果個range咁滯。內房亦都係咁情況,冇一百都五六十間起碼,你吹得勁可以勁過晒同業(畢竟點都有一間係最貴,你咪話自己會係)。但總不可能貴到離晒罩

    8. 但冇同業比就唔同你,任你吹。最好就盈利都未有,賣想像,仲好玩,好似BEYOND MEAT咁。固然Wework炒咗車,UBER早上市但股價都唔多掂。但,Richard Branson喎,死後必定上國際版頭條,會上Economist 訃文版,Financial Times會全版講幾日嘅傳奇人物,唔係啲濕鳩劏房或泥鯭的KOL可以相比

    9. 維珍銀河仲勁,懶睇,但好似連收入都係未有的!都未飛,收乜鬼入。但唔緊要,公司唔係上面啲濕鳩劏房或泥鯭的,預期下年(2020)已經賺錢,喂,而家2019年11月啦喎!即係好快有錢賺。吾友尹思哲話頭,冇無利潤嘅公司 十足無性愛嘅婚姻(http://bit.ly/2lDYZCI)。呢間好快有性愛啦(叉開講,其實我一路想寫篇姐妹作,就係派息等於婚前性行為,派咗唔等於唔呃你,但好過冇,至少都搭好大個棚呃你,況且你都爽咗)

    10. 何解?因為公司雖則仲未載客上去,但條龍已經由屯門排到也門,人人科水排隊等上太空。咩人去?就梗係富豪,名人。上太空打卡,上太空唱Space Oddity。里安勒度迪卡比奧,Justin Bieber,無數大陸佬。

    11. 係啦,呢間其實係,終極奢侈品公司!終極高端旅遊股

    12. 你諗下,阿豬阿狗都買得起LV(但我買唔起),甚至愛馬仕,阿水都去食米芝蓮三星(我冇),個撚個都坐頭等住六星級酒店。咁有咩係真係富豪先做到,同你班蟻民劃開界線刷存在感(有錢唔刷存在感生存仲為乜?搵多啲錢?)。就係 上 太 空。「我幾乎肯定會有人在太空拍四仔」

    13. 最重要係,根本嚴重供不應求,人嘅青春就有限,佢一次就只係載幾條友,世界大把有錢人。邊個唔想死前去一次?(都話要同你劃清界線)。至於加價能力?基本上係無限,你睇下啲客係咩人?係,係有對手的,但都係嗰句,加埋啲對手都仲係供不應求。

    14. 反而憑我粗淺嘅理解,最大鑊其實係乜?航空公司梗係怕空難。你上太空炒咗架機點算?炒架機事少,炒咁幾件超級富豪出外太空,唔知之後仲有冇咁多勇士喎。雖然有錢人諗嘅嘢我未必想像到,可能根本就係獨孤求敗求一死,只要夠型有乜所謂。

  • the春uber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29 14:34:43
    有 91 人按讚

    [真正炒到上太空]維珍銀河,下隻BEYOND MEAT?其實係下隻LV

    (鍾意嘅睇CNBC報 https://cnb.cx/2BQwNRG Virgin Galactic shares rise as the space tourism company begins trading under the ticker SPCE)

    1. 是日新股,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又要講句我識條鐵,但公司本身好出名。之前睇 星際任務(Ad Astra),畢彼特都係坐維珍(不過如果我冇睇錯,好似係Virgin Atlantic而唔係Virgin Galactic)

    2. 上太空嘅新股,唔好期望我會識評論。不過我最奇怪嘅係,唔集資直接上市,冇問題。但明明今日先上市,做乜會有以前嘅股價?

    3. 睇咗陣資料,大約明明地,其實都唔係好明。嫌悶嘅可以成段skip.類似借殼(其實唔係)。之前間公司係IPOA,係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你當搞間公司嚟只係為做一樣嘢),就係用嚟拎住維珍銀河49%股權。呢間SPV,係創投基金Social Capital嘅東西。背後乜水?Chamath Palihapitiya,Facebook好早期嘅高層。有機會再講呢位仁兄。總之上星期檔嘢就同維珍銀河合併咗,星期一改埋名,代號係SPCE

    4. SPV49%,背後仲有好多人,中東佬,富豪。仲有51%邊位?當然係Richard Branson。

    5. 唔好講啲悶嘢,講錢實際啲。點解話係第二隻BEYOND MEAT?一個原因啫,因為,只此一隻。做類似生意嘅唔止一間,但獨立上市嘅,暫時得佢一間

    6. 做過低級分析員(如我)就知,由朝到晚做幾十個comps table,同業比較,列晒啲同業出嚟,咩PE咩增長。揀平嗰隻咪話夠平,揀貴嗰隻咪話貴得有道理,之類。

    7. 最好炒係咩股票?就係冇同業可以比較嘅股票。試想下有隻新嘅大陸銀行嚟上市,咁市面上大大少少冇廿隻都十幾隻,你一定係在果個range咁滯。內房亦都係咁情況,冇一百都五六十間起碼,你吹得勁可以勁過晒同業(畢竟點都有一間係最貴,你咪話自己會係)。但總不可能貴到離晒罩

    8. 但冇同業比就唔同你,任你吹。最好就盈利都未有,賣想像,仲好玩,好似BEYOND MEAT咁。固然Wework炒咗車,UBER早上市但股價都唔多掂。但,Richard Branson喎,死後必定上國際版頭條,會上Economist 訃文版,Financial Times會全版講幾日嘅傳奇人物,唔係啲濕鳩劏房或泥鯭的KOL可以相比

    9. 維珍銀河仲勁,懶睇,但好似連收入都係未有的!都未飛,收乜鬼入。但唔緊要,公司唔係上面啲濕鳩劏房或泥鯭的,預期下年(2020)已經賺錢,喂,而家2019年11月啦喎!即係好快有錢賺。吾友尹思哲話頭,冇無利潤嘅公司 十足無性愛嘅婚姻(http://bit.ly/2lDYZCI)。呢間好快有性愛啦(叉開講,其實我一路想寫篇姐妹作,就係派息等於婚前性行為,派咗唔等於唔呃你,但好過冇,至少都搭好大個棚呃你,況且你都爽咗)

    10. 何解?因為公司雖則仲未載客上去,但條龍已經由屯門排到也門,人人科水排隊等上太空。咩人去?就梗係富豪,名人。上太空打卡,上太空唱Space Oddity。里安勒度迪卡比奧,Justin Bieber,無數大陸佬。

    11. 係啦,呢間其實係,終極奢侈品公司!終極高端旅遊股

    12. 你諗下,阿豬阿狗都買得起LV(但我買唔起),甚至愛馬仕,阿水都去食米芝蓮三星(我冇),個撚個都坐頭等住六星級酒店。咁有咩係真係富豪先做到,同你班蟻民劃開界線刷存在感(有錢唔刷存在感生存仲為乜?搵多啲錢?)。就係 上 太 空。「我幾乎肯定會有人在太空拍四仔」

    13. 最重要係,根本嚴重供不應求,人嘅青春就有限,佢一次就只係載幾條友,世界大把有錢人。邊個唔想死前去一次?(都話要同你劃清界線)。至於加價能力?基本上係無限,你睇下啲客係咩人?係,係有對手的,但都係嗰句,加埋啲對手都仲係供不應求。

    14. 反而憑我粗淺嘅理解,最大鑊其實係乜?航空公司梗係怕空難。你上太空炒咗架機點算?炒架機事少,炒咁幾件超級富豪出外太空,唔知之後仲有冇咁多勇士喎。雖然有錢人諗嘅嘢我未必想像到,可能根本就係獨孤求敗求一死,只要夠型有乜所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