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technical翻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technical翻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technical翻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technical翻譯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98的網紅DavidKo Learning Journe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ccelerate State of DevOps 2021 快速摘要] 找一些自己有興趣的地方, 快速用 Google 翻譯一下 主要發現 1. 表現最好的人正在成長並繼續提高標準 在我們的研究中,優秀的執行者現在佔團隊的 26%,並且縮短了他們對生產變更的準備時間。該行業繼續加速發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80的網紅黃宇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社群上位十五年,發表意見的成本與意見的殺傷力早不再對等,留言的重量輕得只剩一個ENTER鍵,每個人都像拿著手槍的嬰兒。 你隨意傷害別人的時候,製造了一個總有一天也會隨意傷害你的世界。 我們都想成為最正確的人,卻常常因此忘記對方是一個人,這首歌向每一個人宣示:你的正確並不賦予你傷害別人的權力...

technical翻譯 在 Clara L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5:01:05

#repost @everylifeisasong ・・・ 謝謝大家的參與,一連兩天跟我們一起重新感受內心的「細路哥」,細聽那久遺的心聲。希望你們能夠捉緊這份童真及快樂。也許你尚未尋獲你眼中的烏托邦,但沿路上亦請你與內心的「細路哥」相伴,繼續好好感受生命。🌼 再次感謝台前幕後一眾團隊的支持。你們每...

technical翻譯 在 Clara Le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06:14:14

多謝《細路歌》嘅每一位!❤️ 同好多時一樣,我做嘢嘅時候一張相都冇影過🥶 #repost @vickyneverhome ・・・ 爲細路哥而寫的《細路歌》,也是給大人看的《細路歌》…… 從未試過創作一個show會讓我這樣的快樂,而我終於明白,原來可以感受這麼不一樣的快樂。我會記住這種快樂,我會更...

technical翻譯 在 Vicky Fung 馮穎琪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00:18:00

爲細路哥而寫的《細路歌》,也是給大人看的《細路歌》…… 從未試過創作一個show會讓我這樣的快樂,而我終於明白,原來可以感受這麼不一樣的快樂。我會記住這種快樂,我會更明白怎樣選擇快樂。孩童的心看透事情,孩童的笑治癒痛楚。 感謝陪《細路歌》一齊玩的每一位,感謝你們給我機會呈現我心內那位永遠青春嘅小...

  • technical翻譯 在 DavidKo Learning Jour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15:42:19
    有 33 人按讚

    [Accelerate State of DevOps 2021 快速摘要]

    找一些自己有興趣的地方, 快速用 Google 翻譯一下

    主要發現

    1. 表現最好的人正在成長並繼續提高標準
    在我們的研究中,優秀的執行者現在佔團隊的 26%,並且縮短了他們對生產變更的準備時間。該行業繼續加速發展,團隊從中看到了有意義的好處。

    2. SRE 和 DevOps 是互補的理念
    利用我們的站點可靠性工程 (SRE) 朋友概述的現代運營實踐的團隊報告了更高的運營績效。優先考慮交付和卓越運營的團隊報告了最高的組織績效。

    3. 越來越多的團隊正在利用雲,並從中看到了顯著的好處
    團隊繼續將工作負載轉移到雲中,而那些利用雲的所有五種功能的團隊會看到軟件交付和運營 (SDO) 性能以及組織性能的提高。多雲的採用也在增加,因此團隊可以利用每個提供商的獨特功能。

    4. 安全的軟件供應鍊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驅動性能的驅動因素
    鑑於近年來惡意攻擊的顯著增加,組織必須從被動實踐轉變為主動和診斷措施。在整個軟件供應鏈中集成安全實踐的團隊快速、可靠和安全地交付軟件。

    5. 良好的文檔是成功實施 DevOps 功能的基礎
    我們第一次測量了有助於這種質量的內部文檔和實踐的質量。擁有高質量文檔的團隊能夠更好地實施技術實踐並整體表現得更好。

    6. 在充滿挑戰的情況下,積極的團隊文化可以減輕倦怠
    團隊文化對團隊交付軟件和實現或超越組織目標的能力有很大影響。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具有生成性 1,2 文化的包容性團隊經歷較少的倦怠。

    =========================================================

    Technical DevOps capabilities

    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採用持續交付進行 DevOps 轉型的組織更有可能擁有高質量、低風險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流程。

    具體而言,我們衡量了以下技術實踐:
    • 鬆散耦合架構
    • 基於主幹的開發
    • 持續測試
    • 持續集成
    • 使用開源技術
    • 監控和可觀察性實踐
    • 數據庫更改管理
    • 部署自動化

    我們發現,雖然所有這些實踐都改進了持續交付,但鬆散耦合的架構和持續測試的影響最大。
    例如,今年我們發現,達到可靠性目標的精英執行者採用松耦合架構的可能性是低績效同行的三倍。

    松耦合架構 (Loosely coupled architecture)
    我們的研究繼續表明,您可以通過努力減少服務和團隊之間的細粒度依賴關係來提高 IT 性能。事實上,這是成功持續交付的最強預測因素之一。使用鬆散耦合的架構,團隊可以相互獨立地擴展、失敗、測試和部署。團隊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小批量工作,減少技術債務,並更快地從失敗中恢復。

    持續測試和持續集成
    與我們前幾年的發現類似,我們表明持續測試是成功持續交付的有力預測因素。達到可靠性目標的精英執行者利用持續測試的可能性是其 3.7 倍。通過在整個交付過程中結合早期和頻繁的測試,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在整個過程中一起工作,團隊可以更快地迭代和更改他們的產品、服務或應用程序。您可以使用此反饋循環為您的客戶提供價值,同時還可以輕鬆整合自動化測試和持續集成等實踐。
    持續集成還改進了持續交付。達到可靠性目標的精英執行者利用持續集成的可能性是其 5.8 倍。在持續集成中,每次提交都會觸發軟件的構建並運行一系列自動化測試,這些測試會在幾分鐘內提供反饋。通過持續集成,您可以減少成功集成所需的手動和通常複雜的協調。
    持續集成,由 Kent Beck 和它起源的極限編程社區定義,還包括基於主幹的開發實踐,接下來討論。

    基於主幹的開發
    我們的研究一致表明,高績效組織更有可能實施基於主幹的開發,其中開發人員小批量工作並經常將他們的工作合併到共享主幹中。事實上,達到可靠性目標的精英執行者使用基於主幹開發的可能性是其 2.3 倍。低績效者更有可能使用長期存在的分支並延遲合併。
    團隊應該每天至少合併他們的工作一次——如果可能的話,一天多次。基於Trunk的開發與持續集成密切相關,所以你應該同時實現這兩種技術實踐,因為它們一起使用時影響更大。

    部署自動化
    在理想的工作環境中,計算機執行重複性任務,而人類專注於解決問題。實施部署自動化可幫助您的團隊更接近此目標。當您以自動化方式將軟件從測試轉移到生產時,您可以通過實現更快、更高效的部署來縮短交付週期。
    您還可以降低部署錯誤的可能性,這在手動部署中更為常見。當您的團隊使用部署自動化時,他們會立即收到反饋,這可以幫助您以更快的速度改善您的服務或產品。雖然您不必同時實施持續測試、持續集成和自動化部署,但當您將這三種實踐結合使用時,您可能會看到更大的改進。

    數據庫變更管理
    通過版本控制跟踪更改是編寫和維護代碼以及管理數據庫的關鍵部分。我們的研究發現,與表現不佳的同行相比,達到可靠性目標的精英執行者進行數據庫變更管理的可能性要高 3.4 倍。此外,成功進行數據庫變更管理的關鍵是所有相關團隊之間的協作、溝通和透明度。雖然您可以從特定的實施方法中進行選擇,但我們建議,無論何時您需要對數據庫進行更改,團隊都應在更新數據庫之前聚在一起並審查更改。

    監控和可觀察性
    與前幾年一樣,我們發現監控和可觀察性實踐支持持續交付。成功實現可靠性目標的精英執行者的可能性是其 4.1 倍
    擁有將可觀察性納入整體系統健康狀況的解決方案。可觀察性實踐讓您的團隊更好地了解您的系統,從而減少識別和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我們的研究還表明,具有良好可觀察性實踐的團隊會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編碼。對這一發現的一種可能解釋是,實施可觀察性實踐有助於將開發人員的時間從尋找問題的原因轉移到故障排除並最終回到編碼上。

    開源技術
    許多開發人員已經利用開源技術,他們對這些工具的熟悉是組織的優勢。閉源技術的一個主要弱點是它們限制了您將知識傳入和傳出組織的能力。例如,您不能聘請已經熟悉您組織工具的人,開發人員也不能將他們積累的知識轉移到其他組織。相比之下,大多數開源技術都有一個社區,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它來提供支持。開源技術具有更廣泛的可訪問性、相對較低的成本和可定制性。達到可靠性目標的精英執行者利用開源技術的可能性是其 2.4 倍。
    我們建議您在實施 DevOps 轉型時轉向使用更多開源軟件。

    source: https://cloud.google.com/devops

  • technical翻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13:11:42
    有 267 人按讚

    【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不能捨棄的理由】

    分享《The System: Soviet Periodization Adapted for the American Strength Coach》書中對奧林匹克式舉重的看法。該書的作者們並沒有否定專項訓練的重要性,但強調現階段(美國許多力量教練)用其他動作「取代」奧林匹克式舉重是不智的作法,主要的理由是上膊和抓舉能訓練到「大範圍動作」與「全身性」的「爆發力」與「速度」。下面附上原文、我的譯文和懸垂式上膊的訓練側拍影片:
    --
    #以下為譯文,最後附上原文,若有發現翻譯不到位或有問題的地方,非常歡迎也希望各界指正!
    --

    近年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力量訓練中的安全性,以及所謂的「專項力量」訓練,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已不再受到許多力量教練的青睞。主要的理由是,如果運動員不是要參加奧林匹克舉重比賽,有更好的爆發力訓練動作可以選,它們更容易轉化為運動賽場上的成績,而且這些動作不用移動那麼大的重量,所以對身體的壓力與風險會低很多。

    為了甩開風險,有許多擲藥球或更有創意的動作已經在許多運動團隊的力量課表中取代上膊、抓舉、挺舉。在我們看來,這個鐘擺甩得太遠了,這些動作一直都能培養出世界上最強、最具爆發力運動員,現在卻要完全捨棄,實在太過極端。

    我們要瞭解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大範圍的動作」(特別是下肢)在全身產生最大的爆發力。

    專攻奧林匹克式舉重選手和特別注重專項力量訓練的選手,這兩者的訓練課表,你最常發現的區別是:舉重選手是透過大範圍且快速的動作來訓練下肢;換言之,後者的動作幅度大都比較小。很多教練出於善意,使用了許多替代舉重的練習動作,但這些練習並沒有辦法達到舉重動作所需的柔韌性、協調性與力量輸出。

    使用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可以訓練到關節在較大彎屈幅度時的爆發力和穩定度,那也是身體在賽場上可能會碰到的幅度。(譯者註:當然對純跑者和泳者來說就並非如此了,不過自行車選手和大部分的球類運動相當符合)

    一位運動員在進行完整的抓舉、挺舉時,如果進步太快或是沒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再加上大重量,的確會導致受傷。但所有的訓練動作都是這樣,只要進階太快、操作不當或重量太重都會受傷,所以問題不在動作,而在於教練沒讓運動員準備好。

    像美式足球或籃球這種運動的動作幅度很大,執行動作時需要高度的柔軟度與力量;在提升這些能力上,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會比擲藥球的訓練更有效率。這些動作並不危險,只要你能先評估他們的身體是否有能力安全完成這些動作,事先對舉重動作進行規劃與指導,以及循序漸近地增加重量和動作難度,那麼很多顧慮都會消失。

    當你能有效且適當地進行奧林匹克式舉重訓練,你會發現它的好處遠遠大於缺點。

    (但作者也強調並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適合練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

    一開始先別進行大量且高強度的奧林匹克式舉重訓練,最好先等到運動員們至少已經練了幾年之後才能大量的練。如果他們在早期要發展爆發力,可在運動員學習和改善舉重動作時先進行「跳躍」與「增強式訓練」。

    無論什麼動作,練熟了動作的技術之後,接下來「速度」是第一位。雖然體育界很重視力量和肌肥大,但力量所表現出來的速度才是真正分出運動員實力差異的關鍵所在。

    在健力(powerlifting)比賽中,動作的速度並不重要,目標是舉得更重,不管花多長時間,比賽結果只看重量。但在美式足球場上,最強壯的線鋒球員若不能迅速將力量轉化為控制對手防守球員的能力,他們就不能算是成功的進攻組球員。同理,一位能肩推數百磅重的鉛球選手,如果他不能用全身的力量來加速擲出鉛球,他也將無法把獎牌帶回家。

    --
    #原文如下
    THE OLYMPIC LIFTING CONTROVERS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safety in strength training and what is termed “sport specific” training, the Olympic lifts have fallen out of favor with many strength coaches. The argument is that if you are not competing in Olympic lifting, there are better options for training explosive strength that translate more readily to sports performance, without the risks and strain inherent in rapidly moving heavy weights.

    Variations of medicine ball throws or more creative exercise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cleans, snatches, and jerks in the strength programming of many teams as coaches try to reduce those risks. In our opinion, the pendulum has swung too far away from using the movements that have consistently produced the strongest and most explosive athletes in the world.
    The main goal of the Olympic lifts is to generate maximal power and explosive strength in the entire body through large ranges of motion, particularly for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 differences you will most often find between the training regimen of an Olympic weightlifter and of athletes performing more “sport specific” training are that weightlifters consistently take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rough high-speed, large range-of-motion exercises. Many of the substituted movements and exercises used by a well-intentioned strength coach do not come close to demanding and developing the flexibility, coordination, and force output demanded by the weightlifting exercises.

    It is true that subjecting an athlete to a full snatch or jerk with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weight without the proper instruction or progression will often result in injury. However, that holds true for any exercise. It is not the fault of the exercise, but rather the coach’s fault for failing to prepare the athlete to succeed.

    Dynamic sports like football or basketball require suppleness and strength expressed through large ranges of motion; the Olympic lifts are more effective at facilitating those qualities than a medicine ball toss. If you assess an athlete to be physically capable of performing the movements safely and if the lifts are programmed and coached effectively and progressed in both weight and complexity, many concerns diminish.

    You will discover that when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and appropriately, the benefits of the Olympic lifts far outweigh the drawbacks.

    A significantly high volume of Olympic lifting is best left to the athletes with at least a few years of training under their belts. For developing athletes such as these, the power and explosive qualities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jumping or plyometric training as the Olympic lifts are coached and refined over time.
    After master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form, no matter what the movement, speed should always be the priority. Although strength and muscle hypertrophy a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of sports, the rapid expression of that strength is what separates athletes on the field of play.

    In the sport of powerlifting, the speed of the movement is not critical. The goal is to lift the maximum weight, however long it takes. On the football field, the strongest linemen will rarely succeed if they cannot rapidly translate that strength to control an oncoming defender. A shot putter who can military press hundreds of pounds will not take home a medal without the ability to explosively accelerate the entire body to throw the shot.
    (extracted from page 101~102)
    --
    若有發現翻譯不到位或有問題的地方,非常歡迎也希望各界指正!

  • technical翻譯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1 20:25:37
    有 607 人按讚

    #時事中的知識 #爆紅影片學科學
    【挪威滑波房屋崩入海,意外背後意外豐富的科學】Quick Clay 奇譚

    「這異象是蝦餃,難道是 2020 年在正常發揮?」 ← 近日大家看到這短片時,涼了半截的心中,或許是這樣 murmur 的。

    *若你未看過,留言區有影片傳送門
     
    但身為一個科宅,第一念頭是「咦?很不合理耶」,一眼目測影片中滑落的坡度實在沒多陡。必定要有一層很潤滑、很古溜的物質存在,那會是什麼呢。
     
    難道是永凍土在夏天融化了ㄇ?嗯,只是亂猜測亂引用網友的話的話就和總是在囫圇搶快的台灣記者差不多了。我想學到些原本不知道的事,在知識中添加幾塊硬磚頭,就要用正確的方式使用 google。第一訣:若非必要,先不要用中文搜尋XD。
     
    首先釐清影片基本資訊,人事時地物:事件發生在今年六月三號,攝影者是眼睜睜看自己家消失在海裡的苦主 Jan Egil Bakkeby 先生,他家位在北極圈內的挪威北部 Alta 市一帶。所幸無人傷亡,但有隻狗狗落水又游了上岸。
     
    過了不久我就意外在 @Trust My Science 這個法語的科普粉專意外看到了關鍵字:Quick clay(d’argile rapide)。
     
    喔喔喔.....這是啥。感覺和「流沙 quick sand」或「水銀 quick silver」 有關係呢。Quick clay 的中文是翻譯成【流黏土,或是超敏黏土】。但如果只查到名字就滿足的話,就會像費曼先生的爸爸曾經嗆聲的:「你可以把一種鳥在世界上各種語言的名稱背下來,卻仍然對它的習性一無所知。」所以,知曉了名字,再以名為索引去進一步了解它的一些特質是一定要的啦。
     
    正是因為查到與學到的結果很奇妙,所以現在才會在這邊滿心激動的發文 XD
     
    插入一個又是最早從 Vsauce 得到的冷知識,前述三物名稱中的 quick 意思都不是說那玩意很「快」。在古英語的用法裡 quick 的意思是活跳跳不安定的。出自欽定詹姆士王版聖經有 the quick and the dead(生者和死者)這個熟語——經文的上下文是說耶穌基督是一切生者與死者之審判 [提後 4:1]。
     
    首先我學到 quick clay 和崩塌災害的最重點是:這種超敏感的黏土是高緯度的特產,其他地方是沒有的。是由冰河輾壓陸地,使岩石風化後形成的固體微粒,流入海中沉降而成。所以這種黏土與這種災害只常見於挪威、瑞典、俄羅斯、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國。
     
    * 是的!其實很常見XD 不是啥末日異像。近年來各種異象似乎變多,自然是因為人手一機錄影增加,和對於爆紅影片渴求的媒體平台的普及,讓大家目擊率上升了。讓普通的事情變得奇特,奇特的事情變得普通。就這麼單純 XD
     
    定義中黏土是顆粒直徑小於 0.002 毫米的土壤固體組成。也就是說,尺上的最小格子中可以讓超過五百顆的黏土微粒排排站。而粒徑由大到小是礫 → 沙 → 粉沙(silt)→ 最小顆的黏土(clay)。
     
    關於流黏土/超敏黏土的第二個重點是,它們必須原本是海積黏土(marine clay)也就是在很鹹很鹹的海水中形成的黏土。而要脫胎換骨,變得很敏感、不穩定的必要條件是「要再從海裡,升回到陸地上來」!
     
    這就很奇妙了,海底怎麼會變陸地呢。況且冰河最盛時期的海平面反而是比今天低的喔(水都凍在兩極了),怎麼會冰河退卻、海平面上升,反而卻有陸地從海裡浮上來呢?
     
    最妙的就是這現象:稱為「冰期後反彈」(Post-glacial rebound),陸地會反彈上升是因為兩極冰蓋的那些水實在太重,曾經把陸地壓得都沉降了,當冰冠終於溶化後,這些陸地板塊才慢吞吞的,基於浮力的原理而慢慢升回去。許多沉海的陸地緩慢的浮起,使得前述極圈內的國家的領土,其實一直都在偷偷的變大!(然而俄國還是沒有比 #冥王星 大。)
     
    海積黏土遇上冰期後反彈,離開了海,接下來它們繼續變化,主要是由陸地上的淡水逐漸洗去原本海水中的鹽分。這裡的鹽份是廣義的,包括鐵、鋁、鎂、鈣、鉀、鈉等正離子。要專業名詞的話,這叫淋溶作用(leaching)。淋溶除了由降雨來溶以外,有時也會由地區性的豐沛的、自流性的地下水穿過黏土層把鹽分帶走的方式在進行著。
     
    話說黏土其實有很多種組成,它們的通性是都由矽和鋁的氧化物所組成,而且都是由地球特色最多的水去攻擊(水解)一大塊岩石——角閃石、長石或雲母等礦物,化學作用所形成的分子碎片,也就是「風化」的產物。#所以若是沒有水就是妨礙風化
     
    離題一下,所以當 NASA 送機器探測器到火星,探勘到黏土礦物的時候才會興奮異常!黏土乃是水:大量的水曾經存在的證據是也。
     
    黏土的另一個和生活最相關性質是「離子交換」,其實就是前兩段說由淡水去把鹽份(陽離子)淋溶出來的同一件事,一種離子換另一種。而和生活的關係是......呃,有一種黏土叫 smectite 綠土,如果大家不幸腹瀉不止去看醫生,醫生八成會開給你一包無味道的粉末止瀉藥 Smecta ← 此處無業配。也就是說,有時候「吃土」能藉由離子交換的特性,調節紊亂的腸胃滲透壓,吸附毒性物質,進而達到止瀉的效果。有些黏土的離子交換性質高,有些低一點,但都有一定的交換能力。
     
    等一下喔,原來大家都知道的黏土,除了會黏可捏之外還有那麼多學(ㄒㄧㄠˊ)問存在。對啊,若不是對於奇怪的話題亂調查,我也不會知道這些事的——或說,若無相關脈絡,那些精妙的知識對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但即使是一則冷知識的脈絡,知識就自動凝聚形成一則小劇場了。冷的好!
     
    所以到底為何失去了鹽分就可以把海積黏土轉變為 Quick clay,造成挪威、加拿大等國家動不動就有土地滑到海裡去呢?
     
    * 先前有次這樣被好好拍攝下來的 Quick clay 大型滑波事件是 1978 年挪威 Rissa 發生的,留言區我放一個惠我良多的科普紀錄片的超連結。
     
    話說身為台灣人,仙草、愛玉、豆花、洋菜凍這些夏日冰品大家肯定都非常常吃......欸不是,怎麼忽然從黏土講到各種凍咧。理由是,很奇妙的上述各種凍會從液態凝聚成固態,和黏土遇到海水裡的鹽就會沉降,原理其實有點像。也就是鈣、鎂這些陽離子扮演了「橋接」的角色,讓本是一團散沙、彼此看不順眼的分子能夠穩定且和睦的相處。
     
    當然更詳細的機制是牽涉到電性中和、擴散電雙層(diffused double layer)、凡德瓦力(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這些更精妙的部分......但我覺得大家都能理解的是鹹豆漿。也就是陽離子促成的凝絮作用(flocculation)。和生物化學實驗的鹽析效應也類似。但我現在忽然極度得想吃布丁。
     
    →→ 加鹽就會穩定,遇到淡水就會不穩定。極度簡而言之是這樣。
     
    有陽離子,而且是越高價數的陽離子例如 Fe³⁺, Ca²⁺, Mg²⁺ 越是有架橋的功能。所以愛玉子要用含有鈣離子的硬水洗,才會讓「膠」(其實是多醣類)凝聚,用含有極少離子的 RO 水是無法凝成愛玉的。
     
    其實還有一個微奇妙的要件,植物腐化後形成的腐植質(humus)因為酸性和其多酚成分,也會干擾、把黏土中的陽離子拽走,進一步不穩定化。所以經常 Quick clay 取出來會是黑黝黝的。
     
    於是最後的最後,被淋溶而失去那些鹽份:使黏土微粒彼此達到和諧穩定的關鍵被消滅之後,一層超不穩定的 Quick clay 就形成了,電子顯微鏡下這種黏土結構完全就像是一大片「紙牌屋」,橫七豎八的片狀黏土的中間空無一物,空隙中由空氣或水充填,只要遭受擾動就會由一部份崩塌迅速惡化到全體崩塌。一觸即潰。所以這種崩塌常常是海邊先塌一小塊,然後崩潰的前緣逆向往岸上傳遞。
     
    而最奇葩的特性是(還有啊?! 對還有),流黏土如其名,它崩塌之後就會完全液化成汁。黏滯性暴跌到原土壤的一百萬分之一......那什麼概念呢,蜂蜜和水的黏滯性差別是一萬倍,就是那個一倍半(對數尺度)的降低。崩潰了的流黏土的顆粒不只不再團結,甚至會彼此排斥,由於都帶有些微的負電,就摩擦力甚小 → 最完美的成災要素齊聚了。
     
    查到這,我終於弄清楚影片中那神秘的超級古溜、潤滑了一大片土地讓它滑進海裡的物質的真面目了。流黏土它基本上是液態的潤滑劑,所以即使只有一丁丁的坡度都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在前述挪威 1978 年發生那次,地面的坡度只有不到 3 度!
     
    至於避免的方法就是土壤普查。而因為流黏土通常不是位在地表,而是在表土的下方分布成層,所以要透過鑽探取樣鑽鑽看。而就像台灣在推行土壤液化潛勢圖,加拿大、瑞典、挪威等國也在不斷進行著流黏土地區普查的工作。
     
    這和全球暖化到底有沒有關係啊......嗯,不知道。我們知道地下水會進一步使流黏土不穩定化,而永凍層的逐漸融化會不會改變、加重這過程,就有待科學調查了。偶速科宅,偶棉下回再見~~
     
    參考資料:
    Landslides| Quick clay - NGI (挪威大地工程學會)
    https://www.ngi.no/eng/Services/Technical-expertise/Landslides/Quick-clay
     
    The Quick Clay Landslide in Rissa, Norway - ISSMGE (國際土壤力學與大地工程學會)
    https://www.issmge.org/uploads/publications/1/35/1981_03_0080.pdf
     
    Quick clay in Sweden - K.Rankka et al. (2004) 【文件大請注意】
    https://www.swedgeo.se/globalassets/publikationer/rapporter/pdf/sgi-r65.pdf

  • technical翻譯 在 黃宇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08 22:00:18

    -

    社群上位十五年,發表意見的成本與意見的殺傷力早不再對等,留言的重量輕得只剩一個ENTER鍵,每個人都像拿著手槍的嬰兒。

    你隨意傷害別人的時候,製造了一個總有一天也會隨意傷害你的世界。

    我們都想成為最正確的人,卻常常因此忘記對方是一個人,這首歌向每一個人宣示:你的正確並不賦予你傷害別人的權力。

    -

    《虛空現下 Return To Reality》實體通路&數位串流持續更新中🔗:https://linktr.ee/ReturnToReality_han

    《現下 Living in the Moment》 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reurl.cc/WX4Ole

    《虛空 Fake》:https://reurl.cc/yeyA2D
    《係無 Isn't it》:https://reurl.cc/AR13xY
    《影戲人 Theatrical》:https://reurl.cc/EZKQOR
    《下夜 Midnight》:https://reurl.cc/Rbdka6
    《太陽系 Solar System》:https://reurl.cc/l5LY3A
    《和天空問好 How are You》:https://reurl.cc/2o4Q5n
    《夢 Dreaming of You》:https://reurl.cc/351M8j
    《繼續走吧 Keep Going》:https://reurl.cc/L71nYK

    -

    〈社會現象 Social Phenomenon〉

    詞 Lyricist:黃宇寒 Huang Yu Han。
    曲 Composer:黃宇寒 Huang Yu Han、張天偉 Myles Chang、逄捷 Chieh Pang、卞宗仁 John Pien、曾景崧 Relaxx Tseng。

    (客語、羅馬拼音)

    在這个繁華世界上 有人跳上 乜有人跌落
    cai iaˋge fanˇfaˇsii gie song iuˊnginˇtiauˇsongˊ me iuˊnginˇdiedˋlog
    在逐儕面對事情上 麼个解答 愛自家去尋著
    cai dagˋsaˇmien dui sii qinˇsong maˋge gieˋdabˋ oi qidˋgaˊhi qimˇdoˋ

    時間及及个生活上 麼人會做 有麽人逃亡
    siiˇgienˊkib kib ge senˊfad song maˋnginˇvoi zo iuˊmaˋnginˇtoˇmongˇ
    莫強求大家个中意 狗吠火車 徒然
    mog kiongˇkiuˇtai gaˊge zung i gieuˋpoi foˋcaˊ tuˇienˇ

    啊 為麽个
    a vi maˋgai
    求心中公平摎合理 忒過苛求別儕人
    kiuˇximˊzungˊgungˊpinˇlauˊhab liˊ tedˋgo koˊkiuˇped saˇnginˇ
    啊 到底愛仰般
    a do diˋoi ngiongˋbanˊ
    亻厓想來想去
    ngaiˇxiongˋloiˇxiongˋhi
    愛 做麼个
    oi zo maˋgai
    正做得完美冇缺陷 無人緊在該怨怪
    zang zo dedˋvanˇmiˊmoˇkiedˋham moˇnginˇginˋdo ge ien guai
    啊 到底係仰般 這事無恁該
    a do diˋhe ngiongˋbanˊ liaˋsii moˇanˋgoiˊ

    匆匆忙忙个火車頭 有人上車 乜有人下車
    cungˊcungˊmongˇmongˇge foˋcaˊteuˇiuˊnginˇsongˊcaˊme iuˊnginˇhaˊcaˊ
    今這下个社會現象 麼人尋仔著解答
    gimˊliaˋha ge sa fi hien xiong maˋnginˇqimˇeˋdoˋgieˋdabˋ

    啊 為麽个
    a vi maˋgai
    求心中公平摎合理 忒過苛求別儕人
    kiuˇximˊzungˊgungˊpinˇlauˊhab liˊ tedˋgo koˊkiuˇped saˇnginˇ
    啊 到底愛仰般
    a do diˋoi ngiongˋbanˊ
    亻厓想來想去
    ngaiˇxiongˋloiˇxiongˋhi
    愛 做麼个
    oi zo maˋgai
    正做得完美冇缺陷 無人緊在該怨怪
    zang zo dedˋvanˇmiˊmoˇkiedˋham moˇnginˇginˋdo ge ien guai
    啊 到底係仰般 這事無恁該
    a do diˋhe ngiongˋbanˊ liaˋsii moˇanˋgoiˊ

    啊 為麽个
    a vi maˋgai
    想愛問又無人答理 忒過強求別儕人
    xiongˋoi mun iu moˇnginˇdabˋliˊ tedˋgo kiongˇkiuˇped saˇnginˇ
    啊 到底愛仰般
    a do diˋoi ngiongˋbanˊ
    亻厓想頭想尾
    ngaiˇxiongˋteuˇxiongˋmiˊ
    愛 做麼个
    oi zo maˋgai
    正毋會痛苦分陷害 無人緊在該見怪
    zang mˇvoi tung kuˋbunˊham hoi moˇnginˇginˋdo ge gien guai
    啊 到底係仰般 想毋來
    a do diˋhe ngiongˋbanˊ xiongˋmˇloiˇ

    (中文翻譯)

    在這繁華世界上 有人跳上 也有人跌落
    各自面對事情上 什麼解答 要自己去尋找

    汲汲營營的生活 有誰會實行 有誰會逃亡
    別期望大家都喜歡你 只是徒勞無功罷了

    啊 為了什麼
    為求心中公平合理 而過於苛求別人
    啊 到底要怎樣
    我輾轉反側
    要做什麼
    才完美無缺 沒人會在那怪罪
    啊 到底是怎樣 沒有那麼容易

    匆匆忙忙的火車站 有人上車 也有人下車
    現今的社會現象 誰找得到解答

    啊 為了什麼
    為求心中公平合理 而過於苛求別人
    啊 到底要怎樣
    我輾轉反側
    要做什麼
    才能完美無缺 沒人會在那怪罪
    啊 到底是怎樣 沒有那麼容易

    啊 為了什麼
    要問又置之不理 而過於強求別人
    啊 到底要怎樣
    我思前想後
    要做什麼
    才不會陷入痛苦又被陷害 沒人會一直在那責怪
    啊 到底是怎樣 毫無頭緒

    -

    【音樂製作團隊】

    製作人 Producer:林易祺 LNiCH。
    執行製作 Executive Producer:郭冠鑫 Attis。
    編曲 Music Arranger:黃宇寒 Huang Yu Han 、張天偉 Myles Chang、逄捷 Chieh Pang、卞宗仁 John Pien、曾景崧 Relaxx Tseng。
    和聲&和聲編寫 Chorus & Chorus Arrangement:黃宇寒 Huang Yu Han。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張天偉 Myles Chang。
    鍵盤 Keyboard:卞宗仁 John Pien。
    電貝斯 Electric Bass:逄捷 Chieh Pang。
    爵士鼓 Drums:曾景崧 Relaxx Tseng。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s:林易祺 LNiCH、郭冠鑫 Attis。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給樂音樂 Gather Music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林易祺 LNiCH。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給樂音樂 Gather Music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林易祺 LNiCH。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Matty Harris @ Class A Mixing and Mastering Studios。
    專輯創作室 Music Composing House:節律音樂 R N' M Music Studio。
    客語歌詞校正指導 Language counselor of Hakka lyrics:邱新春 Sin Chun Ciou。
    羅馬拼音翻譯 Romanization Translation:王興寶 Xing bao Wang。

    -

    【影像製作團隊】

    導演 Director:李彥勳 PHM LEE Yen Hsun。
    製作 Production: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CHE STUDIO。
    製片 Producer:林倖如 Sing-ru Lin。
    製片組 Production Assistant:古朝瀚 Harry Goo。
    副導演Assistant Director:高宇璇 Yu-Hsuan Kao。
    攝影 Director of Photography:李彥勳 PHM LEE Yen Hsun。
    第二攝影 Additional Camera :蘇芳榆 Fang-Yu Su。
    跟焦員 Focus Puller:周奕 Chou Yi。
    燈光 Gaffer:廖哲揚 Yang Liao。
    燈光助理 Lighting Technician:龔克勤 Gong Ke-Cin。
    視訊設計 Visual Design:黃夏妤 Faustine Huang。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邱宇森 Ciou Yu-Sen。
    硬體總監 Technical Director:童智偉 Tong Jhih-Wei。
    硬體工程 Equipment Engineer:朱倫 Jhu Lun、鄭鈺儒Jheng Yu-Ru。
    剪輯 Editor:盧姵文 Phoebe Lu。
    調色 Colorist:萬芷瑋 Abby Wan。
    硬體協力 Equipment Support:野果創意有限公司 WildGain Studio。
    攝影器材協力 Camera Equipment:梅西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Maximum Film Works。
    服裝 Designer:彭雨忻 pengpeng。
    妝髮 Make up & Hair:洪振揚 Xinzo_o。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英傑哆攝影棚 inJECT inspiration、忠欣股份有限公司、吳奇峰。

    -

    【演出者】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張天偉 Myles Chang。
    電貝斯 Electric Bass:黃健倫 Crocus Huang。
    鍵盤 Keyboard:卞宗仁 John Pien。
    爵士鼓 Drums:曾景崧 Relaxx Tseng。

    -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出品。
    本作品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9年補助。

    -

    ▶更多 黃宇寒Han 相關資訊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yuhanmusic/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utehanhanh...
    Youtube........https://goo.gl/1xrAzN
    StreetVoice..https://streetvoice.com/dqdq212/
    Twitter..........https://twitter.com/cutehanhanhuang

  • technical翻譯 在 Ray S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4-17 08:00:00

    Download & stream at http://flashover.choons.at/blueprinta ...

    It’s been said that “space exploration is a force unto itself”, a statement that can aptly be applied to the experience of music discovery. A purveyor of a music with that timeless quality, Ferry Corsten actioned himself into taking his own artist exploration deeper with his fifth artist album. Entitled ‘Blueprint’ because of his technical approach to this latest studio outing. This newest longplayer by the Rotterdam native was spawned from an idea to unite the music with a storyline that stretches beyond a nebulous lyrical theme. Combining his love for the art of screenwriting and film score Ferry has crafted ‘Blueprint’ as a concept release to put a wider perspective on his musical vision.


    Transcending any referential genre, ‘Blueprint’s storyline centres around two protagonists in Lukas and the extra-terrestrial being Vee. From a discovery to a bond to consciousness to interdimensional travel, ‘Blueprint’ embarks on a journey across the galaxy asking many questions from its listeners.


    Encapsulated in the soundtrack is a musical narrative that entwines with a storyboard crafted by the minds of David H Miller (of House Of Cards and Rosewood fame) and Ferry himself. The resulting effort gives the listener a conceptual direction that is breathtakingly beautiful. Narrated by Hollywood actor Campbell Scott (known for The Amazing Spider-Man and 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whose voice unravels the mystery of ‘Blueprint’s storyline.


    Written into the musical code of the album we learn that from the deepest edges of space ‘The Drum’ can be heard, endlessly repeating, without any understanding as to its reason or purpose. None of the greatest minds on earth nor governmental superpower can decipher its existence. Except one. As the listener journeys from the opening track to the last the album chronicles the voyage of Lukas and Vee as a new world is opened to not just the mind but the heart.


    With its opening title track ‘Blueprint’ the album commences in wondrous form straddling euphoria and seduction at its heart, as it shoots for the stars setting up for a cosmic ballet. The atmospherical payoff of ‘Venera (Vee’s Theme)’ is enchantingly uplifting, as listeners have their first encounter with Vee. The vocal of Eric Lumiere adds depth to the character’s arrival with ‘Something To Believe In’ before ‘Edge Of The Skye’, featuring Haliene, ignites an odyssey to ‘A World Beyond’. The weaving metronomic build of ‘Trust’ is industriously rich and perfectly poised for this interstellar exploration. Whilst the otherworldly tones of ‘Lonely Inside’ beam us into the isolation of Space and renders all meaning beyond one emotion, desire. The sentiment on Haliene’s voice pierces through on the tense ‘Piece of You’ before we head into the third act and encounter “The Drum” again on ‘Drum's A Weapon’. The album majestically concludes with the beautiful combo of Haliene & Eric Lumiere on ‘Another Sunrise’ and the ‘Eternity’ with its Shepherd scale-esque splendour.


    With the narrative that gives nods to the proses of iconic sci-fi authors such as Jules Verne, Hugo Gernsback and most distinctively HG Wells, whilst sharing familiarities with modern day shows such as The OA, Westworld and retro Sci-fi-fest Stranger Things, ‘Blueprint’ is an explorative piece of work that puts Sci-fi at its interstellar core. A brave and unique studio release from one of the most iconic artists in the electronic scene but Ferry’s attempts with ‘Blueprint’ are simply to bring a wider perspective to the listener, as he aims the album to be inclusive of dimensions of religion, history, ideals and science fiction.

    Follow Ferry Corsten:
    http://www.ferrycorsten.com
    http://www.vk.com/ferrycorsten
    http://www.twitter.com/ferrycorsten
    http://www.facebook.com/ferrycorsten
    http://www.instagram.com/ferrycorsten

    Follow Ray Shen:
    https://www.facebook.com/djRayShen/
    https://soundcloud.com/ray-shen-3
    https://www.mixcloud.com/ray-shen/

  • technical翻譯 在 I don't Drink latt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11-04 05:05:33

    11/4 凌晨三點多更新了新版本1.6.7,失事貨船事件任務調整,
    變成要殺殭屍守箱子了!官方影片可以看到汽油桶可以攻擊後爆炸!可以炸殭屍但自己靠太近也會被波及到要小心!

    中午會開直播分享改版內容~大家中午見囉!

    簡易翻譯:
    我們重新啓動了失事船的活動 船長和他的團隊設法逃脫被囚禁, 但許多寶貴的資源留在了殘骸周圍. 你可以假裝貨物部分, 如果你對付它的飢餓的守衛. 但現在還有更多的人, 更多! 這個事件會更經常發生, 你需要得到適當的準備

    官方原文:
    Today’s update is not a big one again. We’ve relaunched the Wrecked Ship event. The captain and his team managed to escape from captivity but lots of valuable resources were left around the wrecked ship. You can pretend to a cargo part if you cope with its hungry guards. But there are more of them now, way more! The event will appear more often, you'll need to get properly prepared for it.
    There weren’t significant updates last week and some dishonest players started spreading rumors that the Dev Team went off on holiday, gave up on the game and that there wouldn't be updates anymore. No, the team is not having a vacation, we keep working hard every day, just our efforts were focused on the solving technical tasks and implementing them which is essential for further game development. So we encourage you not to panic and don’t blame the team off the point. The work is humming =)
    Dear iOS users, the update will be available in the App Store in 2-3 days.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PS.這支影片由官方釋出的FB影片分享給大家看囉!
    Last Day on Earth 版權所有 純屬分享
    官方FB更多資料:https://www.facebook.com/lastdayonearthgame

    BGM:Cut_I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