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synapse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ynapse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ynapse意思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Joe's invest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先不急著去思考創新,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會更優先重要,Joe到中學以前都還在玩樂高,樂高至今還收藏在床下,很多可以訓練青年和幼兒自我思考的玩具其實不少,有些遊戲和玩具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創意思維或經營概念,現在Joe最喜歡的是桌上遊戲。 有興趣的人或許可以試試看,例如《1830:The Northe...
synapse意思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不急著去思考創新,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會更優先重要,Joe到中學以前都還在玩樂高,樂高至今還收藏在床下,很多可以訓練青年和幼兒自我思考的玩具其實不少,有些遊戲和玩具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創意思維或經營概念,現在Joe最喜歡的是桌上遊戲。
有興趣的人或許可以試試看,例如《1830:The Northeast US》或《汽車傳奇》等商業遊戲
http://big5.cntv.cn/…/games.c…/2011/news_10_0831/45094.shtml
內文
這個時代傳授創新的報刊雜誌不計其數,但真正有用的鳳毛麟角,但對這個問題的追問卻從未停止:創新到底從何而來?
和所有的聰明人一樣,你不斷尋找著這個答案,閱讀 Elon Musk,賈伯斯和比爾蓋茲等人的創業故事,沉醉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神話裡;甚至還有一個專門的產業,研究創新到底從何而來。但是,這種方法沒有解決一個致命的問題,你需要在正確的地方尋找創新。所有矽谷發生的傳奇都只是創新的結果,他們或許可以解釋這些人為什麼成功,但卻無法教會我們如何創新。想要真正明白創新從何而來,我們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創新的結果,而應該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我們的童年。
我們需要明白,創新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它是一系列有序事件的結果,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我的父母就開始給我玩樂高。對我來說,他們不僅僅簡單的塑料積木,他們為我拓展了無盡的未來,兒童以及青少年的頭腦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這時候是培養他們的關鍵時刻。培養什麼品質?空間的意識、想像力以及好奇心。這些是樂高積木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慢慢滲透進去的。你可以用樂高積木在腦海中創造你想到的任何東西,有時甚至不需要把積木拿在手裡,而完全憑藉你的想像。
這些就是我六、七歲的時候在學校幹的事情,上課期間,我會完全沉醉,思考的問題是:我如何造一架飛機?然後,我就開始在腦海中努力搜尋家中那個「大桶」裡的每一塊積木。接著,我會利用我的空間想像力在腦中構建一架飛機並努力記住,這樣我回到家的時候就知道怎麼搭了,每次,我都會和我的樂高玩上的幾個小時,這也造就了我敏銳的空間意識和想像力。我能在腦海中就設計出最直觀的用戶界面;我能想像出一個軟體的外觀和使用起來的感覺,如何設計動畫效果,畫面是否流暢,諸如此類。這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過自然,有時候難以解釋,這都是樂高帶給我的,樂高不斷在全新領域帶給我們驚喜。比如視頻中這個有趣的形象,叫做樂高機器人(Lego Mindstorms)。它其實是一組集合了可編程的樂高積木、傳感器、馬達等的套件,並有自己的編程語言。對我來說,這就是創新,2007年,在我12歲的時候,我得到了這樣一套東西。長話短說,樂高機器人把我帶進了編程的世界。他帶我認識了Arduino(一種開源的微控制器),而Arduino又帶我認識了iOS的編程,然後,就有了現在的我。
Facebook也不是一夜之間創造出來的,Mark Zuckerberg花了八年才成功,如果你把創新當做一系列事件的結果,那麼你就會意識到,它與之前的理解已經大不相同。舉個例子,對於每一位想創造下一個Facebook的創業者,他們需要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Facebook並不是Zuckerberg的第一個項目。
媒體把Facebook描述成扎克伯格在宿舍花了一個晚上就完成的簡單事情,好像每個人都能做到一樣。這是完全錯誤的!創新是一系列事件的結果,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段。事實上,Zuckerberg出於興趣,花了8年的時間和精力在以下幾個項目上,才最終導致了Facebook的成功。
1. Synapse:一種可以了解你的喜好的音樂播放器。後來 AOL 和微軟有意收購,但被他拒絕了。
2. CourseMatch:一個根據朋友選課情況讓用戶參考選課的程序。
3. Facemash:為女生的外貌評分的網站,由於過於火爆而使得哈佛的網絡癱瘓。
4. Facebook:一個讓用戶與他們朋友連接的網站。
如果你覺得Facebook的成功是一夜之間的,那麼請你再仔細想想,其實Facebook 的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結果。它始於Zuckerberg學會編程,每個項目都是他創造新奇事物的嘗試,只是到了第四次嘗試的時候,他創造了所有人都喜愛的東西,這才是創新,創新不能一蹴而就,你必須先把 A,B,C 都做好,才有可能再做好D。
遺憾的是,大多數創業者無法明白這一點。媒體只會渲染最終的產品,而不是這些產品是如何一步步成型的。所以,如果你只會從最終產品學習創新,那你永遠也無法理解樂高。
這就是我在本文最想表達的2個觀點,儘管效果也許20年才能體現,但是我們必須感謝樂高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如果不是樂高在我們童年時種下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這個世界會缺少很多創新。下一次如果你看到一個小朋友,記得送點樂高,有一天你會看回報的,創新是一系列有序事件的結果。
你無法在沒有Synapse、CourseMatch和Facemash的基礎上憑空創造Facebook。如果你要懂得創新,先懂得樂高吧。
http://techorange.com/…/the-lego-theory-where-innovatio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