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steam免費遊戲排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team免費遊戲排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team免費遊戲排行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子迂的蠹酸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幾年前曾讓我非常疑惑不解的問題,便是為什麼一款好好的網頁遊戲,要在標題上額外標註「正版」、「官方」等字樣。後來我才理解,這是因為中國的盜版遊戲太多,沒人管甚麼版權,火影忍者或航海王的外觀套上去,就能上架營運,管他會不會遭受檢舉,反正成本極低,先賺上個一筆錢再說。 我本以為這種風氣只會存在於網路上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team免費遊戲排行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幾年前曾讓我非常疑惑不解的問題,便是為什麼一款好好的網頁遊戲,要在標題上額外標註「正版」、「官方」等字樣。後來我才理解,這是因為中國的盜版遊戲太多,沒人管甚麼版權,火影忍者或航海王的外觀套上去,就能上架營運,管他會不會遭受檢舉,反正成本極低,先賺上個一筆錢再說。
我本以為這種風氣只會存在於網路上的低成本遊戲。直到某天,我打開手機的appstore,發現免費遊戲排行榜上的前幾名,也都掛上了類似字樣。雖說原本就不意外中國手遊遲早會全面攻佔台灣市場,但直到發生在眼前的諸多正版遊戲字樣,你還真會懷疑台灣年輕人為啥要遊玩這種換皮的手機遊戲。
這幾天,新聞指出台灣每年在手機遊戲上的消費額高達500億新台幣,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15~64歲的人口共有1700萬人。即便以這消費額除以全體人口數,每人平均的消費額也將近約3000元,這數字也嚇人得很。
新聞上也特別指出,這些錢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國。並嘲諷的說道台灣人不喜歡中國,但花錢給中國倒是從不手軟。
簡單的打開遊戲排行榜,你會發現大多數雄踞排行榜上的遊戲,其目標客群都非學生族群,而是苦悶的上班族。過去幾年廠商總想著要推陳出新,開發新的IP和遊玩模式,但幾經失敗之後,還不如乖乖瞄準有能力消費的社會上班族,最好IP還是他們從小熟悉的題材。因此那些陳年的經典童年回憶紛紛出爐,不管是七龍珠、幽遊白書、獵人、天堂、龍族、犬夜叉、卡丁車,甚至是灌籃高手,都能變成手機遊戲,賺上那麼個幾筆。
我曾非常困惑為什麼這類粗製濫造的遊戲會紅? 裡頭隨便的虛擬寶物,都能在STEAM上購買品質優良的遊戲。況且手機遊戲中,也並不是沒有做工細膩、具策略性又兼具品質的佳作,何以這些作品沒有在台灣紅起來? 後來我才理解,許多這類遊戲的消費族群,其實並不是想要「玩遊戲」,而只是想要在苦悶的生活中,找些讓自己能抒發的娛樂,因此遊戲製作精不精美? 策略性強不強? 又或者操作性高不高? 根本不是他們所考量的點。更真實的,反而是種心靈上的寄託。
這情形在中國或日本也是相同的。也因為市場需要的不是品質精美的遊戲,而只是簡單的情感寄託,開發門檻當然很低,也因此當然開發源頭就往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中國轉移。
500億中的絕大多數金流,就算跑到了中國又如何呢?
若真有台灣公司接下研發工作,光是高昂的人力成本,加上後續及其驚人的行銷費用,又怎麼可能和中國的換皮遊戲公司相提並論呢?
行文至此,不禁有些感嘆。
也難怪諸多做「遊戲」的老牌公司,也紛紛站隊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