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東基:門診見習篇】
.
之所以喜歡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出去見習,是因為可以一窺不同地區的醫療現況。新制公費生升任主治醫師後要下鄉六年,也可趁機看看未來下鄉環境大概如何。受疫情影響,加上過去幾次見習已經參與過多次IDS、居家醫療,所以這次來到台東以門診見習為主。以下分享最有印象的感染科、洗腎...
.
【2021東基:門診見習篇】
.
之所以喜歡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出去見習,是因為可以一窺不同地區的醫療現況。新制公費生升任主治醫師後要下鄉六年,也可趁機看看未來下鄉環境大概如何。受疫情影響,加上過去幾次見習已經參與過多次IDS、居家醫療,所以這次來到台東以門診見習為主。以下分享最有印象的感染科、洗腎室、家醫科。
.
#感染科
第二天上午的門診是跟感染科的藍志堅醫師,因為整個早上只有兩位病人報到,他跟我們分享了在馬拉威與史瓦帝尼行醫的經驗,以及個人的信仰歷程。第一位病人是一位外籍配偶,因為(病人自稱)潛伏的梅毒復發,所以打盤尼西林治療(藍醫師表示其實盤尼西林近年已經滿少用的了XD)。藍醫師分享,遇到這類患者時,他不會追根究底詢問到底是如何染病的,但會確保他們知道如何避免再次得到梅毒。這是第一次看到梅毒的患者,原以為現在民眾較有安全觀念,STD的患者已經很少了,其實還是蠻多的。
梅毒是一種性病,一般來說病人不會想要跟醫師討論自己是如何得病的。甚至有些狀況下會隱瞞,加上梅毒可能出現各種奇怪的併發症,所以很容易誤判病況。要如何讓病人信任醫師並據實以告,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至少醫師要做到的是尊重病人,並不要隨意以自己的價值觀論斷他。
.
#腎臟科
早上來到東基的血液透析中心,雖然不是第一次參觀洗腎室,但卻是第一次仔細看裡面的設施(圖片的背景就是庫房裡的各種大小人工腎臟喔喔喔)腎臟科馬醫師非常樂於教學,跟我分享洗腎機器的構造以及要洗掉/加回去的各種離子。從末期腎臟病造成EPO下降導致的腎性貧血,到後續發生的骨髓纖維化,到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造成的高血磷與蛋白質攝取的關係,原來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概念都緊緊相連。雖然沒有直接與病人互動,但是其中一位讓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位男性SLE患者,已經洗腎十餘年。由於東基沒有風濕免疫科醫師(只有東馬有一位,好像還是台北下來支援的),所以由馬醫師manage。他很細心在追蹤這位先生的補體、ESR等數據,因為患者遵從性不是太好,還特別聯絡部落的牧師協助叮嚀他好好服藥,果真最近數據就有明顯的進步。
我特別上網查了一下,台東的風濕免疫科醫師只有一位,可見後山的醫療資源比起北高都會區真的是匱乏許多,讓人感慨。
.
#家醫科
下午到家醫科跟診,和之前在義大醫院看到的情況很像,家醫科真的也是很需要耐心的科別,今天看到一位主訴下肢酸麻的先生明顯焦慮,他兩天前在神內門診拿了藥,兩天後就跑來說沒有效,也還沒有做神內醫師開的檢查。此時醫師的責任是要釐清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行為,而不是一昧的開給他更多的藥物(當然重要的鑑別診斷,像是Guillain-Barre這種神經內科急症,一定是要先排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