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taging醫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taging醫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taging醫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taging醫學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心衰竭 2021 新定義 心衰竭是由於心臟結構,及/或功能異常,且證實利鈉肽 (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及/或肺或系統循環充血,而引起之臨床症候與症狀。 (3/1/2021 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

  • staging醫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0 17:28:02
    有 984 人按讚

    心衰竭 2021 新定義

    心衰竭是由於心臟結構,及/或功能異常,且證實利鈉肽 (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及/或肺或系統循環充血,而引起之臨床症候與症狀。
    (3/1/2021 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自己翻寫譯文有些繞舌,用白話文說,就是:

    心衰竭是由於
    1、心臟結構異常,或
    2、心臟功能異常
    且有:
    1、利鈉肽 (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或
    2、肺/系統循環鬱血
    引起的臨床症狀/症候群。

    這個定義來自於以下各國心臟學會達成的共識:
    1、歐洲心臟學會的心衰竭協會
    2、日本心衰竭學會
    3、加拿大心衰竭學會
    4、澳洲紐西蘭心臟學會
    5、中國心衰竭協會

    哈佛醫學院的Braunwald 及Antman 在該期刊社論也加以肯定。看來,這個定義是一統江湖的新主流了。

    過去30年,心衰竭被定義為,心臟無法負荷新陳代謝所需而引起之症狀。相較之下,新定義確實著重於「心臟」因素。

    特別注意的是,按照新定義,因為慢性腎病(CKD)所造成的水份滯留,並不包括在心衰竭之內。

    心衰竭的階段分期(staging)

    有了新定義,staging也跟著修改。

    # 發生心衰竭風險(At-risk for HF)(A期):
    病人有發生心衰竭風險,但以前或現在心臟並無結構或功能異常的症狀,也沒有利鈉肽升高的情形。

    #心衰竭前期(Pre-HF)(B期):
    以前至目前無心衰竭症狀,但有心臟結構/功能異常存在,或利鈉肽升高情形。

    #心衰竭(C期):以前或現在已出現因為心臟結構/功能異常的症狀。

    #晚期(嚴重)心衰竭(Advanced HF)(D期):
    病人在靜態休息時出現嚴重的症狀,經指引導向治療仍重覆住院,且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如換心,機械循環輔助,或緩和醫療(palliative)。

    值得注意的是,心衰竭前期(Pre-HF)(B期)。這個概念就如同癌前期,仍然可以治療,可以預防的。就像糖尿病而且有心衰竭風險的病人,使用SGLT2 一樣。

    面對使用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來分類心衰結治療,如低射出分率(HFrEF,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及正常射出分率(HFpE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新定義的心衰竭也有更新版的說法:

    #低EF的心衰竭(HFrEF):LVEF在40%以下
    #輕度低EF的心衰竭(HFmrEF):LVEF 41-49%
    #正常射出分率(HFpEF): LVEF大於50%
    #改善射出分率之心衰竭(HFimpEF):從基本EF小於等於40%,提升至少10點,且第二次測量之EF大於40%

    最後一項的改善射出分率之心衰竭,觀念上是提醒人們,心衰竭治療後,是可以改善(improve)的,而不是恢復(recover)。

    新定義是強調,心衰竭是連續演變的事情(continuum),而不是只去不回的單行道。

    在治療角度觀之,過渡性的EF 改變,即使提升10-20%,如果沒有超過達到EF40%,治療策略不需要改變。如果EF升高超過40%,治療策略需要調整。

    雖然論文發表時用的標題是《Universal Definition》Braunwald 認為新的定義還不能說全球共識,因為美國心臟協會(AHA)及美國心臟學院並未參與。

    老美說的才算universal definition?

    新定義還需時間考驗。

    資料來源:
    Univers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eart failure.
    J Cardiac Fail 2021;00:1-27

    #心衰竭
    #射出分率
    #HFrEF
    #LVEF
    #HFmrEF
    #HFpEF
    #HFimpEF
    #利鈉肽
    #Natriuretic peptide

  • staging醫學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17 19:30:00
    有 12 人按讚

    #主題並非熱門題目
    #想獲得刊登得要特別之處
     
    工作坊後,雖然完成了兩篇文章,但這篇論文是第一次由自己構想成形的。常規參與肺癌團隊會議的我,想要探討葡萄糖正子掃描(FDG-PET)在肺癌罕見類別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 中,能扮演的角色為何。
     
    我從文獻找靈感,發現此主題過去僅有三篇 case reports 發表,然而並不是第一篇 original article 就能被成功刊登,題目怎麼訂是關鍵、要提出臨床待解決的問題。
     
    跟科內師長多次討論後,發現過往文獻 pretreatment stage 不一定能預測患者預後,同時我們手上的資料顯示 stage I-IVA LELC 患者預後較其他類別肺癌好上許多,這是舊版 AJCC staging system 未能反映出來的表現。
     
    可惜患者數量不多,因此師長建議將其他院區的資料納入,果然其他院區也有相同的表現。我們結合了正子掃描和新版 AJCC 8th edition staging system 後,便能有效預測 LELC 患者的分期,臨床醫師也能參考檢查結果給予 stage I-IVA LELC 患者積極的治療。
     
     
    #論文撰寫與投稿
     
    題目訂立後,論文結構依照工作坊所教原則逐步完成,圖表也用上過去論文常見格式來設計,撰寫完成的速度快多了。投稿到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的過程也十分順利、僅需 minor revision,從投稿到論文接受僅隔了一個月。
     
     
    #新思惟領進門
     
    參加完工作坊後,我恍然大悟,真正的高手是努力不懈的。除了大量閱讀論文外,更要了解編輯和審閱者的心,包含期刊定位和走向、投稿和信件的視覺設計、是否認真跟審閱者對話,之前也沒發現「審閱者就是不喜歡」在退稿原因中名列前茅。
     
    此外,寫作類型不局限於 case report、original article,letter 和 review 也是很好的對話型態。論文撰寫方面,工作坊的老師們也分享了許多寶貴經驗、與每一段落的重點。
     
    互動實作時間同學們親手跑統計和設計圖表,課中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後還有蔡校長針對圖表和同學提問的回饋影片。這些授課內容與互動,至今仍能給我提醒和啟發。
      
     
    🚩 【特別加開梯次】為自己,超前部署!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論文生手,也能一天上手。
     
     
    ▌ 一天帶走 4 大技能!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staging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24 14:44:38
    有 74 人按讚


    輕輕評論一下 (以下全屬個人意見)

    我不清楚土耳其的醫療系統是怎樣運作
    但我難以想像淋巴癌在西方醫學下會被誤診。

    首先要確診淋巴癌,病人通常會出現淋巴腫脹、發燒、夜汗、體重下降等徵狀。

    醫生會替病人進行抽活組織檢驗(biopsy)再由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作病理學診斷,去確定是那一種類的淋巴癌(Hodgkin or non Hodgkin lymphoma)。

    之後病人會再做正電子電腦掃描(PET-CT scan)去作staging 以決定治療方案。而影像掃描亦由放射科醫生去做。

    我難以想像血科醫生、病理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一齊犯錯誤診淋巴癌。

    再者我亦想不透到底個second opinion醫生怎樣去確診病人患的是傷風而不是淋巴癌。傷風在病理科來說是很難確診的一個感染啊。

    *另,一般來就化療引起的脫髮隨著療程的完結會長回來

    **並不是每種化療藥也會導致脫髮

    ***如對癌症的診斷有懷疑,請在治療前找second opinion (但記住要盡快,別令病情惡化)

    是咁的。
    新聞報道話土耳其有一個男人只是患上傷風, 卻被醫院診斷為淋巴癌 (lymphoma), 病人三年來接受四個化療療程, 最後發現誤診, 話要告醫院云云。

    我上 Google 翻查病人姓名 Yilmaz Kiziloglu, 英文新聞網站報道唔多, 只係認得 MSN news, 其內容都係冇乜 details.

    作為醫生, 我有少少回應:

    拿, 首先, 發燒/體弱/淋巴腫起真係可以係淋巴癌症狀。當然, 其他病 (例如病毒感染) 都可以有咁嘅徵狀, 這些症狀不是淋巴癌特有 (non-specific symptoms)。

    第二, 香港報道話病人兄弟對報告有懷疑, 去另一間醫院複查結果, 結果「證實」病人只是患上傷風??

    疑點一: 去複查結果, presumably 係三年後嘅事 (病人做咗三年化療)。 嗰個係咩報告結果? 當年如果係做淋巴活組織切片化驗 - 難道醫院會keep住組織樣本三年?? 如果你話個顯微鏡 slide 有影相, 有 photographic record? 病毒咁細, 要用電子顯微鏡先見到嫁喎...

    疑點二: 就算醫院真係keep住組織樣本三年, 個傷風病毒真係仲 intact and detectable? 一般病毒要靠感染細胞來「生存」, 咁個樣本要點樣保存才可以在三年後 test positive for common cold virus, 我真係唔知...

    結論:
    我唔係話間土耳其醫院冇診斷錯淋巴癌, 更加唔係話醫院唔會出錯。We are humans, we all make mistakes. Even planes crash once in a while and kill hundreds. It doesn't stop us flying everywhere.

    不過我估另一間醫院複查結果, 可能只係基於症狀的臨床診斷, 才認為當年係傷風病毒感染 - 好難想像有咩 test 可以驗返三年前病毒感染。

    其實篇報導帶出嘅問題係, 傳媒好鍾意以訛傳訛地報導醫療新聞, 個個翻譯下又可以出街。 明眼人一睇就會覺得相當有嫌疑, 一般人睇完就會對西醫存疑, 甚至覺得西醫醫生冇料到, 唔可信, 「傷風都可以當 cancer」。

    至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當然就最鐘意尼 d 新聞。After all, 如果你個賣點係自然療法, 精油等等, 而收入係網上賣書, 講衰你嘅「競爭對手」 can only be good for your business, right?

    究竟 screenshot 中寫嘅「激素」 係咩, 我也放棄揣測了。

    #利申我冇野賣
    #聽就聽唔聽就罷
    #係咪突破了盲腸
    #咁咪會導致peritonitis

  • staging醫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14 19:00:23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味精 #MSG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0:55「簡訊設計動畫製作」廣告段落
    01:46 味精是怎麼被「發明」的?
    02:56 味精好吃的秘訣是什麼?
    04:07 味精如何制霸餐廳?
    05:43 中國餐館症候群
    06:55 又是「歧視」惹的禍?
    08:21 所以,味精真的不健康嗎?
    09:48 我們的觀點
    10:19 提問
    10:3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腳本: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味精」對人體有害? 世紀大謊言! | 蒼藍鴿聊醫學EP102 :https://bit.ly/3uQ5sso
    →The History of Umami (MSG):https://bit.ly/3omK5wv
    →煮菜想加味精又怕不健康?認識味精對人體的好處與壞處:https://bit.ly/2RVRS8f
    →加味精真的不好嗎?先認識「鮮味」怎麼來的:https://bit.ly/3ycenXq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2020. Scientific Report of the 2020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Advisory Report to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Washington, DC.
    →味精是不好不健康的化學物質、有毒會致癌?可真是誤會大了!【2019最新】| 食品技師張邦妮 | 安心食代:https://bit.ly/3oddDwC
    →If MSG is so bad for you, why doesn't everyone in Asia have a headache?:https://bit.ly/3omK7o7
    →The Science of Satisfaction:https://bit.ly/3ydXTOC
    →Is MSG as bad as it’s made out to be?:https://bbc.in/2RSNGWO
    →「中餐綜合症」:「味精」真的有害健康,抑或只是種族歧視?:https://bbc.in/3y9YMaL
    →The History of MSG and Its Journey around the World:https://bit.ly/3uLLWxl
    →The discovery of umami: How MSG changed the culinary world:https://bit.ly/3oglVno
    →The Cultural Journey of MSG in America:https://f52.co/3hphVQ1
    →From the blacklist to the spotlight: How MSG is staging a comeback:https://bit.ly/3hvD4bv
    →陳柔縉 (2011). 台灣幸福百事: 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Taiwan: 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侯巧蕙. (2012). 台灣日治時期漢人飲食文化之變遷: 以在地書寫為探討核心. 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超A評論》味素小史:改變近代東亞味覺的魔法調味料:https://bit.ly/2SK4kIF
    →The persistent, racist myth of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just won’t die:https://bit.ly/3fgeSaj
    →Mosby, I. (2009). ‘That Won-Ton Soup Headache’: The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MSG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Food, 1968–1980.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22(1), 133-151
    →Revisiting the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https://bit.ly/3wa5YSx
    →Abend, L. (2017). FOOD FIGHTS AND CULTURE WARS A Secret History of Taste.
    →The Strange Case of Dr. Ho Man Kwok:https://bit.ly/33GgCU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