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rca汙染範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rca汙染範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rca汙染範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rca汙染範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RCA再判賠 公衛師猶未見 陳保中、林先和/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秘書長(台北市) 台灣史上求償人數最多、擴散效應最大的RCA(美國無線電公司)汙染案,二○一五年四月十七日首次判決RCA及後來併購RCA的GE與Technicolor等公司,因未盡保護員工與維護環境等義務,今年十月二六二人已...

  • rca汙染範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28 12:00:38
    有 12 人按讚


    RCA再判賠 公衛師猶未見
    陳保中、林先和/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秘書長(台北市)

    台灣史上求償人數最多、擴散效應最大的RCA(美國無線電公司)汙染案,二○一五年四月十七日首次判決RCA及後來併購RCA的GE與Technicolor等公司,因未盡保護員工與維護環境等義務,今年十月二六二人已獲賠七億元。法院亦於昨日作出第二波求償判決,RCA、GE與Technicolor再次敗訴,合計應賠償一千一百多人廿三億元,受害員工與家屬長年期盼的正義,終於得以伸張。

    此案成功背後,有一群具公衛背景的專家學者與志工學生,提供專業的建議並出庭作證,使法官引用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合理可能性」理論,判決RCA等公司對勞工造成身體權與健康權的損害,必須負賠償責任。

    台灣現今面臨的公衛問題可說是俯拾皆是,諸如空氣汙染、食品安全、新興傳染病、高齡少子化等問題的挑戰,學界服務能量有限,政府亦受限於人力,應對現有問題已捉襟見肘,更遑論接踵而來的全球挑戰。世界衛生組織早在二○○六年的年度報告「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中呼籲全世界正視公共衛生專業人力在數量、素質與分布不均的嚴重問題。

    台灣有奠基多年、素質極佳的公衛訓練體系,每年培育五千名具備流行病學、生物統計、環境與職業衛生、衛生政策與管理、社會與行為科學等五大核心專業能力的畢業生,為能服務更多民眾、社區或企業,貢獻所學並回饋社會,希望政府能透過授予公衛師專業證照的檢核與肯定,讓公衛專業者與其他領域專業人員通力合作,為台灣全民健康把關,因此公衛師專業證照的落實是絕對必要的。

    目前公衛師在推動立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執業範圍是否具有排他性的爭議,認為公衛師會與其他醫事專業人員法定執業範圍互相衝突。在一般常態性固有的傳統思維認為,冠上「專業」頭銜就等於必須「專屬」於某一類人員,然而,現階段醫事專業人員種類日益增加,各醫事專業人員執行業務出現部分重疊的情形已屢見不鮮,分工極難完全獨占或排他,故公衛師法案是採「專業不專屬」、「有限排他」的新時代立法精神,減少專業競爭與衝突,促進各專業競合有效分工,而非採取全有/全無與競爭的模式,期望以系統性的組織合作,共同組成守護民眾健康的聯合安全防護網,團結達成群眾健康福祉的最大效益。

    期待立法院能盡快通過公共衛生師法,提升公衛專業形象與盡責度,促進民眾健康,藉此回應WHO要求世界各國加強培育公衛人力的呼籲,也滿足國內因公衛問題的變遷對公衛專業人才的增加的需求。

  • rca汙染範圍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10-12 15:45:44
    有 2,203 人按讚

    【綠色桃園 再造良田】 全面整治農地污染,搶救良田

    桃園是台灣的工業生產重鎮,但也造成不少汙染。從民國91年至今,桃園農地污染面積已達250公頃,看到受傷哭泣的農田,相信所有的市民跟我一樣,都感到很心痛。過去桃園也曾發生高銀化工鎘污染、RCA地下水污染造成農地損害的事件。未來,桃園需要走「友善生產」及「乾淨農田」的路線,因此市府也積極檢討桃園農地污染整治的進度。

    我們將會加速推動「綠色桃園,再造良田」的農地污染改善工程,今年2月環保署長魏國彥到桃園考核環保業務時,我親自向中央爭取第三期的農地污染改善計畫,獲得中央初步同意補助5.3億元,明年就要開工,預計要在108年底前,完成全市250公頃農地污染整治工作,把良田還給民眾。

    市府持續推動第二、三期農地污染改善計畫,今天開工的部分,總計投入1.59億元,整治範圍包括八德、蘆竹、中壢及大園等4區,面積約15.89公頃,採取翻土及排客土方式交錯並用,預計明年8月完成,改善完成後,就可種植稻穀等農作。

    目前,環保局全力推動貓頭鷹稽查專案,透過勤查跟重罰,遏止夜間及雨天偷排的不法業者,並利用電子腳鐐、科學儀器建置天羅地網水質監測網站,建立河川巡守隊及時通報及加強污染管制,讓良田獲得保障、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