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rRNA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rRNA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rRNA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rrna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健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細個果陣,A level bio 鄒sir 教 DNA RNA 果陣大半班瞓咗,我就仲剩返少少,先睇得明。 實實在在想想自己讀書時學過什麼,應是面對往後日子重要的事。 有人因為我早前就有關全民測試帖文,向民政署作出投訴,說我發佈「假新聞」。 首先,我不是傳媒工作者,亦沒有經營媒體;說我是...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rrna 在 健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1 00:36:49
    有 844 人按讚


    細個果陣,A level bio 鄒sir 教 DNA RNA 果陣大半班瞓咗,我就仲剩返少少,先睇得明。

    實實在在想想自己讀書時學過什麼,應是面對往後日子重要的事。

    有人因為我早前就有關全民測試帖文,向民政署作出投訴,說我發佈「假新聞」。

    首先,我不是傳媒工作者,亦沒有經營媒體;說我是發佈新聞,實在貽笑大方。如果投訴人不懂怎樣分辯News, Facts及Opinion,請收聽上星期日《903國民教育》的重溫。

    我在電郵中,花了一些時間向民政專員講解《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在保障生物資料如何薄弱。翌日,我看見政府公佈了計劃詳情,當中提及測試相關的私隱問題。而我便將以下的生物學概念,用英文在電郵中向民政專員詳細闡述一次。

    #武漢肺炎 的測試叫「核酸檢測」,是因為你身體的DNA、RNA及病毒的RNA都是nucleic acids,即是中文「核酸」。

    特區港府在其「全民測試」網站中提到關於DNA樣本的問題,「抽取樣本及檢測病毒核糖核酸(RNA)的過程會涉及測試者的細胞及其中的核糖核酸(RNA)⋯⋯因此檢測過程不會收集到任何關於測試者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資料。」

    以我僅餘有限的預科生物學知識,都察覺到看見當中的問題。假如你不懂又或者忘記了生物堂教授過的細胞知識,Google 一下吧。

    雙鏈的DNA 是會經過 RNA Polymerase 產生單鏈pre-mRNA(信使核糖核酸)。而經過完整的Transcription (轉錄)過程後就會產生 mature mRNA。而mRNA 會被 rRNA+protein 的 Ribosome 做Translation,而tRNA就會將 mRNA 鏈中的RNA排序,帶着相對的Amino Acid 往Ribosome去,從而製造一條peptide chain 出來。而條chain 再加長下去,就是protein了。

    如果都是不明白,可以參考這條2分鐘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HyMOk3WU0

    於1970年,科學家 David Baltimore 及 Howard Temin 發現RNA病毒的酶(酵素)能夠在受感染的細胞「反轉錄」成互補DNA (cDNA) ,推翻當時生物學中心法則(Central Dogma)。該發現令他們獲得1975年諾貝爾醫學獎,並改變了生物醫學的研究方向。現在的HIV抑制藥物,就是基於該發現而研發出來。

    亦即是說, RNA 是可以被反轉錄成cDNA,即是一段反映特定時間「已呈現」的DNA。Reverse Transcription 更亦是時時刻刻在身體中出現,是細胞複制DNA維持健康的過程。更甚的是,Reverse Transcription ( 反轉錄)已經是很商業化的實驗,Google 一下便看到會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多不勝數。

    就算「全民測試」的試劑只牽涉到測試者RNA,現時亦可以透過Reverse Transcription收集到DNA資料,更不要說FAQ中說測試會涉及細胞、細胞、細胞(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了。

    武漢肺炎的冠狀病毒,是RNA病毒。如果用測試劑可以只留下樣本的病毒RNA,那當然無須過份擔心。但不幸的是,暫時應該未有大廠能夠做到只提取RNA病毒的試劑 。 所以一牽涉試劑,都會是抽取RNA,不管是人、是動物抑或病毒,都是一樣。

    至於如果不用抽取RNA,但仍然沿用RT-PCR 的方法去驗一個人是否確診是否可行?答案是可以的。有韓國醫學科技公司研發了不用抽取RNA都可以化驗到武肺病毒在「反轉錄」的技術(http://www.seegene.com/…/complete_solution_for_the_covid_19…)。 醫學文獻更顯示測試的效率亦有8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204723/)。瑞典亦有公司提供相關服務( https://www.reiniuslab.com/Home )。

    既然有更加尊重私隱減少疑慮的技術,為何林鄭港府都不用,偏偏受到港人質疑要用中國技術?這個,就留待你解答了。

  • rrna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1 17:09:46
    有 118 人按讚

    [日本大胃女王吃不胖的秘密]

    今日初診來了一位日本客人,因為怕英文表達的不夠好,所以放了一個講腸道菌跟肥胖的日本節目單元給他看,他看得驚嘆❗️連連,直說「すごいね~」

    這個影片很有趣,裡面講到了幾種「腸型」(enterotype),簡單來說就是你的人體生態系當中「在由許多群落組成的空間中,某物種密集的叢集程度」,並且其中吃不胖的瘦子是屬於「B型」,什麼是B型呢?

    這是用一種特殊的定序技術(Illumina)對人類糞便樣本中的16S rRNA基因進行測序分析,目前得出腸道微生物存在三種主要的腸型:

    🧷B腸型,以Bacteroides(擬桿菌)這個菌屬為主
    🧷P腸型,由Prevotella(普氏菌)為主,她的豐富度通常與擬桿菌的豐富度成反比
    🧷R腸型,以Firmicutes(厚壁菌)佔比高低來區分的,其中最主要的類群為Ruminococcus(瘤胃球菌)。

    腸型有很大的個體間差異,隨基因、年齡、性別、文化、地域性、飲食有很大不同,但在個體中的變化比較小。我在之前的粉專文章也有分享過,經過7天的R1飲食後,從P腸型變成B腸型的例子,顯示飲食的力量或許超過其他因子甚多。

    另外一個有趣的,在於前幾天才跟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聊到,他覺得慢性皮膚病是需要搭配腸道健康飲食的,而在這個影片中的專家就有提到 #健康腸道跟美麗肌膚 的關係。目前我對「擦的」益生菌類產品存著保留的態度,但是「吃的」飲食改善皮膚的健康是絕對有相關性的,畢竟,皮膚是除了腸道外第二個微生物分佈最多的器官,跟腸道菌主導的免疫有著密不可分、由內而外、相輔相成的關係。

    #腸道跟肌膚互為表裡的健康顯現
    #瘦子菌跟胖子菌
    #4+2R飲食目標就是變成易瘦腸相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DNBHPLV0tfw

  • rrna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3 09:30:46
    有 875 人按讚


    不斷前進的科學—來聊聊新生兒聽損基因篩檢

    來函照登
    ====================================
    醫生不好意思,我太太現在懷孕五個月快到六個月,臉上有一些傷口,用了家裡的新黴素,用了可能一個禮拜,剛剛上網才發現新黴素是D級用藥,請問該怎麼辦,需不需要立即做檢查

    現在我跟我太太非常擔心,我們是新手父母,怕會跟網路上說的一樣會導致小孩聽力影響
    ====================================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趣

    對我來說
    有趣的點並不在藥物諮詢上面
    藥物諮詢真的非常複雜
    我高度不建議在網路上詢問
    雖然大家還是非常喜歡這樣做🤷‍♂️🤷‍♂️🤷‍♂️

    不過關於這位同學所提到的這個藥物
    新黴素
    有關聽力的問題
    才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

    新黴素
    是屬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這一類的藥物

    在過去
    我們很早就知道服用這一類藥物確實有一部分的人會產生聽力損傷的問題
    我們稱之為耳毒性

    只是
    我們知道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服用這類藥物都會產生耳毒性的
    但是
    我們並不知道
    到底哪一些人服用這些藥物會產生聽力損傷而那一些人不會

    隨著基因研究的進步
    其實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
    這是跟人體是否具有粒線體12S rRNA基因上的m.1555A>G突變有關

    有趣的是
    這種粒線體的基因突變是屬於母系遺傳
    也就是說
    我們都知道粒線體是存在於細胞質中
    因此只要媽媽本身帶有這個突變
    就會透過卵子的細胞質將這個粒線體突變傳到下一代的所有子女中
    然後再從她的女性子嗣繼續傳到下一代
    因此
    我們只要發現某個人有這個問題
    其實像我們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
    很輕易的就會知道
    其實是整個母系家族都會有同樣的問題

    不過
    也不需要太過驚恐
    你大概就把它當作是一種藥物過敏吧
    帶有這種粒線體基因突變
    平時不會有什麼事的
    就只是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這類藥物有過敏
    一旦接觸這類藥物就會產生聽力損傷的問題
    也就是說
    只要避免接觸這類藥物就不會產生聽力的問題

    因此
    到這裡大家應該就已經很清楚了

    幾個重點:

    第一
    只要你沒有具備這個突變
    基本上使用這類藥物並沒有耳毒性的問題

    第二
    重點中的重點
    說實話
    並不在於你有沒有這個突變
    而是在於
    你知不知道你有這個突變

    如果你知道你有
    避免使用這類藥物就好了啊
    就是藥物過敏的概念
    懂?

    第三
    我怎麼知道我有沒有這個基因突變?

    我們現在有新生兒聽損基因篩檢喔
    這只是其中一項
    一點都不困難

    關於新生兒聽損基因篩檢
    有空再跟大家聊聊吧
    有興趣的可以先看這裡👇👇👇👇

    http://www.sofivagenomics.com.tw/…/Product/新生兒檢測/新生兒檢測/item/「感覺神經性聽損基因檢測」衛教資訊

  • rrna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19:08

  • rrn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10:45

  • rrn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