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podcast收聽次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podcast收聽次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看板Podcast標題[新聞] 聽,台灣Podcast風潮正...
podcast收聽次數 在 台灣最好睡的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58:01
從去年八月踏入PODCAST 一年了 也感謝KKBOX給了我份獎牌(是黑膠呢!) 二月就收到了,我比較像樹懶動作慢,開箱也晚人好幾個月 2020是PODCAST元年,好節目不斷誕生 以收聽次數為計算的KKBOX給了我第32名 (APPLE權重在新訂閱戶所以我排名比較後面點) 而這些收聽數,要感謝...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7055001.aspx
「欸,你有聽股癌大大最新一集的Podcast嗎?」、「不,我是虔誠的百靈果教徒」、「
那個,凱莉的笑聲太魔性了哈哈哈。」、「笑什麼笑,你這個小菜雞。」
兩個年輕人站在捷運候車線前,低聲聊起彷彿外星語的內容,討論台灣當紅Podcast節目
「股癌」和「百靈果NEWS」。站在一旁的我聽著他們對話,忍不住噗滋笑了出來,讓一旁
的長輩滿臉問號的盯著我們,可能在想,現在的年輕人到底在幹嘛。
在幹嘛?在聽Podcast啊。
Excuse me, Podcast是什麼?
簡單的說:iPod+Broadcast(廣播)= Podcast。它有點像是on demand、隨選即播的廣播
。
Podcast中文譯名為「播客」,是一種聲音媒體,類似網路廣播節目,內容多元不拘,播
放長度不限,可藉由電腦、手機等數位裝置連上串流平台使用。只要手指輕輕一滑,就可
不受地域限制,用耳朵暢遊世界各地70萬個Podcast頻道。
每當製作方更新節目更新,使用者的Podcast裝置就會自動下載最新一集,當然也可離線
收藏,不限次數聆聽節目。
時下常見的3個Podcast收聽平台,分別是內建在 iOS系統中的Apple Podcast、獨立創作
者最常使用的SoundCloud及全球音樂串流龍頭Spotify。
看到iPod這個詞彙,就知道Podcast並不是新科技產物,早在2004年,就伴隨iPod一起誕
生。但直到2014年,一檔探討18歲少女遭到殺害的犯罪懸案的節目Serial席捲全美,平均
每集220萬人爭先搶後的收聽,宛如星星之火,將Podcast燒到美國各家各戶面前,生態圈
蓬勃成長。
根據市調公司Edison Research 2020年最新報告,2019年美國就有1/3人口、近1億人有固
定收聽Podcast習慣。光是這一年Podcast廣告營收,就可上看5.1億美元。
機靈業者嗅到這股商機,紛紛投身聽覺戰場。擁有全球2.86億用戶的音樂串流平台龍頭
Spotify,繼去年大動作收購3家Podcast新創公司;今年5月再砸1億美元天價,獨家簽約
知名Podcast節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這個節目去年剛創下單月1.9億次下載量的
驚人數據。
燒到台灣的Podcast火苗
而這把來勢洶洶的聽覺火苗,直到近兩年台灣才在燃燒。
2018年,身為通勤沙丁魚族的我站在捷運候車線前,戴上藍牙耳機,滑開在手機螢幕角落
,意外發現的Apple Podcast 軟體。彷彿點開新世界,從時事議題、聊電影到講笑話,各
式各樣的節目任君挑選,一瞬間就能排遣通勤1小時間的疲勞。
不過有個大問題,主要節目都是提供給英語母語者使用的外語節目,有時累到不行,想放
空聽中文內容時,卻怎麼滑也滑不到幾個。
2020年的今天,當我滑開Spotify 或 Apple Podcast平台時,中文節目內容已是包羅萬象
,從兩性、時事議題、政治、科技、體育、音樂,上千檔節目如雨後春筍冒出。
立委林昶佐、YouTuber丹妮婊姐、歌手韋禮安、法律白話文到故宮博物院,從政治人物、
演藝人員、KOL到自有品牌媒體,那些在臉書、YouTube活躍的面孔,甚至老博物館都跨足
Podcast圈,不僅要霸佔你的雙眼,現在還想闖進你的耳朵。
我們來打造台灣Podcast生態系
怎麼會一夕之間,Podcast在台灣冒出火花?自然是有人幫忙,加了點油。
2019年5月,Uber北亞洲區前總經理顧立楷,創立了SoundOn聲浪媒體科技,是台灣首家提
供Podcast一條龍服務公司。服務項目從播放平台、內容創作、後台hosting系統到廣告業
務都有。
SoundOn辦公室坐落在自體孵化的大巨蛋對角,身為資深Podcast收聽者,顧立楷看著美國
Podcast市場日漸成熟,聽覺藍海欣欣向榮,不禁困惑,「台灣的Podcast為什麼沒有自然
而然起來?」
語言隔閡,確實影響台灣觀眾收聽Podcast的意願,看著只有零星中文節目散落各大串流
平台上,鮮少有人推薦、統整照顧。顧立楷摸摸鼻子,決定挽起衣袖,自己創立公司來推
動產業,「我們希望在台灣打造繁中市場的Podcast生態系。」
「你要吸引觀眾來收聽Podcast,一定要有好的內容。」顧立楷如是說,因此他建立
SoundOn後,踏出的第一步是製作原創節目。
優質內容為王,褪去撞擊視覺的華麗剪輯,外觀紅利,當只有單純的音頻時,如何讓觀眾
買單,各憑本事。
因此,就像經紀人一般,顧立楷找上有穩定粉絲、風格領域各異的意見領袖,從資深政治
評論媒體人「人渣文本」周偉航、YouTuber丹妮婊姐到「法律白話文運動」創辦人楊貴智
等。
顧立改說服他們投身純音頻的新領域,並提供專業團隊協助,從軟硬體設備、到節目規劃
,讓他們放鬆在Podcast平台暢所欲言開講,「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到Podcast的第一批聽眾
,也試探台灣的聽眾喜歡哪一種領域,我們再做微調。」
目前SoundOn已有24檔自製原創節目,且平台節目總下載量達到1000萬次,「我認為是蠻
重要的里程碑。現在台灣正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但成長速度非常快。」
根據SoundOn團隊觀察,去年剛成立時台灣僅有50、60檔Podcast節目,一年後的今天,平
台上已有1000多檔,且每天不斷有新節目冒出。
Podcast友善便民服務,在台灣我們可以
打開了觀眾好奇心,認識Podcast這個產業,顧立楷的下一步則放眼系統友善。去年12月
SoundOn建立本土hosting系統,服務台灣創作者,不再需要越洋使用外國hosting系統。
Hosting系統,是上傳Podcast音檔的後台系統,使用者能在上面管理podcast節目、追蹤
後台數據、做封面圖片及文字上的編輯。
SoundOn hosting系統提供全中文介面,降低操作難易度,還有台灣客服可即時支援,數
據方面,除了基礎的每集瀏覽量,還能看見觀眾收聽完成率,與用戶何時流失數據。重點
是完全免費提供使用。
而霸佔台灣Podcast排行榜的節目「股癌」、「百靈果NEWS」都是SoundOn hosting系統用
戶。
現在不管是顧立楷個人社群媒體,或公司的客服信箱,每天詢問關於製作Podcast或
hosting的訊息如雪片飛來,至於明確有多少人釋出興趣,顧立楷靦腆一笑:「太多啦,
不記得了。」
確實台灣的Podcast生態活絡起來了。
請問,台灣Podcast做得起來?
SoundOn成立一年來,闖出的成績表現有目共睹,不過顧立楷不諱言:「當然有挑戰。」
Podcast在台灣過於陌生,無論是創業時要找工作夥伴,建議創作者加入行列,或是尋找
廣告商投資節目,首先都會遇到對方詢問一句:「什麼是Podcast?」
再者,Podcast發源地美國幅員遼闊,通勤時間以小時起跳計算,也是主要收聽的熱門時
段,「許多人認為台灣通勤時間太短,會做不來。」
一切從零開始,但顧立楷有信心,除了看見美國Podcast產業榮景外,目前美國有3成的收
聽習慣,就已是居家使用。無論是睡前、做家事、刷牙洗澡,Podcast使用者隨心所欲控
制節目停放,將零碎時間完整消化運用。
「當各式各樣的媒體都在搶你的眼睛和注意力的時候,Podcast是一個額外、純粹運用聲
音、不會佔用你百分百注意力,但又能讓你同步執行動作、吸收內容的平台。」
顧立楷接著補充,「今年疫情,美國通勤時間根本變成0,但Podcast整體收聽率也才掉了
一些。」講到這個段落,能感受到顧立楷對於台灣Podcast產業的信心。
勾勒聽覺藍海想像
關於聽覺藍海市場開發,科技商業趨勢電子報「科技島讀」創辦人周欽華認為極具潛力:
「人天生會聊天,而非寫字。」
身為2017年就已投身製作「科技島讀」Podcast的前輩,周欽驊認為聽聲音比讀文字輕鬆
,也比看影片單純。
周欽華觀察,目前Podcast仍以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創作者,錄製深度內容的節目為主。
不過以Podcast產業未來走向的商業角度分析,他認為這並非多數聽眾會收聽的內容。
「從台灣來看,Podcast早期用戶科技產業相關的人很多,但現在一般人也會聽,包含我
爸媽,所以大眾題目也要進來。」周欽華坦言,「只有5到10%的人喜歡聽科技策略,我
們是小眾。」
他認為未來Podcast平台上,「言情小說、奇幻文學、藍色蜘蛛網、星象或感情八卦會進
來,甚至像蔡阿嘎這樣的人會出現在Podcast裡面」,無負擔,所有人都能輕鬆消化的收
聽內容,才是9成民眾會使用的平台;至於各領域專業的深度內容,則是偶爾順道聽聽的
小眾節目。
「我不覺得Podcast是聲音平台未來的終極模型」,周欽華認為未來聽覺產業,會成為新
一波社交平台。就像現在一般大眾會無意識,慣性滑開臉書、看Instagram,未來的人沒
事將會戴起耳機,利用聲控技術指揮,「聽」週遭友人的閒聊話家常,名人談論八卦。
這樣勾勒出的景象,一點都不遙遠。他說:「聲音技術的發展,比你想像中快很多,或許
這一兩年之內就會看到很有突破性的東西。」
周欽華補充,美國新創公司、開發聲音社交聊天室的App Clubhouse,產品還未上市,就
已被市場估值1億美金。社群平台龍頭之一的Twitter,今年6月也剛宣布已在測試語音推
文功能。
種種跡象,讓聲音藍海更讓人不可忽視。
我也想當Podcaster
儘管藉由兩位耕耘台灣Podcast前輩之口,窺視聲音藍海走向。台灣依舊還處在Podcast產
業的萌芽期,如顧立楷所說,「距離美國Podcast發展程度,還差得很遠很遠。」
會鼓勵民眾投入Podcast產業嗎?顧立楷和周欽華異口同聲:「有興趣,先做做看再說。
」
周欽華補充,得有3個要素得先思考:「要有主題,要有客群,要有一系列可以一直做的
題目。」做了才知道觀眾有沒有反應,有沒有市場。
Podcast相較拍攝影片,入門門檻低,成本也低,只要有一個錄製聲音的器材,如手機即
可,「現在網路資訊透明,工具與免費製作軟體都很方便。」
Podcast製作最昂貴的成本,不是錄音設備開銷,而是創作者的時間。
周欽華舉例,以他製作一集30到50分鐘、討論自家電子報文章的「科技島讀」Podcast。
光是自己書寫深度科技分析文章的時間,就得花上一整天。錄音前與夥伴討論大綱後,也
得分別花2小時準備內容。綜合所有以上籌備過程,一集「科技島讀」Podcast內容需要花
費15個小時。
「如果想要靠podcast賺錢,一定要全職做;如果想要全職做,就會花全職的時間甚至更
多,因為這是台灣相對不成熟的領域。」他說,要全職做Podcaster得再三思考,「至少
要有10萬訂閱程度,才能接到廣告業配。」
顧立楷則指出,Podcast的營收模式「和所有網路創作家都一樣,就是廣告置入、使用者
付費以及商品或其他服務變現,台灣目前主要以第一種為主。」藉由主持人在開場或節目
中間,利用口頭介紹商品,作為廣告置入。
然而,「廣告主除了對Podcast陌生外,對於呈現方式和成效如何衡量,雙方溝通比較辛
苦,畢竟聲音媒體和數位廣告的置入方式會有些不同,需要花時間去教育廣告代理商。」
擁有一組專業業務團隊,媒合Podcast節目廣告的顧立楷對此特別有感。
確實,Podcast收聽市場仍不夠大,要和廣告主談出漂亮的價格有些難度。但顧立楷透露
,「藉此,廣告主可以用相較低一點的價格,買到高度影響力的KOL推薦,是目前蠻大的
吸引力。」
不過就像大家近年共同目睹Facebook與YouTube崛起,對創作者來說,一個產業新藍海出
現了。顧立楷解釋,「他們看到一個還在發芽的產業,雖然成長速度快,但還沒有到一個
定局。如果在成長期可以吸到一群他的聽眾、觀眾粉絲,就有可能在Podcast中站穩,卡
到一個位。」
身為2017年就耕耘Podcast的前輩周欽華也有同樣看法,「確實,大家沒東西聽,就會聽
你的,演算法也會推薦你,因為你的東西相對成熟。」
Podcast的崛起?廣播的終結?
其實一開始聽到Podcast,我的想法是「廣播將會消失」。
Podcast的操作模式與廣播幾乎相同,而且更加彈性,可以重複聽,更沒有無線電波的地
域限制,內容也可不受監管,不忌葷素。Podcast之於廣播,宛如電視之於Netflix。
已經當爸的周欽華說,家裡沒有第四台只有安裝Netflix,「我的小朋友,他長大不會看
報紙,看電視,也不會聽廣播了,所有東西都在手機裡,不會分這是什麼形式。」
或許廣播真的會消失,但或許就像上述這些傳統媒體,一起被濃縮進這台身兼數職的掌上
工具。形體不在了,靈魂卻住進了新軀殼。
周欽華在訪談過程中曾提到,他看好聲音內容製作的技術,「Podcast不是未來的終極模
型,但內容本身是一定會有價值的、核心能力相同,我們只是在等待哪一個平台成為龍頭
。」
在各式各樣新媒體衝向眼球的時代,有人質疑像廣播的聲音產業是否還被需要,顧立楷說
:「聽是人類一般生活就需要的,不會因為網路,而不需要聲音。希望藉由podcast的力
量,為聲音產業帶來一股衝勁,重新站在媒體的生態圈。」
在網路世界中,更加容易找到與你有相同聲音、看法的夥伴。屏除視覺干擾,用最單純的
聲音,闡述看法觀點,有人會聽見你,有人為尋著音頻找到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7.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dcast/M.1593933733.A.8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