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peer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eer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eer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eer意思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俐媽 vs 好多熊! 手上抱一隻泰迪熊🧸, 衣服上有一隻熊麻吉🐻, 口罩上也是滿滿的熊大🧸, 因為暑期課第一堂課要介紹電影「熊麻吉」呀! Ted除了滿口髒話、會飆車、會吸毒、還犯了美國人的哪些禁忌,讓大家對他又愛又恨呢? 俐媽教你被罵髒話🤬時,英文該如何回應?(可不是跟著亂罵喔~) Class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坦白說,一個國家若不是統治權出現了很大的正當性動搖,是不應該,也不會對自己的國民做這種將所有異見都視同中共同路人的研究。 因為你我都知道,國防安全研究院是國防部底下的智庫,沒有上級先射箭的指示,這些單位是不會做這種假設國民皆是敵人的原創性的研究的。 而且,你我都知道,這些人並非叛國,這些人只是對...

peer意思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6 05:58:15

俐媽 vs 好多熊! 手上抱一隻泰迪熊🧸, 衣服上有一隻熊麻吉🐻, 口罩上也是滿滿的熊大🧸, 因為暑期課第一堂課要介紹電影「熊麻吉」呀! Ted除了滿口髒話、會飆車、會吸毒、還犯了美國人的哪些禁忌,讓大家對他又愛又恨呢? 俐媽教你被罵髒話🤬時,英文該如何回應?(可不是跟著亂罵喔~) Class ...

peer意思 在 Sabrina英文小教室|英文教學·英文學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4:31:15

✨字詞辨義 ➡️快來看看答對幾個! ❤️歡迎分享轉發❤️  💡在家教時常常會有學生問我:「為什麼很多單字中文都翻譯成同一個意思,卻在不同句子當中使用?」那是因為單字會因為語境(context)的不同,而套用不同的字。同樣地,我們會因為語境的不同,而對這個字有不一樣的中文翻譯(之後在學習分享的...

  • peer意思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4 13:52:21
    有 85 人按讚

    俐媽 vs 好多熊!

    手上抱一隻泰迪熊🧸,
    衣服上有一隻熊麻吉🐻,
    口罩上也是滿滿的熊大🧸,
    因為暑期課第一堂課要介紹電影「熊麻吉」呀!
    Ted除了滿口髒話、會飆車、會吸毒、還犯了美國人的哪些禁忌,讓大家對他又愛又恨呢?
    俐媽教你被罵髒話🤬時,英文該如何回應?(可不是跟著亂罵喔~)

    Class 1️⃣的閱讀主題是「青少年次文化 Youth Subcultures」,
    大家一起分享青少年喜愛的Youtuber、流行網路用語、日韓明星⋯⋯
    看著俐媽大嗑紫色的麥當當,
    還有特別的肯瓊醬、酸辣醬,
    知道是哪個韓國天團的special meal吧?

    俐媽還教了-tract 字根大餐、
    media一字多義餐,
    以及influence特別用法,
    還有英文常見縮寫如ASAP, YOLO, TTYL, XOXO...是什麼意思?

    我們還要征服高中界的文法魔王—分詞構句,
    學精熟了,
    才可以進軍Class 2️⃣的分詞片語喔!

    好消息!謝謝大家的熱情點播,
    主任安排俐媽暑期課4堂課裡會現身3次,
    場場精彩、速度/難度會漸漸拉高,
    才能完美銜接8月開課的EEC班呀!
    如果你的銜接、暑期課有認真上課,還有可能考過檢定考,進入俐媽獨家的英資班!

    暑期Class 1本週六就隆重上映了,
    今天偷跑,先來補充相關單字🧸❤️🧑🏻💜
    ——————————————————————
    ✌🏼 俐媽英文教室—暑期課Class 1:
    🧸 bear hug (n.) 熊抱
    🧸 be as hungry as a bear 超級餓
    🧸 be 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 心情超差💢
    🧸 bear market 空頭市場;熊市📉

    💟 subculture (n.) 次文化
    💟 teenager/ adolescent (n.) 青少年
    💟 teens/ puberty/ adolescence (n.) 青春期
    💟 pastime (n.) 休閒活動
    💟 strike a chord with... 引起共鳴
    💟 peer (n.) 同儕
    💟 a sense of belonging (n.) 歸屬感
    💟 subscribe to N 訂閱
    💟 popularity/ prevalence (n.) 人氣
    💟 filthy language (n.) 髒話
    💟 provoke (v.) 激起;挑釁
    💟 street dance (n.) 街舞
    💟 tendency (n.) 趨勢
    💟 inclination (n.) 傾向
    💟 generation gap (n.) 代溝

    https://www.instagram.com/p/CQfeHzAp8RN/?utm_medium=copy_link

    ————————————————————
    新生趕快報名、舊生準時上線上課,
    俐媽上課內容一定紮實又有趣!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網路篇
    #俐媽英文教室青少年次文化篇
    #威俐英文暑期課
    #台大明明課程超澎湃

  • peer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5 12:27:11
    有 14,234 人按讚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 peer意思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1 17:35:13
    有 370 人按讚

    閱讀 “矽谷思維”心得及抽書贈獎活動

    上次學習到的方式, 把贈書抽獎辦法寫到最上方增加能見度。
    ------------------------------------------------
    謝謝 寶鼎出版 提供 3 本書抽獎送給大家, 活動詳情如下

    【活動辦法】

    1. 在這篇 Facebook 文章按讚 ✅

    2. 留言寫下任何你想要書的原因, 或是你想要和哪些朋友一起學習矽谷思維 ✅

    3. 「公開分享」這篇貼文的話,多一次抽獎機會 ✅

    台灣時間 2/16 中午截止, 我會抽出 3 位讀者, 由出版社寄出這本 2/4 剛上市的 “矽谷思維:矽谷頂尖工程師實戰經驗總結,五大模式訓練邏輯思考,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開外掛!” (因為只能寄送到台灣的地址, 住在國外的朋友不好意思了)。

    ------------------------------------------------
    最近受到寶鼎出版的邀請,閱讀了新上市的新書 “矽谷思維”,也在書皮的地方落下我的部落格聯名推薦。 作者 Han 是在矽谷工作的資深軟體工程師,把他日積月累在矽谷科技公司累積的經驗及思維, 總結成文字分享给在科技公司工作的讀者學習(咦!怎麼覺得和我有點像! XD), 書中的五大主軸: 從產品思維、數據思維、創業思維、增長思維、到成長思維都有大方向介紹、並有詳細的矽谷科技公司的產品作為例子。 不論是在科技公司中的任何角色, 都會有共鳴及學習之處, 我在閱讀的過程中, 讚嘆他的工作經驗可能沒有比我多太多, 但見解及思維都比我深刻許多, 讓我佩服不已。

    最近一次的直播:“如何整理內化資訊、並運用架構來評估工作及投資上的機會” (http://bit.ly/2Nc7kee), Scott 提到他看到一些亞洲公司對於一些可能矽谷習以為常的產品做事方式都沒有了解, 並不是說矽谷的做事方式是唯一的真理, 但因為矽谷的科技公司競爭激烈, 在產品、增長、人員培養、組織應對挑戰, 培養出一套很有效率的模式, 藉由學習矽谷的格局、思維、做事的方式, 我相信在公司成長,個人累積都會有好的參考及更高效率的提升。


    我對於書中提到各個科技產品的故事, 藉由述說產品實際問題, 設計方式, 及產品從一個相對不好的狀態、克服各種使用者問題來達到今日的地位很有啟發。 但我個人最有感觸的, 其實是最後一個大章節: 成長思維。 比如說 5.1 節提到, “怎麼想思維? 我們矽谷人為什麼這麼拼”。 除了相對其他行業好的錢及福利 (過往類似的介紹文章可以參考 “我在美國臉書工作的日子,得到 offer 後及工作後的體驗” http://bit.ly/2MTryJX), 最大的動力則是來自同輩的強大壓力 (peer pressure)。 除了書中提到的例子, 在矽谷, 你可能常常會看到許多優秀的同事, 有著亮眼學歷、不凡的專業能力、溝通技巧也高, 做的事情又快又好, 年度考核總是拿到很好的評價, 升遷加薪有如做直升機一般快 (矽谷科技公司的考核請參考 “美國科技公司的績效考評 (Performance review)” http://bit.ly/3rKvf3A), 同齡或是比你小的同事以超快的速度超越你, 帶來的激勵讓許多人都兢兢業業的持續提升自我。 此外, 許多人換工作、公司、換組的最大考慮, 常常僅是因為覺得自己在目前的狀態學習不到新的東西, 為了個人職業的持續發展進步, 會毅然決然跳到新的環境來鍛鍊。 有時候甚至選擇了看似不穩定、或是降薪的機會, 只因為有認定的理想、學習目標,即使有外在看似不利條件, 都可以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機會而暫時忍耐。


    矽谷不僅是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科技公司重鎮, 更是一個讓你不斷想著超越競爭對手及自我的文化思維。如果你對於矽谷的工作模式好奇, 或是想要更了解, 用開放的態度來學習, 這本書會是一個好的媒介。 當然最後也自我廣告一下, 我過往的“矽谷直播訪問”系列 (http://bit.ly/36YePfV), 訪問矽谷許多優秀人才, 從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UX Researcher, PM, Software Engineer, Mobile Development VP, Designer, Entrepreneur, Psychologist 等, 也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來學習矽谷人才的思考、職業細節及如何達到他們今日高度的歷程 。


    如果你迫不及待想要先買書來閱讀, 以下是書籍連結,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書展被取消了,讓許多出版社過的很辛苦, 剛好大家需要多待在家裏, 可以趁這個機會多投資自我, 多閱讀,多總結寫作 (參考之前文章: 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不僅自我提升,也可以幫助一直很辛苦的出版業呢!


    博客來中文新書連結: https://bit.ly/3aaKKM5

    部落格原文:http://bit.ly/2Z7t65u

  • peer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25 09:27:03

    坦白說,一個國家若不是統治權出現了很大的正當性動搖,是不應該,也不會對自己的國民做這種將所有異見都視同中共同路人的研究。

    因為你我都知道,國防安全研究院是國防部底下的智庫,沒有上級先射箭的指示,這些單位是不會做這種假設國民皆是敵人的原創性的研究的。

    而且,你我都知道,這些人並非叛國,這些人只是對行政的防疫作法感到不滿,以言論自由的角度來抱怨,結果國家的智庫是怎麼處理的?用虛假的分析與數據,硬是將這些人打成通敵叛國者:而這種作為只是提供了洗腦死忠支持者的工具,更是提供了國民彼此互相殘殺的數據,這是以偽學術出發的統治者之鞭!

    身為國民,實在感到深沉的悲哀,因為這個國家已經不愛自己的國民了......

    國防部底下不是有一個這個
    國防安全會做了一篇報告
    就是以前在菜市場政治學寫網路的
    一個叫蔡榮峰
    真的啊你把他名字弄出來了啊
    小弟是TCIA
    他就定了幾個他用六個定義
    那六個定義這個叫做
    就是所謂配合中共同路人的認知作戰
    竟然把批評疾管家批評台灣的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都把他納入
    變成中共同路人
    所以我說蔡榮峰你這個研究
    你本身就是中共同路人
    因為你這樣一搞
    台灣的中共同路人突然過半你知不知道
    批評防疫的人有多少啊
    我跟你講中間有一個人還有網友
    因為我們這邊有人是那個四十七浪人之一
    他說他有看到有一個網友啊
    就是在做什麼
    就是他接種了那個高端
    他參加高端的測試
    結果發現那個測試的過程
    沒有像疾管家講的跟仙一樣
    所以他就出來就講說
    我覺得這個流程不對
    那個流程不對真是很糟糕
    然後我再跟你講 阿宅我剛剛講了一半
    後來我們那個徐巧芯她就決定去對
    那個報告裡面認定是中共同路人來做一下
    他們過去的言論紀錄 反查嘛
    反查你過去的言論數據
    結果發現高達74%都是發表過反中
    反國民黨支持民進黨言論的人
    結果這74%的人
    現在居然都被他定義為中共同路人
    這真的是很糟糕
    這個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個就是以前這些人都是反串
    那大家都是林瑋豐 不是嗎 對啊
    那第二種就是很多人因為防疫
    現在都站到反面去了
    不是因為你做不好
    我批評一下不行嗎 是嘛
    所以就是說他們過去
    比如說反過中國反過國民黨
    或者支持民進黨
    那個是基於人家各別事情的判斷
    難道你防疫我就要永遠死忠到底嗎
    真的不行
    我都是蔻蔻嗎我都是林靜儀嗎
    而且我又沒拿標案
    所以他這個研究變成非常荒唐
    結果我們巧芯妹妹一公開
    原來這個不是反串
    就是你低估了良心發現的那個動力
    坦白講我認識很多朋友對防疫有意見
    很多很多本來都是綠
    這跟我上次跟你講跟停電一樣
    事實上PTT我觀察了好一陣子
    太賭爛了當然翻臉
    就是人家就是覺得你實在太過分了吧
    那大概是從停電跟防疫開始
    官逼民反你官做的好丐幫哪會多
    你就是官做不好丐幫才多
    我你講那個國家安全研究院的報告
    都會送到總統府跟國安會
    這個就是悲哀
    而且你這個調查水平這麼低
    你那個六個定義範圍
    憑什麼把反對疾管家批評對防疫批評
    對疫苗的批評都納入
    你這是基於什麼方法論啊
    簡直是胡說八道
    我跟你講這個徵兆是什麼咧
    就是從國防安全研究院針對
    網路的認知作戰的研究
    然後進一步就要就要叫NCC推動
    數位網路的什麼視聽服務法
    然後接下來就要來抓阿宅就這樣
    看起來就是我啦
    不好意思容我當一個矛尖部隊
    我被折斷了大家就要完蛋
    就是網路視聽服務法一定會規定一些罰則
    罰到我叫不要啊
    下架啦
    我覺得從學術的角度
    我看到這樣的東西
    我都會特別的有感
    或者是更進一步講會特別的憤怒
    為什麼說憤怒
    因為我覺得在學術圈
    如果你真的想做研究的話
    你不能先射箭再畫靶
    我覺得犯了...
    看起來我必須說
    這看起來像是學術研究的東西
    他很容易混淆視聽
    他很容易讓很多人覺得
    這是一個多麼嚴謹的研究
    可是因為大部分的人
    不會認真的去看裡面的內容
    大部分的人看到這個報告
    他的一些圖表覺得哇這好酷這好炫
    這有什麼精密的統計分析又是大數據
    所以一定是對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種假象所迷惑
    都會覺得說人家很專業
    可是真的拿專業
    就是我們真的從學術的角度
    去看這個東西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問題非常的多
    他裡面提到的不只是這四十七個人是
    找的這四十七個人的這個帳號是
    這個有問題的
    他所做的所有的假設
    就像我說的先射箭再畫靶
    他的所有的假設他有六大假設
    他說這些論述都是有特意為之的帶風向
    我就很好奇就是說
    大家如果真的認真看的話
    大家難道不會覺得
    他所舉出的六種敘事的方式
    或者是六種所謂的網路的風向
    每一個都是可以擊破的
    我所謂的擊破是每一個都有邏輯上的瑕疵
    他不相信輿論public opinion
    是可以自然產生的
    他認為背後只要不符合我的假設
    就有問題 就是壞蛋
    這個很幼稚 是抓鬼是不是
    當代的這個科技抓鬼嗎我不太理解
    所以我就說像這樣的一個學術
    看起來像學術然後包裝他的論述
    其實他才是 這樣的東西才是真的帶風向
    而且你可以想像
    因為他是特定的這個智庫機構
    所以可能會有媒體可能會有一些相關的報導
    然後再接著就把這樣的報導的剪裁出來說
    你看這些人都是台灣現在就是很明顯的
    有所謂的可能被認知作戰了
    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風向會出現
    像是他講說懷疑美國捐贈疫苗
    是不是有其他的政治考量
    或者其他的外交考量
    為什麼不能問呢
    任何人對我們好
    我們可以感謝可是在感謝的同時
    也可以看國際政治的局勢
    我也常常說我們感謝美國
    但是美國他做任何的事情
    絕對不可能是完全出於
    完全沒有私心
    或完全沒有其他的考量不可能的
    我們就說美國
    如果說美國要沒有私心的在捐疫苗
    他可以捐給COVAX
    他可以捐給世衛組織公平去分配
    就像德國法國
    他們捐是捐COVAX
    德國總理梅克爾還自己講說
    他們不打算要捐各別的國家
    因為如果捐各別國家
    對方接受者會有壓力
    就必須要聽我的話
    梅克爾就很直白的講我不幹這種事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質疑美國
    為什麼我們不能質疑日本
    為什麼不能質疑其他的國家
    當然可以質疑
    可是在這個文章裡面
    他就把這樣的質疑或者是任何的疑問呢
    就說你可能是中共同路人
    你可能就是那個認知作戰的人
    我現在不能有question
    我不能問政府說你為什麼不多買一點疫苗
    不能
    因為你質疑政府那代表說
    你可能是你可能有其他的用心
    我們只是單純的問說
    為什麼我的父母親
    老父老母不能早點打到疫苗
    你早點買早點就有
    就是這種很簡單的問題
    不行你通通都是壞人
    你只能站在政府的角度就是說
    這個世界上都沒有疫苗就是買不到
    可是我們在美國就是看到
    到處你走進去都有疫苗
    你怎麼讓我相信說這個什麼買不到
    或者是...
    總而言之
    你如果拿出去到真的國際期刊
    或者是真的學者當中做Peer Review
    一定會被打回票
    一定會被說太多太多的邏輯謬誤
    有網友講說民進黨想要做台灣的麥卡錫主義
    麥卡錫主義是什麼狀況
    你覺得台灣有進到這個情形嗎
    我覺得是麥卡錫的2.0這才是我所擔心的
    因為麥卡錫的時代五零年代六零年代
    他是在扣帽子
    他用這種論述用媒體用廣播用電視台
    用扣帽子的方式 當時因為反共
    所以把所有他不滿的人
    他用虛造的故事用捏造的故事說
    有很多的共產黨潛伏在政府當中
    他沒有證據
    可是因為當時大家很怕共產黨
    所以當時他說美國聯邦政府有很多的共產黨
    就搞成這個整個政府是天翻地覆
    接下來人人都不敢說話都覺得說
    我如果幫誰說話就變成了共產黨
    當時麥卡錫主義在社會上面
    在美國社會造成很大很大的騷亂
    撕裂跟仇視彼此鬥爭
    對撕裂跟仇視
    直到後來有國會議員跳出來
    撕裂這個國王的新衣
    我們在等待在台灣是不是有更多有良知的人
    敢講真話不應該被貼上標籤的
    你敢提出質疑不應該被貼上標籤
    我覺得現在的台灣的輿論的氛圍
    問題是出在說太多的媒體都可能
    都已經出現了寒蟬效應
    所以我覺得像這樣的東西
    在年輕世代的它的影響力會很深遠
    很多的年輕人會以這樣的證據
    作為全台灣都受到認知作戰
    老人家你們都不懂我們最懂
    我們要守護台灣民主
    可是忘記了本身他們拿到的這個證據呢
    就是有極大問題的
    所以我比較擔心的是
    這樣的一個現象繼續發展下去
    整個年輕世代到底看到的資訊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覺得這個可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吧
    把真的話講出來吧

    直播yt連結:
    07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9hqvgcXP4

    07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_HRJFMpN8&t=5s

    直播主題:
    0720
    聽黨指揮,永遠跟黨走,黨在我心中,世界第一免疫橋接疫苗是我大台灣第一,只要聽黨話,病毒也會無力化~~~~我編這個超棒的是不是可以加入民進黨?

    0721
    從國防安全院的報告說起,台灣新一代網路文字獄...對政府有不滿就等於親中?友邦史瓦帝尼和海地一團亂,外交部覺得設置台灣辦事處是超級大突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