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拿證照的教練對產業有價值,還是有熱忱又舉很重的教練對產業更有價值?」
這是典型二分法陷阱題。當我們遇到提問者本身將兩樣事物刻意分開來詢問,變成一個選擇題強迫要我們選擇時,就要特別小心。
之前我提過,訓練不是宗教,訓練也不是盲目的選擇一個偶像然後每天照三餐供拜。訓練的方法只要是建立在扎實...
大家覺得「拿證照的教練對產業有價值,還是有熱忱又舉很重的教練對產業更有價值?」
這是典型二分法陷阱題。當我們遇到提問者本身將兩樣事物刻意分開來詢問,變成一個選擇題強迫要我們選擇時,就要特別小心。
之前我提過,訓練不是宗教,訓練也不是盲目的選擇一個偶像然後每天照三餐供拜。訓練的方法只要是建立在扎實的科學研究基礎之上,並且選擇最適合學員、學員想要、學員需要的方法之下,能夠合理的幫助學員完成目標,我認為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只是近期還是有許多偶像崇拜的教練,試圖也想從我這邊獲得肯定,希望我一定要認同他們所追隨的信仰。
當人下定決心只相信一個事物,而選擇排除其他時,這時候想要再接收新知識、新觀念就會變得非常的困難。基本上這已經代表人自己把接收新知的開關給關掉。只要接收到跟偶像講的有點不同的觀點,腦袋就會立刻產生一個警訊:「這個人是壞人!」「這個人必須消失!」
這時候可能是產生了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接收資訊只是為了確定既有的認知。
例如,看到一篇paper支持自己的論點,就大肆宣傳。但是看到好幾篇paper可能提出不同的觀點,就假裝沒有看到。
這裡我引用科學人撰寫「高手盲點」這篇文章的一段話:
英國的哲學家、科學家兼散文家培根(Francis Bacon)在他1620年的著作《新工具》(Novum Organum)中,特別闡述了一種最常見的認知偏誤:
「當人類在認知理解上採納了一種意見之後……就會盡其所能地尋找證據去支持並贊同它。儘管周遭存在著大量的反例,但是都會被忽略、捨棄或者會根據某些差異而擱置並排斥之……人類……喜歡彰顯與自己想法一致的成功案例,但是對更常出現的失敗例子卻視而不見或草率略過。這種危害更以極度細膩的方式滲入哲學與科學之中,在這些領域裡,最早得出的結論常常會讓人留下強烈的印象,並牽引著後人的想法。」
這個問題不是只有新手教練才會犯,有些很資深的教練,也有可能會出現這個狀況。
那重點來了,我們要如何破除這樣的偏誤?如何避免掉入大腦喜歡偷懶的陷阱之中?
以下是我常用的幾個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1.盡量避免用自己一時的情緒來理解和面對問題
2.對自己更有自信一點,認知到偶像不是全知全能
3.多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交流、多吸收觀點不同的內容
4.養成自我懷疑的習慣
5.用更開闊包容的心態去面對他人的觀點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大家覺得「拿證照的教練對產業有價值,還是有熱忱又舉很重的教練對產業更有價值?」
1.我認為一位教練應該具備足夠的基礎專業知識與觀念架構,因此專業證照絕對是有幫助的。
2.教練同樣也需要對自己的工作、對這個產業充滿熱忱。不然很難持續面對挑戰與困難時,還能有堅持下去的決心。
3.教練本身絕對不能是坐式生活(sedentary lifestyle)者。教練應該自己熱愛訓練。這邊指的訓練我覺得任何一種形式的訓練都可以。例如,教練可以舉很重,代表他可能對於健力三項著墨與花費的時間很多,我覺得很棒。
希望體適能產業的專業從業人員們,能夠漸漸放下偶像崇拜,放下訓練是宗教、非我族類的想法,能夠多多去傾聽不同的聲音,多去看到訓練的不同面向,用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開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這樣一來我相信教練這條路,將能走得更寬廣,更長久。
一點心得分享,與大家共勉:)
-
醫適能培訓研習資訊 (見貼文附圖)
1.【國際四大體適能證照總覽班】
https://forms.gle/H1gsswwPic1ogDE96
2021年2月21日(週六)
▋課程起源
證照選擇非常多,但是如何分辨多種證照之間核心價值的差異,對於現職的教練、或是欲轉職成為教練的大眾來說,是相當關鍵的問題。
因為唯有瞭解差異之後,才有辦法做出對自己來說最正確的決定。但是,若只是單純停留在表層的差異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本課程希望帶領學員深入了解證照背後的知識架構,並且提供目前產業相關研習、報考管道資訊,以及補充國外資訊,以進行更全面的解析。
我們不只要學到四大證照的差異,更要學習到四大證照的核心知識與思考邏輯。
節錄之前梯次其中學員之課後回饋評價:
「感謝老師的鼓勵。老師上課展現的說話方式、教學技巧、如何讓學生容易理解內容,讓自己了解、要更努力加強自己的不足。」
「上完扎實的課程後,最後還有一個overview的概念統整,很有效率增進大家的知識吸收。」
註:課程結束將頒發研習證書 (MedEx-COFHP)
2.【懷孕及產後婦女體適能訓練專家】
2021年4月17日~18日
(ACE 1.2教育學分)
#開放搶先報名🔥
註:課程結束將頒發研習證書(MedEx-PPES)
#連結請參考自介🔗 link in bio!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
➤分享到限時動態標記我 @chiru.tsai
➤歡迎留言標記你的健身夥伴
➤追蹤醫適能創辦人 @chiru.tsai 學習更多知識
—————————
筆者 @chiru.tsai 前美國官方ACE認證教官,台大醫學院學士畢業國家高考醫檢師合格。證照與專業訓練NSCA-CSCS, ACSM-CPT(美國)、EXOS(美國)等。
—————————
organum 在 陳德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刊於二月號The Big Issue的文章,與更多黑鏡迷分享
〈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
「Fucking Internet!」
《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國歌〉中那個快被網民逼瘋的英國首相,在崩潰邊緣狠狠詛咒了網路一頓。我想,每個深陷網路世界的現代人,大概都有那種接近投降的經驗,覺得自己敗給了網路黑洞裡的民粹聲量、無孔不入的媒體窺探,乃至數位科技帶來的致命成癮性。
最無力的是,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我們都很清楚,有些東西就是設計來要讓人成癮的,這當然包括網路影集,而《黑鏡》正是成癮性極高的一部,它用極具創意的手法,藉由網路這個媒介諷喻了網路本身,以及與它相連的各種文化裝置。一百年後的未來人類若能在滿山遍野的數位垃圾中打撈出幾集《黑鏡》,那將是回顧21世紀初期流行文化的重要入口。
而音樂向來是構成大眾文化的一塊金磚,每一集《黑鏡》都像一則警世寓言,把觀眾丟進一個他終其一生可能也遭遇不到的道德困境裡,因此,影集選用的音樂必須能折射出那種難以言喻的危險性,與關於未知的恐懼—就像一面黑色的鏡子。
觀看《黑鏡》的一大樂趣,正是觀察音樂在不同episodes的出場時機,以及弦外之音,之於我,那接近劇中劇的概念。除了影視配樂和視覺圖像之間的召喚、刺激、陪伴這三種功能,《黑鏡》撒下的音樂網絡往往是懸而未決的,像一隻霧中之鳥,觀者只見其輪廓,無法見其全身。
在〈黑函之舞〉那一集,被駭客勒索的中年男頹喪地說:「網路它沒有解藥,永遠不會消失。」無論如何抗拒科技,我們一生的歷史注定成為在網路上流通的社交貨幣。聽來很絕望嗎?至少在人類被人工智慧全面統治前,還能躲進虛擬實境裡跟著The Smiths的歌曲高喊一句:Hang The DJ!
黑鏡選樂
Max Richter — Organum
《黑鏡》與新古典樂派作曲家Max Richter在本質上就是絕配,Max Richter的音樂幽微、簡約,帶有深邃的沉浸感。這首〈Organum〉浮現於〈國歌〉那集英國首相得知反恐特警組攻堅行動失敗後的時刻,而第三季〈急轉直下〉那集的配樂也出自Max Richter之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tyVij76o
Murcof — Reflejo
Murcof是墨西哥電音創作人Fernando Corona的江湖化名,這首〈Reflejo〉原曲長九分鐘,〈國歌〉那集取其精髓,安排在尾聲最沉重哀傷的片刻,此外,〈國歌〉那集的英文原名是〈The National Anthem〉,也是Radiohead的一首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M5ARIqnUc
Radiohead — Exit Music (For A Film)
Radiohead在2012年來過一次台灣,他們演出的最後一歌是〈Exit Music (For A Film)〉,這首歌同樣出現在〈黑函之舞〉那集的片尾,黯然、孤絕,營造出一種濃烈的「離場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0rlHVe6g9Q
Alanis Morissette — Ironic
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是《黑鏡》迷的心頭好,它以科幻片的形式說了一則女性自我探索的故事。在彷彿「回到未來」的1996年場景中,電視機上播的是加拿大歌手Alanis Morissette當年那首紅翻天的〈Iro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e9t8sHpUc
Belinda Carlisle — 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
這首80年代的經典名曲〈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正是我所謂的「劇中劇」概念,整集〈聖朱尼佩洛〉的劇情設定其實都被這首歌名交代完畢了。劇中人說:「上傳到雲端,聽起來就像上天堂。」那是未來人類面對死亡的一個選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P6POdTgY
The Smiths — Panic
〈約會程式〉那一集是整個《黑鏡》系列少數擁有快樂結局的特例,那集的英文原名為〈Hang The DJ〉,出自英倫名團The Smiths的歌曲〈Panic〉,而片尾當男女主角在真實世界再度相逢時,毫無懸念,酒吧裡響起的歌正是〈Pa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ykYSQaG_c
#BlackMirror
organum 在 陳德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刊於二月號The Big Issue的文章,與更多黑鏡迷分享
〈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
「Fucking Internet!」
《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國歌〉中那個快被網民逼瘋的英國首相,在崩潰邊緣狠狠詛咒了網路一頓。我想,每個深陷網路世界的現代人,大概都有那種接近投降的經驗,覺得自己敗給了網路黑洞裡的民粹聲量、無孔不入的媒體窺探,乃至數位科技帶來的致命成癮性。
最無力的是,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我們都很清楚,有些東西就是設計來要讓人成癮的,這當然包括網路影集,而《黑鏡》正是成癮性極高的一部,它用極具創意的手法,藉由網路這個媒介諷喻了網路本身,以及與它相連的各種文化裝置。一百年後的未來人類若能在滿山遍野的數位垃圾中打撈出幾集《黑鏡》,那將是回顧21世紀初期流行文化的重要入口。
而音樂向來是構成大眾文化的一塊金磚,每一集《黑鏡》都像一則警世寓言,把觀眾丟進一個他終其一生可能也遭遇不到的道德困境裡,因此,影集選用的音樂必須能折射出那種難以言喻的危險性,與關於未知的恐懼—就像一面黑色的鏡子。
觀看《黑鏡》的一大樂趣,正是觀察音樂在不同episodes的出場時機,以及弦外之音,之於我,那接近劇中劇的概念。除了影視配樂和視覺圖像之間的召喚、刺激、陪伴這三種功能,《黑鏡》撒下的音樂網絡往往是懸而未決的,像一隻霧中之鳥,觀者只見其輪廓,無法見其全身。
在〈黑函之舞〉那一集,被駭客勒索的中年男頹喪地說:「網路它沒有解藥,永遠不會消失。」無論如何抗拒科技,我們一生的歷史注定成為在網路上流通的社交貨幣。聽來很絕望嗎?至少在人類被人工智慧全面統治前,還能躲進虛擬實境裡跟著The Smiths的歌曲高喊一句:Hang The DJ!
黑鏡選樂
Max Richter — Organum
《黑鏡》與新古典樂派作曲家Max Richter在本質上就是絕配,Max Richter的音樂幽微、簡約,帶有深邃的沉浸感。這首〈Organum〉浮現於〈國歌〉那集英國首相得知反恐特警組攻堅行動失敗後的時刻,而第三季〈急轉直下〉那集的配樂也出自Max Richter之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tyVij76o
Murcof — Reflejo
Murcof是墨西哥電音創作人Fernando Corona的江湖化名,這首〈Reflejo〉原曲長九分鐘,〈國歌〉那集取其精髓,安排在尾聲最沉重哀傷的片刻,此外,〈國歌〉那集的英文原名是〈The National Anthem〉,也是Radiohead的一首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M5ARIqnUc
Radiohead — Exit Music (For A Film)
Radiohead在2012年來過一次台灣,他們演出的最後一歌是〈Exit Music (For A Film)〉,這首歌同樣出現在〈黑函之舞〉那集的片尾,黯然、孤絕,營造出一種濃烈的「離場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0rlHVe6g9Q
Alanis Morissette — Ironic
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是《黑鏡》迷的心頭好,它以科幻片的形式說了一則女性自我探索的故事。在彷彿「回到未來」的1996年場景中,電視機上播的是加拿大歌手Alanis Morissette當年那首紅翻天的〈Iro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e9t8sHpUc
Belinda Carlisle — 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
這首80年代的經典名曲〈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正是我所謂的「劇中劇」概念,整集〈聖朱尼佩洛〉的劇情設定其實都被這首歌名交代完畢了。劇中人說:「上傳到雲端,聽起來就像上天堂。」那是未來人類面對死亡的一個選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P6POdTgY
The Smiths — Panic
〈約會程式〉那一集是整個《黑鏡》系列少數擁有快樂結局的特例,那集的英文原名為〈Hang The DJ〉,出自英倫名團The Smiths的歌曲〈Panic〉,而片尾當男女主角在真實世界再度相逢時,毫無懸念,酒吧裡響起的歌正是〈Pa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ykYSQaG_c
#BlackMirror
organum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ore from ensemble organum..this time Byzantine Chant! Even earlier than Machau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Qh85ZsJL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