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nikon z6評價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nikon z6評價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achen0325 (inDream.tw )看板DSLR標題[閒聊] NIKON Z6Ⅱ 使...
nikon z6評價 在 ʀʏᴀɴ ʏᴀɴɢ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2:18:40
_ 📍岡山県.岡山市 歡迎來到桃太郎的故鄉 「岡山」自古以來作為吉備之國而繁盛。 時間關係無緣再去擁有日本最懷舊的風景,倉敷美觀地區,美麗而寧靜的街景更獲得米其林2星級評價。 或者再來趟瀨戶內海跳島藝術魅力之旅也相當推薦! #nikon #nikonz6 #nikonphotography #z...
2021.3.30 更新
1. 把設定/對焦 // 對焦延遲調成5
2. 防手震關掉
目前測試上,會讓FTZ 接的鏡頭AF-C 對焦更準,然後有更快一些些的感覺
然後防手震關了使用上會省電有感!
個人用 50 1.8G 這隻做拍攝,真的是CP值無敵高的鏡頭
搭 D4/D500 /D850 都會有些移焦的問題在
但配上Z6Ⅱ後整個大解放
而35 1.8G 對焦比 50 1.8G 更快一些,周邊畫質也更好些
對於NIKON 舊的G鏡,這2隻真的非常推薦FTZ 轉接
目前測試下來使用上都非常穩定也沒問題
---------
先說一下 Z6 Ⅱ v1.10 韌體有更新了
https://downloadcenter.nikonimglib.com/zh-tw/products/556/Z_6II.html
可以更新一下,對於上一版的是有進步些
但記得更新時
1. 不要接鏡頭
2. 更新後要把機子全reset
剛因為是接著鏡頭85 1.8g在做更新
剛更新完就直接拍會發現
1. 對暗部對焦無敵差 ( 對黑相機包對焦 )整個失焦
2. AF-S/AF-C對焦,都會來回跑才合焦
後來把鏡頭、電池重拔、機子reset 就好了!
85 1.8g 之前透過FTZ轉接拍遠點的櫻花都會有迷焦不會動的問題
下午再來實拍看看,看新韌體對焦有沒有進步哩,晚上會再來更新
以下 Z6Ⅱ+85 1.8G 拍攝
原色
https://indream.tw/dogcat004/
調色
https://indream.tw/portrait025/
正文開始
-----------------------------
z6Ⅱ 算是自己玩無反的第一台
先前nikon 用的DSLR
d70/D90/D200/S5 pro/D300/D500
D700/D750/D850
D3/D4
單反目前還留的就是d4了
而用最習慣上手的是d3/d4/d500
對於顏色最nikon味 是d3 也是個經典之作
鏡頭群玩過二輪就是留最實用的鏡頭對焦速度也算是行的
14-24/24-70/70-200F4
35 1.8g 50 1.8g 85 1.8g
而跳家也不會是自己所預設的就繼續堅持N家魂
Z6 一代原先是很喜歡,但沒有雙卡 只能忍住
二代有雙卡了,加上D850 的畫素真的不符修圖時間和後續預算
就直接換了!
Z6 Ⅱ換了後實拍的感覺就是和以前 D3 那暖色和偏點綠有點像,整個就是D3魂回來了 XD
也覺得D850 換成這台至少顏色滿意和修圖時間可以再縮短些
在2018~2020 這段時間只能說相機都被打著玩,能有穩定度和安心感的就只有高階機種
考量了很多,換家這念頭有冒過
以前NIKON 跳 CANON 再跳回 NIKON 這折損真的太恐佈,直接放棄
而2020 的Z6Ⅱ雙卡也回歸,終於可以拿來當工作機了
而Z6Ⅱ到手的一些優缺點和之前 單反機子做一些經驗比較分享給大家
鏡頭群 配個 FTZ 全部都能用而自己最常用的
35 1.8G / 50 1.8G
這2隻在轉接後的對焦速度說
和用1.8S 鏡頭可以說是無差別,也沒出現迷焦的問題
而畫質部分,自己都不會用1.8在拍至少都是 F2.2以下的
加上要考量景深的問題,基本上都是非常夠自己用的畫質了
85 1.8G
這隻用在Z6Ⅱ,畫質我覺得是蠻神的,出乎意料的好
但這隻在舊的韌體會有遠端對焦迷焦的問題
大管的鏡頭就還是會配在D4 拿的比重也會比較剛好
但我轉接 14-24 /24-70/70-200F4 對焦都蠻爆力快
不會有像85 1.8G有遠端迷焦的問題
FTZ 配1.8G 對焦速度提升,還有個咩角就是要取決選擇的對焦方式
慢慢拍的就建議用AF-S/AF-C 『單點AF』 準焦率非常高
若是拍 1個人的 AF-S/AF-C 『自動區域AF(人物)』
拍2~3個人的 AF-S/AF-C 『廣闊區域AF(大-人物)』
在Z6Ⅱ的V1.02韌體,我自己用的心得是這樣
拍團體合照,用『自動區域AF(人物) 對焦』,絕對會讓你懷疑自己在拍什麼鬼
若心中有想法,也知道光圈景深落在那,還是大推『單點AF』是最無腦的快拍法
『自動區域AF(人物)』最好用的地方就是拍2人婚紗了
真的是很無腦的構圖就能拍到好照片了
不用像DSLR 要選擇對焦點後再眼貼觀景窗去做構圖了!
也免去趴在地下或是要臨時找樓梯的問題,這是無反相機的大優勢!
另外一個電子觀景窗的好處就是 (關實時顯示)
眼睛不會因為強光看到快瞎掉,有常拍逆光的應該會很容易懂
在非常暗的地方,亮度會自己拉高讓自己方便看清楚對焦物
Z6系列為什麼很多人說恨鐵不成鋼
其實也是指 af-c 3d /9點 對焦 的成功率還是輸 單反,也輸目前SONY/CANON家
像NIKON 本家的 D4/D5/D6 AF-C 3d/9點以上對焦的還是數一數二的
還有一個就是錄影狂輸,若有要拿來做錄影工作需求,SONY還是首選
但對於不是拍運動行或高速系列,一般拍照也算是夠用啦!
再來要來講Z6系列自己用下來的主觀缺點
1. 進入待機再跳成可拍攝模式要一秒,有時搶拍還要等相機會蠻火大的
2. 顯示LCD 在顯示照片時,文字區直接蓋掉圖片,VIEW圖很不方便
-只能進重撥選項-選無(僅限影像)-怎麼不設計成像以前DSLR的格式
3. 拍完後顯示圖片的速度偏慢,還不如不自動顯示自己按PLAY VIEW圖快
4. XQD卡做下去了,但拔XQD手會去卡到蓋子,對手指粗的人很不友善
5. 機頂沒做測光條,像DSLR我搶拍前還沒拍前這個就是很方便的測光工具
習慣要改的地方
1. 習慣改不過來,常常Z6Ⅱ還是用觀景窗看著拍
2. 沒開實時顯示
第二點是我剛上手一陣子最頭痛的地方,整個習慣要改
尤其當實時顯示 忘了開時,在搶拍時常常覺得看到就是自己想要的畫面了
但在VIEW圖時不是爆了就是過暗!
雖說可以拍AUTO ISO 但自己習慣還是會盡量用低ISO
加上都有做大圖輸出,ISO 也必需控制在合理範圍
AUTO ISO 個人都是用在戶外搶拍時間才開
一般室內有控光離機燈還是以固定為主!
NIKON 自己也用十幾年了,印在心裡的就是台非常穩定的拍照機子
新年也祝大家用自己的愛機拍出更多自己喜愛的照片嘿!
要揪團拍風景照也可以一起揪嘿 :)
------------
下午特別找櫻花來試比較極限的對焦
圖片更新如下
https://reurl.cc/Ag0ERE
之前拍就有發現用 85 F1.8G 在拍花就會有對焦停住不動的感覺
今天下午特地試了一下,果然升了韌體還是一樣沒有改善
而自己也試了一下峰值對焦的功能!
在猜想是不是因為圖片演算在對焦的問題!
因為若是半按快門後,再去轉手動對焦環
可以明顯的知道紅色邊緣愈紅愈粗的就是對焦位置,而有出現對焦跑到後面的再看峰值對
焦的圖就有發現
比較前面的紅色邊緣都這麼相近,連自己手動轉在看時也會誤判
也就是對於枝枝葉葉很密麻又開時,這對焦點似乎就會出問題了
而拍一般的 景物對焦就沒問題,而換成v1.10 韌體,目前拍景物真的沒覺得有什麼進步
人物部分的對焦心得,等之後再補上更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232.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14232847.A.484.html
這邊2021拍的公園照片就都是z6Ⅱ拍的可以參考看看
加上電子觀景窗/LCD解析度/色彩應該是目前數一數二的
※ 編輯: sachen0325 (122.116.232.73 臺灣), 02/25/2021 22:14:28
除了相近,Z6Ⅱ搭著陽光顏色更乾淨許多
※ 編輯: sachen0325 (122.116.232.73 臺灣), 02/25/2021 23:59:57
老玩家來用都會感受到這細心的地方
只是無反腳步起步慢其它家太多,加一上來居然是單卡是最討人嫌的地方
我平常用AF-C 居多 差異性是比較還好
也希望24-70 F2S 有機會能上,到時入一隻就好了 XD
※ 編輯: sachen0325 (122.116.232.73 臺灣), 02/26/2021 22:50:06
但真的工作拍時也是一台dslr 一台無反,這樣子配還蠻ok的
XQD走SSD規格可能電流量比較大,還是別熱插拔就是
這個對我使用習慣上是影響比較大
Z6Ⅱ我是直接沒開拍後PLAY圖,有開即時顯示就大概可以抓到基本的亮度
真的會重看主要還是看細節表情
要看再自己按PLAY鍵,SHOW圖速度真的比較快
※ 編輯: sachen0325 (122.116.232.73 臺灣), 02/27/2021 15:30:24
基本上曝光正確膚色也不用怎麼調了
對jpg直出的使用者是一大福音
而z7/D850 個人不是很喜他的顏色
雜訊偏高,拉色彩時沒Z6Ⅱ 好調
尤其在低光源或補光不足時,問題都會跑出來
※ 編輯: sachen0325 (39.8.1.101 臺灣), 03/01/2021 15: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