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nacl溶解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nacl溶解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nacl溶解度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445的網紅黃土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朋友提到,「日本的廣告說,糖和鹽有分順序,糖的分子比鹽大要先加,如果反過來,菜會先吸收鹽,之後糖會進不去,就無法入味。」 我對先糖後鹽說法存疑,可能僅是廣為流傳卻沒有科學根據。 料理的糖是蔗糖(C12H22O11),包括白糖或冰糖,分子量確實比鹽(NaCl)大。飽和食鹽水仍可溶解糖,雖然糖的溶解...
nacl溶解度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朋友提到,「日本的廣告說,糖和鹽有分順序,糖的分子比鹽大要先加,如果反過來,菜會先吸收鹽,之後糖會進不去,就無法入味。」
我對先糖後鹽說法存疑,可能僅是廣為流傳卻沒有科學根據。
料理的糖是蔗糖(C12H22O11),包括白糖或冰糖,分子量確實比鹽(NaCl)大。飽和食鹽水仍可溶解糖,雖然糖的溶解度會下降,但料理加鹽幾乎不會達到飽和,所以可視為糖和鹽的溶解度獨立。
烹飪實務上,對肉常會在醃製階段先放鹽、酒、醬油,直到出鍋前才加一點糖提鮮。若以滷製料理而言,在滷汁階段就同時放鹽、糖調味也很常見。
鹽、糖都會改變滲透壓,如果是要燉爛食材,例如熬大骨或煮綠豆,應該都先不要放鹽、糖,等到料理最後一個步驟再放鹽、糖調味即可。有些料理用冰糖,原理其實是冰糖溶解慢,比較好燉爛食材。如果只是純調甜味,冰糖和砂糖是一樣的成分,反而因為大塊容易調味不均。
我想得到需要先放糖只有一種情境,做焦糖或炒糖色,兩者都是觸發焦糖化反應。要滲透進食材,靠的是長時間浸泡,讓水溶液進入組織細胞。除此之外的調味,其實主要都在表層,觸發味蕾反應足矣。
--
💧定期小額捐款,支持以核養綠,對抗利益團體!
https://p.ecpay.com.tw/6DB45
📘FB粉專:你出錢,我剿匪!政治關公第一品牌
https://www.facebook.com/YouPayYouUp
📕YT頻道:你出錢 我剿匪 YouPay YouUp
https://tinyurl.com/y69477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