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課程及自主學習資訊分享✨
說好的線上學習資源懶人包來了
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按讚、標註我分享、按小鈴鐺讓更多人知道(喂 以為是youtube啊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糾錯或是提供不同的資源!
有些課程我自己沒有使用過又或者我的感覺跟你的感覺不一樣
所以還是要依自己的需求去做衡量或是親身體驗過再來...
-現場課程及自主學習資訊分享✨
說好的線上學習資源懶人包來了
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按讚、標註我分享、按小鈴鐺讓更多人知道(喂 以為是youtube啊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糾錯或是提供不同的資源!
有些課程我自己沒有使用過又或者我的感覺跟你的感覺不一樣
所以還是要依自己的需求去做衡量或是親身體驗過再來決定使用與否
其實除了各種YouTube頻道或是網頁以外
IG上也有很多專業人士發的知識型貼文
滑滑滑的同時也可以學到新知識
但今天就先不介紹這部分
話不多說 我們開始吧
•YouTube
-台北酷課雲
相信大家對這個得到都不陌生(?
裡面有很多不同科目的影片可以看
我自己之前就常常拿來看國文的國學常識
看完就記起來了 根本懶人福音啊(我就是那個懶人😂
-.DeltaMOOCX
他的內容很多
很多科目都有 範圍甚至到國中、高工、科大
超級多元
最特別的是他有化學實驗的影片
如果學校沒有教實驗的話 可以看這個惡補
而且看了實驗過程之後 自己也會更有印象
我自己最常看的部分是數學
當成考前快速複習來看 蠻有效果的!
-HHSH ShrimpScience
課程的影片都蠻長的
除了正課以外 也有一些解題的影片
但是108課綱的影片目前只有到高一的基礎化學
沒有選修化學
所以可能要從舊課綱重疊到的內容去找
-公鴿生物小講堂
我高一的時候偶爾會看
現在比較少看😂 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拿去啃物化了
我覺得內容很清楚 也很容易理解
內容也不會太簡單什麼的
我們老師上課的時候還推薦給我們😂
-蔡任圃
是一位北一女的老師開的頻道
內容也是很詳盡 還有他們題目的檢討
除了課本內容之外 也有科普知識
想要增加科普知識的可以多看看!
-吳旭明
裡面都是物理的課程
課程因為分段的關係 都蠻短的
我自己很喜歡觀念題目交叉的這種教學方式
而且因為影片不長 所以看起來比較沒有負擔
如果你又用兩倍速看的話 就更快😂
更重要的是 有提供講義!(是不是超棒
根本是沒有補習的人的福音
-Whity Chines白白國文
無意間發現到的頻道
我認為內容雖然不完全是課本相關
但也很有趣讓你覺得國文沒那麼無聊(?
國學常識的影片超讚 很清楚(而且我看了沒有想睡覺
這邊順便推個厭世國文老師的廢文觀止
用不一樣的方式讓你了解考試會考的古文!
-Snapask Taiwan 時刻問
這個大家應該也蠻熟悉的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他的頻道?!
裡面有一部分的觀念引導
還有讀書方法
我認為觀念的部分很清楚
之前排列組合就是在這上面看的!
-南一書局雲端影音頻道
裡面有科目的影片統整
找起來蠻方便的
不過我自己沒有使用過 不知道成效高不高
•網頁資源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
很多出版社都有特別推出自學專區
直接去google搜尋就可以了哦!
-龍騰文化
-翰林出版
-三民東大自學霸
-泰宇 授課橘
-均一教育平台
-北一女中開放式課程
裡面資源也很豐富
前幾天找題庫的時候看到的網頁
除了分單元的課程以外 也有統整式的線上課程!
•自主學習資源
-Ewant
台灣第一個磨課師課程平台
有跟很多大學合作
裡面有一個專門給高中生用的自主學習專區
全程免費(印證書的話才要另外收費
我自己高一上的自主學習就是看裡面的課程
幾乎各學群的課程都有 資源100分
最近有出APP 就不用每次都要去網頁開啦~
-清大開放式課程
其實不只有清大 很多大學都有開放式課程
但據說清大是最完整的
-MIT Online Couse
麻省理工的開放式課程(是英文的
-Coursera
也是英文的
印象中是大學的通識課程
去年因為疫情有開放免費上課(不確定現在還有沒有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TED-ED
看來看去好像蠻多人推薦的
裡面有很多領域的影片
用動畫的方式呈現 學課外知識變得更輕鬆、有趣
影片內容是英文 但可以開字幕
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練習英文!
-Khan Academy
這個我也看到了一些人推薦
裡面有豐富的自然科課程
一樣也是英文的
比較特別的地方是 下載APP之後就可以離線觀看
對於沒有網路或是網路有流量限制的人很友善👍
-IOH
裡面有各學群的介紹 還有一些科系的分享
對於升學方向迷惘的人可以去上面感受一下
特別是高一快要選組了嘛 有選組障礙的很適合去上面探索!
-磨課師 MOOCS
裡面有很多學群的開放式課程
他跟ewants不同的地方是 他統整了很多不同平台的課程
而ewants就只有他單一平台的課程而已
因為數量有點多
就不一一截圖放上來了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邊
大家掰掰囉
記得戴好口罩 不要亂跑
在家也要學習 不管課內課外都好
學習歷程記得做哦🥰
moocs是什麼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OOCs是什麼?可以吃嗎?🤔】
來自高醫MOOCs的郭昶志教授,在雜學青週末首場工作坊與我們分享他致力於磨課師「樂齡課程」的教學現場,幽默風趣的風格讓今天的第一堂工作坊瞬間活絡了起來~
高齡化社會的現代,長照是我們逐漸重視的議題,要怎麼讓長輩有健康的生活型態呢?
郭教授的課程主打將實證理論融入生活應用,融入他活潑的教學風格,並在現場帶動學員參與各種身體與呼吸的覺察練習。
看雜學青更多講座/工作坊
👉https://bit.ly/2WSDCe6
1. 什麼是MOOCs 磨課師?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稱為「磨課師」,是一個透過網路來學習線上課程的大平台。
2. 誰可以上MOOCs的課程?
學生、社會人士,想學習各種知識的民眾皆可。
_
圖文 / 展覽期間限定小編 生活智障王
展覽主題 │ 喧嘩、珊瑚、什錦麵 Noise, Sanga, Mixed-Noodles
展覽期間 │ 2019/ 05/16(四)- 2019/05/19(日)
展覽地點 │ 臺北 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活動網站|http://www.ozzie-art.com/zsytpe19/
#雜學 #ZASHARE #雜學青 #ZASHAREYouth
#DareToBe #DareToDream #喧嘩珊瑚什錦麵
moocs是什麼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磨課師是什麼?如何運用磨課師輔助課堂教學?老師該從何著手?AIT將在台北舉辦「磨課師入門學習營」,敬邀老師們一起來了解磨課師的概念和建立、維持與擴大磨課師營的方法,實踐跨國界的社群學習。本營由國務院英語教育推廣部贊助,內容以英語教育為主,並且適合國中以上老師。但如果你是其他領域的教育專家,一定也會受用無窮!本活動共兩場,歡迎大家擇一報名:
(1) 11/8 (週四) 9am-3pm 美國中心(國貿大樓)
(2) 11/9 (週五) 9am-3pm 美國創新中心(松山菸廠)
請於10/29前上網報名:https://goo.gl/forms/xJKCellVAYmgbtV63
What is a MOOC? How can MOOCs support classroom teaching? Where can teachers start? AIT invites you to participate in “MOOC Camp 101: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cross Borders,” an intensive day-long workshop sponsored by the State Department’s Offic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s on Nov 8 and Nov 9 in Taipei. This workshop is designed for English language educators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and up, but those in other fields will also find it highly useful. Participants can choose one session: 1. 9am-3pm, Thursday, Nov 8, at American Center (International Trade Building); or 2. 9am-3pm, Friday, Nov 9, at American Innovation Center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To register, please sign up no later than October 29 via this link: https://goo.gl/forms/xJKCellVAYmgbtV63
moocs是什麼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牛津學者、區塊鍵大學⁉️咪玩喇】日前見某知識份子KOL力推此新聞。
'The world’s first Blockchain university',
‘Uber for students, Airbnb for academics’
嘩嘩! 仿佛將時下最熱的Buzz Word都放在一間學術機構的宣傳之中,到底這間由牛津年青學者所成立的Woolf University又是什麼呢?
👨🎓 伍爾夫大學沒有校園的大學
伍爾夫大學網站說它是一所沒有實體校園,是圍繞一個應用程序開展的教育。該應用程序允許不同院校的學術人員向學生宣傳他們的專業知識,然後讓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需求和興趣的課堂,並記錄學術成績。最終,學生將能夠獲得的學分轉成學位,被認可。
創辦人兼牛津初級研究員Joshua Broggi說:「與區塊鏈合作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自動化管理流程並降低成本,第二個好處是你可以擁有一個分權,自治的組織,人們對這合作有安全感。」這是什麼意見呢?我再讀泰晤士高教報的訪問。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學者工作機會和安全的驅動者,並為學生提供低成本的替代方案。」Broggi道。
噢,原來是為份工.....
👨🎓 說穿了同Khan, EdX, Coursea是無分別, 早年MOOC已被人詬病
學術界其實在早在2006年已有MOOC (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概念。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Coursea等將基礎或大專課程及考評放在線上,背後機構大賺一盤。不過,在2012年起已有不少人大罵這些MOOC課程,MOOC運行幾年,數據上就見到一個異常地高的輟學率 -- 90%的學生沒有完成他們的課程; 賓大(PennU)的研究更確定這個數字是96%。
研究認為大多數參加的人不是認真的學生; 他們是window shoppers,而且他們一兩次講座的低成本門檻。 因此,一半人在第一堂課之前就退學,在17,000名註冊Pritchard的MOOC的人中,只有10%左右交到了第二份功課。 不過,結果又有超過一半的人獲得了完成證書。這些window shoppers會否影響到同儕交流的質數呢?
再者,MOOC忽略了校園的同窗間、師友間的社交及情感建立。「我係嚟讀書唔係嚟識人」那就Sorry了。先不論校友網絡的利益關係,學習本來就是有認知知識、態度及價值。後兩者是透過人同人之間交流出來,而不「讀書」而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實都幾有道理。
開放管理根本讓課堂「教學法 Pedagogy 」缺失。教授基礎課程比專科更著重「教學內容知識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已非「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即如何去表達內容引起學習,已經說了算。這在基礎課程,教授初學者或數學尤其重要。MOOC開放管理根本就制度上漠視這點。
👨🎓 要開放地學野就上Google Youtube Wiki喇, Woolf What?
賓大教授Robert Zemsky在2014玩野地寫了篇論文,題為《With a MOOC MOOC here and a MOOC MOOC there, here a MOOC, there a MOOC, everywhere a MOOC MOOC》,諷刺MOOC過渡文宣,更重要的是重申了「課程」-將零碎知識併合的。
如果我們純粹要「學嘢」,上Google Youtube Wiki喇。要註冊,要考評,要出「沙紙」這套整體才是一個整體的學習。Woolf? Woolf 咩啊。
"What is needed instead is a commitment to rebuilding the connective tissue that once made college curricula in gener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a in particular substantially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ir disconnected parts."
-Robert Zemsky
#全球教育 #WoolfUniveristy
Ref: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oxford-academics-lau…
https://www.jstor.org/stable/10.5325/jgeneeduc.63.4.0237…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what-are-moocs-good-f…/